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0)
2023(11987)
2022(10073)
2021(9494)
2020(7876)
2019(17859)
2018(17381)
2017(32462)
2016(17609)
2015(19547)
2014(19493)
2013(19148)
2012(17684)
2011(16086)
2010(15758)
2009(14382)
2008(14367)
2007(12467)
2006(10764)
2005(9625)
作者
(52204)
(43638)
(43594)
(41257)
(27761)
(21231)
(19628)
(17246)
(16504)
(15518)
(15055)
(14365)
(14319)
(13843)
(13696)
(13341)
(13242)
(12886)
(12527)
(12525)
(11048)
(10705)
(10572)
(9953)
(9750)
(9694)
(9642)
(9533)
(8857)
(8809)
学科
(72078)
经济(71997)
管理(48257)
(46362)
(36661)
企业(36661)
方法(34614)
数学(30440)
数学方法(30230)
(24802)
贸易(24790)
(24173)
中国(21915)
(19101)
(18658)
(15168)
业经(14307)
(14129)
农业(12282)
(12277)
银行(12229)
(11847)
财务(11831)
财务管理(11800)
(11688)
地方(11480)
(11432)
金融(11431)
企业财务(11182)
技术(10929)
机构
大学(254207)
学院(252791)
(111128)
经济(109254)
研究(91314)
管理(91100)
理学(79342)
理学院(78365)
管理学(77013)
管理学院(76573)
中国(69409)
科学(56112)
(53248)
(49001)
(48695)
(47243)
研究所(43390)
业大(40393)
财经(40107)
中心(40007)
农业(38834)
(36867)
经济学(36176)
(35859)
北京(33539)
经济学院(32916)
(32732)
(31221)
师范(30778)
财经大学(30154)
基金
项目(171634)
科学(134221)
基金(127437)
研究(118777)
(114990)
国家(114052)
科学基金(95451)
社会(78351)
社会科(74448)
社会科学(74430)
基金项目(66905)
(63700)
自然(62615)
自然科(61263)
自然科学(61243)
自然科学基金(60253)
(55219)
教育(54616)
资助(52511)
编号(44328)
重点(39419)
(39058)
(36408)
(36070)
成果(35284)
国家社会(34092)
创新(33858)
科研(33854)
教育部(33254)
中国(32496)
期刊
(114084)
经济(114084)
研究(73844)
中国(48369)
学报(47794)
(42918)
科学(41462)
(37443)
大学(35237)
学学(33640)
管理(32462)
农业(29062)
教育(23090)
(22446)
金融(22446)
经济研究(21431)
财经(20176)
(20143)
技术(18240)
业经(17802)
国际(17731)
(17481)
(16692)
问题(16577)
世界(13849)
(13272)
商业(12261)
业大(12045)
技术经济(11586)
科技(11441)
共检索到370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非  罗安  
基于2001—2020年中国与8个国家和地区的芯片进口贸易数据,依据权利—依赖理论,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非对称性贸易依赖关系对中国芯片进口贸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贸易依赖的非对称关系不利于中国芯片进口,但权力优势对中国芯片进口具有积极作用;中国对他国和地区的芯片进口贸易依赖会弱化权力优势对贸易摩擦的对冲作用;同时,汇率波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芯片进口贸易具有抑制作用。为此,应在芯片国际贸易领域建立双多边磋商机制,提高中国在芯片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坚持以我为主、多方合作,实现中国芯片领域的科技研发自立自强,以降低芯片进口依赖度;中国芯片企业应适时适势运用外汇金融衍生产品“熨平”芯片进口贸易的汇率风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连标  翁世梅  莫建雷  
本文从芯片供应链中断风险及其可替代性视角出发,探究了美国主导对华芯片禁运的国际经济影响。首先从理论层面对芯片禁运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其次将芯片从电子信息行业中剥离出来,构造包含独立芯片部门的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最后构建全球8地区12部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芯片禁运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冲击及其时间演变规律,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1)芯片禁运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尤其是当美国联合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同时实施禁运时,我国宏观经济和就业将受到显著冲击;(2)芯片禁运对美国自身的经济影响有限,而跟随美国参与禁运的韩国和日本等地经济损失较高;(3)芯片禁运会削弱我国产品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且随着竞争力损失的不断叠加,我国产业损失和宏观经济损失均会加大;(4)增强国产芯片对进口芯片的替代能力,并强化不同芯片进口来源之间的可替代性,能够减少我国经济受到的负面冲击。本研究对我国有效应对美国芯片封锁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项卫星  王达  
从双边"资本依存度"、双边资本流动结构以及双边资本循环对两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这3个方面来看,中美金融相互依赖关系中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中国对美国金融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美国对中国金融的依赖程度。中国对美国金融的过度依赖是从货币依赖到金融市场依赖以及金融政策依赖的复合型依赖。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中国对美国金融的依赖从而使中国陷入政策困境。中国在后危机时代能否改变这种非对称性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能否成功以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进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瀚玮  蒋键  
自2015年起,美国开始对中国芯片产业实施经济和贸易制裁。之后的几年,中国政府对芯片产业给予了多重支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美国的经济贸易制裁对于中国芯片上市企业到底是利刃还是机遇?基于2013—2019年的芯片产业上市企业数据,通过研发投入、单独专利申报数量、联合专利申报数量等变量着手设计双重差分估计模型,试图探讨在不同程度及不同效力的制裁下中国芯片上市企业的创新绩效。经剖析后发现,美国对中国芯片企业的制裁一方面对芯片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也倒逼半导体相关企业自救及正向影响了相关领域上市企业的单独专利及联合专利申请数量,大幅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水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有祥君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通常是由高等学校出资设立的,并且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的运作依存于高等学校,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的依赖关系。目前,关于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的法律和规制等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影响了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的治理和发展。建议在健全法律制度的同时,优化高等学校及其教育基金会的组织管理结构,并建立广泛的契约机制,以保证高等学校设立教育基金会的初衷得以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凤  孔庆峰  
在分析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借鉴Kancs(2007)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考察2004-2007年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谷物磨制品制造业双边相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相对贸易伙伴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促进了相对扩展边际,抑制了相对集约边际,且对相对扩展边际促进要大于对相对集约边际抑制。上述结论对于不同的贸易便利化指标稳健。另外,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促进相对扩展边际,抑制相对集约边际;而中国贸易伙伴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对相对集约边际有显著促进作用,却显著抑制相对扩展边际。由此,文章认为中国应根据贸易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贸易便利化政策和国际合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玥  
本文以中国芯片产业为例对高技术产业政策效果进行研究,发现产业扶持政策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扶持方式和支持力度有所差异,早期政策对减轻企业税负作用显著,而中期政策在地方层面落实较好,促进了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对产业投资以及产业重组升级作用显著。鉴于此,本文建议适度延长税收优惠政策期限,扩大政策落实区域,提高政策精准度与效率,加强政策对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产业升级的积极影响,出台政策以帮助企业提升在专利和跨国并购方面的专业性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一  
文章通过局部均衡模型及MS-VAR模型分别从理论及实证角度对汇率及相关变量与贸易差额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处在不同状态区制下,汇率相关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及中美贸易差额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为“人民币被低估”。面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及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的新形势,随着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汇率处于高波动区间的概率及持续期均增加,因此充分考虑相应区制下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汇率波动及预期冲击对各冲击效应的抵消或增强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汇率升值-高波动状态区制,更应充分考虑预期对汇率冲击影响造成的增强或削弱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程鹏   谭浩  
突破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限制与封锁,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突破的问题,更关系到这一技术背后的科技产业发展问题,需要关注到该产业的工程与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梳理芯片制造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总结归纳芯片制造的技术内涵,并从整个芯片制造工序出发,以光刻和刻蚀技术难点为例进行分析,基于哲学维度揭示半导体产业的技术与工程之间的差异和协同关系。研究指出,技术方法与工程方法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在芯片产业发展中更是表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特征;虽然产业工程和技术探索的内容范畴趋同,然而同一内容的不同方面比重不同,两者在执行过程中有着本质区别,最终也会体现在一系列政策考量;技术追求先进性,而工程更多地去追求适用性,因此在工程创新过程中具体选用哪种技术需考虑文化、法律、生态、伦理等因素。据此,要推动中国芯片产业转型升级,需注重产业相关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统筹发展,推动科研院所和产业界的深度融合。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方莹莹  刘戒骄  
当今中国正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新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关注重点之一,而芯片产业因技术复杂度高、生态链效应突出,又是其中的关键。芯片技术作为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复杂技术,是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研发积累过程,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支撑。因此,促进芯片产业技术创新需要建立包含生产子系统、创新子系统、服务子系统及生态环境,核心企业和关联配套企业紧密协同,市场激励措施和政策有效支持的产业生态圈;把开放式协同创新范畴用于产业组织领域,使协同创新运作方式与产业组织间协同、协同溢出效应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应通过转变政府角色、发挥政府职能,协调攻关核心技术、营造良好创新文化和营商环境及创新金融服务体系等途径完善芯片产业生态圈,实现各主体间的开放式协同创新,提升芯片产业技术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国芯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上的高端转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彦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并不是对称的,不对称的相互依赖是冲突的源泉也是双方发展更紧密关系的障碍。本文将对经济相互依赖度与对称性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测量方法和指标进行界定,运用双边贸易数据来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和不对称度进行评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锦鑫  赵再梅  赖丹  
文章收集了2005年7月至2019年2月中美贸易的相关月度数据,通过建立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率与我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额的非对称性模型,在运用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NARDL的误差修正模型深入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率与我国对美国进出口额之间的短期及长期非对称关系。研究表明,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人民币汇率在波动的方向及其波动的幅度两个方面对中美两国贸易进出口额均存在着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因此,政府应当制定各个汇率波动方向下不同汇率波动幅度的弹性汇率调节机制,使得汇率调节政策更加灵活且精准,更好地发挥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范子杰   钟道诚   彭思仪  
扩大进口是“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从非对称性进口贸易成本削减视角出发,量化分析扩大进口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文章通过区分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份额和支出,将服务业拓展为可贸易行业,构建了一个包含全球价值链特征的可量化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了2000—2014年不同用途产品非对称性进口贸易成本削减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加入WTO削减非对称性进口贸易成本使得中国更深层次融入全球价值链,GVC前向参与度与后向参与度指数分别提升了53.7%与197.3%,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制造业中间品进口贸易成本削减导致的;(2)仅削减进口贸易成本会使中国更趋近于全球价值链下游,整体位置指数下降了14%,主要原因在于进口中间品激增导致中国前向生产长度指数中的国内生产长度减少,但中国前向生产长度指数的GVC生产长度却是提高的;(3)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平均进口贸易成本仍然较高,将中国非对称性进口贸易成本进一步削减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会使中国GVC前向参与度和后向参与度分别提高155.6%和176.5%。本文对理解扩大进口战略的影响和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胡冬梅  袁君宇  
文章扩展了Yang(2007)的厂商定价模型,对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特点和成立条件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对称传递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而现实中更常见的是非对称汇率传递。在一定条件下,商品需求弹性越大,越可能呈现出口国货币贬值传递率高而升值传递率低的特点。利用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出口日本的966种商品价格数据,发现汇率波动向价格传递具有非对称性:(1)人民币升值时,日元价格上涨较少;而贬值时,价格下降较多。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在日本市场上面对的是一个强竞争结构。(2)若月度升值超过一定幅度(测算约为2. 43%),传递率又会有所上升,说明尽管日元价格易跌难涨,但在升值导致成本上涨较多、明显挤压利润时,厂商不得不适当提高日元售价。采用2000年至2018年9月日本从中国进口单位价值指数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类似结论。现阶段稳定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对我国出口企业是更为有利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