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0)
- 2023(12102)
- 2022(10433)
- 2021(9549)
- 2020(7938)
- 2019(17542)
- 2018(17086)
- 2017(32462)
- 2016(17292)
- 2015(18882)
- 2014(18500)
- 2013(17947)
- 2012(16501)
- 2011(15202)
- 2010(15402)
- 2009(14303)
- 2008(13702)
- 2007(12065)
- 2006(10826)
- 2005(9730)
- 学科
- 济(89839)
- 经济(89762)
- 管理(47458)
- 业(43631)
- 企(36247)
- 企业(36247)
- 方法(31201)
- 数学(26903)
- 数学方法(26606)
- 地方(23997)
- 农(19620)
- 中国(19502)
- 业经(18327)
- 学(17408)
- 财(16920)
- 地方经济(14655)
- 制(14631)
- 农业(13334)
- 贸(13043)
- 贸易(13035)
- 易(12479)
- 环境(11943)
- 理论(11833)
- 融(11779)
- 金融(11773)
- 体(11605)
- 和(11160)
- 银(10681)
- 银行(10657)
- 行(10238)
- 机构
- 学院(246301)
- 大学(243401)
- 济(105646)
- 经济(103493)
- 管理(88772)
- 研究(87662)
- 理学(76750)
- 理学院(75751)
- 管理学(74291)
- 管理学院(73829)
- 中国(64236)
- 科学(53589)
- 京(50534)
- 财(46796)
- 所(44406)
- 研究所(40386)
- 农(40265)
- 中心(39104)
- 财经(37534)
- 江(36465)
- 业大(34987)
- 经(33922)
- 经济学(33512)
- 范(33214)
- 师范(32883)
- 院(31671)
- 农业(31529)
- 北京(31204)
- 经济学院(29821)
- 州(29692)
- 基金
- 项目(164884)
- 科学(129463)
- 研究(119626)
- 基金(119104)
- 家(104585)
- 国家(103724)
- 科学基金(88359)
- 社会(77629)
- 社会科(73491)
- 社会科学(73470)
- 省(65259)
- 基金项目(62835)
- 自然(56078)
- 教育(54825)
- 自然科(54785)
- 自然科学(54769)
- 划(54242)
- 自然科学基金(53776)
- 资助(48249)
- 编号(47415)
- 成果(38489)
- 重点(37573)
- 发(36931)
- 部(35577)
- 创(34208)
- 课题(33796)
- 国家社会(32470)
- 创新(32025)
- 科研(31393)
- 性(31262)
- 期刊
- 济(125371)
- 经济(125371)
- 研究(73797)
- 中国(46843)
- 学报(39213)
- 农(37706)
- 财(36508)
- 科学(36356)
- 管理(34173)
- 大学(29403)
- 学学(28068)
- 农业(25715)
- 教育(24331)
- 经济研究(21451)
- 融(21360)
- 金融(21360)
- 技术(21122)
- 业经(19288)
- 财经(19220)
- 经(16773)
- 问题(15860)
- 业(13412)
- 贸(12501)
- 技术经济(12392)
- 版(11823)
- 世界(11617)
- 统计(11551)
- 商业(11404)
- 现代(11155)
- 国际(10965)
共检索到368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慕
当前,中日两国在地区制度平台建设乃至全球事务参与上竞争与合作并存。两国因历史和领土问题引发的对抗、日本对华的地位及意识形态对抗促成了两国间的非对称性对抗关系,是竞合状态的底层逻辑。日本对华的强敌意心态驱使其以中国的外交政策为依据制定相关政策,对外政策呈现出对华强对抗的特征。在非对称性对抗关系结构下,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治理上虽与中国展开功能性合作,但同时为削弱中国的地区影响力,采取了与中国竞争合作伙伴、确立对华制度优势的对抗性政策。中日非对称性对抗在一定时期内会持续存在。中国一方面需时刻对日本保持警惕,另一方面应保持战略定力,采取战略包容、战术灵活的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宋涛
本文将汉密尔顿(Hamilton)的时序区制转移模型推广到面板数据下的区制转移模型,并给出面板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从而使得可以捕捉多个体经济周期波动的阶段性变化。采用该模型,我们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面板区制转移模型对于刻画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率的面板数据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基本捕捉了我国区域层面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在时间维度上地区经济增长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区域角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万志宏
东亚地区进行汇率货币合作的可能性高度依赖于区域内国家参加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参与国之间的经济对称性,特别是宏观经济周期和所遭受冲击的对称性是决定汇率合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东亚各国(地区)的对称性、周期性波动因素,以及影响周期性波动的深层因素——供给和需求冲击的对称性,从而确定潜在的汇率合作成员伙伴区域,指出汇率合作的阶段性。
关键词:
最优货币区 周期性波动 冲击对称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梅波 熊爱宗
经济冲击的对称性程度,是判断一组经济体是否可以进行货币合作的一个良好指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冲击的分解变量进行了重新选择,将东亚9个经济体的经济冲击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静态与动态实证结果都显示东亚目前的冲击对称性程度还不高。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方向,除了在整体上继续推动东亚各经济体在各领域的合作外,重点是要推进大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
关键词:
东亚货币合作 经济冲击 结构VAR
[期刊] 预测
[作者]
安辉 赵清
每次金融危机爆发都会引起人们对区域货币合作的高度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石即以清迈倡议(CMI)为代表的区域救助机制,而此次危机后形成的标志性合作成果则是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本文正是基于上述事实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比较东亚地区过去30年和近10年经济冲击对称性的差异,以考察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基础的新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小国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一直很高,并继续呈上升趋势;而近年来,最为显著的变化是以中日为代表的大国间的经济冲击对称性的显著提高,因而为东亚更深层次的货币合作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认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应适时调整为以"亚洲共同繁荣"为目标,由过去的...
关键词:
最优货币区理论 东亚货币合作 冲击对称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五六
采用门槛Feder-Ram模型研究我国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发现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国防负担"门槛结构下的非对称关系,形成了"国防负担"较重(1954-1981年)与较轻(1982-2010年)两个区域。劳动力、投资要素是两区域中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国防支出显著性的正外部性、负规模性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国防负担"较轻区域逐渐变得不显著。现阶段适当提高"国防负担"、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会有助于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柴正猛
比较了国际上常用的两种国际竞争力计算方法 (IMD或WEF) ,指出了它们的异同 ,分析了东亚经济模式的共同特点 ,用IMD或WEF的统计数据对东亚八个经济实体 (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省、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 )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指出政府政策对各国综合竞争力的影响。本文的比较分析结果对深入认识东亚经济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综合竞争力 东亚经济 IMD WEF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祥云 廖佳
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笔者比较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东亚6种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危机前更多地表现出国别之间的差异性,没有表现出非对称性,而危机后更多地表现出一致性,且主要在人民币贬值和"小幅"升值时才保持显著的相关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点。这主要是由金融危机前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动和各经济体汇率政策目标变化所决定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岩 万谊青
日本与东亚地区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陈岩,万谊青进入90年代,日本和东亚地区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此,本文拟从日本和东亚地区的分工、投资、贸易三个方面来进行初步的探讨。日本与东亚分工的新变化日本与东亚地区的分工以前是雁行形态的垂直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岩 万谊青
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的新变化:日本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从欧美向东亚地区倾斜;在日本对东亚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中,电器投资所占的比例急速提高,而纤维和铁的投资减少较多;日本对东亚地区的垂直直接投资和水平直接投资并存;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新选择;中国成了日本对东亚地区直接投资的新热点。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薛敬孝 张兵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地区)的经济周期在某些时期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同期性,而在另外一些时期则存在着离散的倾向。通过计算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实证检验了上述结论。东亚区域内贸易的增长和紧密经济联系的构筑、东亚各国(地区)趋同的经济和金融政策以及世界性冲击是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在某些时期出现同步变动的主要原因;而东亚各国(地区)内部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状况的差异以及外部冲击的减弱是导致东亚地区经济周期同期性在90年代上半期出现离散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东亚地区 经济周期 同期性 离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唐家龙
军工企事业与非军民企事业的融合发展面临着计划与市场两种制度和两种路径相调和的挑战。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需要解决军民二元主体及军民在资产、技术、人才上的非对称难题。基于国际的借鉴和历史的考察,建议军民融合通过建立健全新的治理体系,确立治理主体及其权责,通过健全法规政策、改革体制机制,才能赢得军民融合发展红利,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共生共享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军民融合 非对称性 市场导向 治理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唐家龙
军工企事业与非军民企事业的融合发展面临着计划与市场两种制度和两种路径相调和的挑战。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需要解决军民二元主体及军民在资产、技术、人才上的非对称难题。基于国际的借鉴和历史的考察,建议军民融合通过建立健全新的治理体系,确立治理主体及其权责,通过健全法规政策、改革体制机制,才能赢得军民融合发展红利,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共生共享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军民融合 非对称性 市场导向 治理体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黄玖立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韩国、香港等东亚“四小龙”相继实现经济“起飞”,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增长速度。从实证的角度,东亚经济快速增长基本可以归结为投入要素的积累。但这种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小的发展模式也招来 Krugman 等人的猛烈批评。本文回顾了贸易开放条件下的增长理论,通过对各种模型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东亚经济快速增长的机理和作用条件。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东亚经验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出口导向 制造业 要素积累 东亚奇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