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6)
- 2023(13170)
- 2022(11613)
- 2021(10866)
- 2020(9012)
- 2019(20628)
- 2018(20639)
- 2017(40053)
- 2016(21420)
- 2015(24019)
- 2014(23466)
- 2013(23013)
- 2012(20849)
- 2011(18751)
- 2010(18470)
- 2009(17216)
- 2008(16519)
- 2007(14253)
- 2006(12377)
- 2005(10655)
- 学科
- 济(86829)
- 经济(86725)
- 管理(65223)
- 业(60538)
- 企(51969)
- 企业(51969)
- 方法(43994)
- 数学(37756)
- 数学方法(37368)
- 财(23484)
- 农(21536)
- 中国(20879)
- 业经(19876)
- 学(18737)
- 理论(16569)
- 务(16076)
- 财务(16008)
- 财务管理(15980)
- 地方(15760)
- 贸(15359)
- 贸易(15353)
- 企业财务(15254)
- 易(14839)
- 农业(14502)
- 和(14103)
- 制(14024)
- 技术(13350)
- 环境(12962)
- 银(11991)
- 银行(11955)
- 机构
- 大学(303631)
- 学院(301168)
- 管理(124191)
- 济(117662)
- 经济(115153)
- 理学(108662)
- 理学院(107551)
- 管理学(105760)
- 管理学院(105216)
- 研究(92595)
- 中国(67903)
- 京(63067)
- 科学(57337)
- 财(54941)
- 财经(45259)
- 所(44569)
- 业大(43590)
- 农(42864)
- 中心(42803)
- 江(41535)
- 经(41210)
- 研究所(40686)
- 范(39530)
- 北京(39373)
- 师范(39206)
- 经济学(35737)
- 州(34662)
- 财经大学(33940)
- 院(33664)
- 农业(33602)
- 基金
- 项目(210490)
- 科学(166252)
- 研究(155971)
- 基金(153735)
- 家(132306)
- 国家(131210)
- 科学基金(114356)
- 社会(98303)
- 社会科(93141)
- 社会科学(93120)
- 基金项目(81897)
- 省(81569)
- 自然(74379)
- 自然科(72662)
- 自然科学(72648)
- 教育(72090)
- 自然科学基金(71368)
- 划(68336)
- 编号(64904)
- 资助(63427)
- 成果(52376)
- 部(46468)
- 重点(46197)
- 创(43848)
- 发(43496)
- 课题(43121)
- 项目编号(41057)
- 创新(40751)
- 教育部(40601)
- 科研(40293)
- 期刊
- 济(122181)
- 经济(122181)
- 研究(85635)
- 中国(49385)
- 学报(46248)
- 管理(43046)
- 财(41700)
- 科学(41210)
- 农(37945)
- 大学(34864)
- 教育(33972)
- 学学(32504)
- 农业(26735)
- 技术(25071)
- 融(22859)
- 金融(22859)
- 财经(21982)
- 业经(20772)
- 经济研究(20293)
- 图书(19685)
- 经(18618)
- 理论(16413)
- 问题(15574)
- 实践(15225)
- 践(15225)
- 情报(14390)
- 技术经济(13996)
- 科技(13970)
- 商业(13731)
- 业(13145)
共检索到420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查奇芬 廖继广
中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一直处于高抑价和低长期回报状态,出现了IPO初始报酬率高、上市首日换手率高和超募融资比例高等特征,造成了中国A股市场特有的"圈钱市"、"投机市"的怪象。中国A股市场的IPO高抑价现象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表明中国A股市场新股的抑价程度远远高于国外证券市场。针对IPO抑价现象在国外己经有很多成熟的理论,很有必要对这些理论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基于非对称信息下对IPO抑价理论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选取从1990年12月到2012年6月在中国A股市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静 陈璇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IPO抑价理论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焦点。以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沪深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公司作为样本,选取IPO公司的价值评估信息以及衡量公司价值不确定性程度的指标作为变量建立模型,对基于信息不对称的IPO抑价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解释中国A股市场的IPO抑价现象是有效的。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IPO 抑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剑蕾 栗媛
本文以1997—2016年间中国A股2464家IPO公司为样本,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探索了市场化进程对IPO抑价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对IPO抑价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赢者诅咒"理论、事前不确定性假说以及信号理论这三类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检验表明,仅有事前不确定性假说解释了市场化进程与IPO抑价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对IPO抑价的负向影响在询价机制时期表现更为显著,表明市场化进程影响的是IPO发行价格而非首日交易价格。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IPO抑价 信息不对称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有禄 熊虎 罗秋兰
文章以实行全流通发行并上市的国内股票为样本,使用Newey—West提出的异方差和自相关一致协方差回归方法,对影响IPO抑价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降低中国IPO抑价的建议。
关键词:
回归方法 全流通 IPO抑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耿照源 黄嘉蔚
文章以我国IPO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以现金流-收益模型估计出盈余管理程度,根据提出的研究假设,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经实证分析发现盈余管理行为与上市后的IPO高抑价之间显著正相关。再通过分析偏相关系数,指出IPO发行价和首日收盘价分别与报告盈余的相关性要高于其真实盈余,从而得出是由于我国一、二级市场的制度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投资者行为差异使得促成发行上市后IPO高抑价现象的形成。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强
本文利用统计描述与线性回归方程对全流通时期我国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82只A股抑价率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IPO高抑价率主要是由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热衷于新股炒作造成的,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并没有形成。
关键词:
IPO抑价 全流通 实证研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莫鸿儆 陈彬
文章以创业板IPO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R&D信息披露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存在高抑价现象,但IPO抑价率从2009年至2011年每年都在下降;创业板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与IPO抑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R&D信息披露 IPO抑价 创业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礼君 彭茜
IPO抑价会提高企业的筹资成本,弱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加剧市场的波动。本文运用我国A股市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IPO抑价角度来考察全流通以及询价制的政策配合使用效果。
关键词:
IPO 资本市场 全流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守喜 梁叔翔
股权分置现象是长期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顽疾之一,我国IPO市场实现全流通以来,我国IPO市场的定价效率如何值得关注。本文选取全流通后的沪深IPO为样本,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OLS回归、Logistic回归、逐步回归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全流通下我国IPO抑价的成因,结果发现:第一,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引发的"全流通"并不能有效降低我国高的新股发行抑价程度;第二,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西方理论对我国股票市场IPO发行抑价解释均不强,"赢着诅咒"假说和承销商声誉理论在我国股票市场也不适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孝华 张飞 陈鹏程
将媒体公共信息与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联系起来,在我国新股发行询价制背景下建立基于贝叶斯信息准则的IPO定价模型,对媒体信息影响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行为决策及其期望初始收益的微观机制给出了理论上的解释。模型分析表明:媒体公共信息与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是条件正相关的,私人信息的分布情况将取决于媒体信号的实现值;媒体信息具体通过两种路径影响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及其初始收益——激励效应和需求效应;这两种路径分别对期望初始收益产生负面和正面影响,而媒体信息的最终影响将取决于两种路径的相对强弱。采用2009—2014年在A股上市的874个IPO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分别验证了模型的两种路径以及两种路径的综合作用,为模型结论提供了较好的实证支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敏 侯居跃
本文以2010-2012年间我国发行上市的410只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为样本,通过运用普通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IPO抑价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配售对象数量与初步询价均值对IPO抑价有显著性影响,其它两个"簿记"信息代理变量对IPO抑价的影响均不具显著性,"簿记"信息对IPO抑价的解释能力有限;我国新股抑价主要受供求和情绪两大类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抑价水平的个股影响其抑价的因素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因素对不同个股抑价的影响程度也有很大差别。
关键词:
IPO抑价 簿记信息 分位数回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若慧 王成方 张文慧
运用1990~2010年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我国IPO抑价和长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国有股权比例、公司成长性与IPO抑价率显著正相关,发行管制、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与IPO抑价率显著负相关。同时,以多种方法衡量IPO长期收益率,均发现IPO抑价率与IPO长期收益率显著负相关,公司未来现金流风险与IPO长期收益率显著正相关。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何剑
以我国股市开始以来到2005年底的1332家所有IPO新股为研究样本,分四个阶段对机构利益与IPO的抑价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交易量放大的"佣金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得到完全体现,承销商通过IPO发行中的法人配售机制输送利益给相关的利益共同体的现象是存在的,同时还存在承销商通过IPO抑价为其发行人创造未来再融资的条件和便利的现象;但保荐人制度下IPO抑价并不高,说明避免法律责任理论在中国股市尚不成立。
关键词:
IPO抑价 法人配售 机构利益 发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虎 孟卫东 周孝华
文章借鉴Robinson等首次提出的所有权保留和抑价间的曲线关系理论模型对全流通后的中国中小板IPO市场数据进行实证。通过非参数检验和回归分析,得到了和该理论模型近似一致的结论: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IPO发行前所决定的所有权保留比例和IPO抑价有近似的曲线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建祖 辛江龙 贾明琪
运用实物期权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A股市场IPO高抑价现象存在的原因。研究表明,投资者的过度反应是我国A股市场IPO高抑价的主要原因。投资者在新股投资中过度反应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投资者的知识及经验相对缺乏,投资者羊群效应严重;二是由于投资渠道欠缺以及二级市场长期风险偏高,投资者倾向于一级市场和在二级市场进行短期投机套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