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3)
2023(12083)
2022(9942)
2021(9319)
2020(7619)
2019(17256)
2018(16721)
2017(31319)
2016(16603)
2015(18961)
2014(18138)
2013(18021)
2012(16532)
2011(15106)
2010(14995)
2009(13977)
2008(13697)
2007(12323)
2006(11008)
2005(10026)
作者
(47891)
(40019)
(39845)
(37911)
(25526)
(19150)
(17863)
(15640)
(15431)
(14174)
(13922)
(13505)
(12887)
(12867)
(12767)
(12575)
(11947)
(11813)
(11698)
(11273)
(9859)
(9784)
(9644)
(9253)
(9025)
(8872)
(8854)
(8472)
(8087)
(8062)
学科
(72978)
经济(72912)
(50757)
管理(49267)
(41420)
企业(41420)
方法(32555)
数学(28357)
数学方法(28123)
中国(25147)
(19151)
技术(18939)
(17144)
贸易(17130)
(16783)
(16153)
业经(15480)
(14579)
(14256)
(13126)
金融(13126)
(13074)
银行(13035)
农业(12753)
(12654)
技术管理(12204)
理论(10755)
(10106)
(9927)
地方(9905)
机构
大学(245241)
学院(241498)
(113822)
经济(112058)
管理(91603)
研究(90103)
理学(78799)
理学院(77971)
管理学(76800)
管理学院(76353)
中国(70725)
(52429)
科学(51217)
(49622)
(45344)
研究所(41128)
财经(40164)
中心(39702)
(38927)
经济学(37844)
(37091)
(34445)
经济学院(34124)
北京(33638)
业大(33302)
(32376)
农业(30781)
财经大学(30413)
(29747)
师范(29382)
基金
项目(161401)
科学(129570)
基金(121814)
研究(116837)
(108031)
国家(107236)
科学基金(91586)
社会(79089)
社会科(75241)
社会科学(75223)
基金项目(62626)
(58618)
自然(57632)
自然科(56469)
自然科学(56450)
自然科学基金(55532)
教育(52894)
(51076)
资助(50084)
编号(43137)
(37745)
重点(36882)
(36488)
成果(35152)
国家社会(35047)
(34719)
创新(34448)
教育部(32896)
中国(32095)
人文(30991)
期刊
(121000)
经济(121000)
研究(77058)
中国(53019)
学报(38110)
管理(38001)
科学(37428)
(36742)
(34774)
大学(29636)
学学(27964)
(25394)
金融(25394)
教育(24265)
农业(24032)
经济研究(21909)
财经(21734)
技术(21571)
(19034)
业经(16848)
(16163)
问题(15988)
国际(14908)
(14701)
世界(14636)
技术经济(14176)
科技(12458)
统计(11071)
理论(10826)
(10486)
共检索到372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君斌  王文甫  
现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侧重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讨论的就是技术冲击等因素对就业的动态效应。首先,基于中国宏观季度数据,实证得出中国劳动就业的经验特征:在技术冲击之下,劳动就业表现为持续的短期负效应,生产率水平表现为持久的正效应;而在非技术冲击之下,劳动就业表现为持续的短期正效应,生产率水平表现为短期正效应。在技术冲击之下,生产率水平和劳动就业的相关系数为负。然后,数值模拟一个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发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劳动就业和生产率水平对技术冲击和非技术冲击的脉冲反应经验特征;同时分析显示:中国劳动就业的波动主要是由非技术波动引起的。这些结论意味着,在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春良  吕心阳  
与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关注名义价格粘性和名义工资粘性不同,本文为排除"货币幻觉"的影响,从动态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范式出发,设定价格和工资粘性的相关参数,构建符合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状况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然后观察实际工资、劳动就业对技术冲击、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际工资和劳动就业对技术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脉冲反应的经验特征。根据失业的历史方差分解,发现总需求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在推动失业波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显著的"失业回滞"现象,这是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相对较小的根本原因,也是抑制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就业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同时本文提出,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军  
目前鲜有文献基于政府配置的财政资源和政府控制的自然资源供给变化讨论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问题。并且目前涉及到的宏观DSGE模型较少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进行脉冲响应研究。据此,本文构建了含土地供给冲击、财政支出冲击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研究了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问题。研究发现:中央公共资源配置与地方公共资源配置的经济效应是类似的;土地供给量与土地房产税负的经济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别;政府土地资源配置对实际产出会形成即期的扩张效应,但随后即形成"挤出"效应,并且其对实际产出的波动影响程度大于土地房产税负的影响;土地资源供给冲击对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方差的贡献是逐渐增加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斌  王可鉴  
新凯恩斯主义者对工资粘性和失业的原因作了探索性的研究,提出了独特而又新颖的劳动市场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致命的缺陷,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非出清的信条。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微妙之处是:考察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时几乎不讨论劳动市场,使得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这是该理论的一个致命弱点。主张自由经济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正是在这一点上给予凯恩斯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它在西方宏观经济领域中的正统地位。与凯恩斯主义不同,新凯恩斯主义高度重视劳动市场问题,多侧面地探讨了工资粘性和失业的原因,在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理性预期假设的基础上,阐释劳动市场失灵,较好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健  
新凯恩斯主义不完全竞争论从非充分竞争性市场的特征来说明市场失灵。该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自发地推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机制是不存在的,只有政府干预才能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一、垄断竞争和总需求波动论 垄断竞争和总需求波动论首先提出一个经济模型;其次,运用模型说明垄断竞争市场的无效性和总需求的外生性;然后说明菜单成本和名义货币量变动的经济效应;最后,考察不变成本和总需求的波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吉  孟晓宏  
本文运用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来研究中国经济波动问题。模型校准的结果表明,就暂时冲击而言,消费偏好冲击、投资边际效率冲击、技术冲击、名义货币供给增长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都能产生明显的暂时经济波动;就冲击的持久性而言,只有消费偏好冲击和技术冲击的持久性对经济波动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但技术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不如RBC类模型那样大,而持久的正向消费偏好冲击对稳定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华昱  
运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2004年至2014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成因,重点考察了镶嵌于设备投资的投资专有技术冲击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投资专有技术冲击对总产出和设备投资存在显著正向且相对持续的影响,但短期内会对结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可以解释总产出与投资在短期与长期中40%~80%的波动;其解释力在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在内的五类外生冲击中居首。总体上看,促进设备更新并改善其生产效率的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社会投资总水平,并带动经济中其他主要变量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宗明  
利用SVAR方法揭示了投资冲击对劳动就业的动态影响以及劳动就业的动态特征,从而确立了相关经验事实。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内构建了包含多种结构特征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并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了模型的结构参数,进而对不同结构模型的动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刚性价格模型不能解释劳动就业的相关经验事实,而刚性工资模型和刚性价格-工资模型对经验特征具有良好的解释能力。同时,还就投资冲击对劳动就业波动的解释力和历史贡献进行了评估,方差分解的结果说明投资冲击对劳动就业波动具有很强解释力,历史分解和反事实模拟的结果显示投资冲击对2005年后劳动就业的繁荣有显著拉动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没有正向投资冲...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利锋  
将累进性劳动所得税引入NKMP-DSGE模型中考察失业波动与累进性税收的宏观效应。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表明,外生冲击对于就业与失业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因而忽略失业可能引起结论的偏误;失业的贝叶斯冲击分解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是推动我国失业波动最重要的力量,并且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显在的"失业回滞"。进一步,通过模型比较发现,累进性劳动所得税具有内生稳定器的作用。在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采用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机制以降低失业,并使用内生稳定器缓和经济波动,将可能实现降低失业与缓和经济波动的双重效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刚  李超  石微巍  
制造业部门向服务业部门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伴随着两个部门的中间生产结构服务日益密集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服务品和制造品共同作为两个部门的生产要素,服务品的使用占比随时间累积不断提高,即服务深化。服务品的价格粘性高于制造品,服务品的使用比例提高增加了两个部门和经济总体的价格粘性。价格粘性上升使得部门和经济总体面临货币政策冲击时,价格难以调整,部门和总体的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冲击的响应大小发生改变。本文利用1996—2020年季度数据构建实际产出、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名义利率在内的一个SRVAR系统,发现了服务深化改变货币政策冲击效果的经验事实,且在两部门新凯恩斯模型基础上,揭示了服务深化的原因并对其改变货币政策冲击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据此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蒲成毅  刘震  
本文采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针对货币政策冲击、技术冲击、实际货币余额冲击和偏好冲击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综合利用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和历史分解等方法,对2002年二季度到2013年四季度的物价水平波动和总产出波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产出水平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冲击,而货币政策冲击是通货膨胀水平波动的主要根源;货币政策的调整与通货膨胀率水平的频繁波动密切相关,而技术冲击为代表的总供给冲击对总产出波动往往起到拉低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和识别中国经济波动的根源对正在进行中的经济转型和政策制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庄子罐  葛盼  杨孝智  
本文分别采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和混频数据贝叶斯估计一个经典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从数量上测度预期冲击驱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作用。贝叶斯估计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1)预期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力较小,非预期冲击仍是驱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力量,但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分段估计结果表明预期冲击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特征。(2)预期冲击对于熨平经济剧烈波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脉冲响应结果显示我国各宏观变量在预期冲击的作用下表现出相对平缓的波动,另一方面2008年以后预期冲击对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力较2008年之前有了大幅提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红玲  
不完全信息与新凯恩斯主义价格刚性理论王红玲自1982年迈克尔·帕金(MichaelPorkin)提出“新凯恩斯主义”一词以来,新凯恩斯主义发展很快,其主要模型集中于解释各种价格(工资、产品、利率)刚性的成因,即从微观上说明理性的、追求最大化的经济主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凤  张淑芹  
笔者通过构建含有多冲击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比较了不同财政政策环境下的社会福利大小,并以我国1997年至2013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进行模型检验及数值模拟分析,深入研究了技术冲击、财政支出冲击及税收冲击对社会福利和产出、消费、投资、就业、通胀等经济变量的动态影响。分析表明,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等扩张性财政政策措施均增加了社会福利,采用财政支出工具进行经济调控能得到最大的福利效应,消费税的福利效应次之,资本税的平均福利效应最小。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同时表明,财政支出冲击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而劳动税冲击具有高度波动性。财政支出冲击及税收冲击对于社会福利和投资的影响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文甫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后,世界一些大国纷纷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以应对危机,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再次引发关注。基于此,本文选取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季度数据,利用SVAR方法得出中国财政政策宏观效应的经验事实:政府支出增加对总产量、消费产生正效应;税收增加对总产量和消费产生负效应。然而,完全竞争背景下的真实周期模型却不能完全解释这些经验事实。于是,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下,以垄断竞争为经济背景,引入价格粘性、流动性约束、政府支出的正外部性以及投资调整成本等非完全竞争的因素,构建一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数值模拟发现:流动性约束、政府支出的正外部性在解释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经验事实中充当重要角色,而仅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