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1)
2023(5054)
2022(4296)
2021(3963)
2020(3440)
2019(7768)
2018(7606)
2017(13695)
2016(8238)
2015(9385)
2014(9189)
2013(8779)
2012(8209)
2011(7682)
2010(7839)
2009(6993)
2008(7030)
2007(6386)
2006(5606)
2005(4770)
作者
(27239)
(23056)
(22993)
(21698)
(14718)
(11122)
(10128)
(9143)
(8880)
(8386)
(8137)
(7866)
(7636)
(7421)
(7365)
(7270)
(7035)
(6873)
(6744)
(6580)
(6074)
(5909)
(5669)
(5277)
(5272)
(5101)
(5094)
(5031)
(4814)
(4737)
学科
(28451)
经济(28419)
管理(19914)
(18873)
(15117)
企业(15117)
方法(13971)
数学(12144)
数学方法(11943)
(10421)
(8143)
理论(7395)
中国(7011)
(6278)
业经(6116)
农业(5623)
教育(5260)
教学(5130)
地方(5003)
技术(4914)
环境(4772)
(4679)
贸易(4678)
(4581)
(4496)
(4422)
人事(4024)
人事管理(4023)
(3972)
(3904)
机构
大学(122246)
学院(120797)
研究(46289)
(42137)
经济(41204)
管理(40942)
理学(36165)
理学院(35571)
管理学(34464)
管理学院(34263)
科学(33864)
中国(31952)
(30484)
(27432)
(25899)
业大(25374)
研究所(24358)
农业(23998)
中心(19543)
(18955)
(18020)
(17843)
师范(17578)
北京(17234)
(17175)
农业大学(16258)
(15453)
技术(15253)
(15020)
财经(14710)
基金
项目(87497)
科学(67526)
基金(62601)
(58623)
国家(58179)
研究(57343)
科学基金(47561)
(35376)
自然(34200)
社会(33907)
基金项目(33529)
自然科(33399)
自然科学(33384)
自然科学基金(32818)
社会科(32015)
社会科学(32004)
(30824)
教育(28492)
资助(25771)
编号(21866)
重点(21367)
计划(19007)
(18672)
(18264)
(18183)
成果(17470)
科研(17418)
科技(17381)
创新(17028)
课题(16862)
期刊
(44441)
经济(44441)
研究(31855)
学报(29942)
(26170)
中国(25456)
科学(25396)
大学(21716)
学学(20734)
教育(18051)
农业(17710)
管理(13846)
(13135)
(9830)
技术(9767)
林业(9716)
业大(9259)
(8099)
业经(7639)
(7559)
金融(7559)
科技(7344)
资源(7289)
财经(7199)
农业大学(7089)
经济研究(6785)
(6194)
问题(5979)
自然(5544)
统计(5316)
共检索到173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郎冬梅  刘文华  王毅花  唐勇清  何岚  刘树强  胡德夫  
于2010年4月底至9月中旬采集了陕西凤县圈养林麝的新鲜粪样,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林麝非孕期的粪样皮质醇含量,探查林麝的应激生理状态。结果表明:圈养雌性林麝非孕期应激生理状态可以分为4个阶段(幼仔卧巢哺乳期、幼仔出巢哺乳期、幼仔单独饲养期、雌麝进入发情期),其中,雌麝于产后的幼仔卧巢哺乳期处于较高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2~4周),而雌麝与幼麝分离期处于较低的应激生理状态(产后第13~15周);与此对应,单独饲养且与育幼无关的雄麝仅于饲料更换阶段(5月份)表现出一定的应激生理水平增高。分析得出,非孕期圈养林麝粪样皮质醇水平变化与重要的时间相联系,是导致应激生理状态变化的主导因素。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英  胡德夫  金学林  张志翔  
野生动物新鲜粪便内激素的测定是探查动物生理状态的非损伤性方法,但新鲜粪便的保存时效因物种等而异。因此,掌握目标物种的新鲜粪便内激素的保存时效是应用该方法的前提。采取95%乙醇(以下简称乙醇)、低温((4±1)℃,以下简称低温)方法保存川金丝猴的新鲜粪样,设保存0(标准参照)、5、6、7、8、10、20、30d8个处理。在各处理的保存时间段到期时,运用RIA法测定粪样内皮质醇激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低温条件下,雌性川金丝猴粪样内皮质醇含量在保存6d时的平均值显著低于标准参照值(P<0.05),因此可以稳定保存5d;雄性川金丝猴粪样内皮质醇含量在保存6d时的平均值显著高于标准参照值(P<0.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郭威  胡青  高宇  汤蓉  迟巍  李大鹏  
以购自武汉市白沙洲水产品批发市场的360尾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样本,测定了雌性、间性及雄性个体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阐述。结果显示:血清T3在不同性别的黄鳝中维持在同一水平,T4与T3的变化趋势一致;黄鳝从雌性过渡到间性时血清T显著下降,从间性过渡到雄性时则显著上升,而E2仅在黄鳝由间性过渡到雄性时才出现显著下降;雌性与间性黄鳝血清皮质醇处于同一水平,均显著高于雄性(P<0.05);血糖在不同性别的黄鳝中也维持在同一水平。结果表明:血清E2与T水平分别与黄鳝卵巢及精巢的发育保持一...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曲宪成  杨艳红  刘颖  周正峰  崔严慧  
运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放射免疫方法(RIA)分析了外源性皮质醇(cortisol)对异育银鲫促甲状腺激素β亚基(TSH-β)mRNA表达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设计为10周,实验组每两周注射一次0.2 mg/kg体重的cortisol(用57%酒精溶解),对照组注射同剂量的57%酒精。实验期间没有投喂饲料。在本实验条件下,研究结果显示:注射3次外源性cortisol后,异育银鲫TSH-β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略有下降;注射5次后,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另一方面,RIA结果显示:注射3次外源性cortisol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贾倩倩  吕为群  
将褐牙鲆成鱼由盐度30直接转入盐度3的低盐海水(实验组)和30的海水(对照组)中,并在转移前0 h(空白组),转移后8 h、1 d、2 d、5 d、8 d和14 d采样,分析急性低盐胁迫对血浆渗透压、血浆皮质醇(COR)、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及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对照组中血浆的各项指标与空白组样品无差异;盐度3实验组中,渗透压、Na+、CL-均在1~2 d下降至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随后在该水平上波动;K+逐渐上升,1 d到达最高值,2 d时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之后保持平衡;COR在转移至低盐后1 d时上升至2 d时下降并低于对照组;血浆Gh在1 d时显著下降至最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勇  华雪铭  周洪琪  张冬青  
为探讨壳聚糖和益生菌是否通过甲状腺激素、皮质醇对异育银鲫的非特异免疫功能的进行调控,试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壳聚糖A、0.50%壳聚糖B、0.20%益生菌以及0.50%壳聚糖A与0.05%益生菌的混合物制备试验饲料,饲养异育银鲫64d后,测定各组鱼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其分类、白细胞吞噬活性、脾脏溶菌酶活性、脾脏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异育银鲫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皮质醇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壳聚糖、益生菌或其混合物对异育银鲫白细胞总数无显著影响,但是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脾脏溶菌酶活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白瑞丹  蔡永华  郑程莉  程建国  付文龙  盛岩  孟秀祥  
行为多样性可综合量化动物行为特征。根据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摄食量和生理反应,泌香期划分为不同时期。为阐明圈养林麝泌香期行为多样性与泌香量的关系, 2016年5月1日至7月31日,综合采用焦点取样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中心的57头雄性林麝进行了行为取样和记录,计算了行为多样性指数,并根据年龄将林麝分为亚成体、成体和老年麝,结合个体的摄食量计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林麝各泌香时期的行为多样性及与年龄和麝香分泌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尔康圈养林麝亚成体雄麝麝香分泌前的行为多样性指数(n=38)显著高于老年麝(n=14, P0.05);泌香后期老年麝行为多样性指数(n=49)显著低于亚成体(n=84, P0.05)。老年林麝的行为多样性指数在麝香分泌前期(n=14)及后期(n=49)均显著低于同期的亚成体行为多样性(n=38, n=84,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雨婷  周冉  刘宝庆  胡晓龙  刘树强  李林海  胡德夫  
林麝饲养繁育承担着重建野生种群和保障麝香可持续利用的艰巨任务,然而其饲养种群长期受到健康状态不稳定和疾病高发的困扰,同时,受到濒危等级和试验样品的限制,迄今鲜有涉及林麝生理参数的文献。本研究于2014年7—8月分别采集陕西火烧店和四川米亚罗林麝饲养场的林麝粪样,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雌麝粪便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含量,以探讨雌麝粪便T3值表达的生理状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火烧店和四川米亚罗饲养场雌麝粪便T3在所研究的时段内不存在显著差异;两地雌麝粪便T3在3岁至5岁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在5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下降,这可能意味着雌麝在5岁左右达到生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雨曦   孙亦如   王思进   马思思   喻伟峰   尹绍武   王涛  
应激反应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养殖业危害极大,而皮质醇(Cortisol)是判断鱼类应激反应的重要标志物。肠道是鱼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媒介,肠道生理状态能反应鱼体的应激水平,但目前肠道在鱼类响应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不详。本研究以暗纹东方鲀肠上皮细胞为对象,分别采用胰蛋白酶和DMEM培养基、胰蛋白酶和1640培养基、Ⅰ型胶原酶和DMEM培养基、Ⅰ型胶原酶和1640培养基4种方法对其进行原代培养,旨在建立暗纹东方鲀原代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皮质醇对暗纹东方鲀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脂代谢的影响。利用CCK-8法检测肠上皮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皮质醇处理后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结构,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脂代谢相关基因在肠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模式,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等。结果显示,在4种培养方法中,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的肠上皮细胞增殖率最高,贴壁情况最佳;与对照组相比,当皮质醇浓度高于2 000 nmol/L时,肠上皮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透射电镜显示,所有皮质醇处理组肠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结构发生改变,线粒体数量增加;随皮质醇处理浓度的升高,肠上皮细胞内氧化应激相关基因(sod、cat和gsh-px)及促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7、caspase-9、bax和p53)表达量和凋亡指数均显著上升,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脂肪合成相关基因(g6pd、6gpd、pparγ、fas和acc)表达量显著下降,脂肪分解相关基因(hsl、pparα、lpl和cpt-1)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TG和TC含量显著下降,NEFA含量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皮质醇能够促进暗纹东方鲀肠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同时促进脂肪的分解并抑制脂肪的合成。本研究以期为暗纹东方鲀抗应激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杰  强俊  徐跑  朱志祥  
选取4种不同品系罗非鱼,分别为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尼罗非鱼(O.niloticus×O.aureus)、红罗非鱼(O.nilotica♂×O.mossambica♀)和奥利亚罗非鱼(O.aureaus)。在26℃水温下饲养3周后,选取规格基本一致的罗非鱼(体质量50.73 g±4.23 g)进行低温驯化实验。水温以3℃/d的速度从26℃降至8℃,分别于水温为26℃、20℃、14℃和8℃时进行采样,比较不同驯化阶段4种不同品系罗非鱼血清皮质醇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26℃时的免疫指标相比,水温降至8℃时,吉富与红罗非鱼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凯  习丙文  滕涛  秦婷  潘良坤  谢骏  
为了解团头鲂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应激反应中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以皮质醇注射模拟应激事件,采集组织样品,常规检测血糖、血清皮质醇水平;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gr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及其参与调控的功能基因的表达变化;并通过常规石蜡切片开展了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gr1在脾脏、鳃、头肾等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量,gr2则在肝、垂体、肠等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丰度。应激恢复过程中,下丘脑gr1表达量存在波动,gr2在0 h表达显著上调,gr1/gr2值逐渐增大;垂体中gr1和gr2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gr1/gr2值在2 h达到峰值水平;头肾中gr1表达量有波动,而gr2在0 h和2 h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检测点的表达量,gr1/gr2值逐渐减小;肝脏中gr1的表达量在0 h和2 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检测点,gr2表达有上下波动的现象,gr1/gr2值有减小的趋势,而pepck表达则出现了显著上调,在2 h达到峰值;皮肤中gr1先升高后降低,gr2在0 h和2 h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检测点,gr1/gr2值在2~8 h维持在较大值,而occ表达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鳃中gr1与gr2均在2 h时发生了显著上调,gr1/gr2值在2~8 h维持在较大值,occ表达峰值出现在2 h。组织学研究显示鳃丝有增生现象,肾间组织中类淋巴细胞增多,其他所检视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应激反应过程中gr在不同组织不同亚型间存在不同的表达变化,以及和不同组织器官中相关功能基因的相关性显示了GR在相关调控中的复杂性,而组织学研究结果则表明了应激反应存在诱发病理变化的风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青芝  陈叶雨  吴晓雲  刘亚  赖见生  李华  杨焕超  宋明江  龚全  林珏  
【目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参与了机体渗透调节、应激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因此,对GR表达特征的分析有利于揭示其在鱼类抗应激反应过程中的功能。【方法】以长江鲟转录组测序得到的Unigene序列作为基础,获得了GR的cDNA序列,同时研究了GR基因在各个组织及饥饿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GR基因开放阅读框为2316 bp,编码771个氨基酸,包含保守的锌指结构域和激素受体配体结合域,及鱼类特有的9-aa插入序列WRARQNMDG。GR在长江鲟各组织中广泛分布,其中,免疫器官脾脏、肝脏和鳃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心脏和大脑组织中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饥饿条件下,肝脏中GR相对表达量随饥饿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饥饿7和14 d后,其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道中GR在饥饿第7天表达量出现峰值,显著高于第0天(P<0.05)。复投喂后,肠道和肝脏中GR表达量恢复到了对照组水平。【结论】本研究表明GR参与了长江鲟对抗饥饿胁迫的应激反应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孔雪  宋志刚  焦洪超  林海  
【目的】利用皮下注射人工合成糖皮质激素的方式模拟应激,通过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应激及色氨酸对肉仔鸡下丘脑代谢状况的影响,为探明下丘脑食欲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0日龄AA肉仔鸡32只随机分为4组,早6:00禁食3h后,以2.0mg·kg-1BW剂量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同时灌注色氨酸(生理盐水溶解,500mg·kg-1BW),对照组分别皮下注射、灌服生理盐水,3h后取血浆及下丘脑。下丘脑用高氯酸萃取后进行核磁共振研究。【结果】通过1HNMR谱,发现应激改变了肉鸡下丘脑乳酸,葡萄糖,ATP,肌醇,3-羟基丁酸的相对含量;未检测到色氨酸信号的改变。【结论】NMR技术能够检测到应激状态下下丘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秀祥  张东晶  王功  祁军  杨奇森  冯祚建  
【目的】分析圈养雌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发情交配时间格局,探查性经历、年龄、来源及繁殖成效等因素对发情交配的周期数、间情期的影响,为麝类成功驯养及异地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和所有事件记录的行为取样方法,观察马麝的交配行为,准确记录发情交配的启动和结束时刻。【结果】兴隆山麝场圈养雌麝的间情期为(12.23±0.52)d(n=22),平均动情次数为(1.88±0.13)次(n=22)。各年龄及年龄组雌麝的间情期无显著差异(P>0.05),但年龄极显著影响动情次数(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永祥  朱宽佑  李婉涛  杨建平  
【目的】研究围产期母猪的免疫状态,并初步探讨免疫状态与应激的关系。【方法】在分娩前14d、分娩当天和分娩后14d,采集初产母猪血样,检测血清皮质醇、结合珠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嗜中性细胞吞噬能力,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外周血嗜中性细胞和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G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分娩当天母猪血清皮质醇和结合珠蛋白的质量浓度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产前14d和产后14d的水平。分娩当天母猪外周血嗜中性细胞吞噬率较产前14d减少40.56%(P<0.01),在产后14d仍未恢复到产前14d的水平(P<0.01)。分娩当天母猪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较产前14d减少40.00%(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