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220)
- 2023(23209)
- 2022(20073)
- 2021(18530)
- 2020(15770)
- 2019(35605)
- 2018(35323)
- 2017(66920)
- 2016(36848)
- 2015(41446)
- 2014(40944)
- 2013(40295)
- 2012(37077)
- 2011(33536)
- 2010(33964)
- 2009(31584)
- 2008(30850)
- 2007(27593)
- 2006(24170)
- 2005(21111)
- 学科
- 济(154584)
- 经济(154421)
- 管理(106552)
- 业(100993)
- 企(84715)
- 企业(84715)
- 方法(68564)
- 数学(59541)
- 数学方法(58620)
- 农(39061)
- 中国(38963)
- 财(37991)
- 学(35208)
- 业经(33033)
- 地方(31283)
- 制(27058)
- 贸(26963)
- 贸易(26946)
- 农业(26268)
- 技术(26053)
- 易(26027)
- 理论(25967)
- 务(24117)
- 财务(24015)
- 财务管理(23965)
- 和(22731)
- 企业财务(22692)
- 银(22404)
- 银行(22307)
- 环境(22261)
- 机构
- 学院(527050)
- 大学(526935)
- 济(209538)
- 经济(204956)
- 管理(200485)
- 研究(179430)
- 理学(173776)
- 理学院(171725)
- 管理学(168063)
- 管理学院(167126)
- 中国(132087)
- 科学(115262)
- 京(111872)
- 财(94713)
- 农(94055)
- 所(92387)
- 研究所(84480)
- 业大(83808)
- 中心(81657)
- 江(78773)
- 财经(76153)
- 农业(74326)
- 北京(70250)
- 经(69137)
- 范(69078)
- 师范(68239)
- 院(64964)
- 经济学(63743)
- 州(63155)
- 技术(58911)
- 基金
- 项目(359428)
- 科学(280436)
- 基金(258883)
- 研究(253808)
- 家(229421)
- 国家(227543)
- 科学基金(193587)
- 社会(158506)
- 社会科(150174)
- 社会科学(150129)
- 省(142233)
- 基金项目(136284)
- 自然(129412)
- 自然科(126489)
- 自然科学(126453)
- 自然科学基金(124186)
- 划(120150)
- 教育(118831)
- 资助(108134)
- 编号(102252)
- 成果(82396)
- 重点(81565)
- 部(77838)
- 发(76257)
- 创(75651)
- 课题(71801)
- 创新(70454)
- 科研(69388)
- 计划(67569)
- 大学(66312)
- 期刊
- 济(228543)
- 经济(228543)
- 研究(149116)
- 中国(101403)
- 学报(92845)
- 农(84501)
- 科学(81647)
- 管理(74239)
- 财(73795)
- 大学(68885)
- 学学(65289)
- 教育(59152)
- 农业(57659)
- 技术(48231)
- 融(43536)
- 金融(43536)
- 经济研究(37806)
- 财经(37496)
- 业经(36642)
- 经(32250)
- 业(31072)
- 问题(29177)
- 技术经济(26858)
- 统计(26770)
- 版(26703)
- 科技(26259)
- 图书(25583)
- 策(24638)
- 业大(23898)
- 商业(23271)
共检索到770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密 盛玉雪
本文运用阶层结构理论模型剖析经济极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同时构建两阶层线性模型对这一影响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经济极化对创新的影响效应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经济极化对创新的直接影响效应;二是经济极化通过创新过程变量的间接影响效应。考虑阶层结构关系与不考虑阶层结构关系相比,不同因素对创新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极化度通过对经费与人力资本的反向调节来影响创新产出,且不同的极化度在跨层级交互效应的传递路径中对特定因素的调节具有互补性。经济极化并不通过私营比重这一中介变量发挥影响。未来提升创新产出的政策应注重四方面的转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密 刘秉镰 盛玉雪
创新过程与创新环境具有阶层结构。文章构建了基于阶层结构的理论与实证模型,指出:(1)创新产出的增加既依赖于创新过程的科技投入、人才存量与增量以及企业所有制特征,又取决于创新环境中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与关系环境的匹配及良性发展,还依赖于创新环境与创新过程对创新产出的跨层级交互作用。(2)跨层级交互作用通过规模效应、极化效应与约束效应来影响创新产出。(3)各创新环境相互影响、交叉作用于创新产出,整体上优化了创新过程。(4)提升创新产出应实施结构化调整策略,由注重产业政策向产业政策与区域创新环境政策并重转变并加大政府在跨层级交互作用中的调节能力,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同等对待。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小靓 田相辉
基于中国151个地级城市的制造业行业嵌套数据,运用阶层线性模型和集聚经济的间接估计方法,捕捉集聚经济行业维度不可观测的异质性,揭示集聚经济在行业与城市维度间的内在联系。实证结果表明:地方化经济在制造业中得到验证;行业层面的集聚经济不仅受行业自身特征的影响,而且深受行业所嵌套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城市异质性显著影响行业集聚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洁西 李俊江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探讨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内在机理。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构建城市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识别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而且对邻近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经济效率优化的关键途径。政府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实施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政策,增强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为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带来的红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玉桢 杨铭
基于2007—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FA模型分析了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水平差异较大,整体上呈东高西低阶梯状分布。企业规模、政府支持水平、区域发展程度对技术研发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而对成果转化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均产生了正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港 赵守国 韩先锋
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中国工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并运用2005-2011年中国工业3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各阶段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价值链视角来看,信息化水平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尤其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明显;相比技术开发能力,企业规模和市场化水平对中国工业技术转化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进入壁垒和FDI仅对中国工业技术转化能力有显著影响,行业进入壁垒越高越利于技术转化能力的提高,而FDI并不是引进的越多就越有利于技术
关键词:
信息化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 价值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宝琳 王丽 宋卓展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宏观数据,探讨数字经济与居民收入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数字经济水平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提升作用,在解决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对不同特征居民的收入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即数字经济会因居民自身特征的不同而对其收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收入中,居民受教育程度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结合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将数字经济促进居民增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实现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建峰 陈林
基于技术创新过程性和阶段性特征,考虑创新活动内部上、下游间的竞争及合作关系,构建了技术创新效率的竞合博弈两阶段DEA测算与分解模型;以绝对外向度、相对外向度和新产品出口交货比例3个指标定义了中国18个出口型产业;运用所建立的模型评价了这些出口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型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平均不足0. 5,无效来源主要是新产品市场化效率低下;出口型产业外向度与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水平呈现较高的一致性,两者之间有相互的促进作用。研究建议关注中国出口型产业间新产品市场化效率的提升与均衡问题,制定政策引导和充分发挥出口型产业外向型发展与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双向促进效应,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丝雨 安增龙
本文将环境因素纳入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框架,采用综合径向与非径向DEA新技术的网络EBM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国有工业企业2007~2014年的绿色技术创新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各省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整体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整体效率均值仅为0.487,提升空间比较大;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效率差距比较明显,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阶梯式递减的趋势;全国约46.7%的地区的国有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模式属于"低科技研发、低成果转化"型,且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最后,针对各省国有工业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勇倩 陈劲
本文利用2008~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法和面板DEA-Tobit两阶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风险投资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产学研合作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分地区看,风险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和产学研合作的中介作用仅在东、西部地区显著,且边际效用呈东、中、西部递增趋势;创新主体的不均衡发展以及政府的过度参与阻碍了中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从风险投资的参与中受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士健 张洁 权英
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01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串联DEA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探究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现状,并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工业企业技术综合创新效率和各阶段创新效率总体不高,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值略高于技术研发阶段的平均效率值;区域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值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的效率值相对较低。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受市场集中程度、政府支持程度、对外开放程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尹述颖 陈立泰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采用2009~2013年中国103家沪深医药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在考虑创新时滞的情况下根据创新生成和创新转化的两阶段特点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测算了两阶段的中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显示: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具有阶段性,创新生成阶段的资源利用率介于39%~46%,创新转化阶段的效率损失不超过35%,创新生成成果促进了创新成果转化;考虑时滞后的技术创新效率值(1年或2年)高于时滞为0的技术创新效率值;企业技术行为、企业主体特征、企业外部环境对两阶段的技术创新效率发挥不一致的作用,部分因素的作用受到了时滞的影响。
关键词:
医药行业 技术创新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瑾 单子强
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研究其产生的碳减排效应及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中国2006—2020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1)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城市碳减排效应,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增强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城市碳减排效果;(3)绿色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与时间差异,东部地区和提出创新驱动战略之后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减排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城市之间绿色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协同联动机制,因地制宜地制定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双碳”目标实现进程。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碳减排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兴平
本研究基于全国6省36区县2005名教师的调查数据,构建了两水平HLM模型详细分析了教师特征和学校特征对绩效工资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一是教师特征的直接影响机制,二是学校特征的直接影响机制,三是学校特征与教师特征交互作用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绩效工资满意度的差异71.2%是由教师特征差异引起,28.8%的差异是因学校特征差异导致(包括学校直接影响和学校对教师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详细探讨了上述三种影响机制的具体途径,有助于完善绩效工资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绩效工资 教师特征 学校特征 HLM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成刚 杨兵 苗启香
选取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具有动态、积极的正向连续性特征。在直接效应方面,本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呈显著正向影响,而周边地区技术创新呈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呈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呈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融合缓解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程度,提升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的促进效果。在间接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转型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中间传导环节,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为正向中介效应。本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周边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小于间接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两阶段效率——基于TSC-DEA模型的检验
空间效应视角下信息技术投资对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中部六省技术创新效率受制于何——基于超效率DEA和多层线性模型的实证研究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技术创新对区域消费升级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
基于改进两阶段DEA模型的区域研发创新效率研究——来自30省份的实证数据
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省域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
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
高学历员工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基于Heckman两阶段模型的实证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发展的空间非线性关系——基于半参数空间模型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