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1)
- 2023(9112)
- 2022(7432)
- 2021(6819)
- 2020(5844)
- 2019(13382)
- 2018(13529)
- 2017(26084)
- 2016(14374)
- 2015(15733)
- 2014(15824)
- 2013(15515)
- 2012(14357)
- 2011(12498)
- 2010(13108)
- 2009(12598)
- 2008(13075)
- 2007(11640)
- 2006(10647)
- 2005(9932)
- 学科
- 业(74669)
- 企(69990)
- 企业(69990)
- 济(67269)
- 经济(67166)
- 管理(57422)
- 方法(27857)
- 业经(26206)
- 财(25713)
- 农(22624)
- 数学(20085)
- 数学方法(19900)
- 务(18689)
- 财务(18680)
- 财务管理(18661)
- 企业财务(17672)
- 制(17445)
- 农业(17031)
- 技术(15580)
- 中国(14806)
- 体(14097)
- 策(14000)
- 理论(13017)
- 划(12924)
- 体制(12510)
- 和(12461)
- 企业经济(12299)
- 经营(11457)
- 地方(10990)
- 技术管理(10264)
- 机构
- 学院(208703)
- 大学(203602)
- 济(93165)
- 经济(91651)
- 管理(83591)
- 理学(70998)
- 理学院(70299)
- 管理学(69393)
- 管理学院(68993)
- 研究(68263)
- 中国(56012)
- 财(47495)
- 京(42711)
- 科学(38551)
- 财经(36128)
- 农(35657)
- 所(34676)
- 江(34065)
- 经(32781)
- 研究所(30851)
- 中心(30224)
- 经济学(28514)
- 农业(27789)
- 业大(27747)
- 北京(26913)
- 财经大学(26356)
- 经济学院(25840)
- 州(25839)
- 范(24851)
- 师范(24641)
- 基金
- 项目(127985)
- 科学(103162)
- 研究(96823)
- 基金(94445)
- 家(80786)
- 国家(79990)
- 科学基金(70357)
- 社会(63727)
- 社会科(60422)
- 社会科学(60408)
- 省(50591)
- 基金项目(49530)
- 教育(44366)
- 自然(43922)
- 自然科(42955)
- 自然科学(42944)
- 自然科学基金(42292)
- 划(41050)
- 编号(38120)
- 资助(38093)
- 业(32366)
- 成果(31395)
- 创(30027)
- 部(29256)
- 重点(28891)
- 发(28288)
- 创新(27125)
- 国家社会(26641)
- 制(26607)
- 课题(26462)
- 期刊
- 济(111505)
- 经济(111505)
- 研究(66720)
- 中国(42424)
- 财(41723)
- 管理(37277)
- 农(34017)
- 科学(27779)
- 学报(26357)
- 农业(23048)
- 融(22176)
- 金融(22176)
- 大学(21183)
- 教育(21094)
- 学学(20093)
- 技术(19905)
- 业经(19507)
- 财经(18972)
- 经济研究(17568)
- 经(16523)
- 业(14868)
- 问题(14361)
- 技术经济(13119)
- 世界(12082)
- 财会(11887)
- 贸(11441)
- 现代(11351)
- 商业(10344)
- 经济管理(10230)
- 会计(10134)
共检索到328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晓文
非均衡部门增长的成因及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田晓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国立发展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与市场体制全方位“挂钩”的战略转折中,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高速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经济部门间的非均衡增长也在加剧,而最引人注目的非均衡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亓名杰
国有企业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各国对此进行了长期探索,提出了很多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借鉴各国成功的经验,加以比较研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无疑是有益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蔺安林 王成璋
本文分别介绍和评述了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新兴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中国企业理论的发展做了简要的概括,在此基础上,对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理论思考。
关键词:
企业理论 企业理论演变 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健 纪建悦
M B O( 管理层收购) 是近二、三十年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型并购形式, 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 M B O 有降低代理成本、激励管理层积极性、有效调整资产结构、提高决策效率等作用。它是大公司实现资产剥离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管理者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处于关键时刻的今天,研究 M B O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MBO 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东明
联邦德国对国有企业所有制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始终是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按照公共经济运行原则而进行的。两德统一后,联邦政府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也进行了同样的改造,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成功的教训,探讨德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式,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德国 国有企业 所有制 改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森
十几年来,经济学家在探索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子时,思路基本上是堵两边、走中间,即国有企业改革不可能最终退回到传统的集中计划型体制中去,也不可能全盘私有化。在这个基础上,去寻求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式。尽管如此,有关国有企业改革方式选择的观点仍然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在这里,虽然后来中国的产权学派(主张通过产权明晰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学者们)曾一度占有上风,但是由于具体操作上的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俊峰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指出,传统国有企业存在效率不高、职工工作积极性低、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国有企业的机制问题,主要包括软预算约束问题、委托-代理问题,以及信息、激励、企业创新、集权化等固有的低效率机制问题和劳动产权不明晰等。文章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硬化预算约束,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改革传统国有企业低效率的根本机制,明晰国有企业劳动产权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关键词:
市场社会主义 国有企业 改革观 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红亮
作者认为,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具有产权界区比较清晰。产权链条比较短。产权约束比较硬的特点,它的成功经验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有重要启示:(1)明确的发展目标是企业成功运作的必要前提;(2)明确产权界区是企业成为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重要条件;(3)缩短产权关系链条是硬化产权的关键;(4)把企业推向市场是成功企业的重要外部条件;(5)建立劳动力失业保险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保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世江 陈崇龙
新加坡泰国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启示刘世江,陈崇龙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或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所在,经过16年的改革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已从“放权让利”转到制度创新──建立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丹
本文对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中的定位和成功经验作一梳理,通过借鉴西方成功经验,完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定位。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政府 角色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俊江,及扬
20世纪 70年代中期以来 ,智利、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 ,其特点是围绕私有化展开 ,各具特色 ,又不拘一格且不乏共性和同步性。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改革后 ,曾取得了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财政负担的积极效果 ,但也造成了大量失业、两极分化和金融动荡等负面影响 ,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私有化 市场机制 政府干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天鑫
国有企业私有化在世界各国方兴未艾,但在大部分国家里,国有企业都是存在的。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既存在着高效率的国有企业也存在着无效率的私人企业。国有企业并不是一种需要完全淘汰的企业组织形式,它在现阶段以及将来都有继续存在的现实必要性。各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其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私有化 改革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元旭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沛华 李军林
以国办发[2016]63号文为政策冲击构造准实验,评估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机制上,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违规决策与盈余管理行为,进而提高了企业盈利能力与内部控制质量,即改善内部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是促使企业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此外,制度完善对企业创新活力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以监管和约束为主的制度改革并不会起到激励创新的效果。下一步,监管改革需要在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方面有更多作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