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02)
2023(14354)
2022(12572)
2021(11927)
2020(9814)
2019(22839)
2018(23175)
2017(43820)
2016(24289)
2015(27452)
2014(27837)
2013(27355)
2012(25592)
2011(23147)
2010(23623)
2009(21737)
2008(21540)
2007(19134)
2006(17394)
2005(15925)
作者
(71132)
(58831)
(58695)
(55658)
(37760)
(28328)
(26677)
(23077)
(22568)
(21394)
(20279)
(19984)
(18817)
(18799)
(18351)
(17991)
(17511)
(17384)
(16860)
(16743)
(14880)
(14613)
(14318)
(13535)
(13274)
(13231)
(13224)
(13124)
(12034)
(11685)
学科
(99898)
经济(99772)
管理(67694)
(63810)
(52630)
企业(52630)
方法(38854)
数学(32662)
数学方法(32128)
中国(30307)
(27977)
地方(25682)
(24486)
业经(23575)
(21963)
(21807)
农业(18486)
(17814)
银行(17770)
(17488)
贸易(17475)
理论(17367)
(17060)
(16859)
(16825)
金融(16824)
(16093)
技术(15223)
环境(15162)
(15026)
机构
大学(343651)
学院(342418)
(133382)
管理(131469)
经济(130118)
研究(121740)
理学(111436)
理学院(110095)
管理学(108011)
管理学院(107386)
中国(92875)
(76348)
科学(75912)
(64551)
(63121)
研究所(56641)
(56600)
中心(54539)
(53164)
北京(49807)
业大(49691)
财经(49235)
(49186)
师范(48744)
(44460)
(43912)
农业(43656)
(43566)
师范大学(39261)
经济学(38372)
基金
项目(221464)
科学(172474)
研究(165124)
基金(156754)
(136068)
国家(134806)
科学基金(114644)
社会(100736)
社会科(95183)
社会科学(95156)
(87281)
基金项目(82746)
教育(76192)
自然(73750)
(73470)
自然科(71985)
自然科学(71970)
自然科学基金(70649)
编号(68968)
资助(65444)
成果(58390)
(50463)
重点(49619)
课题(48828)
(48148)
(45180)
创新(42067)
项目编号(42054)
科研(41525)
大学(41083)
期刊
(161417)
经济(161417)
研究(110703)
中国(75863)
学报(53705)
(53241)
管理(51159)
科学(49690)
(48836)
教育(48431)
大学(40713)
学学(37568)
农业(36587)
(34730)
金融(34730)
技术(31051)
业经(26802)
经济研究(24436)
财经(24055)
图书(20822)
问题(20794)
(20538)
(18384)
理论(17753)
技术经济(16570)
科技(16397)
实践(16144)
(16144)
现代(15727)
(15532)
共检索到539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巍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有非均衡改革特性。在非均衡改革中,我国民生发展主要存在三大失衡问题表现,即劳动报酬与资本关系失衡、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失衡、区域发展失衡。这些民生失衡的问题主要受两大制度根源影响,即非均衡改革中的市场运行机制缺陷、差别化政策歧视性质。为了加快民生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优化分配制度,完善公平体系;另一方面要依靠市场制度,优化配置资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巍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有非均衡改革特性。在非均衡改革中,我国民生发展主要存在三大失衡问题表现,即劳动报酬与资本关系失衡、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失衡、区域发展失衡。这些民生失衡的问题主要受两大制度根源影响,即非均衡改革中的市场运行机制缺陷、差别化政策歧视性质。为了加快民生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优化分配制度,完善公平体系;另一方面要依靠市场制度,优化配置资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巍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有非均衡改革特性。在非均衡改革中,我国民生发展主要存在三大失衡问题表现,即劳动报酬与资本关系失衡、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失衡、区域发展失衡。这些民生失衡的问题主要受两大制度根源影响,即非均衡改革中的市场运行机制缺陷、差别化政策歧视性质。为了加快民生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优化分配制度,完善公平体系;另一方面要依靠市场制度,优化配置资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民生发展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落脚点。本文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的理论影响分析框架,并采用门槛面板计量模型以及相关统计方法,实证考察2000年以来中国各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对民生发展的多重均衡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以经济增长质量、人均GDP和经济结构为门槛变量的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的影响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而以城镇化率为门槛变量的结果则显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为此应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伟明  
本文运用现代均衡与非均衡理论,认为我国工农业关系的基本态势呈现出可持续性非均衡的特征,从变量均等(或变量协调)的涵义出发,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结构的不协调是造成我国工农业非均衡发展的表层原因;从行为确定的含义出发,造成这种非均衡状态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是由产业特性(或产业优势),计划偏好(及其刚性约束)、信息条件等因素决定的,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政策设计应以均衡为取向,其目标模式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基础上可持续的均衡状态,並要体现效率特征和公平原则,在很多情况下,两者需要权衡和取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龙  
目前改革进入新的发展和调整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回答和解释一些重大问题,如:以怎样的价值取向为指导才能统一思想,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何处理和协调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特别是如何处理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再分配体系应对利益失衡等等,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恰当解决和合理解释,将影响到改革的走向,甚至成败。本文以利益均衡分析为起点,试图澄清在某些问题上的认识,寻找适合今后改革的价值取向,进而解决中国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章艺霞  
本文从阐述欠发达地区融资方式呈现的非均衡性发展特点着手,对导致欠发达地区融资非均衡性发展状况所隐含的经济金融体制、产业结构及金融生态环境等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改变招商引资模式、促进融资多元化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融资方式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米地  尼玛扎西  蔡海斌  
西藏农牧区金融体制在全国独一无二 ,农业银行基层营业所是广大农牧区唯一的金融机构 ,是当地经济发展和金融需求的自发性产物 ,在当地具有特殊性 ,在民族欠发达地区具有普遍性。本文针对当前西藏农业银行基层营业所发展中出现的难点问题 ,从职责定位、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并就营业所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小兴  
我国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利于解释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教育发展政策,提高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缩小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本文研究发现,地区教育水平增长受教育资源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人均GDP、人均教育事业费、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磊  方成  
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空间非均衡性已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对此部分内容进行研究有助于更为清晰地认知中国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文章采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旅游产业专业化作为旅游发展的度量指标,依据较为前沿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空间极化指数测度方法,分别在三区域与八区域分组设定下,依次分别对中国旅游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水平进行了定量刻画。研究结果为:与核密度非参数估计预期判断一致,基尼系数测度及其分解表明,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程度整体上逐渐降低,即中国旅游发展正在向均衡方向演变;组间差异是主导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但这种贡献率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姚凯  崔晓明  
本文在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基础上提出工作心理所有权,研究两者分别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非均衡发展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认为,组织心理所有权和工作心理所有权都可以解释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OCB和角色外行为等,但工作心理所有权的解释能力更强。心理所有权在组织和工作层面存在显著差异,呈现非均衡发展的现象。当心理所有权的这种非均衡发展超过一定限度之后,较强的工作心理所有权和较低的组织心理所有权降低了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并对OCB和角色外行为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心理所有权"阴暗面"的产生机制,分析了可能产生的员工消极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代敬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不仅有其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理论和政策 ,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邓小平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既是对毛泽东区域综合发展思想的积极扬弃 ,又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少平  
非均衡模型是70年代初产生的一个研究分支。由于它从理论到实践更加接近于经济现实,因而70年代至80年代中一直是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应用已涉足到了微观和宏观的很多领域,如劳动力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消费品市场,信贷市场等。 1 引言当一个市场或者一家厂商的产品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不能结清市场。描述这种具有非均衡特征的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华军  鲍振  
以中国31个省份1978-2008年数据为样本,以金融相关比率为指标,对中国金融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与极化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可视化方法,直观地表明了中国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基尼系数测度及其分解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金融发展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其中地区间差距是中国金融发展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金融发展极化程度测度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金融发展的空间极化程度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组内聚合程度和组间对抗强度的不断上升成为金融发展极化程度上升的主要来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永祥  
历史回顾与评说回顾建国以来40多年中我国东西部地区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过程,可以看出,其中经历了一个由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的转变过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中,我国基本上是追求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为了改变西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和社会落后面貌,在"一五"计划期间和六七十年代的大规模"三线"建设中,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在西部地区,实行了明显的向西部地区倾斜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基于下列主客观因素和内外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