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2)
- 2023(10692)
- 2022(9192)
- 2021(8573)
- 2020(7133)
- 2019(16019)
- 2018(15933)
- 2017(30482)
- 2016(16398)
- 2015(18064)
- 2014(17445)
- 2013(16868)
- 2012(14901)
- 2011(13440)
- 2010(13687)
- 2009(12522)
- 2008(11954)
- 2007(10273)
- 2006(8797)
- 2005(7844)
- 学科
- 济(63398)
- 经济(63328)
- 管理(42836)
- 业(39347)
- 企(33089)
- 企业(33089)
- 方法(30435)
- 数学(27100)
- 数学方法(26493)
- 中国(18722)
- 农(14720)
- 学(14661)
- 财(14275)
- 业经(13003)
- 地方(12498)
- 理论(12043)
- 贸(11293)
- 贸易(11287)
- 制(11044)
- 易(10938)
- 农业(9524)
- 银(9382)
- 银行(9352)
- 技术(9065)
- 行(8924)
- 环境(8888)
- 务(8865)
- 和(8862)
- 融(8848)
- 金融(8843)
- 机构
- 学院(223869)
- 大学(221827)
- 管理(84865)
- 济(84425)
- 经济(82344)
- 研究(74537)
- 理学(74038)
- 理学院(73074)
- 管理学(71190)
- 管理学院(70786)
- 中国(54297)
- 科学(49554)
- 京(46407)
- 财(38589)
- 所(37441)
- 农(36953)
- 研究所(34518)
- 中心(34387)
- 业大(34158)
- 江(32585)
- 财经(31323)
- 范(30379)
- 师范(30009)
- 农业(29290)
- 经(28562)
- 北京(28321)
- 院(27623)
- 州(26631)
- 经济学(25788)
- 技术(25259)
- 基金
- 项目(159029)
- 科学(126377)
- 基金(116938)
- 研究(110272)
- 家(103887)
- 国家(103165)
- 科学基金(89233)
- 社会(70296)
- 社会科(66797)
- 社会科学(66782)
- 省(62765)
- 基金项目(61565)
- 自然(60814)
- 自然科(59576)
- 自然科学(59560)
- 自然科学基金(58487)
- 划(53631)
- 教育(52053)
- 资助(48261)
- 编号(43769)
- 重点(36545)
- 成果(34247)
- 部(33920)
- 发(33496)
- 创(33339)
- 创新(31230)
- 科研(31071)
- 课题(30713)
- 计划(30392)
- 国家社会(29223)
共检索到315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飞 蒋金凤 敖誉芸 马壮林 刘擎
在非均衡大客流冲击下,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结构抗毁和功能抗毁双重压力,极易造成轨道交通网络级联失效。首先,该文分析了非均衡大客流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URTN)级联失效的影响机理,考虑客流冲击影响,构建了客流加权网络,从拓扑特征和客流特征2方面测量轨道站点的重要性;其次,根据级联失效理论和混沌动力学改进耦合映像格子(coupled map lattice, CML)模型,设置初始状态值为轨道站点客流饱和程度,并利用故障节点比和网络强度熵刻画URTN级联失效的结构抗毁性和功能抗毁性演化规律;最后,以西安地铁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URTN级联失效过程中,结构抗毁性和功能抗毁性演化趋势相似;轨道站点间的耦合系数ε和突发事件扰动R存在临界值(ε=0.3和R=1),若ε≤0.3或R≤1,则不发生URTN级联失效,若ε>0.3且R>1,则URTN结构抗毁性和功能抗毁性的失效时间随ε和R的增大而缩短;客流强度与URTN抗毁性水平呈负相关;介数大的轨道站点和客流强度大的轨道站点受突发扰动后,URTN结构抗毁性和功能抗毁性能力更低。该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非均衡大客流冲击下URTN级联失效的影响因素及抗毁性演化规律,可为加强非均衡大客流冲击下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殷勇 范钰
基于复杂网络特性,对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征值:节点度、聚集系数、平均最短路径、节点和边介数、连通环进行分析。通过节点介数和节点度值,确定了香港地铁中较重要车站。以全网效能和乘客出行成功率为抗毁性指标,研究网络在随机攻击和选择性攻击下抗毁情况,发现网络在蓄意攻击下表现较弱的抗毁性,并且节点失效比边失效给网络造成的损毁更严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旭梅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进行目标、环境和结构分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进行宏观功能定位,从城市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和科技环境四方面分析其外部环境,展开系统内部构成分析并构建网络分析的研究框架。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可持续发展 网络分析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本伟 游丹 范世杰 许成顺 钟紫蓝
该文基于震后轨道交通网络主体结构的破坏场景,以恢复震后通行能力为目标,分析了地震灾害作用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韧性。采用Space L方法构建轨道交通网络模型,选用客流加权的网络平均效率表示网络连通性能。采用地震易损性模型计算网络主要结构单元(车站、隧道和桥梁)的破坏概率,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网络主体结构单元的震后状态;考虑破坏单元修复时间存在不确定性,模拟了破坏单元的震后修复过程;根据震后不同时刻网络性能曲线和韧性三角形,定量化评估轨道交通网络抗震韧性指数和韧性损失。以北京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分析了地震烈度、恢复策略和修复队伍数量对网络连通性能、恢复过程和韧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网络在遭受地震破坏、蓄意攻击和随机破坏后的韧性特征存在差异;震前提升少量重要单元的可靠度可提升网络灾前抵抗能力,但对网络灾后恢复能力和韧性指数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该研究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抗震安全性评估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谦 吴殿廷 李瑞 邱研
以候车时间、运行时间、换乘时间组成单程通达时间,进而构建包含7个基于通达时间概念的评价指标,提出一套对轨道交通站点、线路和网络整体可达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并以北京2013年6月的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采用官方公布及现场实测数据,通过ArcGIS软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在网络、线路和空间分布3个方面分别得到了评价结果。从结果来看,由于空间绝对距离和换乘站点数量的原因,中心城区线路可达性优于外围线路;站点密度较高和换乘困难可导致线路可达性较弱。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可达性 北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键
本文根据建设模式的不同,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历程进行了科学的阶段划分,就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网络"和"体系"作了理论性分析与诠释,并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式、网络化、体系化三种建设模式解读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体系化建设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元慧 欧国立 邢虎松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供给的特点,将轨道交通多元化供给和其网络形态分层结构相结合,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了非盈利层、可盈利层、企业与组织层、政府与体制层,分析了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在轨道交通多元化供给中的不同角色和特征。同时,将城市轨道交通按盈利性的不同进行了分层,认为应当制定不同的投融资政策、建设以及运营方法,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明艳 汪泓 刘志钢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扩大,枢纽站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其运营组织畅通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效率。基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在网络化运营初期的现状问题分析和未来轨道交通运营网络模式下的运营管理需求,提出网络运营模式下的轨道交通枢纽站管理模式、客运组织、行车组织、功能提升的管控策略。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枢纽站 轨道交通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明利 翟怀远 许葭 张玉杰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网络化运营的特征越加明显,线网结构的复杂性使得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问题也愈加突出。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关键站线及网络风险的实时、动态、量化评价奠定了基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明利 翟怀远 许葭 张玉杰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网络化运营的特征越加明显,线网结构的复杂性使得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问题也愈加突出。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关键站线及网络风险的实时、动态、量化评价奠定了基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孟天奇 刘卓 周彤 李强
以轨道交通发展较为成熟的北京和上海为对象,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在GIS支持下构建了反映轨道交通网络基本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网络结构特征的系列指标,对两地轨道交通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为:两地的轨道交通基本特征相似;两地轨道交通在距市中心15km范围内较为发达,上海在城市中心范围的便利性更优;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在城区外围能更方便地实现换乘,上海则与之相反。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空间分布 网络结构 北京 上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昱
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峰时段运畿不足和非高峰时运能过剩已经成为现阶段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研究利用上海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数据,首先利用聚类分析算法分析得到进站客流的四种主要时变模式,然后通过建立多项Logit回归模型,从土地利用、交通等方面定量分析影响客流时变模式的显著因素。研究可为站点周边用地规划和交通设施规划及运营管理提供参考,有助于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铭 杨涛 程晓明 施敏
随着轨道交通报建政策总体收紧,对建成线路客流评估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很多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强度不理想,对政府补贴依赖度较高,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稳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文章围绕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近期和远期措施,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提升的6大引流策略,以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稳步提升,引导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叙 喻冰洁 梁朋朋 王琳 张凌菲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是城市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关键节点,不同类型的站点在城市中的区位条件、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人流特征等均存在差异。利用成都市2018年POI数据、地铁刷卡数据、出行调查等数据,基于"客流行为—用地结构"视角,将人群行为和实体空间进行关联聚类,通过K-均值聚类对成都市136个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类型识别,并分析其空间格局与客流OD的通勤特征。结果表明:(1)"客流—用地"聚类方法分类结果为居住主导型、就业主导型、职住错位型等7类;(2)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呈圈层式线性分布特征,站点类型随着到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居住型主要分布于城市二、三环外,而空间错位型站点主要分布在二环—三环之间,就业型集中分布在高新南及一环内;(3)站点客流OD表现出早晚高峰离心性,以及大跨区流动趋势,7种站点类型之间具有典型"居住—就业"通勤与非典型"错位—错位"通勤特征。基于站点类型与多尺度轨道通勤时空规律,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再平衡引导策略:基于空间类型互补的站点集群再平衡,基于失衡主体行为的公共资源再平衡,站点地区土地混合"量"与"质"再平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明艳 汪泓 刘志钢
大型活动期间轨道交通枢纽的突发大客流集聚,会影响交通枢纽区域的客运服务水平。为有效疏散枢纽的突发大客流,通过建立突发大客流应急处置中"运营指挥中心"与"突发大客流"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以保障率和成本作为博弈支付函数,实现枢纽区域的应急公交资源调度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博弈的应急公交资源调度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枢纽区域突发大客流疏散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