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6)
- 2023(11206)
- 2022(9641)
- 2021(8740)
- 2020(7142)
- 2019(16873)
- 2018(16736)
- 2017(31824)
- 2016(17550)
- 2015(20071)
- 2014(20364)
- 2013(20258)
- 2012(19585)
- 2011(17894)
- 2010(18535)
- 2009(16964)
- 2008(17224)
- 2007(15861)
- 2006(14002)
- 2005(12961)
- 学科
- 济(80724)
- 经济(80644)
- 业(47672)
- 管理(46792)
- 企(36868)
- 企业(36868)
- 方法(30482)
- 数学(26327)
- 数学方法(26049)
- 中国(24604)
- 农(24037)
- 地方(23738)
- 业经(18199)
- 财(17322)
- 农业(16347)
- 学(15144)
- 贸(15100)
- 贸易(15086)
- 制(14663)
- 易(14541)
- 银(13677)
- 银行(13649)
- 融(13264)
- 金融(13262)
- 行(13178)
- 地方经济(13052)
- 发(12524)
- 理论(12486)
- 和(12363)
- 环境(11819)
- 机构
- 学院(257695)
- 大学(254621)
- 济(106130)
- 经济(103641)
- 管理(93990)
- 研究(92587)
- 理学(78980)
- 理学院(77983)
- 管理学(76599)
- 管理学院(76090)
- 中国(70725)
- 科学(56469)
- 京(55503)
- 财(48528)
- 所(48279)
- 农(46248)
- 研究所(43462)
- 中心(42458)
- 江(42135)
- 财经(37392)
- 业大(37210)
- 范(36835)
- 师范(36461)
- 农业(36068)
- 北京(35920)
- 州(34092)
- 经(33574)
- 院(32891)
- 经济学(31787)
- 技术(29701)
- 基金
- 项目(160321)
- 科学(123990)
- 研究(120617)
- 基金(111164)
- 家(96113)
- 国家(95211)
- 科学基金(80014)
- 社会(73558)
- 社会科(69583)
- 社会科学(69560)
- 省(65126)
- 基金项目(58126)
- 教育(56682)
- 划(54315)
- 编号(51484)
- 自然(49674)
- 自然科(48424)
- 自然科学(48410)
- 自然科学基金(47532)
- 资助(46104)
- 成果(43160)
- 发(40407)
- 课题(37075)
- 重点(36859)
- 部(35067)
- 创(33203)
- 发展(32635)
- 展(32065)
- 创新(30952)
- 性(30467)
共检索到407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翔 王爱民 安成谋
我国客观上长期存在东、中、西三大梯度发展带,为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我国选择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本文就其实践成效、未来趋势及此背景下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如何求得自身发展,尽快缩小同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作一探讨。
关键词:
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 西部地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夏永祥
回顾建国40多年来我国对东西部地区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过程,可以看出,其间经历了一个由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的转变过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中,为了改变西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和社会落后面貌,在“一五”计划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在西部地区,为此在资金、人力和物力等生产要素的区际配置上,实行了明显的向西部地区倾斜政策。倾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钱乐祥,许叔明,秦奋
本文在阐述流域空间经济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区段性和差异性、层次性和网络性、开放性和耗散性等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流域开发的系统性、综合性、分区性、立体网络性和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原则。以区域增长和空间经济发展模式为指导 ,以点轴开发为流域开发的重要组织形式 ,提出了依托大中城市 ,强化中心 ,通过“点”的经济技术力量向两翼腹地的辐射和扩散 ,又通过轴作用的向外 (上、下游 )传递 ,如此形成一种由点沿轴波及面的点线面渐进开发模式 ,最终使整个流域的国土资源和空间得到充分合理的全息开发利用。
关键词:
流域 空间经济 西部 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席鸿建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选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以及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可行性,提出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六大关键措施。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均衡发展战略 政策措施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鸿卫 彭建刚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应与我国初等发达时期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相适应。建立和发展多层次发展极是我国初等发达时期非均衡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使命应为该战略重点提供金融支撑。符合条件的地方发展极都应有城市商业银行,只有处于特定层次和发展阶段发展极的城市商业银行才可能跨区经营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多层次发展极 金融支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焦力军
本文从美国“新经济”投资战略出发,在“均衡投资”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上海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产业选择、投资区域选择、投资主体选择、投资方式 选择、管理结构、政策支持等角度对上海实施“均衡投资”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
新经济 均衡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定勇 杨华明
本文以东西部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为实例,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东西部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快西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期逐步缩小东西部高职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区域高职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东西部 高等职业教育 骨干院校 比较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阿不都艾尼·阿吾提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必行。经济在区域之间梯度型变迁,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其重要的作用。借此机会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当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可能。我国各地区和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因此当前的产业转移不像国际产业转移具有规律性。从东、中部产业转移和承接现状分析看中西部承接具有内步性、长期性,应作为中西部发展的次要战略。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中西部发展 战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云星 李宜江
从教育自身的价值需要及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教育均衡发展在实践目标上不能为均衡而均衡,需要从"教育均衡的发展"转向"教育的均衡式发展";在实践战略上需要宏观统筹和顶层设计,改"以县为主"的"自下而上"为"上下结合";在实施举措上,需要由注入式推进转向内生式发展;在实施评价上,需要关注内涵评价、过程评价和人的发展评价。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胜德 姜桂莉
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下,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非意味着否定非均衡发展战略,相反,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非均衡发展战略不仅将是我国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的长期选择,而且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赶超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 非均衡发展战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玲 谢正观
干旱区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受制于区域特有的自然地理、资源、土地类型等,它们是人口、产业和城镇发展布局的地理基础。针对这种状况,结合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依靠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集中发展,着力于城镇内涵的建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永祥
历史回顾与评说回顾建国以来40多年中我国东西部地区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过程,可以看出,其中经历了一个由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的转变过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中,我国基本上是追求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为了改变西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和社会落后面貌,在"一五"计划期间和六七十年代的大规模"三线"建设中,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在西部地区,实行了明显的向西部地区倾斜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基于下列主客观因素和内外部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短缺一再被认定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常态,社会主义传统经济体制及其变体也一再被短缺成因论者认定为短缺的唯一原因。“需求过度论”把短缺归因于传统体制下的“软预算约束”;“供给不足论”把短缺归因于传统体制造成的低效运行。自奥塔·锡克发其端,经柯尔奈实证与丰富,再经近年来中国部分学者延伸与补充,短缺导源于经济体制似乎已成共识。应该说,体制分析法找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克服短缺的主要突破口,无论其侧重于需求,抑或侧重于供给;但是,我们从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经验和中国建国后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发现,短缺不仅与经济体制直接相关,也与非结构均衡的发展战略高度相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小梅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西部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省会城市面临一系列城市问题。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对西部省会城市人口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成都面临诸如人口机械增长过快、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凸显等问题。解决西部人口发展的症结关键在于改变以往城市人口发展模式,才能够从根本上平衡西部人口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
西部 省会城市 人口 均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