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0)
- 2023(10354)
- 2022(8797)
- 2021(7892)
- 2020(6350)
- 2019(14402)
- 2018(14185)
- 2017(26454)
- 2016(14437)
- 2015(15847)
- 2014(15497)
- 2013(15368)
- 2012(14462)
- 2011(13306)
- 2010(13362)
- 2009(12327)
- 2008(11909)
- 2007(10609)
- 2006(9664)
- 2005(8912)
- 学科
- 济(66041)
- 经济(65973)
- 管理(35659)
- 业(35522)
- 企(24809)
- 企业(24809)
- 农(22076)
- 地方(21557)
- 中国(21416)
- 方法(21243)
- 数学(18478)
- 数学方法(18232)
- 财(16024)
- 业经(15056)
- 农业(14900)
- 贸(12977)
- 贸易(12963)
- 易(12435)
- 地方经济(12099)
- 制(11336)
- 发(11252)
- 融(11252)
- 金融(11250)
- 学(11232)
- 银(11163)
- 银行(11148)
- 行(10887)
- 环境(10059)
- 收入(9750)
- 和(8593)
- 机构
- 学院(200410)
- 大学(195565)
- 济(85605)
- 经济(83834)
- 研究(73360)
- 管理(71416)
- 理学(60426)
- 理学院(59642)
- 管理学(58454)
- 管理学院(58074)
- 中国(56507)
- 科学(43944)
- 京(42400)
- 财(39404)
- 所(37672)
- 农(34660)
- 研究所(33735)
- 中心(33420)
- 江(32010)
- 财经(30175)
- 范(29072)
- 师范(28798)
- 业大(27735)
- 经(27274)
- 北京(27067)
- 农业(26869)
- 经济学(26559)
- 院(26274)
- 州(25802)
- 经济学院(23903)
- 基金
- 项目(128639)
- 科学(101223)
- 研究(97243)
- 基金(91303)
- 家(79210)
- 国家(78516)
- 科学基金(66732)
- 社会(62363)
- 社会科(59153)
- 社会科学(59145)
- 省(51682)
- 基金项目(47248)
- 教育(44194)
- 划(42719)
- 编号(40573)
- 自然(40404)
- 自然科(39473)
- 自然科学(39466)
- 自然科学基金(38714)
- 资助(37568)
- 发(34064)
- 成果(33029)
- 重点(29511)
- 课题(28821)
- 发展(27755)
- 部(27671)
- 展(27274)
- 创(26826)
- 国家社会(26017)
- 创新(25143)
共检索到321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昊
地区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会导致价格水平差异,中等发达地区会出现工业消费品价格高于其他地区的现象,其形成机制与"中等收入陷阱"所体现的问题有类似之处。本文基于国内的要素流动情境对"巴萨模型"加以拓展,并从产品制造生产和销售服务两大环节分析消费品价格的构成。结果表明,当生产率提升速度随着技术追赶、差距缩小而减缓,且劳动力跨部门流动存在障碍时,城市工业消费品价格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会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生鲜农产品价格则更多地取决于销售环节的要素成本;减少物流成本无法改变地区间价格的对比关系,但有助于降低商品价格。基于2012-2013年56个城市、41种商品实际价格的短面板计量分析印证了理论推断。由此表明,要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就应促进要素、产品的自由流动,转变导致同质化的"跟风"式区域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
商品价格水平 生产率 巴萨效应 地区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昊
地区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会导致价格水平差异,中等发达地区会出现工业消费品价格高于其他地区的现象,其形成机制与"中等收入陷阱"所体现的问题有类似之处。本文基于国内的要素流动情境对"巴萨模型"加以拓展,并从产品制造生产和销售服务两大环节分析消费品价格的构成。结果表明,当生产率提升速度随着技术追赶、差距缩小而减缓,且劳动力跨部门流动存在障碍时,城市工业消费品价格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会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生鲜农产品价格则更多地取决于销售环节的要素成本;减少物流成本无法改变地区间价格的对比关系,但有助于降低商
关键词:
商品价格水平 生产率 巴萨效应 地区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永亮 张捷
本文构建Baumol修正模型,考虑了国际分工和制度因素对工业和服务业均衡发展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依赖于服务业的技术进步,还受到农业进步的阶段性影响。居民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具有正向作用。参与国际分工的出口导向战略显著地限制了我国产业结构趋向服务化;我国长期存在的制造优势被"锁定"以及"工业导向"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了要素配置更加集中于工业部门,阻碍了服务部门发展。"十二五"时期应该宽松体制束缚,发展多元化服务型经济,避免服务业走向制度性的"Baumol陷阱"。
关键词:
Baumol修正模型 产业转型 国际分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原 陈建奇
本文以人力资本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促进经济可持续性的政策选择。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落入低水平陷阱,经济发展依赖于物质资本及低端劳动力的数量投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现非均衡特征,而且出现就业压力严峻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的现象,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不匹配、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错位,以及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对此,我国应明确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放宽教育准入制度及收入分配改革等渠道,实现人力资本投...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段雨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地区间税负差异是地区经济差异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管要素可否自由流动,税负差异均通过影响地区的要素变动,从而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中国的地区税负差异导致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
关键词:
税负差异 地区经济发展 非均衡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柳翔浩
从人力资源和教育发展的视角梳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发展轨迹,探讨教育与跨越陷阱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联,总结成功跨越国家发展教育的经验及启示,以期对我国成功跨越陷阱有所裨益。在教育地位上,各国将教育发展视为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决策,我国应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优势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在教育体制上,典型的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制国家都趋向于向均权制转轨,我国需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扁平化改革;在教育结构上,各国纷纷形成并完善配合产业升级需求的多元化、实用化教育结构,我国也应按发展不同阶段需求适时调整教育发展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教育发展 国际经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永祥
历史回顾与评说回顾建国以来40多年中我国东西部地区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过程,可以看出,其中经历了一个由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的转变过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中,我国基本上是追求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为了改变西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和社会落后面貌,在"一五"计划期间和六七十年代的大规模"三线"建设中,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在西部地区,实行了明显的向西部地区倾斜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基于下列主客观因素和内外部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明宇
文章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典型特征和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内涵,并分析其内在关联。选取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韩国、新加坡、阿根廷(1))以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南非、马来西亚、巴西)等两组国家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大小。结果表明,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是处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所面对的转型陷阱,中国应关注经济结构的转型,而不是增速的放缓;聚类结果也表明,现阶段中国的经济背景与韩国同阶段的情况较为接近,而韩国则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因此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不大。文章建议从人口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投资与消费结构以及制度创新等四个层面进行改革,以期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初立辉 徐建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9748元,按年均汇率计算已经超过4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09年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功跨越了"贫困陷阱",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发展转型阶段。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建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鹏
本文首先对发展中国家模块化陷阱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将产品内模块数量演化模型与产品中间投入分工均衡模型相结合,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模块化陷阱的形成。产品模块化使不同国家的分工均衡随着技术演化实现了从最终产品间到产品内模块层面的转移,在最终产品层面形成发展能力是发展中国家突破模块化陷阱的基本要求,而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将产品建构知识创新与模块创新相结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梁文艳 唐一鹏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最核心手段,教育在经济增长问题研究中备受关注。随着研究不断细化以及数据库日益完善,国际学者非常重视利用跨国学生测评数据剖析教育质量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结论。跨国样本研究一致发现,教育质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忽视质量的教育发展是造成拉美国家经济长期停滞的主要因素;在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水平的特定阶段,确保青少年获得适应社会需要、充足的知识和技能最为关键,这也是教育充足与公平理念所在。着眼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时期,必须就"教育质量与国家经济增长"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系统研究,找准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定位,遵循一定原则和规律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人口红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夏永祥
回顾建国40多年来我国对东西部地区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过程,可以看出,其间经历了一个由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的转变过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中,为了改变西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和社会落后面貌,在“一五”计划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在西部地区,为此在资金、人力和物力等生产要素的区际配置上,实行了明显的向西部地区倾斜政策。倾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地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陆万军
以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综合国外的发展经验和历史教训,分析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和制度因素。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上等收入阶段,结构失衡将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障碍,"未富先老"问题加剧了我国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为实现经济增长阶段的跨越,一方面要解决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难题,另一方面应通过制度改革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蕊 杜凤矫 汤建光
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4260美元,由"中等偏下收入"经济体转变为"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可能进入了一个人均收入难以提高的新阶段。本文从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这一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各类企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得出民营企业应该在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结论。进而分析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从外部政策和自我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望民营经济能在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民营企业 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