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76)
- 2023(7958)
- 2022(6733)
- 2021(6080)
- 2020(5117)
- 2019(11993)
- 2018(11779)
- 2017(23153)
- 2016(12305)
- 2015(14091)
- 2014(14157)
- 2013(14034)
- 2012(12939)
- 2011(11979)
- 2010(12501)
- 2009(11826)
- 2008(11285)
- 2007(10248)
- 2006(9358)
- 2005(8543)
- 学科
- 济(79903)
- 经济(79853)
- 管理(34214)
- 方法(31429)
- 业(31198)
- 数学(28834)
- 数学方法(28324)
- 企(25052)
- 企业(25052)
- 地方(17718)
- 中国(16955)
- 农(14050)
- 业经(12798)
- 地方经济(12613)
- 学(12511)
- 财(11408)
- 制(10140)
- 融(9981)
- 金融(9981)
- 理论(9762)
- 贸(9658)
- 贸易(9647)
- 农业(9591)
- 易(9229)
- 银(8816)
- 银行(8806)
- 环境(8660)
- 行(8520)
- 经济学(8342)
- 和(7979)
- 机构
- 学院(187769)
- 大学(186729)
- 济(91494)
- 经济(89885)
- 管理(71961)
- 研究(65113)
- 理学(61670)
- 理学院(61038)
- 管理学(59706)
- 管理学院(59357)
- 中国(50654)
- 财(38776)
- 京(38385)
- 科学(36277)
- 所(32730)
- 财经(31208)
- 经济学(30184)
- 研究所(29321)
- 中心(28829)
- 经(28330)
- 江(27658)
- 经济学院(26760)
- 农(26208)
- 北京(24613)
- 业大(24331)
- 财经大学(23203)
- 院(22779)
- 范(22179)
- 师范(21980)
- 州(21804)
- 基金
- 项目(118443)
- 科学(94229)
- 基金(87591)
- 研究(84825)
- 家(75792)
- 国家(75265)
- 科学基金(65372)
- 社会(56340)
- 社会科(53662)
- 社会科学(53647)
- 省(45801)
- 基金项目(44677)
- 自然(41907)
- 自然科(41044)
- 自然科学(41037)
- 自然科学基金(40294)
- 教育(39882)
- 资助(38513)
- 划(38058)
- 编号(32825)
- 重点(26871)
- 部(26340)
- 成果(26125)
- 发(26076)
- 创(24116)
- 国家社会(23775)
- 课题(23452)
- 教育部(23227)
- 创新(22674)
- 人文(22501)
共检索到289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龚刚 Willi Semmler
真实经济周期(RBC)模型通常以市场出清的一般均衡为其理论框架。这使我们无法有效的将这一跨时期的动态优化模型应用于现实的经济环境,因为现实的世界里普遍存在着各种非均衡的状况。本文将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分离开来,从而允许非均衡的劳动力市场存在。利用美国的数据,我们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好的解释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及消费和就业间的关系,同时说明该模型在数据的拟和上比标准RBC模型更好。
关键词:
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非均衡 随机动态规划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新丽 杨立岩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使用一般均衡的框架分析经济波动现象 ,认为经济周期是理性个体对实际冲击调整的结果 ,从而波动本身是Pareto最优的 ,任何的政府干预只能改变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其倡导的理论本身 ,也在于其为宏观经济学提供的建模方法———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昕
经济周期总体来讲,我国经济面临持续下行压力,短期内难以有效回升,整体仍然处于探底阶段。根据时间长短的不同,经济周期又划分为长经济周期、中经济周期和短经济周期三类。就长周期来看,目前全球范围内由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带动的本轮长增长周期已进入尾声,新一轮科技革命尚在孕育突破之中,可持续的新增长动力还没有形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轶群 李晓春
文章构建了用于研究中国劳动力转移波动性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对1978~2009年的劳动力转移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了技术冲击对中国劳动力转移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周期波动性,与产出是顺周期;二是技术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部分,尤其是技术冲击能够解释一半以上劳动力转移的波动;三是技术冲击对产出、居民消费、投资和劳动力转移产生了正向冲击,而对就业产生了负向冲击,其中,技术冲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大,对产出和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次之,对投资影响最弱。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攀 李静
本文采用1994~2007年度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系统广义矩方法,估计了中国劳动者报酬的周期性反应函数。估计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劳动报酬份额对经济周期的反应力度强于东部和中部;中部地区劳动报酬份额在繁荣期受益最大,在衰退期与西部相当;劳动报酬份额的对经济周期的反应力度呈现出衰退期强于繁荣期的显著的弱顺周期特征。本文认为这是经济周期与"二元劳动力市场"相互作用的一个可以解释的结果。无论是基于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还是基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构造的度量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指标均证实了上述假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芳琴 于维生
以非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具有人力资本因素的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模型,探讨了引入人力资本因素后非均衡劳动力市场如何变化,以及在不同的非均衡区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人力资本因素的要求和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决策方法和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丽莉 唐为
本文构建了包含劳动力异质性与集聚外部性的空间均衡模型,利用2005年、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和反事实分析,考察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工资与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村流动人口一方面为城市经济带来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对城市低(高)技能劳动力产生替代(互补)效应,导致城市低技能工资水平微弱下降,高技能工资水平明显上升;(2)人口流入促进城市住房成本上涨及房屋所有者租金收入增加,使城市居民总体福利水平提升,但低技能租房者的福利受损;(3)农村人口因迁移到高工资的城市地区而获得明显福利改善;(4)总体而言,2005—2015年城乡迁移成本下降促使全国福利提升4%~5%。因此,继续推进城乡人口迁移有利于改善社会福利,但应根据人口流动方向合理配置土地和住房资源,以减少部分城市人口的福利损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民春 韩青江
机器人技术进步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冲击、资本要素替代冲击和投资转化率冲击三种形式。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通过综合引入机器人技术进步的三种冲击研究了机器人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要素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三种类型的技术进步对劳动者就业的短期影响波动较大,长期将导致就业减少,但对劳动者工资有持久的正向作用。征收资本所得税、扩大政府支出以及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对稳定就业有积极作用,但是长期内对稳定就业无效,只可作为稳定就业的短期宏观调控手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小川
本文旨在按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建立一个非均衡的内生经济动态模型。在这个模型中 ,源于部门内和部门间关系的内生变量导致资本市场、消费品市场上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市场的非均衡过程、存货调节机制以及经济人的最优行为和适应性行为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进行模拟的。静态性质及其稳定性是作为一般市场动态过程的特例加以讨论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时磊 田艳芳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民工荒"为特征的劳动力市场结构非均衡是制约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稳定性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使用微观企业数据检验要素市场扭曲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本市场扭曲与企业部门技能员工雇佣比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资本市场扭曲及其纠偏措施降低了企业部门的技能员工雇佣比例,主要渠道可总结为:资本市场扭曲的整体受益者将长期债务短期化为不利于技能员工雇佣的短期债务;资本市场扭曲的所有制受益者国有企业具有不利于技能员工雇佣的短期化特征;资本市场扭曲的规模受害者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较为低下尚没有跨越"去技能化"阶段。当然我们也发现,资本市场扭曲中存在一些被整体效应掩盖的正面技能员工雇佣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明洋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对于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等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一般均衡视角,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模块的递归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重点考察了抗疫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等领域的跨周期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抗疫财政政策可有效对冲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且具备鲜明的跨周期特征,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提振效果不仅局限于疫情发生当年,其正面影响可持续至“十四五”期末。政策对于不同产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于第二产业的提振效果较为突出,第三产业整体偏弱。政策对于投资领域的提振效果明显强于消费领域,且“十四五”时期消费、投资与仅考虑新冠疫情冲击时的增速偏差分别呈现“倒U型”和“L型”的变化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始于70年代,为表述日渐繁荣的非均衡经济理论,为模拟越来越明显的西方非均衡经济现实,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应运而生,首先产生了单市场非均衡模型。我们知道,Walrasian均衡是指基于市场的完备性,价格对供求有效而即时的调节,使交易发生在供给等于需求时,即Q_1=D_1=S_1,这里Q_1为均衡交易量。但是,至少由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德昭
外商直接投资和城市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外资产业在东部沿海的产业集聚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共同推动了"民工潮"现象的出现,外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工荒"的产生,而现阶段快速城市化及由此导致的农民工转型已成为"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政府可利用外资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快解决区域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性,并积极推动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形成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最终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均衡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月友 刘志彪
本文构建二阶段非均衡增长模型,将农业统一纳入分析框架,分析劳动力在我国三次产业间违规律流动现象,进而寻找我国经济服务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研究表明:由于阶段间要素替代弹性不同和服务业存在"天花板效应",我国当前经济服务化路径表现为"去农业化"而非"去工业化",服务业低层次发展现状短期内将无法突破。本文支持中国服务业比重长期过低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市场长期局限于本地化市场及其容量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要素供给不足是导致我国服务业比重长期过低的直接原因。为了加快经济服务化进程,急需解决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徐刚
劳动力供求的非均衡及其治理南开大学经研所(长春班)研究生徐刚非均衡,不能简单等同于失衡,而是指非瓦尔拉均衡。在新古典理论中,由于价格的作用而导致的市场连续出清,供求均等的状态,称之为瓦尔拉均衡(本文称作内场均衡)。瓦尔拉均衡是市场的目标状态,但是由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