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1)
- 2023(9034)
- 2022(7414)
- 2021(6622)
- 2020(5716)
- 2019(12763)
- 2018(12036)
- 2017(24183)
- 2016(13077)
- 2015(14427)
- 2014(14093)
- 2013(14318)
- 2012(13117)
- 2011(11579)
- 2010(11604)
- 2009(11112)
- 2008(11639)
- 2007(10482)
- 2006(9290)
- 2005(8608)
- 学科
- 企(75939)
- 企业(75939)
- 业(72169)
- 济(64088)
- 经济(63990)
- 管理(62302)
- 方法(35674)
- 数学(27869)
- 数学方法(27701)
- 财(27513)
- 务(22285)
- 财务(22278)
- 财务管理(22249)
- 业经(21305)
- 企业财务(21301)
- 制(14517)
- 技术(14210)
- 划(12823)
- 企业经济(12454)
- 和(11943)
- 中国(11861)
- 理论(11568)
- 体(11539)
- 策(11472)
- 农(11065)
- 经营(11042)
- 技术管理(10572)
- 贸(10340)
- 贸易(10334)
- 体制(10247)
- 机构
- 学院(196511)
- 大学(196016)
- 济(86982)
- 经济(85564)
- 管理(84554)
- 理学(73062)
- 理学院(72475)
- 管理学(71720)
- 管理学院(71355)
- 研究(58196)
- 中国(47755)
- 财(44765)
- 京(39695)
- 财经(35761)
- 经(32611)
- 科学(31800)
- 江(30432)
- 所(28159)
- 农(27638)
- 经济学(27556)
- 中心(27097)
- 财经大学(26896)
- 业大(26369)
- 商学(25676)
- 商学院(25474)
- 经济学院(25043)
- 研究所(24884)
- 北京(24554)
- 州(23192)
- 经济管理(21881)
- 基金
- 项目(127417)
- 科学(103268)
- 基金(98095)
- 研究(90836)
- 家(85097)
- 国家(84351)
- 科学基金(74844)
- 社会(62117)
- 社会科(59122)
- 社会科学(59100)
- 基金项目(50913)
- 自然(49052)
- 省(48158)
- 自然科(48054)
- 自然科学(48038)
- 自然科学基金(47337)
- 教育(41805)
- 资助(40959)
- 划(40371)
- 编号(33849)
- 部(29803)
- 创(28289)
- 重点(28174)
- 业(27613)
- 国家社会(26747)
- 成果(26744)
- 教育部(26550)
- 创新(26358)
- 人文(25785)
- 制(25486)
共检索到290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独正元
以2013-2022年沪深A股混改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及其投票行为两方面刻画非国有董事治理,借助检验非国有董事治理对混改国企分红和关联交易的影响,考察非国有董事治理是否存在追求眼前利益现象,并在异质性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寻缓解措施。研究发现,非国有董事治理与混改国企分红水平和关联交易水平正相关,即非国有董事治理存在追求眼前利益现象;异质性分析发现,该现象在政府放权意愿低和环境不确定性高的条件下更显著;进一步探寻缓解措施发现,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提高非国有股东股权和控制权对等度能够有效缓解非国有董事治理存在的追求眼前利益现象。研究结果对政府完善国企混改顶层设计、国有企业科学制定和实施混改方案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非国有董事治理 国企混改 分红 关联交易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独正元 吴秋生
选取2013~202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非国有董事投非赞成票行为代理其治理积极性,研究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与国企并购商誉泡沫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的提升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超额商誉,还能够显著降低商誉减值的计提比例以及商誉减值的发生概率,即非国有董事通过“用手投票”积极治理有效抑制了国企并购商誉泡沫。进一步研究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发挥抑制效应的影响路径发现,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可以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来显著抑制国企并购商誉泡沫。研究结论为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非国有董事“用手投票”的积极作用,提升国企并购效果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独正元 李彦华
以2013—2022年沪深A股混改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及其投票行为两方面测度非国有董事治理,实证分析非国有董事治理与混改国企供应链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董事治理与混改国企供应链效率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董事治理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路径提升了混改国企供应链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董事治理对混改国企供应链效率的提升效应在政府放权意愿高与非国有股东股权和控制权对等度高的条件下更显著。文章补充了供应链效率和非国有股东及其委派董事治理的文献,并为科学制定和实施混改方案,提高混改国企供应链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秋生 独正元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引入的非国有股东通过委派董事参与治理是否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值得深入研究。基于2013-2018年商业类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非国有董事投非赞成票行为代理其治理积极性,实证分析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并借助公司层面投资者保护程度的调节效应检验来论证非国有董事投票行为的合理性,即非国有董事治理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并且公司层面投资者保护程度越低,非国有董事投票行为的保值增值效应越显著,即非国有董事治理是理性的,其在公司投资者保护不足时可以起到替代保护作用,从而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从非国有董事参与决策、实现制衡两大治理职能角度出发,研究其保值增值效应实现的机制路径发现,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可以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和内部控制质量来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本文结论对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确对待非国有董事投非赞成票行为,完善治理机制,加强投资者保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俊 邱善运 刘园园
央企董事会试点是完善央企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其对国有上市公司股东权利履行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03—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创新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央企董事会试点的实施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央企董事会试点显著促进了国有上市公司创新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董事会试点对央企治理结构的优化缓解了政府干预问题,通过降低政策性负担、释放创新资源促进了国有上市公司创新水平的提升。且这一正向作用在央企持股比例较低、市场化水平较落后、金字塔层级更高以及竞争性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上述结论不仅丰富了控股股东治理效应的相关研究,也为央企董事会试点实施的积极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从而对深化国有企业的治理改革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郝颖
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以2009~2019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董事会结构优化与治理机制改进对混合所有制发展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国企混合所有制发展即股权层面的简单混合并不能显著改善其财务效益状况与资产营运状况,而董事会治理机制优化对混合所有制发展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以及勤勉程度是提升混改企业绩效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检验发现,董事会治理机制对混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地方国有企业以及小型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春霞 马泽璞
非国有资本的融入带来完善的治理机制与市场化的运作经验,对于缓解国有企业“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等公司治理问题大有帮助。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肩负监督和决策两大重要职能,非国有董事进入董事会,通过发挥资源互补和制度学习的优势提升公司治理效率。近年来,较多文献关注国企混改对董事会治理效率影响的研究,分别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次级委员会以及党组织治理等方面探索其影响机制,从管理效率、薪酬激励、财务绩效、创新效率以及ESG表现等方面检验其影响后果。董事会成员的权力配置以及董事会治理效率的研究,未来仍是值得深入的话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其静 杨继东
虽然各国法律(比如公司法)赋予了董事会广泛的功能,但主流学术讨论的基本上都是处于经典代理理论框架下,以至于仅仅揭示出董事会的监督功能,并断言董事会监督功能越强,公司价值越高。然而,大量证据显示,上述断言并非总是真实情况。这就促使我们有必要超越传统视角,更全面地审视董事会功能,即董事会还要为管理层提供互补性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扮演建议者的角色。这种新角色不仅有利于要更准确地认识董事会制度及其安排,而且也有利于更科学地制定相关政策。
关键词:
董事会 监督 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显平 冯希薇
引进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旨在转换经营机制,提升国资国企的治理能力和效益。基于现代产权理论和分权理论,以2008—2021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会计稳健性的作用关系以及行政层级和行业类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治理提高会计稳健性,以委派董事为主要实现方式,而仅持股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企业行政层级和行业类别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提高会计稳健性的作用强于实业类股东,外资提高会计稳健性的作用弱于内资;股东间的股权制衡程度越高,会计稳健性越强。研究结果为管理者理解不同股东对会计稳健性的差异性诉求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高彦 王雅静 张婷婷
现金分红是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对于构建高效有序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非国有股东进驻国有企业并取得董事会权力有助于改善治理行为,这能否提升国有企业的现金分红水平呢?基于上述问题,将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与国有企业分红纳入同一解释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的取得能够显著提升分红水平;当派出超额董事时,分红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机制分析表明,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减轻国有企业政策负担和降低代理成本得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该结果在地方国有企业和实际控制人权力较大的条件下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五星 孟欣 谢一丹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其目的是通过改善公司治理从而提高公司价值;仅仅降低国有股比例是无法改善公司治理的,所以从公司治理层面完善国有控股企业的股权制衡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作为一种特殊的股权制衡对公司价值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文章选取中国联通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中公司治理层面的设计,并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是两种方案的差异所在,并从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的视角特别对"超额委派董事"现象进行解释,最后通过市场反应加以对比论证。研究发现,股权制衡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是更深层次的股权制衡,能更好地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价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超 徐丹丹 郑忱阳
立足国有企业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目标的理论逻辑,本文选取2007~2016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独立董事网络和国有股比例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网络降低了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较高比例的国有持股抑制了投资效率,但当国企更加关注经济目标时,则有助于改善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特定功能类企业,独立董事网络在商业竞争类企业中发挥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独立董事应因地制宜在国企中发挥治理作用;政府应分类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竞争性国企应引入较大比例的优质民营资本,优化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申富平 李自娟
独立董事薪酬激励、出席董事会比例与关联交易水平负相关,并对关联交易监管发挥了显著作用;而独立董事比例、会计专业人数和兼职数量等却未表现出对关联交易的显著影响;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关联交易 监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增基 宁家耀 张宗益
以中国证券市场2005年公布的指标股为研究样本,以2000~2005年为数据采集区间,用董事会会议频率表示董事会行为,实证分析了董事会行为的决定因素、董事会行为与前期、当期和后期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行为与其独立性密切相关,独立性越强的董事会会导致较高强度的董事会行为,而外部董事的声誉激励制度和机构投资制度对董事会行为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董事会行为与前期公司经营业绩显著负相关,与当期、下期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行为是一种事后的"灭火装置",而不是事前治理的措施;市场对积极的董事会行为评价较高。
关键词:
董事会 会议频率 经营绩效 公司治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姝 李丹
本文以2008—2019年完全竞争性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对非国有股东董事会权力如何影响国企创新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超额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更换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衡量方法,并采用PSM法、工具变量法以及滞后一期自变量控制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主要通过发挥监督治理和信息传递功能以提高国企创新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还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法治环境较弱、政府与市场关系较紧密的地区更加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新一轮国企混改不能仅停留于以往股权层面的多元混合,更应注重董事会层面的治理改革,以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独特优势。本文对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并为董事会结构治理、国企创新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