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4)
2023(13372)
2022(11087)
2021(10295)
2020(8835)
2019(19877)
2018(19256)
2017(37361)
2016(19719)
2015(21677)
2014(21284)
2013(20721)
2012(18647)
2011(16239)
2010(16051)
2009(14728)
2008(14536)
2007(12621)
2006(10749)
2005(9650)
作者
(54038)
(44808)
(44711)
(42393)
(28582)
(21349)
(20286)
(17439)
(17287)
(15783)
(15265)
(15118)
(14133)
(14109)
(14034)
(13924)
(13639)
(13278)
(12989)
(12961)
(10939)
(10937)
(10673)
(10546)
(10148)
(10056)
(9968)
(9680)
(8973)
(8855)
学科
(85600)
企业(85600)
(85546)
(80834)
经济(80730)
管理(79260)
方法(43480)
数学(35069)
数学方法(34680)
(32298)
业经(25057)
(24997)
财务(24961)
财务管理(24927)
企业财务(23830)
(19138)
(17181)
中国(16967)
技术(16676)
(15486)
(15226)
理论(14979)
(14767)
(13986)
贸易(13978)
(13712)
(13657)
(13123)
银行(13094)
企业经济(12883)
机构
学院(276283)
大学(274190)
管理(117723)
(116307)
经济(114327)
理学(102271)
理学院(101399)
管理学(99973)
管理学院(99463)
研究(81031)
中国(65940)
(57719)
(54881)
财经(46720)
科学(46695)
(42669)
(40317)
中心(39146)
(38162)
(38127)
业大(37954)
经济学(36059)
财经大学(35304)
研究所(34349)
商学(34142)
商学院(33849)
北京(33273)
经济学院(32693)
(31534)
经济管理(30226)
基金
项目(189275)
科学(152948)
基金(143514)
研究(136101)
(124575)
国家(123509)
科学基金(109609)
社会(90615)
社会科(86136)
社会科学(86109)
基金项目(75656)
自然(72532)
(72470)
自然科(71036)
自然科学(71015)
自然科学基金(69820)
教育(63117)
(60960)
资助(58018)
编号(52921)
(43104)
重点(42026)
(41593)
成果(40470)
创新(38766)
国家社会(38499)
(38428)
教育部(38156)
科研(37220)
人文(37199)
期刊
(123835)
经济(123835)
研究(75481)
(50703)
管理(49919)
中国(45842)
学报(39385)
科学(38554)
(31866)
大学(31436)
学学(30274)
(27454)
金融(27454)
技术(25323)
财经(24178)
农业(21259)
(20781)
业经(20728)
经济研究(20379)
教育(20315)
财会(16129)
问题(15185)
技术经济(15004)
商业(13634)
会计(13429)
(13283)
现代(13141)
理论(12664)
统计(12611)
(12514)
共检索到394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春霞   姬静然  
国有企业“半市场化半行政化”薪酬制度对高管的激励不足,可能增强其通过“在职消费”谋取替代性补偿的动机,而“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内部治理问题又为高管在职消费提供了机会。国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股东,强化了股东监督、抑制高管谋取超额在职消费的机会,同时影响薪酬制度向市场化转变,增强对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文章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检验了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参与治理能够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产生抑制作用,且这一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和竞争性行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改、提升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贵龙  柳建华  马新啸  
如何改善国企高管激励机制是新时期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一环。本文以2008~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手工收集年报披露的前十大股东性质、持股比例与委派高管的数据,分别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衡量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治理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如何影响国企高管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单纯的非国有股东持股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无显著影响,但非国有股东向国有企业委派高管有利于改善国企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其次,非国有股东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提升作用在竞争性国有企业和处于较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最后,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参与国企治理能有效抑制国企高管的超额薪酬和超额在职消费。以上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资本层面的混合,还需确保非国有股东在国企经营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民营资本的监督和治理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耿云江  马影  
基于竞争理论的国企改革思路强调减少政策性负担摊派,基于产权理论的改革思路侧重于引入非国有资本,以解决产权不清晰与所有者缺位问题。本文尝试融合两种理论,以国企超额雇员问题为研究对象,从非国有大股东视角探究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研究发现:非国有大股东能够显著降低国企超额雇员,减弱超额雇员对公司价值的损害作用,且该治理作用会随非国有大股东相对力量的提高而增强;从作用机制来看,该治理作用不仅表现为劳动力成本尤其是员工薪酬的节约,还表现为内部薪酬差距和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提高,兼具成本效应与激励效应;该作用在地区就业压力较小、劳动密集度较低以及劳动保护水平更低的环境下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春玲  李妍  
提升国企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国企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利用2013—2021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在国企混改的背景下,实证分析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与国企创新投入的关系、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可以显著提高国企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风险承担和融资约束在二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地方国企、高科技国企和市场化较高地区的国企更加显著。研究印证了混改中非国有股东深度参与国企治理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促进国企创新投入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为混改国企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琳芳  吕振伟  曹少鹏  刘双  
降低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是关系到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重要一环。文章通过手工搜集2008—2016年国有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的非国有股东相关数据,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结构两个维度衡量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的水平,进而考察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比例越高,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水平越低,说明非国有股东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能够起到治理作用,这一结论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文章结论不仅检验了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的有效性,还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高层治理的重要性,为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简冠群  高颖  
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优化社会责任行为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赋能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2010~202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对不同动机社会责任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异质股东能否形成多元共治,不仅取决于股权融合视角下的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更取决于(超额)委派董事所形成的话语权。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够降低国有企业履行自利型社会责任的可能性,促使其管理者或股东履行战略型社会责任。本研究不仅是对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从决策层面建立健全国企治理机制的有益探索,而且对国有企业异质性股东参与治理和社会责任行为的研究进行了补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艳利  钱怀安  
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下,研究国有企业如何去杠杆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19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结构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仅通过持股难以对国有企业杠杆率产生影响,通过委派董事切实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去杠杆;相比于非过度负债国有企业和央企而言,非国有股东治理对过度负债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去杠杆作用更显著,实现国有企业内部结构性去杠杆。机制检验表明,非国有股东对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是通过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和提升国有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实现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闫翠苹  郭泽光  李校红  
立足于“治理”与“管理”相融合的视角,选择2008—2020年A股主板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与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路径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通过降低双重代理成本和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在竞争类国有企业与垄断类国有企业均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在垄断类国有企业提升空间更大。研究结论揭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资本”融合、“治理”融合层面,还需要“管理”融合,有助于认识到非国有股东深度参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意义,为混改实践中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提供了证据支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新啸   汤泰劼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路径,如何有效改善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成为新时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内容。以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测度高水平行政效率,深入研究非国有股东派出董事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质量,但这仅在国有企业所在地的政府行政效率较高时才明显存在,而在行政效率较低时缺乏相应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改善国有企业对科技型人才的激励形式,促使其引进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高学历人才,最终对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生产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较高水平的行政效率是非国有股东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前提条件,党和国家在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治理时,更需要在行政效率等营商环境上配套优化,确保非国有股东切实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艳利  戚乃媛  
如何激发资本活力,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深入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非国有股东持股与委派均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程度,并且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效果在低竞争性行业的提升空间更强;(2)从资本要素配置“速度-效率”的视角分析,非国有股东持股与委派不仅显著促进资本要素流向更高效率的经营活动,同时也显著加快国有企业向最优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3)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央层级、管理层权力较小、引入民营资本的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资本要素配置、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勇  王满  马影  
本文以2007—2016年国有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检验了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的程度越高,国有企业并购绩效水平越高;第二,非国有股东积极参与股东大会投票,有利于其充分发挥制衡、监督作用,提升并购绩效水平;第三,在未向国有企业委派董事的情况下,非国有股东依然能够以股权制衡方式影响企业并购绩效,但作用效果有所减弱;第四,减少非效率的并购交易、改善并购后的资源整合质量是非国有股东提升并购绩效的重要途径;第五,不同性质的非国有股东治理效果存在差异,相比外资和民营股东而言,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总体更强。以上结论表明,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有利于国有企业并购绩效的改善。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可进一步降低非国有股东进入国有企业的门槛,同时保障其相应权利(如投票权和董事委派权等),使不同性质的资本都能参与到内部治理活动中,共同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瑶  侯德帅  徐道胜  
优化战略定位、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国企混改的重要方向。非国有股东作为“内部人”参与国企公司治理,能否发挥“鲶鱼效应”,激发国企活力,更是实践与理论关注的重点。据此,本文从国企战略定位视角,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战略激进度。拓展性分析发现此影响主要存在于地方国有企业以及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国有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主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促进员工流动、降低资本密集度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战略激进度,并且战略激进度的提升最终有助于增加国企价值。本文研究表明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发挥了“鲶鱼效应”,不仅丰富了国企混改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也为继续深入推进国企混改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新啸  汤泰劼  郑国坚  
合理的税负对于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和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有效改善国有企业的税收行为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税收特征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股权制衡的影响作用下,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高层治理可以缓解国企代理问题和改善经营管理效率,从而在提高国企税收规避程度的同时增加其纳税贡献,这种效果在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更为明显,并且在地方控制和外部制度环境较好的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本文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实现国有企业与政府"双赢"的目标,不仅对企业税收决策和非国有股东治理的学术文献进行了有益拓展,而且对决策高层进一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洪正  袁齐  
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分工动机已成为国企改革中一直未能有效克服的顽疾,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公司的治理绩效的提升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能否改善公司的财务政策、提升公司的分红动机?本文以2008-2014年的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手工收集的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和委派高管人员比例,检验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企分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显著地提升国企分红的倾向和水平,该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后依然成立;同时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企分红的提升效应是通过降低国有企业内部代理成本实现的。进一步研究还表明,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竞争性行业特征能够对上述影响产生正向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从非国有股东治理的角度,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效果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