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4)
2023(9198)
2022(7623)
2021(6822)
2020(5779)
2019(12913)
2018(12549)
2017(24251)
2016(13215)
2015(14613)
2014(14534)
2013(14300)
2012(12905)
2011(11494)
2010(11700)
2009(11452)
2008(12051)
2007(10873)
2006(9807)
2005(9397)
作者
(37191)
(31062)
(31000)
(29400)
(19793)
(14711)
(14024)
(11725)
(11712)
(11192)
(10634)
(10424)
(10268)
(9896)
(9848)
(9369)
(9200)
(9179)
(8815)
(8729)
(7685)
(7575)
(7468)
(7070)
(7043)
(7013)
(6861)
(6788)
(6173)
(5961)
学科
(77615)
企业(77615)
(74103)
管理(68163)
(59589)
经济(59469)
(29187)
方法(28727)
(23022)
财务(23000)
财务管理(22979)
企业财务(21970)
业经(21927)
数学(21078)
数学方法(20959)
(19012)
技术(15001)
(14108)
(13734)
体制(12689)
企业经济(12409)
(11840)
(11809)
理论(11445)
中国(11248)
经营(11142)
技术管理(10997)
(10987)
(9675)
银行(9667)
机构
学院(198315)
大学(196261)
(88838)
经济(87241)
管理(85274)
理学(72719)
理学院(72145)
管理学(71503)
管理学院(71110)
研究(57302)
中国(48856)
(48399)
(39643)
财经(37494)
(33916)
(31067)
科学(29233)
财经大学(27858)
经济学(27594)
(27236)
中心(26977)
商学(25544)
商学院(25327)
经济学院(24815)
北京(24549)
业大(24135)
(24005)
(23846)
研究所(23610)
经济管理(22256)
基金
项目(123376)
科学(100983)
基金(94517)
研究(91820)
(80147)
国家(79453)
科学基金(71686)
社会(63355)
社会科(60358)
社会科学(60342)
基金项目(49609)
(47239)
自然(45272)
自然科(44325)
自然科学(44315)
自然科学基金(43671)
教育(41728)
(38663)
资助(37994)
编号(35261)
(30881)
(28863)
成果(28070)
(27911)
(27013)
国家社会(27001)
重点(26947)
创新(26093)
教育部(26031)
人文(25686)
期刊
(101604)
经济(101604)
研究(59170)
(45336)
管理(39359)
中国(37832)
科学(24829)
学报(23459)
(22299)
金融(22299)
(20930)
财经(20701)
大学(19630)
学学(18915)
技术(18718)
(17723)
业经(16041)
经济研究(15491)
财会(14107)
农业(13308)
教育(13031)
问题(12641)
技术经济(12265)
会计(11973)
现代(10381)
(10024)
经济管理(9926)
通讯(9516)
会通(9499)
理论(9325)
共检索到302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翠苹  郭泽光  李校红  
基于控制权理论视角,选取2008~2020年我国主板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探讨非国有股东控制权配置对国企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单一路径分析,委派普通董事或监事对国企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委派高管或执行董事能显著促进国企生产效率的提高,相较于委派高管,委派执行董事对国企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从组合路径分析,委派“普通董事+监事+执行董事”组合、“执行董事+监事”组合和“普通董事+监事”组合均能产生协同效应,且大于单纯委派组合中某个代表对国企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同时委派代表的异质性越强,产生的协同效应对国企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越强。综合比较,非国有股东控制权配置对国企生产效率提升作用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执行董事+普通董事+监事”组合、“执行董事+监事”组合、执行董事、高管、“普通董事+监事”组合。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专用性投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国企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琳芳  吕振伟  曹少鹏  刘双  
降低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是关系到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重要一环。文章通过手工搜集2008—2016年国有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的非国有股东相关数据,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结构两个维度衡量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的水平,进而考察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与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比例越高,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水平越低,说明非国有股东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能够起到治理作用,这一结论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文章结论不仅检验了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的有效性,还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高层治理的重要性,为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松令  董家岐  刘亭立  
股东之间通过多种形式的隐形契约与合同建立起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一种特殊关系的存在,进而可能影响公司控制权配置。本文提出关系型股东的概念,并将其分为经济关系型股东、行政关系型股东、社会关系型股东,通过理论及案例分析,笔者认为不同的关系型股东会对控制权配置产生不同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艳利  戚乃媛  
如何激发资本活力,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深入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非国有股东持股与委派均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程度,并且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效果在低竞争性行业的提升空间更强;(2)从资本要素配置“速度-效率”的视角分析,非国有股东持股与委派不仅显著促进资本要素流向更高效率的经营活动,同时也显著加快国有企业向最优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3)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央层级、管理层权力较小、引入民营资本的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资本要素配置、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明敏  李秉祥  惠祥  
单纯的股权结构多元化不足以实现不同所有制资本的协同效应,相比于股权结构,异质股东控制权配置对企业混改绩效的影响更为明显,但这一影响过程尚不明确。鉴于此,本文基于股东资源与治理结构双视角,分析异质股东控制权配置对企业混改绩效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异质股东股权对企业混改绩效仅发挥制衡效应,而不存在协同效应;异质股东非财务控制权对企业混改绩效既具有协同效应,也具有制衡效应,且制衡效应强于股权制衡;进一步研究发现,非财务控制权制衡度对协同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促使异质股东形成相互制约且共同受益的互惠共生关系。研究结论可为完善混改企业中国有股东与民营股东的权力配置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翠苹  郭泽光  
以2007~2021年非国有股东向主板上市国企委派代表为研究对象,从国企、非国有股东及其委派的异质性代表等角度分析混改实践中非国有股东委派代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基于名义控制权与实际控制权理论视角,诠释非国有股东委派不同代表拥有不同控制权对国企生产效率的影响:委派普通董事或监事拥有更多的是名义控制权,而非实际控制权,委派高管拥有实际控制权,委派执行董事既拥有名义控制权又拥有实际控制权;实际控制权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如果仅拥有名义控制权而无实际控制权不能达到同样效果,名义控制权与实际控制权相结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最高。由于委派董事会受到持股比例的制约,而委派高管不受此限制,应鼓励非国有股东增加委派高管的比例,实现国企生产效率的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贵龙  柳建华  马新啸  
如何改善国企高管激励机制是新时期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一环。本文以2008~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手工收集年报披露的前十大股东性质、持股比例与委派高管的数据,分别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衡量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治理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如何影响国企高管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单纯的非国有股东持股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无显著影响,但非国有股东向国有企业委派高管有利于改善国企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其次,非国有股东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提升作用在竞争性国有企业和处于较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最后,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参与国企治理能有效抑制国企高管的超额薪酬和超额在职消费。以上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资本层面的混合,还需确保非国有股东在国企经营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民营资本的监督和治理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邹颖  张超辉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非国有股东的介入对国有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明显。文章以2008—2018年上市的961家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对国有企业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并分组研究了国有企业的性质和非国有股东是否参与内部治理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与国有企业股权资本成本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对国有企业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并且这种区间效应只有在竞争性国企中才显著。此外,非国有股东未在国企内部委派董监高时它们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并不显著,即非国有股东在国企内部委派董监高时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对国有企业股权资本成本的倒"U"型关系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洪正  袁齐  
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分工动机已成为国企改革中一直未能有效克服的顽疾,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公司的治理绩效的提升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能否改善公司的财务政策、提升公司的分红动机?本文以2008-2014年的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手工收集的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和委派高管人员比例,检验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企分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显著地提升国企分红的倾向和水平,该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后依然成立;同时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企分红的提升效应是通过降低国有企业内部代理成本实现的。进一步研究还表明,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竞争性行业特征能够对上述影响产生正向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从非国有股东治理的角度,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效果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慧香  孙莉  
基于2007~2016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三个层面综合分析了控制权配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度抑制企业创新,而超额董事席位和终极控股股东担任CEO均促进企业创新;终极控股股东直接控制公司的控制权配置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简冠群  高颖  
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优化社会责任行为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赋能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2010~202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对不同动机社会责任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异质股东能否形成多元共治,不仅取决于股权融合视角下的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更取决于(超额)委派董事所形成的话语权。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够降低国有企业履行自利型社会责任的可能性,促使其管理者或股东履行战略型社会责任。本研究不仅是对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从决策层面建立健全国企治理机制的有益探索,而且对国有企业异质性股东参与治理和社会责任行为的研究进行了补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艳利  钱怀安  
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下,研究国有企业如何去杠杆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19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结构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仅通过持股难以对国有企业杠杆率产生影响,通过委派董事切实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去杠杆;相比于非过度负债国有企业和央企而言,非国有股东治理对过度负债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去杠杆作用更显著,实现国有企业内部结构性去杠杆。机制检验表明,非国有股东对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是通过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和提升国有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实现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闫翠苹  郭泽光  李校红  
立足于“治理”与“管理”相融合的视角,选择2008—2020年A股主板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与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路径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通过降低双重代理成本和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在竞争类国有企业与垄断类国有企业均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在垄断类国有企业提升空间更大。研究结论揭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资本”融合、“治理”融合层面,还需要“管理”融合,有助于认识到非国有股东深度参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意义,为混改实践中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提供了证据支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媛春  邹东海  
国有上市公司"鄂武商(000501)"在股改之后,六年内发生了两次激烈的控制权争夺战,这一事件折射出国有股东的控股地位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本文首先分析了"鄂武商事件"的典型性,认为"鄂武商事件"代表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即股权分置改革在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的同时,也把丧失控股地位的风险推到了国有股东面前;其次,本文认为,国有股东应该参与公司控制权的市场竞争,这并不违反效率原则。然而,非经济目标对国有股东的控制权竞争能力形成了约束,对此,本文认为,赋予国有企业职工在控制权竞争中相应的话语权是一个合理的平衡机制。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并运用描述性模型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论证。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洽  
企业并购中CEO与股东的控制权配置直接决定了并购效率,而控制权配置方式随着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将动态演化博弈的方法运用到企业并购CEO与股东的控制权配置中,并根据CEO与股东在企业并购中动态控制权配置的稳定策略及理论机理,分析了在企业并购中CEO与股东如何动态地分配控制权,才能使并购达到帕累托最优并购区间,可为优化并购中CEO与股东的控制权配置方式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