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0)
2023(9679)
2022(7870)
2021(7030)
2020(5965)
2019(13134)
2018(12518)
2017(24198)
2016(13111)
2015(14088)
2014(13670)
2013(13583)
2012(12031)
2011(10413)
2010(10296)
2009(9898)
2008(10450)
2007(9327)
2006(8084)
2005(7318)
作者
(39074)
(32670)
(32661)
(30622)
(20920)
(15856)
(14468)
(12682)
(12339)
(11545)
(11039)
(10826)
(10462)
(10379)
(10202)
(9855)
(9849)
(9753)
(9622)
(9448)
(8354)
(7930)
(7668)
(7358)
(7332)
(7319)
(7216)
(7144)
(6428)
(6390)
学科
(77572)
企业(77572)
(74342)
管理(63225)
(58519)
经济(58437)
方法(31591)
(27548)
数学(24096)
数学方法(24004)
(22844)
财务(22839)
财务管理(22828)
企业财务(21674)
业经(21432)
技术(14415)
(12999)
(12954)
企业经济(12296)
(11619)
贸易(11615)
(11388)
经营(11151)
(11126)
(10983)
技术管理(10980)
(10621)
中国(10609)
理论(10240)
(10111)
机构
学院(196047)
大学(193303)
(86780)
经济(85546)
管理(85255)
理学(74724)
理学院(74086)
管理学(73308)
管理学院(72949)
研究(55812)
中国(45099)
(42568)
(38017)
财经(34877)
科学(32940)
(31858)
(31833)
业大(29913)
(28526)
(27447)
经济学(27203)
商学(26616)
商学院(26394)
财经大学(26319)
中心(26015)
农业(25345)
经济学院(25004)
研究所(24884)
经济管理(23335)
北京(22929)
基金
项目(132999)
科学(107480)
基金(102921)
(91039)
国家(90238)
研究(89511)
科学基金(79970)
社会(62423)
社会科(59629)
社会科学(59610)
基金项目(55190)
自然(54482)
自然科(53431)
自然科学(53414)
自然科学基金(52613)
(50766)
(42452)
资助(41198)
教育(40154)
编号(32206)
(30221)
(30091)
(29736)
重点(29206)
创新(27987)
国家社会(27021)
科研(26414)
教育部(26076)
(26026)
人文(25866)
期刊
(88969)
经济(88969)
研究(50095)
(39836)
管理(36315)
学报(31991)
科学(29807)
中国(29292)
(25405)
大学(24031)
学学(23679)
财经(18743)
(18284)
金融(18284)
农业(16351)
(16056)
技术(15579)
业经(15086)
经济研究(15016)
财会(13444)
技术经济(11967)
问题(11460)
(11309)
会计(10573)
商业(10538)
(9929)
现代(9451)
(9347)
通讯(9062)
会通(9055)
共检索到273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耿云江  马影  
基于竞争理论的国企改革思路强调减少政策性负担摊派,基于产权理论的改革思路侧重于引入非国有资本,以解决产权不清晰与所有者缺位问题。本文尝试融合两种理论,以国企超额雇员问题为研究对象,从非国有大股东视角探究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研究发现:非国有大股东能够显著降低国企超额雇员,减弱超额雇员对公司价值的损害作用,且该治理作用会随非国有大股东相对力量的提高而增强;从作用机制来看,该治理作用不仅表现为劳动力成本尤其是员工薪酬的节约,还表现为内部薪酬差距和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提高,兼具成本效应与激励效应;该作用在地区就业压力较小、劳动密集度较低以及劳动保护水平更低的环境下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春霞   姬静然  
国有企业“半市场化半行政化”薪酬制度对高管的激励不足,可能增强其通过“在职消费”谋取替代性补偿的动机,而“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内部治理问题又为高管在职消费提供了机会。国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股东,强化了股东监督、抑制高管谋取超额在职消费的机会,同时影响薪酬制度向市场化转变,增强对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文章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检验了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参与治理能够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产生抑制作用,且这一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和竞争性行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改、提升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勇  王满  马影  彭博  
以1999—2016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非国有大股东对国企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大股东降低了国企选择本地小所的概率,发挥了治理效应;非国有大股东相对力量越强,其治理效应发挥得越充分,对国企选择本地小所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此外,非国有大股东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在地方国企和竞争性国企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大股东提升了公司的审计质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益娟  罗正英  
本文深入剖析股权集中所导致的大股东控制,以及大股东控制的激励效应和侵占效应对大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影响,并在LLSV模型中纳入代表激励效应的现金流权变量和代表侵占效应的两权分离变量,数理模型及模拟仿真结果都表明,大股东控制具有激励和侵占的双重效应,随着现金流权比例的增加,大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都增加,两权分离度只能增加大股东自身价值,但低现金流权比例和高两权分离度所对应的大股东价值要显著低于高现金流权比例和低两权分离度对应的大股东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贵龙  柳建华  马新啸  
如何改善国企高管激励机制是新时期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一环。本文以2008~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手工收集年报披露的前十大股东性质、持股比例与委派高管的数据,分别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衡量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治理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如何影响国企高管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单纯的非国有股东持股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无显著影响,但非国有股东向国有企业委派高管有利于改善国企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其次,非国有股东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提升作用在竞争性国有企业和处于较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最后,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参与国企治理能有效抑制国企高管的超额薪酬和超额在职消费。以上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资本层面的混合,还需确保非国有股东在国企经营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民营资本的监督和治理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远勤  闫旭旭  
本文从多个大股东的视角,研究公司其余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的势力大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在大股东相互制衡这样的公司治理前提下,本文引入外部监督机制——机构投资者行为,来看待内外结合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制是互斥效应还是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其余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势力越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时被削弱,反之被加强。公司治理和外部机制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既存在协同效应又存在互斥效应,表明公司更愿意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并非机构投资者。本文结果进一步拓宽股价崩盘风险相关领域的研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孔兵  
本文通过对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研究,阐述了由于股权集中所产生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对上市公司绩效产生的各种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公司价值的确随着大股东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差距缩小而上升。在结合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分析后发现,竞争的股权结构也同样能够为公司价值带来积极影响,通过代理权的竞争能够遏制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进行掠夺,从而为公司价值带来积极影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周仁俊  高开娟  
本文分析了大股东控制权实现过程中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监督或冲突作用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股权性质和不同成长性公司中的不同表现。研究发现:大股东控制对管理层的作用显著影响股权激励效果;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明显,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大,管理层股权激励效果增强;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与管理层股权激励之间存在冲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股权激励效果越差;高新技术企业大股东控制权与管理层股权激励之间存在冲突;非高新技术企业中第一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存在不明显的监督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从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环境角度解答了我国股权激励效果不佳的困惑,为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启用管理层股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文亮  
选取2009—2015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查薪酬激励缓解大股东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的中介效应。Logit、Tobit模型与回归模型均发现大股东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CEO薪酬激励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28%。CEO薪酬激励是非国有企业样本的完全中介变量,CEO薪酬是国有企业样本的部分中介变量,其持股未产生中介效应。研究结论表明提升上市公司薪酬激励水平是缓解大股东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为治理"一股独大"提供经验证据与研究思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申尊焕  
公司治理理论表明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但已有理论缺乏对其侵害原因的分析。依据公共选择理论 ,大股东提供的监督服务是一种俱乐部产品 ;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博弈分析表明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为补偿其监督成本 ,且大股东数量越多 ,其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越小。为防止大股东侵害行为的发生 ,并提高大股东的监督水平和公司长远利益 ,就应对大股东的监督进行补偿 ,并给予激励。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卢太平  马腾飞  
以2006—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独立董事薪酬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薪酬会削弱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并加剧大股东掏空程度,支持"合谋"观点。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提高独立董事薪酬会降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使独立董事积极参会并减少其异议行为,最终加剧大股东"掏空"程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春玲  李妍  
提升国企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国企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利用2013—2021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在国企混改的背景下,实证分析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与国企创新投入的关系、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可以显著提高国企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风险承担和融资约束在二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国企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地方国企、高科技国企和市场化较高地区的国企更加显著。研究印证了混改中非国有股东深度参与国企治理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促进国企创新投入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为混改国企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豫湘  屈欢  
本文基于双重委托代理关系,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在大股东扮演监督角色和侵占角色的情况下,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政策的影响;然后运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财务数据对这一影响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使股票期权有效发挥激励作用,这一激励政策最好在股权分散型公司实施,如果在股权集中型公司实施,则必须考虑大股东扮演的不同角色,从而采取不同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泽艺  李常青  黄忠煌  
资金占用是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重要方式,已成为阻碍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本文从大股东融资约束视角出发,采用2007—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数据,研究股权质押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分析不同股权质押情景下股权激励是否会降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一是大股东股权质押显著提高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二是股权激励降低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影响仅在高股权制衡组具有显著效应。为此,要完善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股权激励机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祥建  徐晋  
大股东控制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和财务学界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回顾了公司治理领域关于大股东控制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大股东控制存在的普遍性、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模式、大股东控制的激励效应和堑壕效应,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并对主要发现和结论进行总结和评论。文献研究表明,股权集中的内在机制不仅在于大股东有动力和机会增加所有股东都可以获得的共享收益,而且大股东可以通过消耗公司资源来获得小股东无法分享的控制权隐性收益,并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最后,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