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8)
2023(6626)
2022(5202)
2021(4615)
2020(3968)
2019(8904)
2018(8689)
2017(17038)
2016(8953)
2015(9917)
2014(9628)
2013(9726)
2012(8737)
2011(7404)
2010(7714)
2009(7466)
2008(7728)
2007(7114)
2006(6330)
2005(6158)
作者
(24572)
(20569)
(20525)
(19101)
(13286)
(9710)
(9250)
(7901)
(7525)
(7462)
(6935)
(6895)
(6775)
(6418)
(6395)
(6138)
(6080)
(5933)
(5810)
(5795)
(5100)
(4950)
(4937)
(4826)
(4624)
(4617)
(4488)
(4468)
(4072)
(3859)
学科
(67990)
(66006)
企业(66006)
(47691)
经济(47634)
管理(47108)
业经(23920)
(21514)
方法(20895)
(18058)
(17142)
财务(17138)
财务管理(17126)
企业财务(16179)
技术(14570)
农业(13828)
数学(13728)
数学方法(13695)
(12689)
贸易(12685)
(12476)
企业经济(11987)
(11711)
(11360)
(11087)
(10643)
经营(10622)
技术管理(10028)
(9982)
理论(9234)
机构
学院(136886)
大学(129145)
(65787)
经济(64927)
管理(61665)
理学(52705)
理学院(52359)
管理学(52056)
管理学院(51808)
研究(36402)
中国(32846)
(31849)
(25932)
财经(24965)
(22655)
(21872)
(21529)
经济学(19666)
商学(19412)
商学院(19260)
科学(18403)
财经大学(18150)
经济学院(18012)
经济管理(17616)
业大(17499)
(17149)
中心(16923)
农业(16866)
(16598)
北京(15838)
基金
项目(83467)
科学(68798)
研究(64392)
基金(63145)
(52372)
国家(51810)
科学基金(47811)
社会(44367)
社会科(42330)
社会科学(42319)
(33795)
基金项目(33552)
自然(29415)
自然科(28821)
自然科学(28816)
自然科学基金(28412)
教育(27869)
(27187)
(25701)
编号(25185)
资助(25038)
(21567)
创新(19052)
(18910)
(18881)
国家社会(18717)
成果(18278)
(18234)
重点(17759)
人文(17575)
期刊
(77490)
经济(77490)
研究(40117)
(29827)
管理(28796)
中国(23630)
(21313)
业经(15719)
科学(15222)
农业(14918)
技术(14406)
(13319)
金融(13319)
财经(13282)
学报(12713)
经济研究(12083)
(11563)
大学(11154)
学学(10901)
(10744)
技术经济(10492)
问题(10402)
(10178)
财会(9796)
世界(8851)
现代(8444)
国际(8296)
商业(8163)
会计(7743)
经济管理(7554)
共检索到208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金树  刘楚俊  王凤生  
本文通过中央计划者、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存在非国有企业进入竞争的情况下 ,探讨中国国有企业产出的决定问题。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得到下几个重要的结论 :计划产量及计划价格随着非国有企业的进入而减少 ,但国有企业的计划外产量却未必跟着减少 ;市场产量随着非国有企业的进入而增加 ;中央计划者寻租的能力将随着非国有企业的持续进入而慢慢消失。上述结果说明非国有企业的进入 ,将促使市场经济的发展 ,导致中央计划者对于经济控制与市场垄断能力的削弱 ;不过 ,国有企业对于市场的垄断力 ,却未必会跟着减弱。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蕙馨  王军  
准确把握企业进入退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位置,分析企业进入退出壁垒,并将其与中国的制度因素相结合,考察进入退出壁垒的失效,从而可以看出进入退出理论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思路与对策方面的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邹颖  张超辉  
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非国有股东的介入对国有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明显。文章以2008—2018年上市的961家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对国有企业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并分组研究了国有企业的性质和非国有股东是否参与内部治理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与国有企业股权资本成本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对国有企业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并且这种区间效应只有在竞争性国企中才显著。此外,非国有股东未在国企内部委派董监高时它们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并不显著,即非国有股东在国企内部委派董监高时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对国有企业股权资本成本的倒"U"型关系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简冠群  高颖  
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优化社会责任行为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赋能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2010~202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的监督治理效应对不同动机社会责任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异质股东能否形成多元共治,不仅取决于股权融合视角下的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更取决于(超额)委派董事所形成的话语权。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够降低国有企业履行自利型社会责任的可能性,促使其管理者或股东履行战略型社会责任。本研究不仅是对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从决策层面建立健全国企治理机制的有益探索,而且对国有企业异质性股东参与治理和社会责任行为的研究进行了补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艳利  钱怀安  
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下,研究国有企业如何去杠杆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19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结构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仅通过持股难以对国有企业杠杆率产生影响,通过委派董事切实参与国有企业治理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去杠杆;相比于非过度负债国有企业和央企而言,非国有股东治理对过度负债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去杠杆作用更显著,实现国有企业内部结构性去杠杆。机制检验表明,非国有股东对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是通过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和提升国有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实现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谷汉文  聂正安  
经验研究表明 ,国有企业自产生之日起 ,就成为给工人阶级提供“福利保障”和“终身雇用”就业关系的工具或载体。随后 ,“终身雇用”演变成“铁饭碗”劳动就业体制。在“铁饭碗”体制中 ,工人可以凭借“铁饭碗”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 ,使谋求“非常福利”的意识既有产生基础 ,又有存在空间。实践证明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行为既阻碍国有资本寻利 ,又侵害国有资本本身 ,并构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正反馈机制”。而随着经济转型、非国有经济发展和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国有企业 (职工 )谋取“非常福利”的行为倾向也越来越受限制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合法代表 ,其理性选择是行使退出权 ,职工对促使国有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玄  
中国的产权结构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它实际上是在纯粹的中央集权计划的公有制和纯粹的分散化的私有制之间的不同程度的选择。这些选择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增加激励而提高生产率。例如种种形式的承包制的实行都使得企业的激励机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进。然而,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中,既定的产权结构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在经济中占绝大多数的国有、集体和乡镇这些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究竟具有何种实质性差异?这些产权结构的激励机制对企业效率具有什么影响?根据我们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调查统计数据,本文试图描述这种产权结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秋生   姜一涵   独正元  
如何发挥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以提高国有企业审计意见质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亟需研究的问题。以2013—2022年A股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离散选择模型,以投非赞成票代理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研究发现,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越高,越能够提示应计盈余管理风险,审计师越倾向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第一大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混改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越低,非国有董事治理积极性与审计意见谨慎性的关系越显著。经过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不变。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董事积极履行治理职能导致审计意见质量提高有利于混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国有企业混改主要目标。研究结论对于国有企业审计师正确决策审计意见、非国有董事有效维权、政府监管部门和混改国有企业充分尊重非国有董事治理的积极性、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均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慧敏  孙浩然  李琼  
经验分析和理论证据表明委托代理问题会为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带来额外的成本,使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放缓。文章选取2014-2019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治理两个维度考察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国有企业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并检验公司治理机制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持股与委派董事均会提升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并且该提升作用在过度负债企业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通过优化激励机制、内部控制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实现了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提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琼宇  罗依茹  胡志勇  许楚红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本文以2013―2019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考察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且上述作用只存在于地方国企和市场竞争类国企。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显著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非国有股东治理及会计信息可比性领域相关研究,同时也为监管部门进一步鼓励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以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新啸  窦笑晨  
本文以2008~2018年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扩展的XLT-LEVM模型法(间接法)测度上市公司的杠杆操纵水平,考察了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高层治理可以缓解政府干预、改善高管激励以及加强内部控制,从而对国企杠杆操纵现象产生治理作用,具体表现为国企表外负债和名股实债的规模下降,但股权制衡缺乏相应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治理作用在资金稀缺度较低、去杠杆压力较小、地方控制以及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经过治理的国有企业在信息质量和经营实践两个维度得到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股价信息含量和投资效率得到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永霞  
进入权与所有权都是企业内分配权力、激励专有性投资的重要机制,但是进入权是一种比所有权更优的激励机制。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进入权理论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应用,从而认识到进入权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荣凯  尹博  侯军利  
本文运用分层线性方程模型,借助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技术红利现象依然存在,其传导机制趋向复杂化。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资产外部性加强了政府补助对非国企盈利能力的提升,却削弱了政府补助对非国企创新水平的提升,这可能源于国企与非国企间合作的加深对非国企创新的挤出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斌  张列柯  
市场需求下降而产能削减不力的去产能粘性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的产能过剩行业。本文以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去产能粘性角度实证分析了产权性质与去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能过剩行业存在着显著的去产能粘性,且由于政府干预尤其是地方政府干预的存在,这种粘性主要存在于地方国有企业,而非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的去产能粘性特征不明显,特别是业务量连续三期下降时非国有企业呈现了加速处置过剩产能的积极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企业去产能粘性受地区市场化进程影响出现了进一步分化,其中中西部地区的地方国有企业去产能粘性表现最为突出;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官员面临的晋升压力也制约了企业的去产能动力,在晋升压力较大地区的地方国有企业去产能粘性更大。在影响机理中,政府干预一方面从缓解融资约束层面降低了国有企业处置过剩产能的动力,另一方面从增加人工成本粘性层面提高了国有企业过剩产能退出的壁垒,同时国有企业对政府补助的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去产能的动力。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行  赵晓阳  
在所得税对企业利润有着重要影响,以及所得税会计准则实施难度较大的现实背景下,理解所得税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对提升企业整体的会计信息质量尤为关键。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首次考察了国有股权对企业所得税信息质量的影响。理论上,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所得税信息质量可能更好,这源于:(1)与政府的密切关系使国有企业更有可能拥有税收方面的信息优势,从而管理层在估计经营活动税收后果时的误差更小;(2)国有企业的多重经营目标会使国有企业面临较小的财务业绩考核压力,从而管理层操纵所得税信息的可能性更低。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所得税信息质量也可能更差,这源于国有企业的税收决策往往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从而所得税信息容易被扭曲。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第一种预期,即国有企业有更高的所得税信息质量。进一步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在所得税方面的信息优势是国有企业具有更高所得税信息质量的原因。本文结论从所得税信息质量的视角加深了我们对国有股权如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解,也拓展了国有股权与企业税收决策的学术文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