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0)
- 2023(6100)
- 2022(4314)
- 2021(3910)
- 2020(3005)
- 2019(6475)
- 2018(6564)
- 2017(12234)
- 2016(6863)
- 2015(7646)
- 2014(7852)
- 2013(7327)
- 2012(6541)
- 2011(5854)
- 2010(5946)
- 2009(5412)
- 2008(5561)
- 2007(5140)
- 2006(4580)
- 2005(4441)
- 学科
- 济(29627)
- 经济(29608)
- 管理(16503)
- 业(15943)
- 企(12494)
- 企业(12494)
- 中国(10408)
- 方法(10393)
- 农(8969)
- 数学(8531)
- 业经(8467)
- 数学方法(8358)
- 农业(6023)
- 理论(5948)
- 地方(5911)
- 制(5723)
- 发(5620)
- 银(5564)
- 银行(5556)
- 学(5521)
- 财(5408)
- 行(5299)
- 融(5217)
- 金融(5216)
- 产业(5120)
- 发展(4946)
- 展(4941)
- 贸(4779)
- 贸易(4776)
- 易(4627)
- 机构
- 学院(96237)
- 大学(95728)
- 济(40397)
- 经济(39488)
- 研究(36950)
- 管理(33124)
- 中国(30200)
- 理学(27616)
- 理学院(27296)
- 管理学(26613)
- 管理学院(26447)
- 京(21281)
- 科学(21247)
- 所(18959)
- 财(18581)
- 中心(17137)
- 研究所(17130)
- 农(15800)
- 江(15035)
- 财经(14507)
- 北京(13717)
- 院(13499)
- 范(13280)
- 经(13195)
- 师范(13144)
- 经济学(12898)
- 业大(12812)
- 州(12290)
- 农业(12260)
- 经济学院(11580)
- 基金
- 项目(61227)
- 科学(47882)
- 研究(46011)
- 基金(43786)
- 家(38348)
- 国家(38022)
- 科学基金(32226)
- 社会(29328)
- 社会科(27783)
- 社会科学(27778)
- 省(23174)
- 基金项目(22024)
- 教育(21135)
- 划(19567)
- 自然(19336)
- 编号(19065)
- 自然科(18911)
- 自然科学(18907)
- 自然科学基金(18585)
- 资助(17631)
- 成果(16265)
- 重点(14286)
- 发(13616)
- 课题(13467)
- 部(13224)
- 国家社会(12795)
- 创(12436)
- 性(11956)
- 创新(11635)
- 项目编号(11616)
共检索到155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丽婷 郭艳 贺梦蛟
非同质化代币以其基于区块链技术而实现的稀缺性、不可拆分、不可替代的特征,为数字加密行业提供了崭新的生态交易模式,并对多行业数字资产确权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对非同质化代币的技术、逻辑、场景应用的分析,试图抽象出非同质化代币在未来金融市场以及其他社会生态中的实践可能,并进一步对非同质化代币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非同质化代币 通证 区块链 数字资产
[期刊] 改革
[作者]
渠慎宁
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热点,NFT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发达国家重点打造的未来产业之一。非同质化、区块链支撑和加密资产属性是NFT的三大主要特征。从理论上看,NFT产业的火爆源于其给数字经济特别是数字产权领域带来的革命性改进,它构建起了数字创新的激励机制。随着用户的增加和协议的完善,NFT可代表资产的范围不断扩大,被广泛应用于Web3.0和元宇宙、数字艺术、时尚、游戏等产业之中。NFT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技术本身和平台管理层面的短板、法律层面的风险,以及各国政府部门的监管动向均会影响其发展前景。部分国家已依托管理区块链或加密资产的法律条款对NFT产业进行监管。今后,我国在培育NFT产业时,应通过技术支撑、场景推广、监管保障“三管齐下”,实现NFT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NFT产业 数字产权 加密资产 未来产业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郭广珍 王健璇
非同质化代币(NFT)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要素不仅丰富了金融资产类型,还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然而,NFT的技术创新而带来的与传统资产的差异及其价值决定因素的多样性,增添了其价格形成的复杂性,进而为资产价值决定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系统地梳理NFT在EMH、AMH、CAPM等经典模型下的内涵特征,提炼NFT的特质属性,总结其对传统资产定价理论挑战;基于艺术品定价理论,从投资收益和效用红利两个角度,考察NFT价值的因果决定逻辑,构建NFT价值决定的新理论模型。分析表明,投资者的财富禀赋、持有时间、行为人偏好、买家数量及可持续信念等因素都对NFT的价格形成和价值决定产生影响。加密朋克像素头像NFT的定价分析表明,该模型具备科学性、有效性和广泛适用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处在国际货币中心位置的美元所制造与外溢出的诸多风险驱动着许多国家走上了"去美元"之路,包括创建全新的贸易结算机制、双边贸易中引进与推广非美货币工具,大手笔抛售美债以及开展货币互换,甚至数字货币也成为了"去美元"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未来美元依然占据了石油与黄金两大牢固根基,而且在国家贸易结算、跨境支付与融资等方面还将发挥着巨大的功能,且没有一种非美货币能够取而代之或者做得更好,加之全球企业对美国市场嵌入太深,多重因素决定了"去美元"将是一个曲折与漫长的过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巴劲松
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动力机制客户批量化、业务零售化是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驱动力从客户角度看,供应链金融的客户群体跨越大中小企业,以大型客户为切入点,实际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是透过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为链条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核心企业一般是大客户和大中型客户,而链上的企业则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厅厅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关乎共同富裕进程。基于CNKI数据库和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1992-2022年共1923篇农业现代化权威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聚焦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时空演变、前沿图景与逻辑演进展开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农业现代化研究呈现出“分散不均衡”的时空演变,揭示出“主流聚集态”的前沿图景,反映出“政策导引性”的演进路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亟待重视与关注构建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拓展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空间新视角”,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任务艰巨区”,布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多梯队赛道”。为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家平
我国商业保理试点11年来,业务量和企业数量实现了百倍的成长,已成为供应链金融领域最活跃的行业分支。新发展格局下商业保理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大企业高负债高杠杆和健全商业信用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包括: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科技赋能、制度保障和自律自强。根据保理业务发展规律和国际经验,后疫情时代,我国商业保理业的高速增长对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院 李艳娜
本文在梳理了民国以来职业教育学制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其演进逻辑,认为其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政府主导的外在驱动,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及职业教育学制自身的递进发展。进而,以学制演进脉络作为现实基础和起点、以学制的演进逻辑为理论依据,对我国职业教育学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制 演进脉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德新 邱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历经恢复、调整、适应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在这一进程中,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变迁逻辑可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治理中职办学体制为重点的动力机制、以构建民族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为政策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制度规范为抓手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民族特色文化为基准的政策话语的文化规则。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应实现动力机制由"管理"向"治理"转变、价值取向由"单一"向"多元"转变、过程保障由"弱化"向"强化"转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凡
通过对大量文献分析归纳的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致沿着"集群外部层面→集群层面→集群异质性主体层面"的逻辑演进,其中全球价值链、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从产业集群外部层面探寻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和模式,而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观点、结构观点和演化观点从产业集群整体层面探究集群资源、能力与网络的演化升级过程。从未来研究趋势来看,从集群内主体的"同质性假定"过渡到"异质性假定",从"外因决定论"过渡到"内因决定论"或"内外因综合决定论",从"结构主义导向"过渡到"行为主义导向",将是未来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群升级 演进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学英 朱轩 康璐
技能形成是劳动者获得技术、技巧和能力的过程,成就这个过程的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安排,涉及到政府、行业企业、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等多个利益相关者,且有着较强的路径依赖。技能形成的路径有内部技能形成、外部技能形成和内外融合技能形成三种。回溯历史,在手工劳动阶段,学徒制占主导,是典型的内部技能形成路径;在大工业生产阶段和现代大生产下,正规职业教育作为外部技能形成路径满足了经济体量扩张的需求;随着外部技能形成中劳动力习得技能与生产脱节的劣势凸显,内外融合技能形成路径因兼具双重优势而成为未来的演进趋势。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经济体制和劳动力市场制度是技能形成路径演进的前因变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法奇 郑坚 吴婵
学校的出现是人类教育发展到有文字阶段后用以完成高一级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发明。学校产生以后的演进逻辑是:早期学校的分隔家庭功能与去个性化取向;古代学校的多类型发展与鲜明的等级化倾向;近代学校的等级制打破与学校阶梯制的建立。在现代阶段,教育家们通过对学校的实验和改造,使学校发生重大变化。差异化、个性化、多层次、多类型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对学校教育的改革及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学校 演进 改造 杜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红杰 张旭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从生产关系变革到现代农业经济体系重塑,从全面进行乡村改造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不同体制条件下不断演进,其基本逻辑在于动力塑造中对个体与组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邃思考和不断调整。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考虑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动力、资源注入、市场联结等问题,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出发,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激励和不竭动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磊 廖芳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消费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本文从消费主体现代化、消费客体现代化、消费环境现代化、消费配套服务现代化和消费适度共享化五个维度阐述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考量逻辑,并构建评价体系对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动态演进和空间特征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2013—2020年,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指数及五个分维度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消费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地区之间差距逐渐拉大,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3)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征,且大多数省份消费现代化水平的类型状态较为稳定,预期未来其将进一步提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王洪晶
新中国成立后,新学制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学前教育制度在70年变迁中历经确立与初步发展期(1949—1977年)、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快速发展期(1978—2009年)、多措并举全面深化改革期(2010年至今)。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将制度变迁置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分析框架,我国学前教育制度变迁逻辑为:宏观层面受政治、经济、信息技术的客观驱动,微观层面受利益相关行动者对公平与优质需求的影响,并在二者共同张力作用下变革。新时代,学前教育制度将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推进学前教育立法进程、加强学前信息化教育、秉持学前教育公平理念、遵循幼儿本位价值取向,推动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育制度 制度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