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20)
- 2023(3721)
- 2022(3070)
- 2021(2888)
- 2020(2496)
- 2019(5654)
- 2018(5453)
- 2017(11171)
- 2016(5752)
- 2015(6292)
- 2014(6513)
- 2013(6530)
- 2012(5917)
- 2011(5303)
- 2010(5151)
- 2009(4768)
- 2008(5116)
- 2007(4713)
- 2006(4110)
- 2005(3868)
- 学科
- 业(20620)
- 管理(19270)
- 济(19139)
- 经济(19110)
- 银(17029)
- 银行(16884)
- 企(16247)
- 企业(16247)
- 行(15543)
- 制(13434)
- 险(10769)
- 保险(10678)
- 方法(10390)
- 业务(9801)
- 融(9437)
- 金融(9437)
- 数学(9345)
- 数学方法(9280)
- 度(9182)
- 制度(9179)
- 财(8990)
- 银行制(8210)
- 中国(8063)
- 务(7203)
- 财务(7200)
- 财务管理(7185)
- 企业财务(6511)
- 体(4605)
- 各种(4423)
- 贸(4381)
- 机构
- 大学(77193)
- 学院(76268)
- 济(34575)
- 经济(33791)
- 管理(31725)
- 中国(29816)
- 理学(25811)
- 理学院(25615)
- 管理学(25281)
- 管理学院(25156)
- 研究(22058)
- 财(21595)
- 银(19562)
- 银行(18683)
- 行(17316)
- 财经(16632)
- 京(15881)
- 经(15230)
- 融(14020)
- 金融(13808)
- 中心(12888)
- 财经大学(12798)
- 江(12132)
- 经济学(11610)
- 农(11115)
- 人民(10724)
- 科学(10723)
- 经济学院(10559)
- 北京(10258)
- 州(10213)
- 基金
- 项目(46859)
- 科学(37561)
- 基金(36686)
- 研究(33425)
- 家(30985)
- 国家(30750)
- 科学基金(27638)
- 社会(23004)
- 社会科(21864)
- 社会科学(21857)
- 基金项目(18917)
- 自然(18280)
- 自然科(17900)
- 自然科学(17898)
- 自然科学基金(17620)
- 省(16536)
- 资助(16243)
- 教育(14727)
- 划(14251)
- 编号(12484)
- 部(11162)
- 重点(10146)
- 教育部(10075)
- 国家社会(9863)
- 人文(9833)
- 成果(9648)
- 创(9506)
- 制(9482)
- 科研(9432)
- 性(9398)
共检索到129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沈悦 安磊
通过引入一个"银行-企业-存款人"多阶段博弈模型建立理论分析框架,阐释非利息成本节约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内在机理,并利用Bank Scope数据库中2003年~2015年133家国内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非利息成本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利息成本节约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非利息成本节约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效应在不同规模银行间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相较于小银行,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通过同等单位的非利息成本节约能降低更多的风险。因此,为了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在经营过程中要控制非利息成本,加强对非利息成本的监管。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非利息成本 风险承担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沈悦 安磊
通过引入一个"银行-企业-存款人"多阶段博弈模型建立理论分析框架,阐释非利息成本节约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内在机理,并利用Bank Scope数据库中2003年2015年133家国内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非利息成本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利息成本节约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非利息成本节约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效应在不同规模银行间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相较于小银行,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通过同等单位的非利息成本节约能降低更多的风险。因此,为了降低商业银行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非利息成本 风险承担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灵 窦钱斌 刘崇书
本文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商业银行微观层面的数字金融指数构造方法,以2011-2020年中国175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整体风险承担显示出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但存在结构性差异;数字金融冲击下银行表内业务风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表外业务风险表现出了集聚的倾向,这一结果在考虑使用工具变量以及反事实检验之后依然稳健;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的扩张压缩了商业银行表内业务的收入空间,增强了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动机,进而导致表内业务风险存在向表外业务转移的迹象。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影响效应在非上市以及资本充足率更低的商业银行样本中表现的更加突出。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商业银行 收入结构 银行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伶俐
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研究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系统重要性评分越高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越高;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监管下,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能够更好地降低风险承担,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继续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建设,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审慎监管;进一步扩大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监管范围,把更多金融机构纳入评估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降低银行间风险外溢效果;加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与货币政策间的协调配合,提高政策有效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伟平 冯宗宪
基于异质性视角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战略引资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战略引资有利于中资银行引进先进的理念和风险控制技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不同银行对战略引资会作出异质反应,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战略引资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抑制效果增强。因此,加快落实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长期深层次合作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商业银行的重要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旭霞 李双建
准确量化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是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基于2007-2022年中国377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方法,本文实证测度了风险管控效应和利润追逐效应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风险管控效应和利润追逐效应的叠加作用最终导致银行实际风险承担高于前沿风险承担24.63%,即银行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状况。通过细分样本分析发现,样本期间银行一直处于过度风险承担状态,且表现出较强的类型及规模异质性,即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小规模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程度相对较高。本文研究还发现,银行竞争程度加剧会显著增加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支持“竞争-脆弱性”假说;金融创新能够削弱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程度,验证了“金融创新促进论”假说。本文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地评判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状况,且对于当前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晔 郑军丽
本文选取2003—2012年间53家国内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业务多元化的风险与资产规模高度相关,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业务会相应带来更高风险。本文进一步将非利息业务分解为投资交易业务和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后,发现手续费及佣金业务是国内银行业非利息业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而投资交易类收入对银行风险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非利息收入 风险 资产规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廉永辉 高佳伟 张琳
在商业银行零售转型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2008—2021年我国434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零售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零售业务能够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较低、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较高的银行,零售业务对风险承担的降低效应更强。对作用渠道的分析表明:零售业务能够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率,降低银行盈利的波动性,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区分零售业务类型发现:除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外,其余各类零售业务均能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此外本文还发现:零售业务质量越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越低。
关键词:
零售业务 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羽 李黎
本文利用中国银行业1986—2008年数据从整体层面和银行层面考察了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增长与银行风险的关系。从整体层面分析结果看,非利息收入增长具有一定的风险分散化效应。但是,由于非利息收入相比于净利息收入具有较高的波动性和明显的周期性,随着非利息收入比重的增加,这种分散化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在逐步减少。从银行层面分析结果看,净利息收入增长率与非利息收入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在考察期内多为负值,同样表明非利息收入增长具有一定的风险分散化效应。但是,进一步的模型分析显示非利息收入增长对我国银行业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总体上,我们的研究表明,非利息收入增长对我国银行业具有一定的风险分散化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成颂 周炜 王浩然
本文基于我国62家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在2008-2013年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察了女性董事对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城商行风险承担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城商行的风险水平并没有因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而得到抑制,反而随着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而提高,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女性董事的引入而弱化,并且会随着女性董事比例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同时,国有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与女性董事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即当董事会中女性董事的比例超过16.68%时才能对城商行的风险承担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但这种作用在非国有控股的城商行中并不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成颂 周炜 王浩然
本文基于我国62家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在2008-2013年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察了女性董事对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城商行风险承担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城商行的风险水平并没有因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而得到抑制,反而随着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而提高,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女性董事的引入而弱化,并且会随着女性董事比例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同时,国有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与女性董事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即当董事会中女性董事的比例超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晏景瑞 朱诗怡
金融科技是金融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渠道,银行风险控制在合理区间是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分别从银行存款端和贷款端视角出发,构建存贷收益模型理论探究金融科技通过赋能商业银行缓解存款端“获客难”和贷款端“风控难”问题。同时,本文以“银行是否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来评价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双重差分(DID)方法检验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对其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实证检验中介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能显著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且主要通过降低资金“入口”成本和改善资金“出口”结构两条路径。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为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为完善银行风险防范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海明 许娟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一直是学界和监管部门研究的重要问题,关于如何测度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不同的研究采用的指标并不相同。这些指标的有效性如何,之前的研究也基本未涉及。本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三种衡量方法的有效性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资本充足法是最优的风险承担衡量方法;由于破产风险法与资本充足法的内在一致性,破产风险法可以作为衡量风险承担的替代方法,但这种方法并未考虑银行的特殊性;由于上市银行数目太少,以及保证指标有效所需要的许多限制条件,市场法只能作为衡量风险承担的辅助方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资本充足 破产风险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尹威 刘晓星
纯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是其在盈利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平衡的行为。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由政策主导建立,地方政府会对其经营决策进行直接干预。此外,城市商业银行大多为本地经营,地方政府的城市治理行为也会对其风险控制造成影响。在政府控制和治理行为框架下研究政府行为是否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将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细化为信贷风险、贷款投放、流动性风险和偿付风险4类,以分析政府行为对其的影响。考虑到4种风险存在着一定的内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武博华 张成虎 李崇
本文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宏观经济增长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三个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风险偏好渠道以及间接渠道,验证宏观经济增长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正向相关性。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更强,即当宏观经济增长率提高时,东部地区商业银行会倾向于承担更低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