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4)
2023(10351)
2022(8462)
2021(7621)
2020(6609)
2019(14660)
2018(14495)
2017(29136)
2016(15514)
2015(16786)
2014(16770)
2013(17064)
2012(15608)
2011(13708)
2010(13969)
2009(13372)
2008(13741)
2007(12601)
2006(11253)
2005(10264)
作者
(44236)
(38091)
(37247)
(35230)
(23730)
(18208)
(16850)
(14453)
(14131)
(13492)
(12904)
(12526)
(12154)
(11848)
(11786)
(11282)
(10879)
(10813)
(10748)
(10695)
(9287)
(9129)
(9104)
(8730)
(8461)
(8431)
(8418)
(8318)
(7614)
(7591)
学科
(86609)
(74787)
经济(74706)
(69653)
企业(69653)
管理(57617)
(45310)
方法(32220)
农业(30198)
(28547)
业经(27990)
数学(24768)
数学方法(24639)
(19416)
财务(19409)
财务管理(19390)
企业财务(18473)
技术(16485)
(16290)
中国(15663)
(14520)
(13051)
(12447)
收入(11713)
(11420)
(11366)
贸易(11361)
理论(11185)
土地(11160)
(11108)
机构
学院(232964)
大学(224158)
(106063)
经济(104401)
管理(98538)
理学(85328)
理学院(84628)
管理学(83658)
管理学院(83250)
研究(71409)
中国(59650)
(55655)
(48517)
(45242)
农业(42538)
科学(41116)
业大(39147)
财经(38659)
(36165)
(35911)
(35180)
中心(34069)
研究所(32121)
经济学(31679)
经济管理(29236)
经济学院(28867)
财经大学(28150)
(27736)
商学(27381)
北京(27199)
基金
项目(151425)
科学(122124)
基金(114161)
研究(111416)
(98466)
国家(97464)
科学基金(85953)
社会(75628)
社会科(71530)
社会科学(71510)
基金项目(60819)
(59717)
自然(54752)
自然科(53574)
自然科学(53560)
自然科学基金(52696)
教育(47926)
(47682)
资助(45369)
编号(44581)
(37430)
(34729)
(34547)
成果(33612)
(32632)
重点(32391)
国家社会(32021)
(31642)
创新(31412)
(30981)
期刊
(124692)
经济(124692)
研究(63881)
(58837)
中国(44242)
(40313)
农业(39661)
管理(37393)
科学(34005)
学报(32393)
业经(27295)
大学(25968)
学学(25502)
(25137)
金融(25137)
(20820)
技术(19941)
财经(19632)
经济研究(17997)
问题(17170)
(16955)
技术经济(14892)
农村(14351)
(14351)
农业经济(13912)
世界(13779)
(12194)
现代(12112)
经济问题(11892)
商业(11648)
共检索到345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葛岩   吴海霞  
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和土地流转市场改变着农户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亦对农户的生产结构和要素配置产生冲击。基于CFPS2018年25个省、市、自治区的8446个农户样本数据,将农户农业生产投资分为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两大类,从农户非农收入和土地流转的视角,考察其对农户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非农收入对农户流动资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均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非农收入对农户短期流动资产投资影响更大;第二,土地转出户倾向于减少农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而土地转入则对农户农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非农收入与土地流转间存在显著的内生性,考虑内生性后,土地转出对农户流动性资产投资没有显著影响,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负向影响依然稳健;而土地转入使得农户因土地规模的扩大会进一步加大农业流动性资产和固定资产投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鸿  
目前有关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性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大都是采用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分析中忽略了一个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对与其相邻的其他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对此,在对非农就业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机制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运用2001~2009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实证考察了非农就业因素对一个地区农户平均农业生产性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户平均农业投资水平。非农就业因素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影响程度总体上是逐渐增加的。从不同区域看,东北地区农户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对农业生产性投资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其次,然后是中部与西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钟甫宁  纪月清  
土地产权对农户农业投资的重要性似乎是一种共识。通过全面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地权的稳定性对农户农业投资总量并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对土地租赁总量也没有显著影响;如果没有非农就业机会,土地产权、土地买卖和租赁本身并不会扩大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并刺激农业投资。由于农户土地规模小、农业用地的价值低,即使改革土地产权和抵押制度,金融机构也不愿意接受农业用地作为贷款抵押物。本研究同时证实,土地经营收益不仅与贷款可获性一起对农户农业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自身影响农户的贷款可获性,因为土地经营收益是农户还款的重要保证。土地调整所表现的地权不稳定并不严重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收益的稳定性,也不影响农户的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志恒   刘兴翠   张华  
[目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背景下,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数据库中甘肃省550户样本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及其各个构成部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Sobel检验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增收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1)土地流转具有增收效应。参与土地流转使农户总收入提升22.7%,务农收入提升29.4%,但土地流转对务工收入的影响不显著。(2)不同的土地流转类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不同。土地转出对农户总收入无显著影响,但使务农收入降低37.1%,务工收入提升22%;土地转入使农户总收入提升32.9%,务农收入提升49.2%,对务工收入的影响虽为负但不显著,总体上实现了对农户总收入的增收效应,并且不同的土地转入规模的收入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大规模转入户的平均收入更高。(3)土地流转对不同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土地流转对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的总收入和务农收入的影响更大;对农业依赖程度高的农户,土地流转对其总收入和务农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农业依赖程度低的农户,土地流转对其总收入和务农收入的影响则不显著。(4)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在土地流转促进农户增收中起了部分中介效应。土地流转对农户总收入的影响大约有14.10%是通过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的中介作用实现的。[结论]土地流转能够提升农户收入,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因此,应加快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同时,提供相关政策扶持,鼓励农户加大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进一步提高农户收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玉斌  赵培芳  
[目的]探索非农就业、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为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供新的经验依据。[方法]基于湖南、安徽、江苏3省466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Logit等模型实证分析非农就业、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流转的影响,重点关注非农就业如何通过农业生产性服务间接影响农地流转。[结果]非农就业是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外部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家庭内部短缺劳动力形成有效替代,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又显著影响了农户农地资源配置行为,具体表现为促进农地转入和抑制农地转出。[结论]为进一步优化农地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应进一步鼓励各地区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壮大区域内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质量监管,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杨万江  
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水稻产业为例,在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视角实证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中环节发展水平较高,产前和产后环节发展相对薄弱;2)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产中和产后环节生产性服务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3)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大规模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影响更为显著;4)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也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华  党红敏  余劲  
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转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代际差异来看,父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大于子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2)在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以后,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下降,而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也有所缓解,这说明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如果不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现有研究高估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驱动效应。因此,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能只单纯依靠劳动力市场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市场优势,将小农户卷入农业分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颜华  张琪  王思禹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总体上有利于缓解农户收入差距,直接原因是对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效应大于高收入群体。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收入差距的缓解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和群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对西部地区的减缓效果高于东部及中部地区,对青年组、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组的减缓效果高于中老年组及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盖庆恩  李承政  张无坷  史清华  
土地流转是中国农业生产实现从小农户到规模经营转型的关键。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土地流转、农户就业选择与农业生产效率间的关系,强调土地流转不仅能直接提高农地配置效率,还通过影响农户就业选择和技术采用,间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转型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定量结果表明,若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将实现从小农户到规模经营的转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将提高71.02%。劳动力市场改革、农产品价格调整等均会影响农户转型和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平  韩昕儒  王秀东  
基于2013—2018年1240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Ⅳ—Probit模型,探究了经营规模分化视角下土地转入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转入显著促进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选择存在经营规模临界值,仅当经营规模达到临界值后农户才会提供服务;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转入与经营规模仅在无合作社提供服务的村庄、平原地形村庄对农户服务供给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进程中,应重视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潜力,为其发展提供政策扶持;继续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注重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特征,因地制宜制定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政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敏  姜长云  
当前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分化现象明显,主要分化为农场类户、以农为主的普通农户和以农为辅的普通农户。本文通过10个省区的问卷调查数据,比较了三类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供给评价和需求状况,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生产性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接受程度较低、对各类服务供给的满意度不高,对不同类别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强烈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农户分化是影响农户生产性服务需求意愿的关键因素,反映交易费用和农户禀赋的因素对生产性服务需求意愿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虹韦  钟涨宝  
以小农户为主体,以水稻生产环节为例,探讨了小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主要特征及其本质。结果发现,小农户优先选择本组、本村的熟人服务,而个体农机手是最主要的服务供给主体。熟人服务的本质是社会交换,其基本逻辑在于:熟人社会是小农户经济活动的边界;互惠交换机制是小农户选择熟人服务的根本动力,并通过合约弹性化、经济交换关系向社会交换关系延伸等方式得以实现;同时,熟人社会中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关系、人情、面子等符号性意义,拒绝熟人服务常被解读为否定社会交换关系,对小农户的选择形成软约束。由此可见,熟人服务在乡土社会中具有占先优势,给"外面的"服务主体进入农村市场制造了结构性壁垒,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排他的服务市场;个体农机手作为熟人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其自身的发展瓶颈也制约了小农户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强化对本土服务主体尤其是本土个体农机手的培育和扶持,一方面使其充分发挥熟人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服务供给者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毅祥  廖芮  赵敏娟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5个省份实地调研的1397份受访者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了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对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的影响,比较了这一影响在不同组群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对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影响净效应的平均值为0.443,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群组异质性;在作用路径方面,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通过耕地种植面积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与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全忠  周宏  
基于2015年湖南省水稻主产区种粮大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耕地流转租期对种粮大户的农业生产性投资的作用机制与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耕地经营规模显著促进种粮大户的农业生产性投资去向及投资额,而且经营规模引致的生产需求增长是种粮大户进行生产性投资的内生动力,政府配套补贴与奖励是外在推动力;流转租期对种粮大户投资行为的解释力度低于预期,原因在于投资品用途趋广以及农机横、纵向联合,引发种粮大户的身份特征正由单一的生产者向生产者与服务供应者的复合型角色转变,由此熨平种植大户的投资收益风险并降低其对流转租期的期望。后续国家农业生产性投资政策应当保持或适度缩减政府的外在投资激励程度,尽可能发挥种植大户自身投资的风险及最优投资边界的控制,以避免生产性投资存量膨胀而可能带来的不良效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全忠  周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