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23)
2023(17487)
2022(14563)
2021(13322)
2020(11334)
2019(25451)
2018(24989)
2017(47806)
2016(25734)
2015(28271)
2014(27413)
2013(26957)
2012(24269)
2011(21678)
2010(21605)
2009(19944)
2008(19605)
2007(17432)
2006(15291)
2005(13152)
作者
(73954)
(62251)
(61664)
(58387)
(39051)
(29956)
(27540)
(24336)
(23401)
(21690)
(21120)
(20707)
(19442)
(19441)
(19061)
(18892)
(18434)
(18238)
(17726)
(17716)
(15484)
(15121)
(14920)
(14310)
(14078)
(13797)
(13656)
(13522)
(12387)
(12250)
学科
(107668)
经济(107540)
(101918)
管理(84346)
(83627)
企业(83627)
方法(50221)
(48535)
数学(41610)
数学方法(41175)
业经(33701)
(32403)
农业(32145)
中国(26309)
(22828)
财务(22789)
财务管理(22759)
企业财务(21625)
(21176)
技术(20090)
(19820)
贸易(19811)
(19340)
(19000)
(18505)
环境(18499)
(17958)
(17704)
地方(17487)
理论(16427)
机构
学院(366149)
大学(357687)
(154491)
经济(151859)
管理(149303)
理学(130398)
理学院(129136)
管理学(127044)
管理学院(126408)
研究(115744)
中国(91155)
(78074)
科学(72812)
(72515)
(68457)
业大(61233)
农业(60468)
(57725)
财经(55874)
中心(55562)
(54181)
研究所(52965)
(51166)
经济学(46806)
北京(43821)
经济学院(42625)
(42333)
(42077)
经济管理(41953)
师范(41785)
基金
项目(257064)
科学(204913)
基金(191556)
研究(181679)
(169606)
国家(167943)
科学基金(145395)
社会(120144)
社会科(113841)
社会科学(113808)
基金项目(102394)
(101000)
自然(96070)
自然科(93934)
自然科学(93907)
自然科学基金(92308)
(84119)
教育(80954)
资助(76378)
编号(70690)
重点(57656)
(56575)
(55919)
(55319)
成果(53358)
创新(51714)
(51419)
国家社会(50869)
科研(50099)
教育部(48266)
期刊
(169502)
经济(169502)
研究(95486)
(76512)
中国(63710)
学报(59714)
科学(56744)
管理(55541)
(53999)
农业(51658)
大学(45783)
学学(44487)
业经(34761)
(33035)
金融(33035)
技术(30723)
(27957)
财经(27159)
经济研究(25189)
教育(23993)
(23364)
问题(23234)
技术经济(19347)
(19275)
世界(17823)
科技(17816)
资源(17550)
商业(17382)
现代(16788)
统计(16558)
共检索到521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畅倩  李晓平  谢先雄  赵敏娟  
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利用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630户稻农的数据,在构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的基础上,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关注农业生产经营特征的中介效应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非农就业在总体上抑制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②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变量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具体而言,非农就业通过减少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户的地块集中程度和生产专业化水平抑制了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③家庭生命周期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向后推移,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负向影响增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华  党红敏  余劲  
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转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代际差异来看,父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大于子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2)在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以后,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下降,而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也有所缓解,这说明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如果不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现有研究高估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驱动效应。因此,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能只单纯依靠劳动力市场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市场优势,将小农户卷入农业分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博宇  畅倩  赵敏娟  
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5省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线性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活性消费、生产性消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家庭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并进行稳健性检验。进而探讨就业稳定性与就业地点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会显著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活性消费,显著抑制家庭生产性消费;(2)家庭生命周期在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的影响中具有“倒U型”调节效应;(3)稳定非农就业和异地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活性消费及生产性消费的作用效果均强于不稳定非农就业和本地非农就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洋  聂勇  胡振虎  杜辉  
合理引导农户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改善农业投入结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以中部农业大省湖北省的丘陵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老河口市农户农业生产性投入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家庭生命周期和土地细碎化等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入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农户增加农业投入力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善浪  张作雄  林玉妹  
基于福建农村的调查数据资料,从家庭生命周期这一全新的角度出发,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就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类家庭土地规模经营的意愿强度不同。总体而言,成长中的核心家庭土地规模经营的意愿要强于其他类型家庭,扩大家庭的土地规模经营意愿最弱。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凯  张仁慧  孙鹏飞  
探究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对完善地方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利用粮食主产区河南省周口市630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分组回归模型,分析了资本禀赋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影响,探究了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均值为0.441,处于中等水平。农户综合资本禀赋和各类资本禀赋均对其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户资本禀赋对其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抚养期农户家庭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主要受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的正向影响;负担期农户家庭采纳行为主要受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正向影响;稳定期农户家庭采纳行为主要受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心理资本的正向影响;赡养期农户家庭的五项资本禀赋对其采纳行为均呈现正向显著影响。因此,提出多途径综合提升农户资本禀赋水平、充分考虑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农户家庭的差异和多措施提升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等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林蔚   霍学喜   孔荣  
基于陕西省564户种植业家庭农场微观调研数据,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家庭农场异质性基础上,采用倾向匹配得分(PSM)模型探究非农职业经历对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净效应,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土地流转视角下非农职业经历影响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非农职业经历对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高龄农场主非农职业经历对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影响效应较为显著;非农职业经历通过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和延长土地流转期限提高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且土地流转规模的中介效应影响更大。因此,政府应完善具备非农职业经历群体返乡创业激励机制,加大对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生态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并适度推进土地流转规模扩张及土地流转期限长期化,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朝华  
当前,绝大多数农户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支出维持在中低消费水平。研究表明,除农户自身与家庭特征对其消费支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外,保障策略、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的消费行为也有着重要影响,且影响较为复杂。建议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不同消费水平的农户,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推广、保障体系的健全与消费方式的转变上应有不同的政策侧重,以促进农户消费与社会稳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子  蔡洁  陈瑗  夏显力  
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内涵与外延,利用秦巴山区456户微观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有显著影响;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从人力资本来看,良好的劳动力健康状况不利于赡养期家庭参与农地转出,非农就业率对抚养期、负担期家庭参与农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从农户认知来看,限制农地用途,了解流入方,村委会推动、政府主导型转出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各阶段农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对于拥有较多非农就业机会的抚养期和负担期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通过强化地权稳定性促使其转出农地并外出务工。因此,在实践中执行农地流转政策时,应采取精准的农地转出激励措施,差别化对待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鸿  
目前有关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性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大都是采用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分析中忽略了一个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对与其相邻的其他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对此,在对非农就业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机制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运用2001~2009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实证考察了非农就业因素对一个地区农户平均农业生产性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户平均农业投资水平。非农就业因素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影响程度总体上是逐渐增加的。从不同区域看,东北地区农户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对农业生产性投资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其次,然后是中部与西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旭青  杜丽永  何伟  
本文基于一个完整的中国农村家庭生命周期框架,探讨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人情往来的影响,据此构建相关假说,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3050份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伴随家庭生命周期从满巢Ⅰ→满巢Ⅱ→空巢,人情支出呈先不变后减少趋势,人情收入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关系,人情净支出呈不断减少趋势;伴随家庭生命周期从主干Ⅰ→主干Ⅱ,人情支出并未减少,人情收入也未增加,反映了人情往来已偏离经济互助的初衷;离异、丧偶和单身汉农户比正常农户的人情往来明显减少。研究结果还表明,农户从事工商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可  齐振宏  黄炜虹  杨彩艳  
借鉴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利用长江中游地区3省711个样本农户家庭的数据,揭示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相比于空巢期家庭,处于其他生命周期阶段的农户家庭愿意进行规模经营的可能性更高;2)户主个人特征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农户家庭特征户主是否外出就业、人均耕地面积,外在环境特征山地丘陵地形、农地块均面积、种粮政策支持感知、农村道路交通设施满意度是影响农户规模经营意愿的关键因素;3)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户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有鉴于此,本研究认为对于空巢期阶段家庭,政府应该给予养老政策支持,鼓励其转出土地。处于抚养期和稳定期阶段农户家庭具备较强的人力资源禀赋与意愿成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政府应加大对这些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培训与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外在环境条件,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与规模经营意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汪为  
文章利用湖北省2680户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基于Glick提出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采用Alkire和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户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分解。结果发现,湖北农户的多维贫困整体有下降的趋势。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贫困与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出倒"U"型,起步型家庭和衰退型家庭的贫困对多维贫困贡献率只有10%。医疗支出、医疗保险、做饭燃料和卫生设施这四个指标共同对多维贫困贡献率达到了50%。人均消费、金融资产、户外道路和耐用品指标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而劳动力教育水平、住房结构、土地面积和住房面积指标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基于此,政府应加强对生命周期中间阶段家庭的关注,尽快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加大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改善贫困农户生活居住环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贯成  陈盈蒙  
以推拉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利用CLES团队2020年在苏北调研的101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Logit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家庭生命周期下影响农户作出宅基地退出选择的重要推力和拉力因素,进一步揭示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1)家庭生命周期是影响农户作出宅基地退出决策的重要因素,按照退出意愿强度大小可排列为:稳定家庭<空巢家庭<抚养家庭<扩大家庭<赡养家庭;(2)老人比、户主受教育年限、农地转出面积占比等因素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重要推力因素,而家庭恩格尔系数、家庭平均年龄和宅基地继承认知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重要拉力因素;(3)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农户家庭选择退出宅基地的推拉力因素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孟权  
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采用农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Mlogit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农村家庭的兼业化程度较高,家庭结构呈现"纺锤形"分布,社会资本积累会促使农户选择偏非农型的生计策略。通过检验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发现社会资本在家庭生命周期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中既存在调节作用,又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的大小为35.2%。为促进农户生计多样化,加强农户抗风险能力,防止生命周期阶段两端的家庭遭受生计风险,建议政府通过职业教育或者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加强对农户资金、贷款方面的支持,扩大农户的社会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