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0)
2023(4299)
2022(3597)
2021(3374)
2020(2841)
2019(6513)
2018(6674)
2017(13680)
2016(7286)
2015(8174)
2014(8125)
2013(8501)
2012(7917)
2011(7260)
2010(7981)
2009(8079)
2008(6683)
2007(5964)
2006(5432)
2005(4873)
作者
(20859)
(18251)
(17518)
(16494)
(10932)
(8702)
(7824)
(6952)
(6798)
(6327)
(6255)
(5952)
(5568)
(5487)
(5404)
(5304)
(5233)
(5152)
(4941)
(4903)
(4555)
(4413)
(4389)
(4194)
(4162)
(4050)
(4015)
(3759)
(3739)
(3650)
学科
(43545)
(31456)
(30757)
经济(30731)
农业(28988)
管理(12999)
业经(11999)
中国(9942)
农业经济(9677)
(8867)
农村(8862)
服务(8598)
方法(8461)
(8408)
(8031)
数学(7963)
土地(7933)
数学方法(7927)
工作(7117)
(7115)
劳动(7115)
(7031)
企业(7031)
地方(6923)
发展(6578)
(6577)
(6541)
贸易(6537)
(6456)
农业劳动(6296)
机构
学院(105214)
大学(99809)
(46610)
经济(45624)
(42518)
管理(42422)
理学(36643)
理学院(36368)
研究(35976)
管理学(35901)
管理学院(35736)
农业(32283)
中国(30173)
业大(24433)
科学(21868)
(20951)
农业大学(19870)
(18847)
中心(18359)
(17112)
(16996)
研究所(16949)
(15181)
经济管理(14892)
(14182)
财经(13345)
(13343)
师范(13250)
科学院(13247)
(13211)
基金
项目(70684)
研究(55120)
科学(55120)
基金(50322)
(43641)
国家(43131)
科学基金(36435)
社会(35594)
社会科(33146)
社会科学(33135)
(28987)
基金项目(27336)
编号(26112)
(25930)
(22690)
教育(22265)
自然(21491)
自然科(20956)
自然科学(20953)
自然科学基金(20554)
成果(20536)
资助(18929)
(16970)
(15869)
(15610)
课题(15052)
重点(14942)
国家社会(14695)
(14430)
(14372)
期刊
(59066)
经济(59066)
(49252)
农业(33503)
中国(26539)
研究(26408)
学报(17157)
业经(17051)
科学(15900)
(14919)
大学(13718)
(13629)
金融(13629)
农业经济(13114)
农村(12919)
(12919)
学学(12906)
(9853)
图书(9809)
问题(9351)
管理(9240)
农村经济(8615)
世界(8193)
技术(7934)
经济问题(7507)
教育(7383)
资源(7282)
(7275)
书馆(7123)
图书馆(7123)
共检索到165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月清  钟甫宁  
已有的一些研究表明非农就业机会可能减少农户的农机投资,从而对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文章指出农户农机投资和服务利用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农机服务使用量的影响。利用安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增加以后,农户会增加农机服务的投入以替代减少的劳动。这与已有研究发现的非农就业与农户农机具等固定资产投资的负向关系形成了对照,说明农户的农机投资行为和服务利用行为存在差异,非农就业机会并未减少农机服务利用,因而未必对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师乐  史新杰  高叙文  
小农户如何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科学问题,其中小农户如何对接大农机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建立了一个旨在解释农机在中国成为俱乐部商品的理论模型,随后利用2011—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研究非农就业对农户农机使用行为的影响。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外地就业,还是本地非农就业,均对农户的农机直接投资产生负向影响,但增加了农户对农机服务的利用。从总体上来看,非农就业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采用排除异常值干扰的面板Logit模型,使用解释变量的滞后项回归和考虑内生性的PSM-DID等一系列检验验证了基本结论的稳健性。在土地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缺失的双重约束下,农机化的发展重点应落脚于提升适合跨区作业的高端农机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发展农机服务市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永乐  刘宇浩  
文章在理论部分通过建立家庭决策模型,分析了农户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购买农业机械之间的关系,指出非农就业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户购买农机。进一步,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利用两部分模型与Tobit模型实证分析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对农户购机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能够对农户的购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流转面积每增加1亩,农户购买农机的投入会上涨0.88%,家庭中非农就业人数每上升1人,农户购买农机的支出随之上升2.0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艳  马贤磊  石晓平  
农机服务的快速发展能否解释农地流转并未推动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趋势而出现的“内卷化”现象,仍有待分析与验证。采用中国农村家庭大数据库(CRHPS)中的小农户样本,分析小农户在土地流转市场中的处境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机服务对其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农户采用农机服务显著地降低了土地转出并增加了土地转入,并验证了包括农业劳动力投入、农业技术应用和农业收入在内的三个主要影响机制。研究论证了农机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土地流转中参与率增速放缓、小规模转入与部分转出对应的小农户复制以及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率作用递减的“内卷化”现象。提出在制定完善农机服务政策时,既要满足小规模农户的生产需求以维持家庭生计,又要衔接土地转入户的服务需求以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艳  马贤磊  石晓平  
农机服务的快速发展能否解释农地流转并未推动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趋势而出现的“内卷化”现象,仍有待分析与验证。采用中国农村家庭大数据库(CRHPS)中的小农户样本,分析小农户在土地流转市场中的处境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机服务对其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农户采用农机服务显著地降低了土地转出并增加了土地转入,并验证了包括农业劳动力投入、农业技术应用和农业收入在内的三个主要影响机制。研究论证了农机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土地流转中参与率增速放缓、小规模转入与部分转出对应的小农户复制以及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率作用递减的“内卷化”现象。提出在制定完善农机服务政策时,既要满足小规模农户的生产需求以维持家庭生计,又要衔接土地转入户的服务需求以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虹韦  钟涨宝  
引入资产专用性视角,将农机服务划分为通用资产服务和专用资产服务两类,并探讨农地经营规模如何影响农户对不同性质农机服务的需求。研究结果发现,农地经营规模与农户的通用资产服务需求呈"U型"关系,与农户的专用资产服务需求呈"倒U型"关系,且自我服务与市场服务的替代与补偿关系是其主要作用机制。文中进一步检验了农地经营规模作用于农机服务需求的临界点,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仍处在临界点之前的阶段,即农地经营规模越大,农户对通用资产服务的需求越低,而对专用资产服务的需求则越高。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农机服务体系应做到"对症下药"。对于通用资产服务,政府应该提高农机补贴,通过鼓励一部分普通农户购买小型农机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于专用资产服务,政府则应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服务主体,以满足农户的农机服务需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庄晋财  李玥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主体,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小农户的农机服务选择关系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速度和发展方向。本文基于乡土性赊销制度的概念框架,运用前景理论与贝克尔家庭效用函数,分析乡土性赊销制度对小农户农机服务选择行为、选择类型的影响,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此进行验证,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内部市场参与程度的组群差异,验证内部市场参与行为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乡土社会的赊销制度能够明显提升小农户的农机服务选择行为,且嵌入乡土性赊销制度当中的小农户更加倾向于选择本地农机服务。另外,小农户参与基层内部市场交换的程度越高,获得赊账消费时则越倾向于选择本地农机服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侠  沈月琴  李博伟  蔡颖萍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指标,农户是农机投资和提供农机服务的主力军。本文基于2019年福建、四川、山西的1 433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提供农机服务行为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行为的动机更强,经济效益水平更高。而且不同地形条件、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提供农机服务行为及经济效益影响不同,坡度低的地形条件下及中规模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提供农机服务行为及效益更显著。由此,本文提出四点政策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引导农户提供农机服务;二是加强坡地基础设施和小型农机建设;三是激活农机服务市场,支持不同规模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四是鼓励农机服务规模经营发展,提高农机服务专业化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芦千文  吕之望  李军  
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农业机械化道路的分化特征发现,中国农户购买农机作业服务和日本农户购买农机自用具有行为路径依赖特征。中国在家庭承包制改革之前的农机作业服务体系是引发中日两国农业机械化道路分化的重要原因,使得中国在家庭承包制改革过程中市场化农机作业服务主体迅速形成,购买农机作业服务继续成为农户的主要农机使用方式。日本因农户购买小型农机自用的长期影响,在推广大型农机和发展生产托管的政策导向下,农户仍保持着购买农机自用的行为方式。中国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存在改变了农户面临的要素禀赋特征,使农户以农机作业服务替代劳动力投入成为理性选择,进而表现为中国农户比日本农户更愿意购买农机作业服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柯雨  魏滨辉  胡新艳  
农机服务外包方式是目前我国"小农国情"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农户农机服务外包行为的纵向分工本质,综合考虑分工交易实现的需求和供给条件,将比较优势理论、斯密定理一并纳入到农户农机服务外包行为的分析框架,构建"农业劳动成本——市场容量——农机服务外包行为"的理论框架,通过实证分析辨识影响农户农机服务外包行为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仅考虑农业劳动成本而不考虑市场容量时,农业劳动成本攀升对农户农机服务外包行为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但同时考虑农业劳动成本、市场容量时,农业劳动成本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而市场容量显著影响农户农机服务外包行为。进一步采用多重共线性检验及合并样本分析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由此认为,农业劳动成本上升只是诱导农户农机服务外包行为的必要条件,并非充要条件。要将农户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机械技术采用行为,当前政策支持重点在于:推进农田整治,激励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与区域化经营,为农机服务的生产性经营主体进入拓展市场容量,从而达成农机服务外包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翟印礼  白冬艳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曾论断:“即使是发展中国家的小农经济主体,其经济行为也是理性的。”我国农民理性地选择了农机作为致富的工具,因为农机化会给农民带来切实可观的经济效益。农业械机化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动力。本文将对影响农户对农机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玉梅  崔明秀  田志宏  
本文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对影响大型农机装备需求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农户对大型农机装备需求及需求量的关键因素是家庭收入;家庭人口规模、户主年龄、教育程度及参加职业培训情况也产生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鸿  
目前有关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性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大都是采用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分析中忽略了一个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对与其相邻的其他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对此,在对非农就业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机制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运用2001~2009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实证考察了非农就业因素对一个地区农户平均农业生产性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户平均农业投资水平。非农就业因素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影响程度总体上是逐渐增加的。从不同区域看,东北地区农户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对农业生产性投资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其次,然后是中部与西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春荣  王曾惠  
本文基于广东、江苏两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分析农户家庭土地转包。研究发现,农民工夫妻共同外出打工——"男工女也工"的劳动力迁移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滞后的局面。家庭中男性成员的非农就业并不必然导致农户发生土地转出,农户土地转出随已婚女性非农就业提高而上升。随已婚女性非农就业的提高,"男工女耕"家庭分工演变为"男工女工、老人耕种"的代际分工,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是农户兼业经营的重要因素,年老无力、缺乏劳动力将成为农户土地转出的重要原因。兼业经营农户、农业女性化程度将随已婚女性非农就业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促进女性的非农就业将进一步促进农户的分化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波  陈昭玖  
本文基于农户风险分散的视角,构建了农户劳动力配置的决策模型,分析了农户非农就业与务农收益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农户非农就业与反映农户生产、家庭和农业政策特征等解释变量之间的Tobit模型对江西省591户稻农的实证研究发现,作为风险规避型农户,农业收入对其非农就业影响呈负相关关系;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也与农户非农就业呈反向相关关系。农业政策取向应体现差异性,即针对规模大户应该加强农业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其务农收益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于规模小户或散户则应该有选择性地推进农业技术服务政策,适时适度加强其非农就业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力度,促进其更好地实现非农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