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8)
2023(4876)
2022(4012)
2021(3867)
2020(3142)
2019(7217)
2018(7199)
2017(14225)
2016(7745)
2015(8495)
2014(8279)
2013(8209)
2012(7623)
2011(7022)
2010(7208)
2009(6663)
2008(6374)
2007(5938)
2006(5444)
2005(4854)
作者
(20782)
(18332)
(17515)
(16799)
(10929)
(8812)
(7758)
(7093)
(6747)
(6209)
(6182)
(5864)
(5595)
(5447)
(5412)
(5307)
(5209)
(5176)
(5014)
(4776)
(4518)
(4396)
(4355)
(4335)
(4084)
(4073)
(4022)
(3718)
(3674)
(3591)
学科
(44013)
(34701)
经济(34673)
农业(29240)
(28831)
管理(12910)
(12603)
贸易(12599)
(12509)
业经(12410)
(10942)
方法(10815)
中国(10181)
数学(10055)
数学方法(10008)
农业经济(9734)
(8919)
农村(8912)
土地(8516)
(8249)
企业(8249)
(8218)
出口(8143)
出口贸易(8143)
(8143)
(7932)
地方(7394)
(7317)
劳动(7316)
发展(6639)
机构
学院(108881)
大学(103029)
(51637)
经济(50846)
管理(43045)
(42013)
理学(37526)
理学院(37214)
研究(36925)
管理学(36741)
管理学院(36583)
农业(31655)
中国(30821)
业大(24183)
科学(21724)
(21045)
(19722)
农业大学(19384)
(18704)
中心(18423)
(17151)
研究所(16864)
经济管理(15801)
财经(15586)
经济学(15329)
(14883)
(14397)
经济学院(14089)
(14000)
(13539)
基金
项目(74068)
科学(58933)
研究(57406)
基金(54621)
(47338)
国家(46806)
科学基金(39932)
社会(38365)
社会科(35909)
社会科学(35901)
基金项目(29502)
(29477)
(26001)
编号(25313)
教育(23855)
自然(23761)
(23280)
自然科(23157)
自然科学(23154)
自然科学基金(22741)
资助(21031)
成果(19147)
(17471)
(17331)
国家社会(16390)
(15858)
重点(15719)
(15604)
(15224)
课题(15180)
期刊
(62705)
经济(62705)
(49066)
农业(33206)
研究(29194)
中国(25590)
业经(17440)
学报(16911)
科学(16436)
(15090)
大学(14036)
学学(13549)
农业经济(13266)
(13172)
金融(13172)
农村(13148)
(13148)
(12396)
问题(10411)
管理(9540)
世界(9061)
农村经济(8846)
技术(7927)
教育(7840)
经济问题(7812)
(7394)
经济研究(7159)
资源(7155)
财经(7010)
(6669)
共检索到167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静琪  苗海民  朱俊峰  
为探究非农就业与所有权认知对农户承包地退出的影响,以国内9省1 006份农户抽样数据为基础,在综合分析农户承包地退出成本收益的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和分组回归方法,考察其对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的承包地所有权认知与制度规定存在错位,有39.07%的农户认为承包地所有权归农户个人所有,承包地所有权的私有认知降低了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非农就业程度的升高会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承包地所有权私有认知对承包地退出意愿的负面影响。控制内生性后,非农就业对承包地退出意愿的促进作用增强。因此,要提升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应从引导农户形成正确的承包地所有权认知及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水平两方面入手,并在此过程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解除退地农户后顾之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佩琪  刘锐  曹广忠  
农村承包地流转是城市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认知状况无疑对承包地流转或退出意愿有重要影响。利用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了土地所有权认知状况及其对承包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农地所有权认知与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制度规定并不完全相符,调查样本中近38%农户认为承包地属于农户。对承包地退出意愿的分析表明,认为农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农民,认为市民化之后应交回承包地、无偿交回承包地的比例更高;认为农地所有权属集体的农民,倾向于认为有偿交回承包地;认为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户的农民,认为应保留承包地或有偿交回承包地的概率更大。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村庄属性特征对退出承包地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云  姚志  王巧  
承包地有偿退出成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三权分置”下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必由之路。为了测度承包地有偿退出的影响因素,文章采用Probit、IV-Probit、2SLS、IV-Tobit等多种方法,对湖北省40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退出价格是关键因素,邻里效应和恋土情结也显著影响农户退出意愿。在承包地有偿退出初期,亩均价格每增加1万元,农户退出意愿将提高15.8%~35.8%。在考察退出价格的非线性影响之后发现,退出价格与农户的有偿退出意愿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退出价格在现有均值(2.141万元)的基础之上,增加到3.85万元/亩之后,农户的退出意愿将逐步降低。家庭纯收入对农户有偿退出承包地的影响也呈现“倒U”型关系。基于此,为避免农民的价格幻觉效应,引入第三方土地评估机构,对标征地价格,给予承包地退出为目的的价格评估,建立承包地基准地价,是当前引导承包地有序退出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恋土情结,引导新乡贤乡绅返乡创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鞠可心  
农地确权是中央从深化农村改革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确权不仅影响农户的生产行为,也影响其承包地处置。基于苏、鲁、皖3省15县(市、区)935个农户样本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促进了经营权退出,但却抑制了承包权退出;经营权退出在农地确权对农户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中具有遮掩效应;农地确权后,农户一旦选择流出自己的土地,就不会轻易选择退出土地承包权。因此,在"三权分置"的制度框架下,政府需要系统评估农地确权的制度绩效,将经营权退出和承包权退出联动考虑,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孔陆泉  郭杰  
我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农民承包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是一次颇有新意的理论概括。以往对承包制或者认为是向私有制的倒退,或者认为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都不是全面、准确、科学的认识。承包制没有改变我国土地的公有制性质,而且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在解决我国粮食安全中功不可没。但也不能用“两权分离”加以解释,它是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理论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在维护公有制的同时,较好地实现了农民的个人所有权,因而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现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实际上进一步强调了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个人所有权的落实。它不仅对深化完善农村改革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城市公有制经济产权制度的改革完善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学敏  
农民离农与异质分化是中国二元经济社会转型的普遍现象。根据离农农民承包地依存关系,本文从承包地生产、保障、财产等经济效用和乡情文化非经济效用多重需求差异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河南、湖南、重庆3省份886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选择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户主职业、离农率、承包地作用、非农收入是否稳定、医疗保险水平、是否有退出补偿政策6个因素对承包地退出意愿呈正向影响;而家庭总人口、承包地面积和生计依赖程度3个因素对退出意愿呈负向影响。本文建议加大离农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力度,优化农业补贴制度,创新承包地退出制度,建立身份农民退休和职业农民进入联动体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光辉  安康  李永坤  
一般认为,基于长久不变的政策动机,农户承包地在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不能随意变动,但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既然以合同关系进行定位,在承包期限、地块位置、承包条件等方面,法律并不禁止双方的合意调整。土地发包方与承包方通过协商一致完成土地的合理调整,既有现行法律制度逻辑的支撑.更有广泛而深刻的农村经济社会基础,一方面可以完成对村集体内各方主体利益的调和,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对农用地的市场调控。虽然目前该方法在实践中推行仍然有较大的难度,但的确契合了农村改革方向和社会发展现实,值得继续深入探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佳  李世平  
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情况是影响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的58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研发现,43.62%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占有权,95.2%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使用权,94.5%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收益权,63.1%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流转权。而49.48%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经济补偿,24.83%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城镇户口,14.14%和11.55%的农民愿意以承包地换城镇住房和城镇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险。另外,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民对土地占有权的认知状况对其土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学敏  
承包地退出补偿是对离农农民放弃合法土地权益所造成效用价值损失的合理补偿,是增强离农农民承包地退出内在动力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各地在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对离农农民承包退出补偿的探索,存在补偿依据不清、补偿构成不合理以及补偿资金不足等问题。承包地退出补偿是对离农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所造成的所有效用损失进行的补偿,应包含对承包地的"生产资源价值""保障价值""财产预期价值"和"其他价值"的补偿。目前我国各地农民的离农程度、离农类型差异较大,应分情况、分类别建立差异性的承包地退出补偿制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学敏  刘惠君  
有序推进离农农民市民化并逐步退出其承包地,是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Logistic模型对河南、湖南、四川和重庆4省市1 086离农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寻求最大化经济补偿收益及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是离农农民退出承包地的两大动力引擎;离农农民退地意愿和行为受退地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约束;离农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将对农民退地进城产生促进作用;对退地后工作稳定程度及生活状况的预期,是离农农民考量退地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不但要消除"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常伟  顾海英  
当前,中国农村户户务农的农地经营格局已被打破,农地配置的优化引发了对农地承包权退出机制的政策考量。本研究利用沪、浙、苏等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农地退出决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户承包农地的退出意愿进行了考察,特别是分析了城镇住房、农地依赖对农户农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34.85%的样本农户具有承包权退出意愿,对农地依赖弱的农户更倾向退出承包权,但拥有城镇住房却由于财富效应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承包权的退出意愿,这一研究结论揭示,现有农地退出政策或是一种次优选择,即最有条件退出农地承包权的农户反而倾向选择持有农地承包权。另外,研究还进一步考察了农户对农地承包权退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传棋  谭静  雷俊忠  
本文研究了重庆梁平县及宁夏平罗县农民承包地有偿退出的运行制度,重点从制度生成、退地条件、参与主体、补偿标准、资金来源、退出形式、土地利用、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平罗模式"和"梁平模式"退地制度的缺陷——政府收储制度、退地农民落户制度、承包地抵押制度及承包地价值评估制度存在不足,以及"农迁农"落户制度、退地制度中主体纠纷隐患进行了讨论;最后针对两种退地制度缺陷,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传棋  谭静  雷俊忠  
本文研究了重庆梁平县及宁夏平罗县农民承包地有偿退出的运行制度,重点从制度生成、退地条件、参与主体、补偿标准、资金来源、退出形式、土地利用、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平罗模式"和"梁平模式"退地制度的缺陷——政府收储制度、退地农民落户制度、承包地抵押制度及承包地价值评估制度存在不足,以及"农迁农"落户制度、退地制度中主体纠纷隐患进行了讨论;最后针对两种退地制度缺陷,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星  赵军洁  
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重点。为探究农村承包地退出的形成机理,并考察农户的退出选择偏好,本文基于新家庭经济迁移理论和农户家庭效用理论,构建了农户退出决策行为的理论模型,并在此理论框架下运用Mvprobit模型对四川省温江区23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流转陷阱"是承包地退出的重要现实依据;大部分农户愿意在较长时期内甚至永久退出承包地;不同类型农户对承包地退出方式有不同的选择偏好。因此,需要构建农村承包地退出的政策出口,为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设计多样化的制度安排,同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明确政府的权利边界和支持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同山  
城镇化必然伴随着进城农户与农村土地的"人地分离"以及土地资源的再配置。土地流转在部分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因此,中央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这一改革新方向。为了强化对承包地退出必要性的认识,本文利用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62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TEM)计量分析了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对小麦和玉米亩均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承包地退出意愿对粮食亩均产量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与控制组相比,愿意退出承包地的农户,其小麦和玉米亩均产量分别低0.539%和0.763%,而且退地意愿对兼业程度较低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