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02)
- 2023(18918)
- 2022(16451)
- 2021(15387)
- 2020(12964)
- 2019(29734)
- 2018(29233)
- 2017(55923)
- 2016(30281)
- 2015(34091)
- 2014(33876)
- 2013(33175)
- 2012(30482)
- 2011(27577)
- 2010(27408)
- 2009(25415)
- 2008(24935)
- 2007(21830)
- 2006(19167)
- 2005(16557)
- 学科
- 济(122272)
- 经济(122056)
- 业(88777)
- 管理(83182)
- 企(65364)
- 企业(65364)
- 方法(57365)
- 农(50175)
- 数学(50026)
- 数学方法(49428)
- 中国(34584)
- 农业(33180)
- 财(31285)
- 业经(30136)
- 学(25167)
- 制(23829)
- 地方(23768)
- 贸(22630)
- 贸易(22623)
- 易(21993)
- 银(19784)
- 银行(19718)
- 务(19566)
- 财务(19490)
- 财务管理(19449)
- 理论(19358)
- 技术(18959)
- 行(18719)
- 融(18560)
- 金融(18557)
- 机构
- 学院(426377)
- 大学(426291)
- 济(171116)
- 管理(168753)
- 经济(167627)
- 理学(146899)
- 理学院(145312)
- 管理学(142551)
- 管理学院(141784)
- 研究(141782)
- 中国(110002)
- 科学(89548)
- 京(89150)
- 农(87108)
- 财(78039)
- 所(71072)
- 业大(70934)
- 农业(67653)
- 中心(67271)
- 研究所(64970)
- 财经(62912)
- 江(61846)
- 经(57666)
- 北京(55520)
- 范(54370)
- 师范(53762)
- 经济学(51211)
- 院(50626)
- 州(49973)
- 财经大学(46950)
- 基金
- 项目(298420)
- 科学(233666)
- 基金(217124)
- 研究(213628)
- 家(190931)
- 国家(189275)
- 科学基金(162137)
- 社会(136043)
- 社会科(128190)
- 社会科学(128152)
- 省(116528)
- 基金项目(115307)
- 自然(106831)
- 自然科(104380)
- 自然科学(104349)
- 自然科学基金(102479)
- 划(98035)
- 教育(97655)
- 资助(89272)
- 编号(86896)
- 成果(69164)
- 重点(66704)
- 部(65557)
- 发(62912)
- 创(61620)
- 课题(58764)
- 科研(57782)
- 创新(57500)
- 国家社会(56019)
- 教育部(55824)
- 期刊
- 济(183185)
- 经济(183185)
- 研究(122647)
- 农(84400)
- 中国(80923)
- 学报(74008)
- 科学(65331)
- 财(58219)
- 管理(57093)
- 农业(56937)
- 大学(56250)
- 学学(53405)
- 教育(42451)
- 融(42426)
- 金融(42426)
- 技术(35351)
- 业经(34237)
- 财经(30106)
- 经济研究(28333)
- 业(27628)
- 经(25669)
- 问题(24953)
- 版(22452)
- 科技(20959)
- 图书(20806)
- 理论(20558)
- 统计(20147)
- 业大(20081)
- 技术经济(19835)
- 实践(18739)
共检索到622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恒周 邢新泽
为了解非农就业情况以及不同基本社会保险选择是否会对农户宅基地流转的意愿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2017年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非农就业、基本社会保险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项对宅基地流转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从事非农就业会显著促进农民进行宅基地流转,而且非农就业时间增加、非农就业程度提高会加剧这种流转意愿。农民参加不同的基本社会保险会对宅基地的流转产生不同的影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会在新农合或新农保的"枷锁效应"下被锁定在农业经营生产中,从而抑制宅基地流转,参加城镇养老保险或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倾向于进行宅基地流转,结果正向显著。非农就业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交互项说明非农就业时间的增加或非农就业程度的提高会缓解新农合或新农保对农民的"枷锁效应"。最后提出保障农户非农就业福利、注重农户劳动力转移质量以及关注农户与非农就业的相合性等建议。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基本社会保险 宅基地流转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一凡 易定红 赵依兰
人口老龄化时代,养老保障制度设计和老年人就业问题是需要关注的焦点。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养老保障对老年人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障会降低其就业的概率,但影响程度较为有限。不同类别养老保险所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享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会显著降低老年人就业概率,而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则会提高就业概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东部地区与城市地区的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障会显著降低其就业概率。老年人对社会的心理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养老保障对就业概率的抑制作用。政策启示是适当完善养老金发放机制,在保障老年人生活福祉的同时,合理运用老年人力资本,促进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建军 杨兴龙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系统分析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农地确权促进农地流转数量的增加,使农户参与农地转出的概率平均提高6. 36%,同时使农户农地转出面积增加0. 538亩;在农地流转质量上,新一轮农地确权促使农户将农地有偿流转给非本村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促进农地流转的市场化,但确权并未促进农地流转期限的长期化。因此,应继续推进新一轮农地确权,做好收尾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相关配套措施,为有效发挥农地确权效果提供条件。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地流转 数量 质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培林 张雅珊 陈潜
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推进加速了农转非人口比重的攀升,农地流转问题日益上升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伴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逐步渗透,农户的市场信息获取媒介与社交网络外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进而对农地等生计资本的重新配置产生影响。基于CFPS(2014—2018)三期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则不具有显著性。2)无论是移动上网或电脑上网,均能显著促进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但移动上网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3)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影响效应为9.183%,这一结论在利用IV-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4)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于老年组农地转出决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青年组次之,中年组则不具备显著性。因此,要加快推进数字战略,着力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农地流转平台;着眼于农户计算机技能培训,扩大就业选择空间。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社会资本 农地流转 影响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培林 张雅珊 陈潜
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推进加速了农转非人口比重的攀升,农地流转问题日益上升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伴随着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逐步渗透,农户的市场信息获取媒介与社交网络外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进而对农地等生计资本的重新配置产生影响。基于CFPS(2014—2018)三期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则不具有显著性。2)无论是移动上网或电脑上网,均能显著促进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但移动上网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3)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影响效应为9.183%,这一结论在利用IV-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4)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于老年组农地转出决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青年组次之,中年组则不具备显著性。因此,要加快推进数字战略,着力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农地流转平台;着眼于农户计算机技能培训,扩大就业选择空间。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社会资本 农地流转 影响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侯在坤 郭宁 李娅 王晨璐
数字经济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农户参与商业保险,是推进农村地区商业保险发展的关键,其研究在政策实施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理论框架分析的基础上,将数字经济数据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进行匹配,使用Probit模型,从农户角度考察数字经济对参与商业保险的影响,在丰富研究视角的同时也从区域异质性和风险态度异质性两个维度对农户参与商业保险的影响进行扩展研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户参与商业保险具有正向作用,数字经济每增加1个单位会使得农户参与商业保险的概率提高19.4%,这种影响在增加控制变量或更换模型之后依然显著。(2)数字经济对农户参与商业保险的影响,因区域、风险态度而呈现结构性差异。从区域层面分析,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促进农户参与商业保险的作用大于东中部地区;从风险态度层面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户参与商业保险的积极影响在风险偏好性群体中更加显著。(3)在影响农户参与商业保险的其他因素中,较高程度的受教育水平、完善的婚姻状况等均对农户参与商业保险产生了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尤其注重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体系建设,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保险知识的普及等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户 数字经济 商业保险 金融知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青 段笑娜
根据已有文献对“大五”人格分类,并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了消费者人格特征对商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特征的“大五”维度下,仅有外向性对商业保险的购买行为有显著且积极的影响。消费者的人际关系越好,正向情绪的程度越强,更加乐于成为其他人的伙伴,进而其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可能性越高,且支出份额与支出比重都相对更大。该研究为相关部门在制定关于商业保险政策时,需要充分关注外向性人格特征的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筱婷 李美棠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创业和创新活动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及维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家庭作为个人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撑,对个人的创业决策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家庭内部的视角研究女性获得家庭外部收入的能力对其配偶创业行为的影响,用女性的就业状态和收入水平来衡量其获取家庭外部收入的能力,研究发现:女性如果参与市场工作,其配偶进行生存型创业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女性的收入水平越高,则其配偶进行机会型创业活动的可能性越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为 王静 李承哲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国内旅游消费以推动旅游业复苏是一个亟须考虑的问题。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4(CFPS 2012—2014)数据,研究了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对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文章首先通过T检验确认了农村非农就业家庭与务农家庭在旅游消费支出上的显著差异,随后通过PSM方法检验了非农就业对旅游消费支出的"净影响",最后利用回归模型检验了非农就业影响旅游消费支出的机制和非农就业影响旅游消费的异质性。文章得出了 4个有意义的结论:(1)农民非农就业显著提高了家庭旅游消费支出;(2)非农就业影响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的机制来源于非农就业产生的收入效应、示范效应和预期效应;(3)三类效应中,预期效应最强,示范效应其次,收入效应最弱;(4)非农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自雇)与受雇旅游支出具有显著影响,而农业打工和非农散工则影响不显著。文章最后根据这些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陆远权 蒙媛 陈莉
我国扶贫战略已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瞄准相对贫困,据此,缓解农户相对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之举。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文章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严谨性、外向性、顺同性、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五大维度构建非认知能力综合指标,采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系统考察非认知能力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提升显著地纾解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且非认知能力每提高一单位,农户发生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概率依次降低28.54%和20.89%。此外,上述五大维度对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的影响作用不一。通过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等方法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非认知能力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户主性别和教育水平的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东部地区、男性户主和高教育水平的农户相对贫困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非认知能力通过非农就业和社会资本缓解客观相对贫困,而通过非农就业缓解主观相对贫困。以上研究结论为减轻农户相对贫困和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的解释与证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念 张兆强
本文首先运用两部门生产模型和RCK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农机补贴的资源效率在减损,但人力效率在提高;同时,两种效率都有利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城镇居民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其作用机制为:农机补贴更多地促进了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该地区农村的人均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农机补贴的资源效率减损更少,人力效率提高更多。同时,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运用耕地坡度作为工具变量,分组测算和分析了农机补贴的效率特征,印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因此,中国的农机补贴政策应该向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倾斜,在资源效率减损和劳动力转移的情势下尤为必要。
关键词:
农机补贴 资源效率 人力效率 效率特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明发 严金明 陈昊
为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防范流转风险提供指导,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总结法,通过全面梳理现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及其风险研究文献,在引进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宅基地管制模型分析框架,得出宅基地流转是实现存量建设用地潜力释放的现实理性选择,但需要加强其风险管理研究。进一步研究发现:根据风险是否可控,产生是否放开(限制)宅基地流转的不同观点;不同的宅基地流转模式蕴藏了不同的风险;农户的风险意识大小决定了流转的意愿强弱;宅基地流转的风险管理应与宅基地价值及其对农户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流转 风险管理 供求理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明发 严金明 陈昊
为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防范流转风险提供指导,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总结法,通过全面梳理现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及其风险研究文献,在引进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宅基地管制模型分析框架,得出宅基地流转是实现存量建设用地潜力释放的现实理性选择,但需要加强其风险管理研究。进一步研究发现:根据风险是否可控,产生是否放开(限制)宅基地流转的不同观点;不同的宅基地流转模式蕴藏了不同的风险;农户的风险意识大小决定了流转的意愿强弱;宅基地流转的风险管理应与宅基地价值及其对农户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流转 风险管理 供求理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明发 严金明 陈昊
为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防范流转风险提供指导,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总结法,通过全面梳理现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及其风险研究文献,在引进新古典经济学的供求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宅基地管制模型分析框架,得出宅基地流转是实现存量建设用地潜力释放的现实理性选择,但需要加强其风险管理研究。进一步研究发现:根据风险是否可控,产生是否放开(限制)宅基地流转的不同观点;不同的宅基地流转模式蕴藏了不同的风险;农户的风险意识大小决定了流转的意愿强弱;宅基地流转的风险管理应与宅基地价值及其对农户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文章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应加强对宅基地流转风险模式的经验总结,强化不同流转模式下的社会风险评估研究,重点关注基于农户权益保障的宅基地流转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研究。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流转 风险管理 供求理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恒周 吴冠岑 郭玉燕 密长林
基于2012年在天津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代际差异的视角下,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持有农村宅基地证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该变量系数并不显著。但从系数符号来看,宅基地确权对于农民工宅基地权益的保障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还得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率和宅基地距离城镇距离对两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显著不同。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非农就业下农民保险选择对土地流转影响的实证
农户分化、产权预期与宅基地流转——温州试验区的调查与实证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隐性流转情况的实证调查
非认知能力、社会包容度与农民工就业质量——采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5期数据的实证检验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民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的倍差法分析
人情支出对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
市民化能力、法律认知与农村宅基地流转——基于温州试验区的调查与实证
农民进城务工与子女教育期望——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退出与流转:农民宅基地处置选择及影响因素
隔代照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及机制分析——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