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3)
2023(12287)
2022(10279)
2021(9760)
2020(8318)
2019(19066)
2018(18807)
2017(37183)
2016(19959)
2015(22338)
2014(21805)
2013(21539)
2012(19912)
2011(17516)
2010(17505)
2009(16031)
2008(15407)
2007(13500)
2006(11782)
2005(10160)
作者
(55256)
(46798)
(46078)
(44016)
(29226)
(22534)
(20946)
(18221)
(17862)
(16255)
(15834)
(15822)
(14462)
(14426)
(14356)
(14334)
(13639)
(13579)
(13383)
(13266)
(11587)
(11467)
(11341)
(10875)
(10622)
(10569)
(10156)
(9929)
(9432)
(9187)
学科
(87641)
经济(87557)
(62454)
管理(52968)
(48024)
方法(42247)
(40874)
企业(40874)
数学(38838)
数学方法(38422)
农业(31622)
(21696)
中国(21452)
业经(21210)
(17098)
(16642)
地方(15976)
(14964)
贸易(14954)
(14618)
(13241)
财务(13209)
财务管理(13171)
(12658)
企业财务(12643)
银行(12633)
(12333)
技术(12105)
(12018)
(11908)
机构
学院(277313)
大学(272999)
(119554)
经济(117456)
管理(110381)
理学(96910)
理学院(95993)
管理学(94383)
管理学院(93878)
研究(89648)
中国(71255)
(65248)
(55417)
科学(54948)
(52132)
农业(50057)
业大(48691)
中心(44232)
(44039)
财经(42235)
(40859)
研究所(40178)
(38950)
经济学(36982)
经济学院(33707)
北京(33561)
(33369)
师范(32988)
经济管理(32358)
(31994)
基金
项目(196061)
科学(155974)
基金(145695)
研究(141639)
(127604)
国家(126541)
科学基金(109577)
社会(92512)
社会科(87486)
社会科学(87464)
基金项目(77577)
(76160)
自然(71330)
自然科(69698)
自然科学(69673)
自然科学基金(68477)
教育(64127)
(63403)
资助(59486)
编号(56750)
(44386)
成果(43843)
重点(43821)
(42195)
(40707)
国家社会(39278)
创新(38099)
教育部(38007)
科研(37940)
课题(37512)
期刊
(126763)
经济(126763)
研究(74604)
(66889)
中国(51139)
学报(45497)
农业(45454)
科学(41970)
(39325)
大学(36415)
管理(36216)
学学(35031)
(28830)
金融(28830)
业经(26999)
技术(23671)
教育(21963)
(21916)
财经(20766)
经济研究(18836)
问题(18614)
(17725)
(15354)
农村(14968)
(14968)
世界(14486)
农业经济(14451)
统计(13921)
技术经济(13548)
资源(13259)
共检索到398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龙  袁航  刘景景  曹宝明  
本文基于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调查大样本数据,探讨了家庭非农就业行为和农地流转行为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家庭非农就业涉入程度的加深,农户越倾向于提高粮食种植比例,即非农就业带来了"趋粮化"而不是"非粮化"。2)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农地转入有助于提升粮食种植比例,而农地转出则会降低粮食种植比例。3)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表现为非农就业负向调节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农地流转也负向调节非农就业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本文意味着无需警惕非农就业和农地转入导致的"非粮化",而是应该关注农户转出农地之后的"非粮化"趋向。并且,在引导农户进行种植调整时,需要联动考虑"人走"和"地动"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莉  苏祯  
本文使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的历史数据,全面分析了1995—2008年农户的粮食种植面积与粮价的相关性,并利用2006—2008年的农户面板数据构建农户种粮面积的供给反应模型,测算当前农户种粮面积的价格弹性。研究发现:从历史变化来看,农户粮食种植面积变化与粮价波动相关,同时不同地区相关程度存在差异;当前农户种粮自价格弹性并不大。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政策措施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步增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延雷  张正岩  王志刚  
农地转入对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话题,但对农户风险偏好因素却有所忽视。因此,本文尝试从农户风险偏好的角度给予农地转入影响种植结构调整的新解释,并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修正了潜在的样本自选择偏误后发现,农地转入显著促进了种植结构的"非粮化"调整,并且具有明显的农户风险偏好情境依赖特征,具体表现为农户的风险偏好会强化农地转入对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风险偏好的强化作用在农地转入规模方面显著,但在农地转入年限方面不显著。此外,农地转入对种植结构的调整效应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其中家庭成员中有村干部农户的影响效应要显著大于没有村干部家庭成员的农户,并且该影响在非贫困户中显著,而在贫困户中不显著。本文认为,应警惕农地转入带来的种植结构"非粮化"趋势,确保粮食安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Jin Yanhong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户收入水平、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滞后于城镇居民,其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动性收入,而资产性收入的比例较低。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既有产业差异、区域分割、制度与政策等宏观因素,也有农户人力资本积累、物质资本投入、金融资产与社会资本拥有、农户家庭特征等微观因素。金融资产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全面性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产、社会资本及制度与政策等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结构性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东   陈景帅   冯晓龙   赵启然   司伟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行为,然而,尚未有研究提供气候变化与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本文使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2020年的农户数据,系统考察气候变化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均会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提高整体上增加了农地转出概率和规模、减少了农地转入概率和规模。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利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促使小农户增加农地转出、减少农地转入,但规模农户并不倾向于转出农地,反而会通过增加农地转入面积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会促使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转出农地,但对纯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较小。据此,本文认为,应该重视气候变化对农户农地经营决策调整的影响,优化农业支持政策,进一步增强不同类型农户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本文以专业化农户农地流转模型为起点,基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判断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影响因素和农地流转的经济影响,并利用来自专业化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首先,农户生产能力、农地流转的交易对象、流转程序复杂性、流转契约形式、亩均经营收益和流转价格是决定农户农地流转市场参与的主要因素。其次,农地经营数量的变化并未改变其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密度,但租出土地会增加单位面积的固定资产投入数量。最后,就农地流转的经济影响而言,农地流入改善了家庭农业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纯收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雨河  武拉平  
文章基于河北省固定观察点数据,应用Nerlove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粮食种植决策的主要因素,从微观角度探讨了粮食的供给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作物上期出售价格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非常显著,玉米价格弹性比小麦更大、更敏感,长期价格弹性相比短期会有所增加。从其他影响显著的变量来看,农户种植习惯(粮食上期种植面积)对作物种植决策影响非常显著,农户的种植决策还会受到粮食投入成本、自有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收入的影响,这些变量说明农户在粮食种植决策时所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既受种植习惯和投入成本影响,又有对资源禀赋和比较收益的考虑,农户的生产行为并不是完全盲从于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农户家庭收入对粮食收入的依赖性也是其重要的考虑因素。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了稳定粮食价格、提高农户粮食种植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雨河  武拉平  
文章基于河北省固定观察点数据,应用Nerlove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粮食种植决策的主要因素,从微观角度探讨了粮食的供给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作物上期出售价格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非常显著,玉米价格弹性比小麦更大、更敏感,长期价格弹性相比短期会有所增加。从其他影响显著的变量来看,农户种植习惯(粮食上期种植面积)对作物种植决策影响非常显著,农户的种植决策还会受到粮食投入成本、自有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收入的影响,这些变量说明农户在粮食种植决策时所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既受种植习惯和投入成本影响,又有对资源禀赋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占军  张绍良  张建  刘卫  朱新华  
本文以理论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研究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建议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非农产业、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等方面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曲小刚  池建宇  罗剑朝  
笔者利用2006年~2010年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分析正规借贷与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和消费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正规借贷还是民间借贷对农户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远远大于正规借贷的影响,但正规借贷对农户消费具有负向效应。正规借贷对农户生产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的影响不具有地区差别性。民间借贷对农户消费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正规借贷对农户消费的影响不具有地区差异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鸣  宋洪远  Michael Carter  
本文使用2003~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河南省样本农户数据所组成的面板数据,选用EBM模型和GML指数分析了2009~2014年河南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和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将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要素分解,使用相关工具变量和2SLS方法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小麦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2009~2014年,河南省小麦生产存在规模效应,而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增长,要素投入增加是其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粮食直接补贴对农户的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对经营规模为6亩以上农户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作用不大;从粮食直接补贴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各贡献因素的影响看,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本文从农户分化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农户分化与种植业结构变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2004—2011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追踪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非农市场的发展,在劳动力边际收益差异下,农户逐步出现了两极分化;(2)由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户之间种植业结构变动趋于纯农户流入更多的土地,非农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流出土地;(3)农户内部种植业结构变动受地形及年末耕地面积影响,地形越平缓、年末耕地面积多的纯农户越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相反则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随着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龙  袁航  刘景景  洪名勇  
本文基于2003—2012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调查,应用统计描述性分析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带来的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效应。研究发现,2003—2012年全国层面粮食种植比例趋于下降。粮食内部结构也发生调整,水稻种植比例下降,小麦稳中微降,玉米的种植比例快速提升。描述性分析显示,转入户的粮食种植比例高于非流转户,而非流转户又高于转出户。固定效应面板拟合结果也证实,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农户的土地转入(转出)行为能够有效提升(降低)粮食种植比例。但农地流转对三大主粮种植结构的影响出现分化,转入(出)行为能显著增加(减少)农户的水稻种植比例,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对小麦和玉米的种植没有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忠好  
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在构建农户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理论决策模型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土地产品价格、非生产性收益、生产性成本、非生产性成本、土地使用成本、土地交易成本、现有土地经营规模等因素对农地供求的影响作用。基本结论是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面临刚性的需求约束 ,总体水平上呈现需求大于供给的不均衡态势。为此 ,需要改善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外部条件 ,促进农地有效供给的形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丽  
应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固定观察点2008-2015年调查数据对非农收入、劳动力流转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之间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户根据家庭资源禀赋差异向家庭收入较高的部门转移,非农收入提高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因此,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