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01)
- 2023(4669)
- 2022(3841)
- 2021(3723)
- 2020(3233)
- 2019(7096)
- 2018(7085)
- 2017(14739)
- 2016(7964)
- 2015(8865)
- 2014(8930)
- 2013(8970)
- 2012(8235)
- 2011(7551)
- 2010(7836)
- 2009(7477)
- 2008(7526)
- 2007(6936)
- 2006(6317)
- 2005(5721)
- 学科
- 农(43865)
- 济(37045)
- 经济(37016)
- 业(33737)
- 农业(29079)
- 管理(14689)
- 中国(13116)
- 业经(12202)
- 方法(11584)
- 土地(10935)
- 险(10914)
- 数学(10865)
- 保险(10823)
- 数学方法(10804)
- 企(10673)
- 企业(10673)
- 制(10264)
- 农业经济(9655)
- 村(9008)
- 农村(9003)
- 银(8398)
- 银行(8397)
- 行(8023)
- 发(7988)
- 策(7508)
- 劳(7246)
- 劳动(7246)
- 财(7123)
- 体(6948)
- 地方(6947)
- 机构
- 学院(114810)
- 大学(109020)
- 济(52531)
- 经济(51590)
- 管理(46414)
- 农(41767)
- 理学(39517)
- 理学院(39208)
- 管理学(38652)
- 管理学院(38471)
- 研究(37018)
- 中国(35838)
- 农业(31570)
- 业大(24271)
- 财(23729)
- 京(22589)
- 科学(21356)
- 中心(19565)
- 农业大学(19272)
- 所(18762)
- 财经(18424)
- 江(18368)
- 经(16858)
- 研究所(16719)
- 经济管理(15992)
- 经济学(15144)
- 业(14783)
- 省(14302)
- 州(13931)
- 经济学院(13781)
- 基金
- 项目(73141)
- 科学(57889)
- 研究(56289)
- 基金(53546)
- 家(45642)
- 国家(45098)
- 科学基金(38955)
- 社会(37324)
- 社会科(34815)
- 社会科学(34806)
- 省(29360)
- 基金项目(28648)
- 农(26010)
- 编号(24787)
- 自然(23671)
- 教育(23593)
- 自然科(23078)
- 划(23074)
- 自然科学(23073)
- 自然科学基金(22653)
- 资助(21543)
- 成果(18846)
- 部(17292)
- 发(16425)
- 课题(15537)
- 重点(15474)
- 制(15429)
- 性(15369)
- 国家社会(15321)
- 业(15225)
共检索到179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璋 周海川
研究目的: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分析非农就业情景下农民参与不同类别的社会保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探索促进土地流转的改革对策。研究方法:Logit模型。研究结果:农户从事非农工作、非农就业工资高、就业时间长、就业于大城市均能推动土地流转;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会显著提升土地流转的概率,但该提升作用并不受非农就业的影响而改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不利于土地流转,但非农就业下参加新农合养老保险或者商业养老保险会促进土地流转。从区域差别上来看,非农就业下,只有东部、中部农户户主参加居民基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洪源 周海川
文章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分析非农就业下农民保险选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会显著提升土地流转的概率,但该提升作用并不受非农就业的影响而改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不利于土地流转。非农就业下参加新农合养老保险或者商业养老保险会促进土地流转。因此,要统筹新农合制度和农地流转政策的目标,不能盲目推进土地流转;要为农民兼业化和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及时设计适合兼业化农民的新农合养老保险或者商业养老保险,排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恒周 邢新泽
为了解非农就业情况以及不同基本社会保险选择是否会对农户宅基地流转的意愿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2017年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非农就业、基本社会保险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项对宅基地流转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从事非农就业会显著促进农民进行宅基地流转,而且非农就业时间增加、非农就业程度提高会加剧这种流转意愿。农民参加不同的基本社会保险会对宅基地的流转产生不同的影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会在新农合或新农保的"枷锁效应"下被锁定在农业经营生产中,从而抑制宅基地流转,参加城镇养老保险或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倾向于进行宅基地流转,结果正向显著。非农就业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交互项说明非农就业时间的增加或非农就业程度的提高会缓解新农合或新农保对农民的"枷锁效应"。最后提出保障农户非农就业福利、注重农户劳动力转移质量以及关注农户与非农就业的相合性等建议。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基本社会保险 宅基地流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祖辉 王建英 陈志钢
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劳动力流转频繁和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江西省2011年325户稻农783个水稻地块的投入产出微观数据,运用一步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考察了稻农土地流转市场参与、地块来源(租入或集体分配)、非农就业程度、土地细碎化状态对稻农籼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被调查区域稻农全年籼稻生产的技术效率值在0.613和0.997之间,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973;实际耕种面积在2公顷以上的稻农的平均技术效率显著较高;发生土地流转的稻农的技术效率高于未发生土地流转的稻农,但对发生土地流转的稻农而言,其集体分配地块与租入地块的技术效率无显著差异;非农就业机会对稻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许庆 陆钰凤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促进农地流转的必然要求。在非农就业已非常普遍的情况下,农户家庭农地流转发生率却依然偏低。文章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视角从参与非农工作、非农工作稳定、非农就业地点稳定3个维度考察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有助于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促进农地流转。但是,参与非农工作对农地流转的边际效应大于非农工作稳定和非农就业地点稳定,若仅考虑农户家庭是否参与非农工作,忽视非农就业的稳定性问题,会高估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这为现实中农户家庭非农就业参与率高与农地流转发生率低的矛盾提供了重要解释。文章认为,今后在继续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基础上,应更加关注劳动力非农就业的质量。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农地流转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明利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8)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生计策略对农户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的影响及异质性。结果表明,生计策略对农户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的联合决策影响显著,对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土地流出的促进作用和土地流入的抑制作用。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要素配置决策呈现异质性特征,农业户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的相互影响均不显著;农业兼业户倾向于土地流入与非农就业的联合决策,二者相互抑制且显著;非农兼业户倾向于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的联合决策,非农就业与土地流出相互促进,与土地流入相互抑制,均影响显著;非农户倾向于土地流出与非农就业的联合决策,相互促进且影响显著。因此应依据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实行差别化的政策措施与激励工具,提升农户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江淑斌 苏群
劳动力转移理论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动力可能是农业收入下降或非农部门工资上涨。虽然都能促进非农就业,但这两种因素对土地市场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基于此,笔者考察了短期内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结果表明,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因非农就业动力而异。农业收入下降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抑制农户间比较优势发挥,抑制土地流转;而非农部门工资上涨拉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促进农户间比较优势发挥,促进土地流转。因此,非农就业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关系并不等同于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劳动力大量非农就业没有引发土地快速流转的原因可能是农业经营环境恶化,利润下降。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土地流转 动力视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苇锟 杨明婉
基于粤赣841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mlogit实证检验农户非农转移对农地流转契约的选择逻辑。结果显示:农户非农转移尤其是异地非农转移使得家庭在流转土地时选择口头契约而非书面契约,是私人关系合意性表达的一种体现。农户非农转移对口头契约的选择主要捕捉于"低租金"选择的"廉价型"流转和农地禀赋效应的降低,表征为流转双方的"人情礼物"的交换。因此,应将口头契约作为"乡土中国"制度遗产,是维系乡村微观秩序治理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非农转移 农地流转 契约选择 选择逻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洁 吴天龙
利用CHIP2013数据,采用OLS和Mvprobit模型考察不同粮食布局和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流转面积和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农就业机会选择会显著降低土地流转,非农就业工资比例、非农就业时间则正向显著影响土地流转。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倾向于土地流转,非农就业提升了粮食主产区对土地流转的促进作用;粮食主销区的农民不倾向于土地流转,非农就业提升了粮食主销区对土地流转的抑制作用;粮食平衡区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不显著,加入非农就业变量后仍不显著。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更倾向于有偿流转给个人,粮食主销区和平衡区的农民则不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晶 邓大松 申云
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非农就业对农户收入差异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总体上看,养老保险存在显著的农户收入分配效应,特别是对低收入农户的"益贫效应"最为明显,反映出养老保险确实能够降低我国农户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从农户收入不同分位点回归看,非农就业对不同收入状况的农户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即表现为随着农户收入分位点的提高而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特征,且对中高端收入农户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最为显著,而对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分配效应则不明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兰 孔岩 樊鹏飞 冯淑怡
本文运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8个省份180个村庄871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定量研究非农就业、土地流转对农户当前及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不同地区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当前想调整土地的农户占比为34.44%,而二轮承包到期时想调整土地的农户占比增加至56.72%,农户对土地调整的诉求在增加;农户非农就业对当前及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均有负向影响,且对后者的抑制作用更大;村庄土地流转对农户当前及二轮承包到期时土地调整意愿影响均不显著;从区域异质性影响来看,东部、西部地区农户非农就业有效抑制了其土地调整意愿,东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因财产价值显化效应激发了农户未来的土地调整需求。
关键词:
土地调整 非农就业 土地流转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丹 刘自敏
现有研究对土地调整和农地使用权流转之间的关系并未形成统一定论,本文利用来自中国6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Probit和Tobit计量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土地调整显著促进了农地使用权流转:一方面在非农就业机会存在的条件下,土地调整导致农户对地权不稳定的预期加强,促使有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户更积极地转出农地,增加了农地供给;另一方面拥有较多农业固定资产的农户即使面对地权不稳定的威胁也不愿意降低土地需求,因而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合力表现出土地调整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显著正效应。这一研究结论为我国的农村土地政策制定以及农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永乐 刘宇浩
文章在理论部分通过建立家庭决策模型,分析了农户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购买农业机械之间的关系,指出非农就业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户购买农机。进一步,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利用两部分模型与Tobit模型实证分析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对农户购机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能够对农户的购机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流转面积每增加1亩,农户购买农机的投入会上涨0.88%,家庭中非农就业人数每上升1人,农户购买农机的支出随之上升2.0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花林 黄萤乾
耕地撂荒是世界各国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基于闽赣湘山区64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Tobit和IV-Tobit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每提升10%,耕地撂荒占比会增加1.11%;小规模农户土地转入会提升其耕地撂荒规模,此时扩大经营规模对耕地撂荒的减缓作用甚微,而土地转出会降低非农就业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此外,农户的劳动力、土地与农业机械等要素投入,以及灌溉条件和地块数等均稳健影响其耕地撂荒行为。农业机械化和土地流转是缓解山区耕地撂荒的重要举措,政府在推动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应着重提高地块规模,鼓励留村务农劳动力换工,并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拓宽农户家庭多元化的收入机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