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7)
- 2023(13824)
- 2022(10893)
- 2021(10162)
- 2020(8378)
- 2019(18914)
- 2018(18507)
- 2017(36686)
- 2016(19263)
- 2015(21297)
- 2014(21048)
- 2013(20325)
- 2012(17932)
- 2011(15663)
- 2010(15475)
- 2009(14121)
- 2008(13492)
- 2007(11894)
- 2006(10283)
- 2005(8842)
- 学科
- 济(85072)
- 经济(84997)
- 业(62640)
- 管理(52814)
- 农(49938)
- 企(41360)
- 企业(41360)
- 方法(36315)
- 农业(33309)
- 数学(32902)
- 数学方法(32547)
- 业经(24273)
- 中国(23126)
- 财(21319)
- 地方(16691)
- 制(14859)
- 务(13964)
- 财务(13923)
- 财务管理(13900)
- 发(13885)
- 企业财务(13378)
- 贸(12935)
- 贸易(12929)
- 易(12645)
- 农业经济(12472)
- 技术(12273)
- 策(11975)
- 融(11646)
- 金融(11645)
- 发展(11597)
- 机构
- 学院(265451)
- 大学(259993)
- 济(115988)
- 经济(114004)
- 管理(107857)
- 理学(94908)
- 理学院(94078)
- 管理学(92540)
- 管理学院(92055)
- 研究(81145)
- 中国(63139)
- 农(56021)
- 京(51069)
- 财(50206)
- 科学(46596)
- 农业(42375)
- 业大(42287)
- 财经(41132)
- 中心(40182)
- 经(37808)
- 江(37639)
- 所(37590)
- 经济学(35944)
- 研究所(34190)
- 范(32904)
- 经济学院(32677)
- 师范(32610)
- 经济管理(31307)
- 财经大学(30529)
- 北京(30443)
- 基金
- 项目(186743)
- 科学(150316)
- 研究(140323)
- 基金(138980)
- 家(119203)
- 国家(118122)
- 科学基金(104321)
- 社会(93808)
- 社会科(88754)
- 社会科学(88732)
- 基金项目(74393)
- 省(73349)
- 自然(65146)
- 自然科(63724)
- 自然科学(63713)
- 教育(63633)
- 自然科学基金(62565)
- 划(59848)
- 编号(57183)
- 资助(54505)
- 成果(43916)
- 部(42387)
- 重点(41077)
- 发(41031)
- 国家社会(39891)
- 创(39707)
- 课题(37306)
- 人文(37239)
- 教育部(37106)
- 创新(36965)
- 期刊
- 济(125362)
- 经济(125362)
- 研究(71143)
- 农(60331)
- 中国(47543)
- 农业(41133)
- 财(38138)
- 学报(36555)
- 科学(36224)
- 管理(35686)
- 大学(30509)
- 学学(29313)
- 业经(27447)
- 融(26438)
- 金融(26438)
- 技术(23259)
- 教育(22371)
- 财经(19810)
- 业(18853)
- 问题(18452)
- 经济研究(18234)
- 经(17015)
- 农业经济(14832)
- 农村(14653)
- 村(14653)
- 版(14180)
- 世界(13923)
- 技术经济(13096)
- 经济问题(12851)
- 资源(12206)
共检索到373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春芳 苏群
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及其就业能力的提高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性别视角,本文首先对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现状及其对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女性人力资本与非农就业收入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其就业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春芳
本文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性别差异,从经济视角分析了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增加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路径。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性别差异 教育 培训 健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志强 孙中栋
随着我国非农化进程的加快,农户非农收入迅速增长,非农收入对于农户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农业,农户的农业投资可能会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农业劳动力减少,继续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可以分享更多的农业收入,非农业的发展本身也会带动农业发展,从而促使农户增加农业投资。本文分析了影响农户农业投资的因素,以我国1978-2004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对农户个人农业投资进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我国非农化对于促使农户增加农业投资有积极的效应。
关键词:
农业投资 非农收入 非农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昀 钟秋萍 齐顾波
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解,并对不同地区的非农就业性别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虽然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在教育、培训上存在差距,但不是造成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非农就业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婚姻、家庭中的儿童数等形成的。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由估计系数不同所引起的非农就业性别差异更大,尤其是婚姻状况的影响。
关键词:
非农就业 性别差异 区域比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方黎明 谢远涛
农村已婚男女在非农部门实现稳定就业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关键。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重选择MLM模型及二元Probit模型考察了农村已婚男女实现非农就业的决定因素及性别差异。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地理因素在农村已婚男女从事非农工作及维持非农工作的稳定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具体而言,受教育程度高、健康状态好、拥有城镇户口、靠近城镇增加了他们从事非农工作的机会,降低了其失去非农工作的风险;已婚男性非农工作机会远高于女性,失去非农工作的风险远低于女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斌 徐彩群
在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本文利用浙江、安徽、陕西三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考察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及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义务教育年限的增加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的作用很小,而后义务教育的这一作用相对较大;职业技术培训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和提高非农就业者收入水平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投资对于纯农业就业劳动力的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却能给混合就业和纯非农就业劳动力带来显著的经济回报。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非农就业 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艳丽
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了农村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分析了农村女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面临的挑战,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研究了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统筹解决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新农村 农村女性 人力资本投资 社会性别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爱丽 郑逸芳 许佳贤 孙小宇
人力资本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能力的重要因素。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与教育人力资本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效应,探讨非农就业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贫困家庭的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水平分别为0.81和4.34,明显低于非贫困家庭的0.87和6.28;健康与教育所体现的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均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且健康对贫困的缓解作用比教育更为明显。与绝对贫困相比,健康与教育人力资本更有利于农村家庭摆脱相对贫困状况。此外,健康与教育人力资本均能够通过提高非农就业水平进而降低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因此,提出了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对教育、医疗服务的可得性和可及性,增强其基础性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合理引导并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健康 教育 非农就业 农村贫困 减贫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群 周春芳
在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中,女性作为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家庭决策的重要参与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2004年对江苏省3个地区12个城镇的实地调查为基础,对农村女性在城镇的非农就业及迁居意愿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已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女性具有明确的迁居意愿,而越是教育程度高、非农工资高、非农工作年限长、未婚的年轻女性,越倾向于迁居城镇。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关注农村女性的就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女性的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城镇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
农村女性 非农就业 迁居意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贵云 郑贵廷 武治国
从公共投资、教育、健康、培训及迁移等角度全面度量了我国1978—2007年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非农就业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量是非农就业总比重的单向Granger原因,即前者有效地促进了后者的提高,但其影响具有滞后性;人力资本投资量不是农村劳动力当地非农就业比重的Granger原因,即前者并未促进后者的提高,反而更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大鹏 于滨铜 侯云潇
目前,中国城乡教育投资和教育结果尚存在较大差距,非农就业作为农村居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对其家庭教育和投资行为有着深刻影响。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知识积累、技术内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假设,构建了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教育投资的二元结构模型,从教育投资角度剖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教育和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增长,并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投资差距;非农就业对农村教育投资的促进效应和对城乡教育投资差距的弥合效应,主要来自于短期非农就业,长期非农就业的农村家庭会产生对子女教育的忽视效应而削弱非农就业的教育投资效应;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效应与非农收入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伴随非农收入的增加,或将吸引农村劳动力较早地外出打工,由此可能产生一定的“中等教育陷阱”问题。研究为非农就业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为完善非农就业政策和促进城乡社会统筹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启发。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教育投资 非农就业 城乡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旻 赵连阁 谭洪波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0~2004年农村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在采用一般统计方法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不断加快,但与农村男性劳动力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年龄、家中是否有6岁及以下子女、家中是否有15岁以上在校学生、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等。
关键词:
农村女性劳动力 非农就业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长忠
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农地非农化理论是土地征用过程提出的重大命题。据此命题,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应该突出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征地合理补偿机制。应该从完善征地程序、提高补贴标准、正视征地行为等方面完善征地制度,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茂章 旷爱萍
女性劳动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多种,而农村女性人力资本薄弱是影响她们非农转移的主要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农村女性人力资本薄弱状况,促进女性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彩华 管睿 余劲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Tobit和Order-Probit模型,从非农就业时间、就业区域和就业稳定性等多个维度重构非农就业充分性分析框架,并基于性别差异视角探究非农就业充分性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农地流转决策行为方面,家庭层面非农就业越充分越有利于促进农户农地流转;个体层面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男性非农就业时间和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地流转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女性的非农就业时间、非农就业区域和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地流转决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农地流转契约选择行为方面,女性非农就业充分性有利于促进农户签订正式化合约,而男性的非农就业稳定性降低了签订正式化合约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的非农就业充分性对农地流转决策行为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女性非农就业充分性有利于农户签订正式化合约。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劳动力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充分性,实现劳动力市场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