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5)
- 2023(11891)
- 2022(9500)
- 2021(8731)
- 2020(6860)
- 2019(15157)
- 2018(15124)
- 2017(28874)
- 2016(15469)
- 2015(16957)
- 2014(16349)
- 2013(15829)
- 2012(14099)
- 2011(12510)
- 2010(12562)
- 2009(11893)
- 2008(11205)
- 2007(10107)
- 2006(9218)
- 2005(7972)
- 学科
- 济(64222)
- 经济(64060)
- 农(49707)
- 业(46944)
- 管理(35983)
- 农业(33264)
- 企(26816)
- 企业(26816)
- 业经(23183)
- 中国(19708)
- 方法(19457)
- 地方(18819)
- 数学(15040)
- 数学方法(14898)
- 制(13611)
- 财(13552)
- 发(13432)
- 农业经济(12568)
- 发展(11389)
- 展(11377)
- 学(11114)
- 体(10148)
- 贸(10105)
- 贸易(10096)
- 策(10003)
- 理论(9861)
- 易(9788)
- 村(9613)
- 农村(9594)
- 环境(9591)
- 机构
- 学院(209089)
- 大学(199440)
- 济(85926)
- 经济(84173)
- 管理(78980)
- 研究(70221)
- 理学(68537)
- 理学院(67809)
- 管理学(66601)
- 管理学院(66232)
- 中国(54865)
- 农(54450)
- 科学(43040)
- 农业(41094)
- 京(40231)
- 江(37520)
- 财(37067)
- 业大(36678)
- 中心(34890)
- 所(34523)
- 研究所(31283)
- 范(29418)
- 师范(29169)
- 财经(29010)
- 州(26537)
- 省(26507)
- 经(26315)
- 农业大学(25477)
- 经济学(25005)
- 院(24353)
- 基金
- 项目(143888)
- 科学(114552)
- 研究(111252)
- 基金(102597)
- 家(88076)
- 国家(87158)
- 科学基金(75612)
- 社会(73755)
- 社会科(68467)
- 社会科学(68444)
- 省(61834)
- 基金项目(55085)
- 教育(49092)
- 划(47757)
- 编号(47741)
- 自然(45529)
- 自然科(44414)
- 自然科学(44403)
- 自然科学基金(43552)
- 资助(38283)
- 成果(37266)
- 发(33920)
- 农(32302)
- 课题(32271)
- 重点(32241)
- 部(31120)
- 创(30305)
- 国家社会(29678)
- 制(28697)
- 性(28291)
- 期刊
- 济(107327)
- 经济(107327)
- 农(60325)
- 研究(57944)
- 中国(46310)
- 农业(40911)
- 学报(31889)
- 科学(30489)
- 财(26857)
- 业经(26040)
- 大学(25516)
- 管理(25144)
- 学学(24339)
- 教育(23222)
- 融(22451)
- 金融(22451)
- 业(18799)
- 技术(16904)
- 问题(15203)
- 农业经济(15080)
- 农村(14777)
- 村(14777)
- 经济研究(14113)
- 财经(13365)
- 版(12932)
- 资源(12064)
- 经(11512)
- 世界(11456)
- 经济问题(11123)
- 社会(10821)
共检索到315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成斌,卢福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均质同构的社会结构从根本上被打破,尤其是在较发达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充分。浙江省10个村庄的职业分层、收入分层和消费分层状况表明,农村社会的分化变迁与其非农化水平密切相关,由于非农化水平的差异,当前农村社会的分层呈现出多元化、非均衡性、非充分性等特征。从分层总体结构上看,浙江省农村社会的“橄榄型”阶层结构已经初步形成。
关键词:
非农化 浙江省 农村 社会分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仁锋 候勃 金邑霞 张悦
在中国土地制度与发达地区经济双重转型驱动下,沿海地区城市化和土地利用非农化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呈现出的独特性亟待探讨。基于2005、2010、2015年浙江省县域土地利用信息,定量分析2005~2015年浙江省县域综合城市化、土地利用非农化的分异及重点县建设用地转化源与流,继而用泰尔指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法探究浙江省城市化水平与土地利用非农化的空间关联模式。研究发现:(1)浙江县域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并逐渐实现空间均衡,形成杭州、宁波、金华、温州等市辖区为核心的团状城市化态势;建设用地变化重心从中、北部平原地区向东南沿海平原县/区迁移,但仍以市辖区增幅最为明显,农转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土地的增减是导致浙江县域建设用地大幅度变化的关键原因;(2)浙江省土地非农化与城市化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增加、空间分异态势凸显,呈现出高集聚区由浙中转向浙东沿海及岛屿;总体看,高-高型多分布在浙北平原,而低-低型则从沿海向内陆扩展;(3)浙江省综合城市化与土地利用非农化存在显著尺度效应,且相关性随空间尺度增加而增加。研究揭示了经济发达省份城市化进入稳定期阶段土地非农化与城市化的空间相关性,对推进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协同性、因地制宜实施农转建土地流转和跨行政区置换具有重要指引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徐建春
通过改进人口半城镇化测算方法,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和规律探讨。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均呈增长趋势,人口半城镇化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产业非农化表现出相反的北高南低格局。②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形成浙北低人口半城镇化—高产业非农化、浙西和浙南高人口半城镇化—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③浙江省大部分县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耦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无明显空间差异;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以中度耦合和较高度耦合水平为主,2005—2014年间中度耦合县域逐渐转变成较高度耦合,在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空间差异。④相较于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非农化耦合度不断上升的特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存在动态耦合关系,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倒"U"型分布,倒"U"型拐点在人口城镇化水平的55%左右,浙江省大部分县市处于倒"U"型分布的左侧阶段,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耦合发展可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同时注意拐点右侧需结合产业升级、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促进半城镇化人口市民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徐建春
通过改进人口半城镇化测算方法,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和规律探讨。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均呈增长趋势,人口半城镇化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产业非农化表现出相反的北高南低格局。②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形成浙北低人口半城镇化—高产业非农化、浙西和浙南高人口半城镇化—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③浙江省大部分县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耦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无明显空间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孝强 吴次芳 方明
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内涵与表现,其协调性关系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协调耦合度模型和重心法分析1999年至2011年浙江省城市化过程中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性与空间均衡性,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全省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得到持续提高,由0.54上升至0.76,从中协调耦合等级发展为较协调耦合等级,各市协调耦合度及其等级都获得相应提高,但"北高南低,南北分化"的空间差异特征依然显著;2以2005年为界,前半期全省及省内各市协调耦合度增速较快,但2005年之后显著放缓,说明促进各要素协调非农化的难度在上升;3地区不平衡未得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亨微 林松池
我国农村养老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根据老人的经济状况、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等的不同将我国农村老年群体分为底、中和高三个层级。分析不同层级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提出满足不同层次农村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对策。
关键词:
居家养老 农村 社会分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全生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基本形成了七大社会阶层,即管理干部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类白领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农民工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贫弱阶层。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的城镇化进入加速期,城镇化的不断加速,日益影响到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造成了农村中间阶层的流失等问题。我们应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优化农村经营环境,鼓励人力资源返乡下乡,从而优化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将农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美丽家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华友 吉盼 陈泽侠 蒋自然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来自各种不确定事件的挑战。为分析外部冲击对农村韧性的影响,文章以浙江省农村地区为例,建构了农村韧性指标体系,融合农村地区的异质性与多样性,研究了浙江省农村地区应对冲击的韧性问题及地区差异,分析了影响浙江省农村韧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浙江省北部农村地区发展整体比南部农村地区好,不同地区之间韧性水平差距不仅表现在较为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更体现在不易被察觉的社会福利水平、人口素质、自然环境等方面。(2)浙江省农村韧性可分为5种类型,发展较好的类型Ⅴ与类型Ⅳ地区偏向于全面发展,拥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类型Ⅲ地区处于一种较低的均衡当中,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而类型Ⅱ与类型Ⅰ地区的要素禀赋良莠不齐,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3)经济、社会、人力和生态资本的不同方面共同促进浙江省农村地区的韧性变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多元化、通讯技术可获得性、连通性、人口规模等因素成为影响农村韧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振华 杨国新
将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以及城镇就业人口数量作为衡量城市化的标准,将国家基础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作为衡量农地非农化的自指标。借助数据分析软件SPSS13.0,通过对两者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回归模型方程,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出相关程度相对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化的发展是导致浙江省湖州市农地非农化的进程加快的重要原因。湖州市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总体协调度较高,但协调度的值略微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城市化 城镇人口数量 湖州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邱芳荣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目前已进入到攻坚阶段,33个试点地区正在加大统筹推进力度,为下一步能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惠群众"的改革经验,并为《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提供有益的"实践样本"。浙江省德清县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积极统筹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土地征收工作,并在宅基地制度创新管理上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邱芳荣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目前已进入到攻坚阶段,33个试点地区正在加大统筹推进力度,为下一步能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惠群众"的改革经验,并为《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提供有益的"实践样本"。浙江省德清县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积极统筹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土地征收工作,并在宅基地制度创新管理上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全生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过分化和整合,基本形成了七大社会阶层,即管理干部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类白领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农民工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贫弱阶层。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既要解决好普遍性的民生需求和政策要求,还应结合农村社会分层结构,考虑不同社会阶层的民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以此来推进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结构的优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侯麟科
基于一组大样本数据,本文尝试以家庭为单位,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税改革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背景下农村居民的社会阶层分化情况。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促使农村居民的职业和收入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进而促使社会分层更一步深化;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已经很高,大多数类型的家庭都可以分享劳动力转移的成果;农村社会已经形成了七类特征较为显著的群体,这些群体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近似金字塔形状的社会结构,传统农业家庭和年老贫困家庭成为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同时,在"人口红利"兑现后农村如何实现进一步发展,需要引起关注。
关键词:
社会分层 农村劳动力转移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左常生
一、基本情况判断与原因剖析 浙江省有人口4300万,耕地250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6亩左右(人均粮田0.5亩)是全国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1993年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和放开粮食价格以后,浙江省一方面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优两高”农业发展很快;一方面由于长期持续偏低的粮食价格,农民种粮利益流失过重,本来就不断减少的耕地,又加上粮食播种面积不断下降的事实,粮食供给前景严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