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76)
2023(19877)
2022(17188)
2021(15837)
2020(13538)
2019(30906)
2018(30561)
2017(58555)
2016(32322)
2015(36418)
2014(36317)
2013(35944)
2012(33031)
2011(29792)
2010(29723)
2009(27584)
2008(27098)
2007(24370)
2006(21179)
2005(18280)
作者
(97550)
(81802)
(81206)
(77226)
(51398)
(39523)
(36701)
(32300)
(30767)
(28900)
(27650)
(27538)
(25821)
(25585)
(25221)
(25189)
(25179)
(24106)
(23453)
(23361)
(20712)
(20147)
(19872)
(18624)
(18508)
(18190)
(18106)
(18024)
(16629)
(16404)
学科
(129390)
经济(129247)
(91423)
管理(88299)
(69212)
企业(69212)
方法(60979)
数学(53779)
数学方法(53098)
(50810)
农业(33563)
(33152)
中国(32620)
业经(30714)
(30122)
地方(25538)
(24304)
贸易(24298)
(23656)
(23585)
(20814)
财务(20733)
财务管理(20686)
理论(20050)
技术(20016)
企业财务(19579)
环境(19394)
(18763)
(18723)
银行(18624)
机构
学院(465573)
大学(464622)
(181477)
管理(179182)
经济(177600)
理学(156535)
研究(155900)
理学院(154759)
管理学(151701)
管理学院(150894)
中国(115057)
科学(103020)
(99874)
(97596)
(80819)
业大(80814)
(80615)
农业(78340)
研究所(74361)
中心(72345)
(68355)
财经(65688)
北京(60482)
(60273)
(59980)
师范(59517)
(55776)
(54802)
经济学(54414)
农业大学(50060)
基金
项目(325818)
科学(253576)
基金(235366)
研究(228357)
(209141)
国家(207418)
科学基金(175917)
社会(142248)
社会科(134508)
社会科学(134468)
(128977)
基金项目(125353)
自然(118366)
自然科(115603)
自然科学(115564)
自然科学基金(113494)
(108890)
教育(104862)
资助(97088)
编号(92323)
重点(73711)
成果(73552)
(70679)
(69424)
(67021)
科研(63583)
课题(63552)
创新(62697)
计划(62266)
大学(59638)
期刊
(193570)
经济(193570)
研究(126241)
(95234)
学报(86388)
中国(84435)
科学(74994)
农业(64456)
大学(63991)
学学(61053)
(60662)
管理(59829)
教育(45103)
技术(38641)
(38448)
金融(38448)
业经(36324)
(32067)
财经(31231)
经济研究(29793)
问题(26690)
(26662)
(25584)
业大(23730)
科技(23429)
技术经济(22030)
图书(21477)
资源(21291)
统计(21132)
理论(20800)
共检索到660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宗益  王卫  张成翼  
我国的劳动力迁移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不可回避的国情,对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研究较多。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非农业劳动力在空间上的迁移也越来越普遍。文章通过对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重庆市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了非农劳动力迁移的人口特征,同时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方法,研究了非农业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单位性质对迁移意愿都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与农业劳动力的迁移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智强  刘超  
农村劳动力迁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成人调查问卷2004和2006年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婚姻状况、健康、娱乐偏好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决策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而当前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家庭负担并不是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并且已婚女性劳动力倾向于和丈夫共同迁移,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的"空巢老人"问题。最后,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其中大学及大专学校教育最有效,其次是职业和技术学校教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蓝红星  曹羽茂  李晓丰  
劳动力迁移已成为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对四川省6个县的调查数据,试图更好地解释西部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和约束机制。通过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人口特征及成年男性构成比例对劳动力长途迁移及长期迁移产生较大影响;短途迁移与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呈负相关;家庭和村级网络在促进迁移上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它们在降低迁移人员成本方面互为补充手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金华  陈丽华  应瑞瑶  
本研究基于福建省498位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问卷分析,测度了"网络规模"、"名义强度"、"实际强度"、"行业异质性"、"地区异质性"、"职位异质性"等6个个体社会网络维度。实证分析表明,除了"名义强度"之外,其他个人社会网络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和回流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网络规模"越大、"实际强度"越紧密、"行业异质性"越弱、"地区异质性"越强、"职位异质性"越强,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就越高,进城后回流的概率越低。个体社会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外出)、融入城市(不回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卫  张宗益  徐开龙  
劳动力迁移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可以度量我国劳动力迁移对收入水平提高程度和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证实劳动力迁移可以大大提高迁移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对于缩小地区、城乡之间以及不同人口特征的收入分配差距具有积极作用,稳定有序的劳动力迁移对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智雷  
本文利用武汉市迁移劳动力的调研数据,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生活状况和城乡收入预期做了分析,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借助计量经济学工具,研究了在城就业状况和长期保障状况对迁移劳动力城乡收入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迁移劳动力的城乡收入预期水平受到个人特征、在外就业经历、将来打算和长期保障状况等多方面变量的显著影响,但不同年份间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迁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在2005年后对其农村收入预期有着更大的效用。接受过技能培训、挣钱后希望留城发展或者作为雇主的迁移劳动力对留城最低收入要求更高一些。随着在城就业时间的延长以及非农务工经验的积累,农村迁移劳动力会根据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劳动力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宁阳  龚梦  
文章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从人口迁入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省内迁移与跨省迁移进行聚类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迁入省的经济特征与人口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行为进行假设,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行为与迁入省的非农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城乡收入差距、对外依存度、城镇失业率、区域总人口和文盲率等因素显著相关。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唐鸿铃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同时,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代表了重庆市的"大农村",本文集中研究了库区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与基本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亚男  
本文利用课题组2015年的调查数据,使用ologit模型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对迁移劳动力的劳动保护、工资拖欠、迁移劳动力在迁出地的土地拥有情况、在城市的定居意愿以及身份认同等因素显著影响迁移劳动力就业满意度,而且分性别的结果分析显示劳动保护和工资拖欠等因素也通过检验。一方面,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权益保障仍然是影响其就业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城市的融入问题以及在迁出地的原有经济水平也直接影响迁移劳动力对自身工作和社会地位的评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亚男  
本文利用课题组2015年的调查数据,使用ologit模型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对迁移劳动力的劳动保护、工资拖欠、迁移劳动力在迁出地的土地拥有情况、在城市的定居意愿以及身份认同等因素显著影响迁移劳动力就业满意度,而且分性别的结果分析显示劳动保护和工资拖欠等因素也通过检验。一方面,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权益保障仍然是影响其就业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城市的融入问题以及在迁出地的原有经济水平也直接影响迁移劳动力对自身工作和社会地位的评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芸  邹杨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的基础上,选取2001-2012年度的8个代表性指标,对现实农村人口迁移量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载体和生活成本是阻碍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的两大原因;农业发展对人口转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在吸纳就业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因此,一个有序的、分层的农村人口梯度转移模式应重点关注产业、区位与文化教育梯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苗苗  
给出一种以神经网络为工具,完全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各迁移因素静态弹性的方法。此方法可以通过有限的数据挖掘迁移因素的内部特征,区别于常见的统计分析和回归方法,定量的计算结果弥补了常规方法的不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旻  赵连阁  谭洪波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0~2004年农村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在采用一般统计方法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不断加快,但与农村男性劳动力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年龄、家中是否有6岁及以下子女、家中是否有15岁以上在校学生、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红娅  杨晶  李子奈  
以对农村已转移劳动力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就地转移劳动力和异地转移劳动力的迁移意愿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和城市化迁移意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影响当前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与迁移决策的人口特征因素,据此提出了一些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路兰  高齐圣  刘瑞超  
社会阶层固化已经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实现,也遏制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尽管国内外学者关于劳动力迁移及社会阶层固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于劳动力迁移是否可以破除社会阶层固化的讨论还未曾见。文章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并讨论了带有异质性的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个体是否迁移存在异质性的事实,劳动力迁移对个人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收入等级差异,对于收入较低以及年龄处于41~60之间的个体的社会阶层影响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