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45)
- 2023(3741)
- 2022(3060)
- 2021(2985)
- 2020(2492)
- 2019(5376)
- 2018(5389)
- 2017(10813)
- 2016(5619)
- 2015(6067)
- 2014(5898)
- 2013(6032)
- 2012(5474)
- 2011(5039)
- 2010(5048)
- 2009(4836)
- 2008(4655)
- 2007(4407)
- 2006(4126)
- 2005(3598)
- 学科
- 农(43187)
- 农业(28722)
- 业(26584)
- 济(25895)
- 经济(25862)
- 业经(11342)
- 管理(10053)
- 农业经济(9530)
- 村(8811)
- 农村(8807)
- 发(7097)
- 制(6900)
- 土地(6656)
- 劳(6589)
- 劳动(6589)
- 企(6497)
- 企业(6497)
- 中国(6338)
- 农业劳动(6279)
- 发展(6270)
- 方法(6268)
- 展(6265)
- 人口(6175)
- 收入(6169)
- 数学(5892)
- 数学方法(5866)
- 动力(5748)
- 劳动力(5728)
- 农业人口(5680)
- 地方(5640)
- 机构
- 学院(81542)
- 大学(75820)
- 济(38329)
- 农(37985)
- 经济(37752)
- 管理(33839)
- 理学(29862)
- 理学院(29639)
- 管理学(29326)
- 管理学院(29190)
- 农业(28520)
- 研究(26422)
- 中国(22792)
- 业大(20218)
- 农业大学(17235)
- 科学(15061)
- 京(14717)
- 财(14337)
- 中心(14110)
- 经济管理(13437)
- 业(13336)
- 所(13148)
- 江(12671)
- 研究所(11756)
- 财经(11429)
- 发(11053)
- 省(10661)
- 经(10609)
- 经济学(10364)
- 发展(10259)
- 基金
- 项目(55283)
- 科学(44288)
- 研究(43941)
- 基金(40912)
- 家(35074)
- 国家(34623)
- 科学基金(30064)
- 社会(29561)
- 社会科(27502)
- 社会科学(27497)
- 农(24385)
- 省(22391)
- 基金项目(22251)
- 编号(20161)
- 教育(17587)
- 自然(17536)
- 划(17161)
- 自然科(17138)
- 自然科学(17136)
- 自然科学基金(16860)
- 成果(15288)
- 资助(15165)
- 发(13103)
- 业(13076)
- 部(12987)
- 国家社会(12625)
- 制(12287)
- 性(11544)
- 创(11422)
- 重点(11343)
共检索到122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于潇 Peter Ho
我国的户籍制度相对比较特殊,曾衍生了大量"农转非"户口买卖现象,这使人不禁产生疑问:非农业户籍会使人更幸福吗?本文基于北京大学CFPS数据,构建了一个包括户籍因素在内的影响幸福程度的有序因变量模型,不但详述了户籍类型与居民幸福程度的内在联系机制,同时还分析了众多主客观因素对幸福的影响。研究发现,户籍类型转变的实质是社会行动者基于户籍制度功能做出的理性选择行为,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户籍制度功能会引起幸福程度的差异;生活态度、人际关系和教育等因素也会显著影响幸福程度。因此,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应重视户籍制度的功能而非形式;同时,完善农村就业机制、增强个人自信心是提升社会行动者幸福程度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非)农业户籍 幸福 制度功能 农转非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谢琳 杨华磊 姚怡丹 沈盈希
为回答正常退休后民众幸福感是否会提升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生活满意度来表征民众的主观幸福感,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通过模糊断点回归等方法探究退休与幸福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而言,退休并不显著影响幸福感,甚至显著降低经济条件较好群体的幸福感。机制检验发现退休使不同资源发生变化,对幸福感作用方向不一致,致使退休的幸福感净效应不显著。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应加强延迟退休政策的宣传教育,同时需要制定家庭照料、提升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等配套政策,以解决民众延迟退休的后顾之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贾毓慧
教育不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户籍作为重要的身份标志,更能切实地反映我国人口受教育的状况。目前我国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广大的农业人口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发展成果。在我国初、中级教育不断优化,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时期,这种教育不公平的广泛存在的确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户籍 人口 教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凌燕 秦波 张延吉
基于2011年的中国社会调查数据,对城市中农业户籍人口的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层面的科教文卫支出占GDP的比重、城市主观排斥,以及个人层面上的基本情况、乡土记忆、城市体验、未来期望等因素,对城市中农业户籍人口的城乡身份认同均具有显著影响。根据模型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市民化 身份认同 多层次模型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胡咏梅 张平平 方晨晨
基于CFPS2010的数据,利用扩展的明瑟收入方程比较分析了不同户籍成人的基本技能的经济回报率。研究发现:1.数学运算、字词识记、语言表达、网络使用等基本技能的提升对个体收入、获得高认知技能岗位的机会有显著正向影响。2.农业户籍成人的收入显著低于非农业户籍成人,但获得高认知技能岗位的机会与非农业户籍成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农业户籍成人基本技能的收入回报率显著低于非农业户籍成人,数学运算、字词识记技能对提高从事高认知技能岗位机会的作用也显著低于非农业户籍成人。4.基本技能对劳动力收入的影响部分通过提高个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同贵
以往有关迁移流动影响生育水平的研究仍存在一个盲点,即缺少流动人口孩子出生地的分析。在弥补这个盲点后,分别通过泊松回归与Heckman二阶段模型再次分析了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的影响。泊松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曾生子女数是农村本地人口的0.855倍,乡城流动人口的曾生子女数为农村本地人口的0.840倍,两类流动人口的累计生育率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Heckman二阶段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的曾生子女数相比分别减少了0.237个与0.268个。因此,人口流动与生育水平降低确实有着因果影响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同贵
以往有关迁移流动影响生育水平的研究仍存在一个盲点,即缺少流动人口孩子出生地的分析。在弥补这个盲点后,分别通过泊松回归与Heckman二阶段模型再次分析了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的影响。泊松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曾生子女数是农村本地人口的0.855倍,乡城流动人口的曾生子女数为农村本地人口的0.840倍,两类流动人口的累计生育率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Heckman二阶段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的曾生子女数相比分别减少了0.237个与0.268个。因此,人口流动与生育水平降低确实有着因果影响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非农业建设用地非农业建设用地是“非农业生产建设用地”的简称。非农业建设用地是指建设用地中除农业建设,以外的建设用地,即平时一般习惯上所说的建设用地。按照权属性质、建设投资和利用类型的不同,非农业建设用地可以分为国家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和其他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金龙
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系统考察了非农户籍身份转换对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户籍身份转换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经济收入。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非农户籍转换带来的收入优势并非均衡分布在所有经历了"农转非"群体之中,通过竞争机制完成"农转非"的人,其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不仅优于农业户籍群体,甚至高于非农户籍出身的城镇居民,而非竞争性"农转非"群体则不具备这种相对优势。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的结果再次表明,户籍身份转换可能仅是有利于潜在个体能力和资源禀赋较高的群体。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如果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经济融合,取消农业户籍仅是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配套的福利制度改革将是非常重要的政策着力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王柏源
研究目的: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施用有机肥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农户问卷调查手段获得356份农户问卷,以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农户和负责农业生产家庭成员的信息,采用Logit模型,估计了农户施用有机肥决策模型。研究结果:有机肥可得性、区域差异、区位条件和农户参与非农活动均会对农户的施用有机肥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饲养牲畜的农户施用有机肥的发生比约为不养殖牲畜农户的4.1倍;距离县城距离增加1km,施用有机肥的发生比提高6.7%;与泰兴的农户相比较,宿迁的农户施用有机肥的发生比约降低82.76%;就非农就业而言,负责农业生产家庭成员参与非农活动会降低农户施用有机肥的可能性,与负责农业生产家庭成员...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韩中
非农业住户部门经济核算是构建中国住户部门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SNA1993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本文界定了非农业住户部门生产核算的主体与范围,界定出非农业住户部门在不同国民经济活动阶段与其他机构部门间所发生的所有经济交易。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非农业住户部门的生产账户、收入初次分配账户、收入再次分配账户和收入使用账户,并在循环账户的基础上构建出非农业住户部门的综合经济账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自荣 张颖 赵永红
相对于社会融合,社区融合要简单很多,但其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借助已有研究,提出社区认同、社区参与、社区交往3个因子的社区融合因子结构,并且开发3个因子的12项指标。运用调查数据对12指标的3因子结构进行验证,证明了3因子结构的合理性。立足因子结构对农民工、非农外来工、户籍居民城市社区融合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1)农民工和非农外来工都具有一定城市社区融合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低;(2)三个群体社区交往水平都较低,城市社区作为居民的家园、温馨港湾建设还有很大空间;(3)农民工和非农外来工城市社区参与水平远远
关键词:
社区融合 农民工 非农外来工 户籍居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坚
今年 10月将在我国北京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 2000年部长级会议"。这是中非关系和新中国 50年外交史上的创举,是中国政府巩固和加强中非友好关系的重要举措,必将产生深远的重大影响。为了配合这次会议的召开,本刊特邀请农业部刘坚副部长,非洲农业开发中心等单位的非洲问题专家撰文,介绍有关中非农业交流合作和非洲农业的情况。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勇 赵晓倩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2017),本文借助有序结果模型探究了户籍身份转换对农业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户籍因素确实导致了城乡居民健康权益可及性方面的差异,与农业流动人口相比,"农转非"居民的健康权益可及性显著较高。进一步的实证结果显示,户籍身份由农业转为"非农"使得农业流动人口获取健康权益的概率提高了8.6%,该结论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及工具变量法后依然稳定。此外,从户籍转换机制来看,"竞争型"的户籍转换对农业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的提升效应大于"非竞争型"的户籍转换。在收入水平方面,户籍身份转换对低收入水平农业流动人口健康权益可及性的提升效应最大,而对中、高收入水平的农业流动人口影响较小。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户口性质转变仅是农业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第一步,相关配套福利政策的调整才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着力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金典 程名望
基于2016—2018年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夏普利分解法、因果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户籍歧视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替换变量法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表明:户籍歧视对农民工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籍歧视对农民工幸福感的贡献率仅次于收入和健康;户籍歧视阻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降低其城市生活适应性,进而导致农民工幸福感的恶化。城市生活适应性和城市融入意愿在户籍歧视与农民工幸福感中间发挥显著的因果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户籍歧视对老一代和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影响不存在代际异质性。因此,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对农民工群体的户籍歧视,加快农民工的城市化融入和市民化步伐,是提升农民工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