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47)
2023(14611)
2022(12668)
2021(11808)
2020(9781)
2019(22481)
2018(22475)
2017(42806)
2016(23476)
2015(26753)
2014(26709)
2013(26492)
2012(24854)
2011(22651)
2010(22861)
2009(21053)
2008(20846)
2007(18596)
2006(16562)
2005(14808)
作者
(71023)
(58801)
(58321)
(55332)
(37616)
(28346)
(26616)
(23241)
(22456)
(21214)
(20267)
(19937)
(18866)
(18657)
(18228)
(18012)
(17586)
(17420)
(16870)
(16792)
(14704)
(14686)
(14309)
(13380)
(13310)
(13183)
(13043)
(13022)
(11927)
(11704)
学科
(98955)
经济(98853)
管理(67863)
(63497)
(52391)
企业(52391)
方法(40945)
数学(34428)
数学方法(33855)
中国(28321)
(26087)
地方(25051)
(23297)
业经(22625)
(21841)
农业(17732)
(17224)
(17034)
理论(17021)
(16945)
贸易(16930)
环境(16419)
(16335)
技术(15540)
(15274)
银行(15226)
(14757)
(14754)
金融(14753)
(14583)
机构
大学(340124)
学院(338495)
管理(131759)
(128917)
经济(125781)
研究(118023)
理学(112804)
理学院(111461)
管理学(109265)
管理学院(108667)
中国(88373)
科学(76231)
(75632)
(61333)
(58812)
(57673)
研究所(55743)
中心(53036)
业大(51978)
(51248)
北京(48680)
(47675)
师范(47223)
财经(46554)
农业(45158)
(42966)
(42369)
(42082)
师范大学(38066)
技术(37471)
基金
项目(226944)
科学(176838)
研究(165069)
基金(161801)
(141720)
国家(140486)
科学基金(119506)
社会(101100)
社会科(95628)
社会科学(95600)
(89388)
基金项目(85430)
自然(78607)
自然科(76677)
自然科学(76660)
(75534)
教育(75487)
自然科学基金(75232)
编号(68403)
资助(67651)
成果(56104)
(51429)
重点(50785)
(48926)
课题(47727)
(46268)
创新(43071)
科研(43043)
项目编号(41720)
大学(41331)
期刊
(149820)
经济(149820)
研究(100982)
中国(71515)
学报(56635)
(52665)
科学(51644)
管理(49996)
(43580)
教育(43076)
大学(41789)
学学(38794)
农业(37138)
技术(30432)
(28969)
金融(28969)
业经(25402)
经济研究(22764)
图书(22462)
财经(22029)
(19397)
问题(19134)
(18743)
资源(17332)
科技(16909)
技术经济(16863)
理论(16697)
(15862)
实践(15414)
(15414)
共检索到514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育宝  
构建定量计算和评估开发利用中非再生资源自身价值折耗的理论与方法是绿色GDP核算的关键。目前,净租法、使用者成本法是被用于非再生自然资本价值折耗最主要的方法。但在这两者中,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虽然它们是在一个相同的思想指导下的非再生资源折耗值测算的方法,但由于使用者成本法对处理存在不断变化的开采量、存储量的情况能运用自如,并且使用其计算的资源价值折耗值也相对稳定等。于是,使用者成本法就成为对非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中价值折耗进行计量的比较可行的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育宝  胡芳肖  
非再生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实质是实现非再生资源开发中资源环境的价值补偿。非再生资源价值是由边际直接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三部分组成。由于边际直接成本可通过资源产品的出售得到直接补偿,因而不是非再生资源开发中价值补偿关注的焦点。非再生资源价值补偿实际上就是在明晰资源环境产权基础上补偿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外部性成本。非再生资源开发中使用者成本补偿的途径主要包括支付权利金、有偿出让矿业权、征收资源超额利润税、设立资源利润基金、实施资源耗竭补贴、实行税费优惠、征收跨州税和对资源所在地居民提供纵向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等;外部环境成本补偿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法律法规,明确矿区资源环境治理界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吴迪  
自然资源中的不可再生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有限性和稀缺性的特征,因此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对其资本价值的损耗进行计算,这样才能得到反映国民经济真实水平的GDP,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得到的GDP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GDP。随着"绿色GDP"观念的深入,用于测度资源价值损失量的方法也逐渐成熟。该文回顾和总结了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度量资源价值折耗的"使用者成本法",并讨论其在实务上的应用。以我国1981年~2000年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作为对象,利用使用者成本法对其进行实证计算,分别计算了0%、2%、5%折现率下中国煤炭资源的资本价值损失量,发现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价值折耗而未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超  李萍  陈东景  彭昌盛  
在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开发为研究案例,根据黄河三角洲2003—2008年石油开发利用等数据,经过计算和统计依次建立了石油资源的实物型账户、价值型账户和综合账户。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2003—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因开采而造成的价值折耗分别为154.0×108、111.3×108、121.6×108、104.9×108、106.0×108、83.0×108元,考虑了资源价值折耗的石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和地区GDP的比例,以及因价值折耗造成的工业经济和地区GDP损失比例都有减小的趋势,平均分别为59.1%和42.0%,以及14.3%...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建伦  王剑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非再生资源价值补偿财税政策的分析发现:我国当前非再生资源内在价值补偿的税费体系不健全,外在价值补偿的税费体系存在缺陷,价值补偿的财政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为此,文章从健全非再生资源价值补偿的税收体系、构建横向补偿机制、完善纵向补偿机制和实施纵向税收竞争的财税政策四个层面,提出了完善非再生资源价值补偿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铭  彭丽娟  李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资源的消耗量逐年增大,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通过对我国再生资源历史的回顾及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并列举出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以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静暖  陈喜泉  侯冠平  
中国南海是中国最大的一片蓝色国土,所蕴藏的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金属、非金属等不可再生资源,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南海不可再生资源属于马克思蓝色国土自然力范畴,其跨期开发利用能够溢出基本生产要素效应、生产力效应与财富源泉效应。尽管南海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远景可期,但是,当前近海资源却出现了跨越产量高峰后的自然力递减倾向、远海资源由于多种原因面临着尚不能全面开发、资源总量流失等挑战。为此,应坚决维护南海海权,保障蓝色国土安全及开发利用权益;构建跨期开发利用模型,促进代际公平;制定长远规划,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鼓励技术创新,实现南海不可再生资源的勘探开发走向远海、深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平  张云  吴迪  
陕北地区在开采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亦造成极大的代际损失。本文运用使用者成本法,在不同贴现率下对陕北地区油气资源进行价值折耗的计算。分析结果启示我们,绿色化GDP刻不容缓,建立完善的资源定价体系,才能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锐  
我国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张锐能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今天,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各国在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这六大高科技领域中,都将新能源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治国  李国平  
Non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 exploitation produces a great deal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n northern Shaanxi area.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ident population's willing-to-pay(WTP) for the reprist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area.The resident's survey is conducted in this research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Tobit model to estimate their WTP.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dent's WTP for reprist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individual's attitude on environment,his education degree and family income.Also we found that the person will give a higher WTP if he is in the coal mining are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annual WTP in Shaanxi area is 276974800 to 578108400 yuan,and the total WTP during repristination term is 5539495000 to 11562170000 yuan.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军印  赵国杰  
本文从分析区域矿产资源最优耗竭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建立了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强约束因素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具体的数学评价模型,并就河北省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为合理规划和调整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高地  鲁春霞  甄霖  成升魁  
通过评估生态空间占用和生态承载力,发现我国的年人均生态赤字从1980年的0.275hm2增加到了2000年的0.548hm2,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生态赤字区不断扩大,1980年,我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处于生态赤字区,2000年生态赤字区扩大到了26个省(市、自治区)。说明我国已长时间处于大范围生态透支状态。这让人们对于我们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感到担忧。生态赤字表征的是某个特定区域所有资源消耗所需要的生态空间面积与该区实际具有的生态空间面积之差,也就是说它是支持特定区域内一定人口在现有生活水平下生存的生态空间短缺。生态空间基于可再生性的生物生产面积,我们目前所消耗的自然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蒲志仲  
资源经济时代,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带来了生态环境危机,其负外部性已超过外部经济。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补偿相应的负外部性成本,即将消耗的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价值纳入矿产资源价值。相比较而言,征收庇古税是一种较好的解决负外部性的方法。因此,建议小范围的短期负外部性由直接谈判进入生产者成本,具体通过地方政府征收相应的环保和生态保护基金或税进入生产者成本,或普遍对全部碳排放行为征收碳税,或者在消费环节征税。最普通的、也许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消费环节或矿产品制成品的销售环节,以矿产品消费税形式征收与矿产资源消费相关的负外部性成本或所消耗的生态环境资源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建安  
资源开发利用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资源利用的价格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建设与发展中十分重要。在我国,卡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资源利用价格问题研究的基础,但需要吸收其它成功的尤其是西方的理论与实践之处。对于资源价格问题,不仅需要研究其市场因素,而且要研究其非市场因素;同时,在资源价格机制研究中,政府功能的问题也十分重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一  王青  顾晓薇  
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都需要物质投入,所有的投入物质或迟或早都会变成排出物质(废弃物或排放物)返回到环境之中。因此,通过测量物品(服务)的物质投入量就能估计其潜在的环境冲击。同时,测量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物质投入能够帮助生产者认清资源消耗的分布状况,锁定重点部位,为改进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决策支持。铜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材料,铜的生产在提供了铜资源的同时,也消耗和搬动了大量的物质,产生环境压力。本研究以中国粗铜生产为研究对象,量化了我国铜生产的物质投入和生态包袱,并对其国际实物贸易环境负担转嫁进行了计算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