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1)
- 2023(9829)
- 2022(8272)
- 2021(7376)
- 2020(6122)
- 2019(13819)
- 2018(13494)
- 2017(26687)
- 2016(14148)
- 2015(15906)
- 2014(16069)
- 2013(15699)
- 2012(14998)
- 2011(13925)
- 2010(14524)
- 2009(13935)
- 2008(13634)
- 2007(12650)
- 2006(11718)
- 2005(11020)
- 学科
- 济(79017)
- 经济(78930)
- 管理(48768)
- 业(41727)
- 企(35070)
- 企业(35070)
- 方法(23256)
- 数学(20053)
- 数学方法(19850)
- 地方(19411)
- 财(18951)
- 中国(18601)
- 制(18150)
- 农(17171)
- 业经(16190)
- 地方经济(13214)
- 体(12847)
- 学(12648)
- 银(12276)
- 银行(12269)
- 策(12167)
- 融(12133)
- 金融(12131)
- 行(11848)
- 贸(11759)
- 贸易(11751)
- 易(11368)
- 环境(11260)
- 农业(10920)
- 务(10251)
- 机构
- 学院(214258)
- 大学(212740)
- 济(105282)
- 经济(103204)
- 管理(80767)
- 研究(77569)
- 理学(67721)
- 理学院(67039)
- 管理学(66229)
- 管理学院(65796)
- 中国(60478)
- 财(51446)
- 京(43811)
- 科学(40107)
- 财经(38874)
- 所(38380)
- 经(34940)
- 江(34632)
- 中心(34597)
- 经济学(33756)
- 研究所(33724)
- 经济学院(29826)
- 财经大学(28326)
- 北京(28183)
- 农(27923)
- 院(27545)
- 州(26421)
- 范(26283)
- 师范(26124)
- 业大(24242)
- 基金
- 项目(128227)
- 科学(102795)
- 研究(99501)
- 基金(94289)
- 家(79417)
- 国家(78756)
- 科学基金(68475)
- 社会(66729)
- 社会科(63363)
- 社会科学(63351)
- 省(48901)
- 基金项目(48060)
- 教育(44996)
- 自然(40259)
- 划(40198)
- 编号(39756)
- 自然科(39290)
- 自然科学(39281)
- 资助(39099)
- 自然科学基金(38598)
- 成果(34496)
- 制(30310)
- 部(29748)
- 发(29034)
- 重点(28892)
- 课题(28577)
- 国家社会(27979)
- 性(26710)
- 创(26446)
- 教育部(26399)
- 期刊
- 济(131849)
- 经济(131849)
- 研究(75394)
- 中国(45472)
- 财(40201)
- 管理(34405)
- 农(26963)
- 融(26408)
- 金融(26408)
- 科学(25207)
- 学报(24043)
- 经济研究(21916)
- 财经(20960)
- 教育(20641)
- 大学(20022)
- 技术(19148)
- 学学(18926)
- 业经(18743)
- 经(18219)
- 农业(17536)
- 问题(16438)
- 贸(14011)
- 国际(12768)
- 技术经济(12222)
- 世界(12201)
- 现代(10594)
- 改革(10463)
- 革(10463)
- 经济问题(10427)
- 经济管理(10411)
共检索到350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永秀
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其他经济成分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有望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但目前受到了来自认识不到位、非公有制自身局限性、政府管理不规范等3个方面的制约。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是实行观念创新,树立与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二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上档次、上规模,实行二次创业;三是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加强宏观管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晓亮
中国从50年代中期完成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即在大陆上消灭了私有制经济。1955年10月,毛泽东同志曾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①当时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只能是公有制。既然我们要搞社会主义,就得赶快把私有制一扫...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袁康 胡承统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最重要的是深化公有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本质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生产要素资本化的公有制经济,其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符合“三个有利于”要求的特殊的非公有制经济,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认定的资本主义经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志伟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非公有制经济会计管理体制存在先天性不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其长远的发展,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会计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会计管理体制 会计委派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恩华
贫困地区由于诸方面的原因,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 地方财政收入低, 经济发展滞后。作者认为, 宜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大力促进贫困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 提高认识, 解放思想, 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2) 加强行业引导和创新引导, 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 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 (4) 加大技术支持力度; (5) 加强能力建设, 切实提高个体私营劳动者的素质。
关键词:
贫困地区 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 问题 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肖绪峰
近年来,以个体、私营等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在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障碍,本文试图以湖北省荆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为例来剖析这个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 支持 非公有制经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保忠 何炼成 李忠民 刘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新常态下,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质量提升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992~2014年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水平呈平缓下降趋势,表明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在数量扩张的同时,发展质量未同步提升。在未来经济发展进程中,在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着力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路径,提升我国非公有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应给予改善非公有经济发展质量的政策支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晨
本文通过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成长环境进行分析,探寻并制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基本政策,提出从加速法制化进程,加强价值引领,健全政治参与制度三个方面优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环境,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一支高素质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成长环境 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余仲华 梁晓梅 张培良
本文以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例,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评析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基本状况,阐述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工作存在的五个问题。提出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十条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鲍长生
我国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产业层次低、经济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知名品牌少、管理落后等问题,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但非公有制经济转型中存在着制度、土地、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可通过创新企业注册登记制度,解决制度瓶颈;重建商业商务区,解决土地瓶颈;创新融资渠道和方式,解决资金瓶颈;借用外部智力,解决管理瓶颈。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经济转型 制约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文庆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各有其功能优势,彼此共存可实现功能互补;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协作与联合是相互取长补短、各自发展提高的需要;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销售市场、原材料市场、技术人才市场、资金市场等方面存在激烈竞争,竞争可取得“共长”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祖强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符合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过长期并存和共同发展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所有制"生态,一方面,出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既竞争又合作的大好局面;另一方面,逐步打破原有的所有制界限,形成了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新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两者之间竞争合作和融合转化,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综合基础,将共同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发展阶段。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已经从1980年代初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回顾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政策环境改革,分析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问题,提出了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和建议。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改革 政策选择 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