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0)
- 2023(9806)
- 2022(8287)
- 2021(7719)
- 2020(6164)
- 2019(14091)
- 2018(13850)
- 2017(26983)
- 2016(14507)
- 2015(16020)
- 2014(15971)
- 2013(15673)
- 2012(15074)
- 2011(13724)
- 2010(14285)
- 2009(13050)
- 2008(13138)
- 2007(11955)
- 2006(11176)
- 2005(10586)
- 学科
- 济(63364)
- 经济(63301)
- 管理(42022)
- 业(41791)
- 企(33142)
- 企业(33142)
- 中国(21598)
- 方法(20622)
- 银(20565)
- 银行(20554)
- 制(19886)
- 地方(19729)
- 行(19553)
- 农(18578)
- 数学(18127)
- 数学方法(17925)
- 财(17905)
- 融(16291)
- 金融(16291)
- 业经(15070)
- 农业(12653)
- 贸(11510)
- 贸易(11494)
- 策(11428)
- 度(11181)
- 制度(11179)
- 体(11173)
- 易(11102)
- 地方经济(10796)
- 发(10773)
- 机构
- 学院(200645)
- 大学(197762)
- 济(87929)
- 经济(85938)
- 管理(75642)
- 研究(73096)
- 中国(64071)
- 理学(62307)
- 理学院(61611)
- 管理学(60766)
- 管理学院(60355)
- 财(46453)
- 京(43158)
- 科学(40328)
- 所(36912)
- 中心(34572)
- 财经(34308)
- 江(33537)
- 研究所(32437)
- 农(31417)
- 经(31123)
- 北京(28441)
- 州(27394)
- 银(26981)
- 范(26650)
- 经济学(26630)
- 院(26460)
- 师范(26419)
- 银行(25856)
- 财经大学(25339)
- 基金
- 项目(120154)
- 科学(95434)
- 研究(92817)
- 基金(86076)
- 家(73207)
- 国家(72532)
- 科学基金(62679)
- 社会(59021)
- 社会科(56109)
- 社会科学(56099)
- 省(46949)
- 基金项目(44156)
- 教育(42134)
- 划(39368)
- 编号(38401)
- 自然(38212)
- 自然科(37372)
- 自然科学(37365)
- 自然科学基金(36719)
- 资助(36089)
- 成果(32709)
- 发(31385)
- 课题(27511)
- 重点(26996)
- 部(26993)
- 发展(25930)
- 展(25474)
- 创(25006)
- 性(24386)
- 国家社会(23956)
共检索到343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福祥
上市公司在非公开发行股票中存在或将会出现母公司认购资产的质量低下、相关当事人操纵发行价格、战略投资者行为动机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使监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建立关于认购资产质量的财务顾问制度与补偿机制,加强发行定价保存制度,时特定对象的行为动机进行区分、限制与监督,适当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将有利于引导非公开发行股票规范运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发礼 李朝晖 林乐芬
定向增发是我国证券市场主要的股权再融资形式。研究其发行定价机制对于强化投资者保护、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公开发行股票有定价发行和竞价发行两种方式,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大股东有利用其折价差异选择定价方式的套利动机;在承诺认购的情况下,存在选择认购类型、与潜在发行对象串谋等两层套利空间。以认购净效应理论为基础,基于2021年之前的数据和利益分析法的研究证实,大股东第二层套利行为显著存在:在认购净效应值为正时,目标是选择定价发行方式,且动机强度与其正相关。本文对监管机构“定价机制选择存在较大套利空间”的判断和注册制改革及“疏堵结合”等降低套利行为的系列政策措施提供了部分支持性证据。基于此,应实施全面注册制强调的日常信息披露监管匹配了“八折规则”需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未来投资者保护工作的重点。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华 乐音
为具体规范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中国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证监发行字[2007]302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自2007年9月起执行。作为《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配套文件,《实施细则》使非公开发行股票制度明朗化,有利于推进以非公开发行为主要方式的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提高上市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孙娜
审计收费的问题一直是审计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收集了1999至2006年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样本,通过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IPO审计收费模型,来检验我国IPO审计收费的决定因素。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IPO审计收费仍然受到客户资产规模、审计师规模的影响,这进一步证明了传统审计收费模型的适用性。此外,本文通过对IPO特有因素的分析,得到一些不同于年报审计收费的结论,即上市公司在IPO期间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情况通常会导致IPO审计收费的增加;事务所在同时为客户提供IPO审计与验资服务的情况下,IPO审计收费定价更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宋常 李静禅
本文以2006年5月至2009年底实施非公开发行股票,且所发行股份已解禁的21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市场对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底价过低导致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机构投资者拥有较大套利空间的质疑,考察中国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投资效益。结果发现,非公开发行股份在"新老划断"后发行且上市的样本中,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的亏损率达到41.43%,并不存在所谓的无风险套利空间;市场整体行情系非公开发行股票投资效益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他投资者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交易模拟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金龙
本文借鉴西方关于IPO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股市的实际,选取沪市358只和深市244只股票作为研究样本,计算其自上市之日起一年半时间段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以分析我国股市是否存在新股长期市场表现失常现象,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发行规模的股票的新股长期市场表现。
关键词:
股票 累积超额收益率 新股长期市场表现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海红
包装利润上市成了许多上市公司的公开秘密。欺诈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严重影响了股民对股票市场的信任程度。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描述了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研究了IPO公司虚假财务信息披露的特征,揭示了IPO公司普遍存在盈余操纵的现象,并提供了解决该类问题的思路与举措。
关键词:
包装上市 盈余操纵 业绩变脸 IPO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华妹 朱冠良
本文以2006年6月至2012年3月成功进行非公开发行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中国股票非公开发行购买类型和发行后长期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产注入型非公开发行公司发行后的长期市场绩效比现金购买型非公开发行的低;非公开发行股票中存在明显的大股东侵占利益的行为。
关键词:
非公开发行股票 购买类型 累计超额收益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强
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简称IPO)核准制起源于具有浓厚行政色彩的审批制 ,自身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有 :发行主体资格缺陷 ;增设股份公司股东上限缺陷 ;发行人设立方式缺陷 ;Pre -IPO模式缺陷 ;股票发行管理层错位的缺陷。针对以上缺陷 ,作者建议采取如下治理措施 :( 1)包容各类发行主体 ,对历史问题既往不咎 ;( 2 )取消股份公司股东上限 ,还原股份公司“资合”功能 ;( 3 )增加募集设立股份公司比例 ;( 4 )调整和完善Pre—IPO制度 ;( 5 )强化市场化自律行为 ,改进股票发行监管。
关键词:
IPO核准制 缺陷 治理措施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证监会3月1日公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注册管理办法》)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持续监管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经证监会批准,上交所、中国结算相关业务规则随之发布。《注册管理办法》有8章、81条。主要内容有:一是明确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总体原则,规定股票发行适用注册制。二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精简优化现行发行条件,突出重大性原则并强调风险防控。三是对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流程做出制度安排,实现受理和审核全流程电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新建
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了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6月在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抑价现象 ,发现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存在较高的抑价。影响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抑价幅度的因素有流通股发行数量、初始发行价格和中签率 ,但这些因素的解释能力不强。
关键词: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抑价 上市公司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宗益 黄新建
通过对1998-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发行前一年、发行当年和发行后一年中国上市公司确实从事了盈余管理,刻画盈余管理程度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大于0,而在发行后其它年度没有发现盈余管理的证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娜 张耀中 李晓
我国的IPO审计收费仍然受到客户资产规模、审计师规模的影响,这进一步证明了传统审计收费模型的适用性。此外,对IPO特有因素的分析得到一些不同于年报审计收费的结论:上市公司在IPO期间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情况通常会导致IPO审计收费的增加;事务所在同时为客户提供IPO审计与验资服务的情况下,IPO审计收费定价更高。为解决IPO审计收费中出现的问题,应避免为上市而过度包装、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完善IPO审计收费的披露机制。
关键词:
证券市场 IPO 审计收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谭跃 沈家奥
由于审计收费受到审计双方的共同影响,本文使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分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会计师事务所与发行方对最终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议价能力使得审计收费超过理论均衡价格的20%,发行方的议价能力使得审计收费少于理论均衡价格的26%,两者最终使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计定价低于基准价格的5.4%,审计市场存在一定的低价揽客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