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6)
2023(7708)
2022(6470)
2021(5878)
2020(4589)
2019(10499)
2018(10312)
2017(19724)
2016(10607)
2015(11821)
2014(11847)
2013(11910)
2012(11448)
2011(10471)
2010(10603)
2009(9838)
2008(10134)
2007(9050)
2006(8492)
2005(8164)
作者
(30891)
(25666)
(25499)
(24096)
(16584)
(12282)
(11623)
(9976)
(9889)
(9456)
(8808)
(8631)
(8414)
(8227)
(8199)
(7950)
(7618)
(7585)
(7553)
(7194)
(6663)
(6329)
(6290)
(6026)
(5865)
(5857)
(5826)
(5775)
(5260)
(5023)
学科
(53352)
经济(53298)
(30749)
管理(29931)
(24767)
企业(24767)
地方(17736)
中国(17117)
方法(16965)
(16599)
银行(16591)
(15695)
(15020)
数学(14786)
数学方法(14708)
(13768)
(12733)
金融(12733)
业经(12426)
(12042)
地方经济(10075)
农业(9539)
(9365)
(8722)
制度(8721)
(8557)
贸易(8545)
业务(8324)
(8192)
(8101)
机构
学院(151767)
大学(149691)
(66206)
经济(64804)
管理(56666)
研究(55247)
中国(48474)
理学(46695)
理学院(46158)
管理学(45555)
管理学院(45248)
(33374)
(32859)
科学(30803)
(28268)
中心(25651)
财经(25222)
(25194)
(24945)
研究所(24822)
(22808)
北京(21672)
(21001)
(20765)
经济学(20170)
银行(20162)
(20149)
师范(19945)
(19743)
农业(19208)
基金
项目(90938)
科学(72009)
研究(68876)
基金(65169)
(55527)
国家(55021)
科学基金(47592)
社会(44366)
社会科(42201)
社会科学(42190)
(36271)
基金项目(33736)
教育(30941)
(30036)
自然(29036)
自然科(28407)
自然科学(28402)
编号(27944)
自然科学基金(27916)
资助(27104)
(25423)
成果(23116)
发展(20875)
(20486)
重点(20424)
课题(20192)
(19866)
(19242)
创新(18075)
国家社会(18011)
期刊
(82591)
经济(82591)
研究(53765)
中国(37620)
(31348)
金融(31348)
(26191)
(25046)
管理(23429)
学报(19648)
科学(19597)
教育(17671)
农业(15853)
大学(15506)
学学(14530)
业经(14465)
技术(13446)
财经(13218)
经济研究(12969)
(11176)
问题(10550)
(8389)
国际(8245)
(8190)
理论(8189)
技术经济(7854)
商业(7682)
世界(7662)
(7433)
论坛(7433)
共检索到260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政  
本文以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15日实施非公开发行的10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的制度背景,考察发行折价与大股东利益动机的关系。发现大股东财富转移动机越强,上市公司发行折价越大,表现出壕沟效应和大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协同程度越高,发行折价越低;实际控制人类型,特别是国有与民营之间的发行折价没有显著差别。非公开发行折价影响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值得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关注,警惕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力  李广子  周铭山  
关于增发新股折价原因的解释有多种,本文的研究表明,股东利益冲突是造成中国新股增发折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文中利用1999—2008年上市公司所有公开增发样本,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开市场增发公告价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剔除投资者情绪影响之后,公开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趋于不显著,说明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不同类型股东之间的利益更加趋近,从而支持了刘力等基于二元股权结构对中国市场上公开增发公告负价格效应的解释,也从公司财务层面证实了股权分置改革在统一不同股东利益方面的效果。本文还发现,投资者情绪越高涨,公开增发公告价格效应为负的程度倾向于越大,越低迷则越小,说明投资者情绪对经典的公司财务结...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建欢  尹筑嘉  
研究表明:大股东注入资产的主要动因是谋求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后的流动性提升及资产市值迅速增加,实践中大股东普遍从中获得高增值收益;仅当注入资产能够带来新创价值,真正的利益均衡才可能实现,但注入样本公司的资产是否为优质资产仍有待于长期角度的检验。发行价对各股东的利益均衡乃至长期利益分配格局具有关键性影响,不考虑新创价值时实现利益均衡的发行价应等于上市公司每股内在价值;样本公司的非公开发行和资产注入过程中,发行价普遍低于每股内在价值,大股东很可能侵占了小股东的利益。若投资者只关心短期投机收益,则股东间的利益不均衡必然存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尹筑嘉  文凤华  杨晓光  
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资产注入行为的股东利益均衡问题进行了数理分析,数学推导得出,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均衡的条件是非公开发行的增发价等于上市公司每股内在价值。本文继而选取中国股市49家通过非公开发行完成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考察。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进行资产注入的新股定价普遍偏低,显著低于股票内在价值;同时,注入的资产大多为非优质资产。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股定价和注入资产的质量均与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有一定联系:定价偏高的公司普遍资产规模较小,定价偏低的公司则资产规模较大;注入优质资产的公司规模一般较大,注入劣质资产的公司规模明显较小;而成本较高的资产注入行为,都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玉娥  
本文以我国20092015年沪市A股18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大股东认购比例及择机效应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定价折扣的影响,检验了大股东认购比例及择机效应对非公开发行定价折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认购比例与非公开定价折扣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择机效应越强,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定价折扣就越高,并且大股东认购比例对二者起着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玉娥  
本文以我国2009~2015年沪市A股18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大股东认购比例及择机效应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定价折扣的影响,检验了大股东认购比例及择机效应对非公开发行定价折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认购比例与非公开定价折扣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择机效应越强,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定价折扣就越高,并且大股东认购比例对二者起着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世勇  
大股东与机构股东目前,对大股东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人们往往把其与控股股东视为同一概念。但现实中也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少数股东可能通过交叉持股等方式,用较少的代价获得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这类股东的持股比例并不高,从表面上看并非"大"股东,但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丽梅  
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短期股价效应,结果显示,非公开发行的短期股价效应显著为正,说明投资者认为成熟的控股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参与的非公开发行可能显示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较好。此外,控股股东和关联股东参与认购时短期股价效应低于控股股东未参与认购的情况,说明投资者对于我国特殊股权结构导致控股股东和关联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非控股股东和关联股东参与认购则可能传达了上市公司高质量的信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工孟  俞欣  寇祥河  
本文考察中资企业在不同市场上市时风险投资的参与是否影响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研究发现,在大陆中小板和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中资企业中,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折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支持声誉效应假说,即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折价来提早退出投资项目,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声誉,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在美国市场风险投资的参与对IPO折价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业时间短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参与投资的公司上市时的历史也较短;风险投资进入企业的时间越长,IPO折价水平也越高。这两个检验都验证了风险投资机构通过IPO折价提早退出投资项目,进一步支持了声誉效应假说。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何源  白莹  杨平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负债融资会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产生代理关系,但由于二者利益并不总是一致,往往会出现冲突。文章利用静态博弈论的思想,基于股东与债权人目标函数的不同,探讨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成因;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利益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提出了缓和二者冲突及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措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颖  
优先股的权利设计方式较为灵活。具有重要的商事价值,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改善公司治理。但是,优先股与普通股在收益权和控制权方面的差异化配置,使优先股股东与普通股股东在股利分配、股份回购、公司合并中存在潜在利益冲突。为防范这种利益冲突演变为利益失衡,应当按照利益平衡的理念,对优先股的发行条件、比例、对象和内容设定等进行必要限制,完善优先股表决权复活规则和分类表决制度,优化优先股赎回制度,严格限制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汉熙  
论文按照研究框架的不同,将现有IPO抑价理论划分为IPO抑价的委托代理模型、逆向选择模型、信息显示模型、信息揭示模型、声誉模型和从众行为模型等六个主要类别,针对各类模型及相关实证检验成果分别予以介绍和评述,最后探讨了IPO抑价理论研究发展的方向。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周红霞  欧阳凌  
基于股东与经理利益冲突的代理视角,从多样化投资理论、过度投资理论、经理偏向短期或长期项目等方面对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综述,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认为增加经理人员的内在激励程度和外部控制权市场力量是提高投资效率的有效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福祥  
上市公司在非公开发行股票中存在或将会出现母公司认购资产的质量低下、相关当事人操纵发行价格、战略投资者行为动机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使监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建立关于认购资产质量的财务顾问制度与补偿机制,加强发行定价保存制度,时特定对象的行为动机进行区分、限制与监督,适当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将有利于引导非公开发行股票规范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