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7)
2023(9738)
2022(7983)
2021(7059)
2020(5648)
2019(12811)
2018(12165)
2017(24408)
2016(13160)
2015(14061)
2014(14232)
2013(13986)
2012(12972)
2011(11855)
2010(11815)
2009(10479)
2008(10421)
2007(9472)
2006(8298)
2005(7679)
作者
(37473)
(31400)
(31184)
(29744)
(20044)
(15045)
(13891)
(11968)
(11934)
(11431)
(10624)
(10488)
(10186)
(10134)
(9918)
(9717)
(9285)
(9278)
(9241)
(9066)
(7739)
(7664)
(7590)
(7221)
(7173)
(7065)
(6965)
(6754)
(6441)
(6216)
学科
(54505)
经济(54456)
管理(43055)
(38507)
(30770)
企业(30770)
方法(23170)
数学(21001)
数学方法(20723)
(16040)
(15125)
中国(14725)
环境(13470)
(11665)
(11624)
贸易(11617)
(11376)
(11296)
业经(10910)
地方(10840)
(10530)
银行(10519)
(10408)
金融(10408)
(10141)
(9965)
(9714)
财务(9695)
财务管理(9681)
农业(9562)
机构
学院(187848)
大学(186168)
(84709)
经济(83079)
管理(73868)
研究(64853)
理学(63531)
理学院(62921)
管理学(61937)
管理学院(61582)
中国(50622)
(41309)
(37584)
科学(36900)
财经(32372)
(32054)
(30262)
中心(30055)
(29595)
研究所(28697)
(28405)
经济学(27055)
业大(26040)
经济学院(24429)
财经大学(24239)
(23720)
农业(23595)
北京(23451)
(22565)
师范(22345)
基金
项目(125930)
科学(101553)
基金(95020)
研究(91265)
(82967)
国家(82338)
科学基金(71623)
社会(60777)
社会科(58056)
社会科学(58044)
基金项目(49050)
(48302)
自然(46486)
自然科(45476)
自然科学(45466)
自然科学基金(44701)
教育(41721)
(41134)
资助(39452)
编号(34694)
(28927)
重点(28374)
(27636)
成果(27626)
(26551)
国家社会(25845)
教育部(25180)
创新(24965)
人文(24573)
(24519)
期刊
(91128)
经济(91128)
研究(58268)
中国(36386)
(31241)
管理(28208)
学报(27437)
(26933)
科学(26351)
(23863)
金融(23863)
大学(21156)
学学(20291)
农业(18100)
财经(16686)
教育(16646)
经济研究(15784)
技术(14629)
业经(14575)
(14358)
问题(11639)
(11244)
国际(9872)
(9733)
技术经济(9185)
统计(9125)
理论(9046)
商业(8829)
(8662)
现代(8331)
共检索到284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广程   曹建华   丁徐轶  
中国经济绿色复苏需要正确处理好“双碳”目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现实政策背景,本文构建了包含居民消费非位似偏好和异质性生产者的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非位似偏好下碳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搭配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碳市场通过碳配额影响绿色部门减排约束,激励其产生相对净排放量实现碳减排,且非位似偏好提高会引起绿色消费产生“棘轮效应”。进一步研究显示,在绿色技术冲击下,碳市场与其他政策组合的影响幅度提升,政策间更具协同作用。不同政策组合受非位似偏好的影响会产生异质性效应,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绿色信贷贴息政策组合受偏好影响有限,但在引入碳市场政策后可提高降碳速度,在低非位似偏好时将碳市场政策引入该组合不会产生减排效应。福利效应分析发现,非位似偏好提高后产生的跨期替代为低碳生产赋予优势,尤其是包含碳市场的政策组合能使高非位似偏好家庭利用冲击进行跨期替代的能力增强。本文揭示了非位似偏好对政策实施效果的作用,强调了碳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搭配的重要性,为碳市场建设与“一揽子”环境政策协调搭配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先锋  阮文玲  
本文在技能溢价理论的基础上,放松位似偏好假设,并引入本地市场效应,建立一般均衡模型,探讨非位似偏好、本地市场效应对技能溢价的内在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说。同时,利用1999—2011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通过设定不同的国际贸易量-贸易成本弹性,测度非位似偏好指标,进而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非位似偏好假设下,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了生产者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的变化,扩大了技能溢价的水平;第二,当行业出现本地市场效应时,非位似偏好对技能溢价存在倒"U"型影响,即本地市场效应强度超过某一限度后,非位似偏好反而会缩小技能溢价。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杨兴林  仇民才  姚珣  
考虑零售商的异质行为偏好,研究供应链的生产决策及协调问题。引入新的决策参考点探究异质行为偏好问题,构建考虑损失规避及公平关切的效用函数,研究零售商损失规避及公平关切对供应链最优决策及供应链协调性的影响。理论分析及数值算例表明:当批发价格满足不同条件时,零售商的损失规避及公平关切行为对其最优订货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分散情形下,供应链不能达到系统最优,引进保险契约可以使供应链双方达到Pareto最优。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孙立成  应梦煌  张济建  
准确提炼碳转移和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供应链异质性产品定价影响机理,不但有助于优化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转移行为,而且也有助于协调供应链主体的定价行为。本文通过构建供应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将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转移和消费者低偏好纳入到该模型中,分别在分散和集中情景下分析了碳转移和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供应链异质性产品销售价和批发价的影响;针对分散情景下供应链整体利润损失,采用Shapley值协调供应链。研究表明: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转移会正向影响普通产品批发价,但针对低碳产品而言,批发价会先短暂下降后上升;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转移的存在会使得供应链产品销售价先下降后上升,其中普通产品销售价变化幅度更大;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供应链产品定价的影响与碳转移量有关,其中低碳产品定价对消费者低碳偏好的敏感度高于普通产品;碳转移量和消费者低碳偏好达到一定值时,低碳产品会对普通产品产生市场挤兑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敬子  陈强远  钱学锋  
本文将Stone-Geary偏好嵌套到CD-CES效用函数中,构建了基于非位似偏好下的服务贸易模型,并把总需求分解为需求结构与需求规模,从理论上推导出相对需求结构与需求规模对服务业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HME);同时基于2000—2014年42个国家或地区间29个服务业分行业双边贸易数据,计算发现世界各国分行业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差异显著,呈现出明显的非位似特征,并首次从实证上验证了世界整体服务业出口存在需求结构作用的反向HME和非线性HME;并发现当相对市场规模越大时,相对需求结构的反向效应越强。分类型情形下,消费性服务业需求结构作用的反向HME及其非线性效应均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而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规模作用的HME高于消费性服务业;不同类别收入水平国家之间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作用的HME差异显著。据此,扩大内需规模、优化需求结构,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倒逼服务业创新,构建外贸增长和收入合理分配并行的激励政策体系等,对一国迈向服务业大国乃至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郭军华  孙林洋  张诚  倪明  朱佳翔  
在碳限额交易政策及消费者低碳偏好条件下,针对两个制造商(一个碳减排、一个不进行碳减排)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分析了碳限额及消费者碳排放敏感系数对产品零售价和最优碳减排量的影响,并利用Shapley值法协调供应链。研究发现:最优碳减排量、产品零售价不仅依赖于碳限额和消费者碳排放敏感系数,还与初始碳排放量相关;清洁型制造商最优碳排放量为零;政府应该实行差异化碳限额交易政策,对于中间型及轻污染型制造商应该适当降低碳限额,对于重污染型制造商应该适当提高碳限额并给予企业碳减排补贴;对于清洁型及中间型制造商,政府应该提供低碳消费补贴;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强节能环保宣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曲智  杨碧琴  
本文通过对消费者非位似偏好与产品质量之间、产品质量的升级动力及质量与价格之间传导关系的讨论,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完整逻辑关系:消费者的非位似偏好影响了产品质量的需求,而产品质量的需求则是产品质量升级的内在动力,产品质量的提升必然导致产品出口价格的提高,从而为产品出口价格的差异化提供解释和依据。因此可通过促进国内的质量需求提高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全方位的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获得更高的出口价格和出口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曲智  杨碧琴  
本文通过对消费者非位似偏好与产品质量之间、产品质量的升级动力及质量与价格之间传导关系的讨论,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完整逻辑关系:消费者的非位似偏好影响了产品质量的需求,而产品质量的需求则是产品质量升级的内在动力,产品质量的提升必然导致产品出口价格的提高,从而为产品出口价格的差异化提供解释和依据。因此可通过促进国内的质量需求提高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全方位的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获得更高的出口价格和出口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温琳  
本文在对所有者异质性进行进一步探索的基础上,研究了所有者投入资源种类异质性和所有者剩余收益分享形式异质性下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结果发现当所有者投入资源种类和剩余收益分享形式存在异质性时,所有者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并不完全趋同。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任广乾  
针对市场契约不完全性和交易主体偏好异质性,拓展了市场契约当事人的理性基础,剖析了偏好异质性下的市场契约设计,并结合激励相容原理分析了市场契约治理中的挤出效应,结合社会偏好原理提出了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名武  吴开兰  许茂增  
消费者低碳偏好和碳交易制度下,探讨供应商主导投资减排的低碳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发现,单一成本分摊契约能改善单一批发价契约的"搭便车"现象,却无法解决"双重边际化"问题实现低碳供应链减排量和利润最优。为此,提出零售商分摊减排成本的数量折扣契约进行协调,给出了最优数量折扣策略组合。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碳交易价格和市场需求关于减排量的敏感系数对低碳供应链协调的影响。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覃艳华  曹细玉  袁传怀  
在考虑碳减排技术投入下,为了实现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协调,通过建立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下的供应链模型,根据供应链协调的条件,给出了供应链实现协调的契约形式及契约参数。为了确定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最优订货量和最优碳减排率,通过对博弈模型进行优化,提出了具体的求解方法。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碳排放政策的变化,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最优碳减排率和供应链的利润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而生产成本、缺货损失、产品残值、销售价格、批发价格等参数变化不仅会影响最优订货量、最优碳减排率和供应链利润,还会影响收益共享比例、碳减排技术投入和碳排放成本的分摊比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昕  梁志浩  
本文以减排水平为正的控排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现行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方式下总量控制和拍卖比例对低碳消费偏好下不同类型企业的减排效应,并依据系列单位排放阈值对控排企业做了进一步细分。理论结果表明:在完全免费分配方式下,缩减碳排放配额总量对轻型碳排放企业和中型碳排放企业的减排效应显著,而对重型碳排放企业的减排效应并未显现;在完全拍卖分配方式下,缩减碳排放配额总量降低了所有类型控排企业的减排效应;在免费分配与拍卖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下,提高拍卖比例对轻型碳排放企业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但会极大降低中型碳排放企业和重型碳排放企业的减排动力;而缩减碳排放总量和提高拍卖比例只对轻型碳排放企业的减排效应显著。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的碳减排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轻型碳排放行业和重型碳排放行业的减排效应截然不同。无论何种分配方式下,严控重型碳排放行业内企业规模、降低企业减排成本系数和提高消费者低碳意识对促进企业减排和提升配额使用效率都是有益的。本文既丰富了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和碳减排方面的研究,也为政府完善相应的分配机制和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蒋晓芬  高广阔  孙浩  
基于碳限额交易政策背景及消费者的低碳偏好,构建供应链自主减排模式下基于不同合作程度的两阶段博弈及外包减排模式下基于减排效益分享的三阶段博弈模型,比较分析有关均衡结果,得到外包减排模式的选择条件及最优效益分享比例。研究表明:减排投资差异因子到达一定阈值时,供应链的最优选择是外包减排,而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的加深会降低这一阈值;自主减排模式下的合作程度越高供应链减排率及利润越大,但仍低于外包减排模式;外包减排模式下,供应链减排率和节能服务公司利润与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呈正向变动关系,与减排收益分享比例呈反向变动关系;供应链总利润与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呈正向变动关系,与减排收益分享比例呈倒U型变动关系。最后通过算例对以上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曹细玉  张杰芳  
针考虑碳税政策和政府对制造商的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补贴,构建了供应链博弈模型,根据协调条件给出了相应的契约形式及参数。通过对供应链模型的求解,得到了碳税和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补贴下的最优碳减排量和最优订货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的补贴比例变化对供应链的最优碳减排量、订货量及期望利润的影响有较大影响,而且是成正向变化关系,而且在其他参数不变及供应链碳减排量一定的情况下,碳税与碳减排补贴比例呈反向变化关系,进而可为政府碳减排补贴政策制定及供应链碳减排优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