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65)
2023(3536)
2022(2837)
2021(2537)
2020(1973)
2019(4605)
2018(4058)
2017(8431)
2016(4340)
2015(4697)
2014(4599)
2013(4605)
2012(4094)
2011(3830)
2010(3721)
2009(3391)
2008(3390)
2007(3317)
2006(2735)
2005(2590)
作者
(12352)
(10490)
(10372)
(9872)
(6716)
(4971)
(4511)
(4085)
(3838)
(3684)
(3571)
(3471)
(3365)
(3302)
(3274)
(3260)
(3142)
(3120)
(3025)
(2852)
(2485)
(2462)
(2426)
(2419)
(2384)
(2336)
(2308)
(2146)
(2088)
(2039)
学科
(23195)
经济(23174)
管理(14163)
(13192)
方法(11930)
数学(11167)
数学方法(11103)
(10772)
企业(10772)
(5880)
中国(5632)
(4715)
金融(4715)
(4598)
(4577)
贸易(4572)
(4417)
(4306)
市场(4282)
(4071)
银行(4069)
(3937)
业经(3752)
(3662)
财务(3660)
财务管理(3658)
企业财务(3570)
(2940)
技术(2938)
环境(2857)
机构
大学(67280)
学院(66604)
(34609)
经济(34111)
管理(27395)
理学(23902)
理学院(23710)
管理学(23398)
管理学院(23268)
研究(21048)
中国(17620)
(16929)
财经(14023)
(12976)
(12877)
经济学(12498)
经济学院(11499)
财经大学(10844)
中心(10145)
科学(9816)
(9699)
(9338)
(9222)
金融(9101)
商学(8753)
商学院(8646)
研究所(8518)
(8502)
北京(7959)
业大(7726)
基金
项目(44528)
科学(37019)
基金(35971)
研究(31652)
(30998)
国家(30802)
科学基金(27743)
社会(23074)
社会科(22209)
社会科学(22203)
基金项目(18629)
自然(17888)
自然科(17605)
自然科学(17603)
自然科学基金(17348)
(15624)
资助(15281)
教育(14867)
(13362)
编号(11150)
(10986)
国家社会(10536)
教育部(10098)
人文(9664)
重点(9656)
(9319)
(8871)
大学(8838)
创新(8758)
(8734)
期刊
(34338)
经济(34338)
研究(21721)
(13005)
中国(11357)
管理(10756)
(10495)
金融(10495)
学报(8503)
科学(8487)
财经(8155)
(7046)
大学(6980)
学学(6786)
(6691)
经济研究(6623)
技术(5353)
业经(4983)
(4660)
问题(4573)
理论(4360)
农业(4255)
统计(4006)
国际(3931)
商业(3864)
实践(3773)
(3773)
技术经济(3744)
教育(3662)
(3519)
共检索到99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先锋  阮文玲  
本文在技能溢价理论的基础上,放松位似偏好假设,并引入本地市场效应,建立一般均衡模型,探讨非位似偏好、本地市场效应对技能溢价的内在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说。同时,利用1999—2011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通过设定不同的国际贸易量-贸易成本弹性,测度非位似偏好指标,进而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非位似偏好假设下,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了生产者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的变化,扩大了技能溢价的水平;第二,当行业出现本地市场效应时,非位似偏好对技能溢价存在倒"U"型影响,即本地市场效应强度超过某一限度后,非位似偏好反而会缩小技能溢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敬子  陈强远  钱学锋  
本文将Stone-Geary偏好嵌套到CD-CES效用函数中,构建了基于非位似偏好下的服务贸易模型,并把总需求分解为需求结构与需求规模,从理论上推导出相对需求结构与需求规模对服务业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HME);同时基于2000—2014年42个国家或地区间29个服务业分行业双边贸易数据,计算发现世界各国分行业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差异显著,呈现出明显的非位似特征,并首次从实证上验证了世界整体服务业出口存在需求结构作用的反向HME和非线性HME;并发现当相对市场规模越大时,相对需求结构的反向效应越强。分类型情形下,消费性服务业需求结构作用的反向HME及其非线性效应均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而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规模作用的HME高于消费性服务业;不同类别收入水平国家之间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作用的HME差异显著。据此,扩大内需规模、优化需求结构,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倒逼服务业创新,构建外贸增长和收入合理分配并行的激励政策体系等,对一国迈向服务业大国乃至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皓奕  赵龙翔  
本文构建非位似偏好效用函数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口价格离散对互联网贸易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10-2020年中国与20个国家或地区间的双边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互联网贸易具有明显的非位似特征,非位似偏好下的出口价格离散削弱互联网贸易本地市场效应,互联网贸易则改善出口价格离散度;价格离散影响互联网贸易本地市场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出口路径依赖具有切断作用,对资源密集型的出口路径具有强化作用。基于实证结论,从转变贸易发展思路、构建多边贸易体制及推进互联网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杨  
"新经济地理理论"强调规模经济是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驱动力,这种力量被克鲁格曼称为"本地市场效应"(HomeMarket Effects)。本地市场效应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影响本地市场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国商品偏好。研究发现:加强消费者对本国商品的偏好程度,不但有利于强化相关产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净出口效应,而且有利于改善本国消费者福利水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广程   曹建华   丁徐轶  
中国经济绿色复苏需要正确处理好“双碳”目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现实政策背景,本文构建了包含居民消费非位似偏好和异质性生产者的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非位似偏好下碳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搭配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碳市场通过碳配额影响绿色部门减排约束,激励其产生相对净排放量实现碳减排,且非位似偏好提高会引起绿色消费产生“棘轮效应”。进一步研究显示,在绿色技术冲击下,碳市场与其他政策组合的影响幅度提升,政策间更具协同作用。不同政策组合受非位似偏好的影响会产生异质性效应,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绿色信贷贴息政策组合受偏好影响有限,但在引入碳市场政策后可提高降碳速度,在低非位似偏好时将碳市场政策引入该组合不会产生减排效应。福利效应分析发现,非位似偏好提高后产生的跨期替代为低碳生产赋予优势,尤其是包含碳市场的政策组合能使高非位似偏好家庭利用冲击进行跨期替代的能力增强。本文揭示了非位似偏好对政策实施效果的作用,强调了碳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搭配的重要性,为碳市场建设与“一揽子”环境政策协调搭配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曲智  杨碧琴  
本文通过对消费者非位似偏好与产品质量之间、产品质量的升级动力及质量与价格之间传导关系的讨论,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完整逻辑关系:消费者的非位似偏好影响了产品质量的需求,而产品质量的需求则是产品质量升级的内在动力,产品质量的提升必然导致产品出口价格的提高,从而为产品出口价格的差异化提供解释和依据。因此可通过促进国内的质量需求提高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全方位的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获得更高的出口价格和出口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曲智  杨碧琴  
本文通过对消费者非位似偏好与产品质量之间、产品质量的升级动力及质量与价格之间传导关系的讨论,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完整逻辑关系:消费者的非位似偏好影响了产品质量的需求,而产品质量的需求则是产品质量升级的内在动力,产品质量的提升必然导致产品出口价格的提高,从而为产品出口价格的差异化提供解释和依据。因此可通过促进国内的质量需求提高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全方位的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获得更高的出口价格和出口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华平  叶建华  
实证研究发现,股票特质性波动率在国内外股票市场中存在显著的负向溢价,这被称之为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探究其成因是当前财务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构建资产组合及回归分析法,发现投资者极端收益率偏好对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的解释力较弱,但基于中国A股市场构建的有限套利指标对该资产定价异象存在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丰富了特质性波动率负向溢价存在性及成因研究,对于优化中国股票市场规制也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发勤  唐宜红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越来越大。本文综合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和"本地市场效应"角度对我国制成品出口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升级的同时,基于规模经济形成的比较优势正在凸显,伴随规模经济的"本地市场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制成品出口的现象。源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本地市场效应"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飞  
市场化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提高了技能溢价。本文通过建立内生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研究市场化进程中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模型表明,市场化能够更多地缩短高技能偏向性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时间,促进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而提升技能溢价。本文进一步利用1995-2009年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高技能偏向性,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而且市场化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渠道提高技能溢价。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飞  
市场化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提高了技能溢价。本文通过建立内生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研究市场化进程中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模型表明,市场化能够更多地缩短高技能偏向性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时间,促进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而提升技能溢价。本文进一步利用1995-2009年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高技能偏向性,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而且市场化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渠道提高技能溢价。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先锋  张敬松  夏宏博  
基于消费异质性的视角,考虑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相对价格效应的影响,从消费维度剖析贸易自由化作用于技能溢价的内在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2011年中国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单从生产维度看,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外包均扩大了技能溢价,FDI和人力资本缩小了技能溢价。从消费维度看,贸易自由化扩大了技能溢价;如果考虑"相对价格效应"作用的影响,生产维度对技能溢价的影响被低估。"相对价格效应"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这一效应显著。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行伟波  李善同  
本文采用2003—2005年中国省际产品贸易及缴纳增值税的数据,在边界效应模型中对省际贸易的本地偏好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在各种模型设定下,中国省际产品贸易确实存在明显的本地偏好;在控制了经济规模、对外贸易、行政区划、临近效应、双边及多边贸易壁垒等因素之后,历年的省际边界效应大约在4—6之间;2003—2005年,省际边界效应没有出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本文的结果表明中国国内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已具备较高的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彦斌  徐绪松  
本文提出了同时包含有财富偏好和习惯形成的新效用函数,并构造了基于该效用函数的消费-投资组合模型。本文使用随机动态规划求解了模型,得到了最优解。此外,本文还使用最优解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投资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的数值均小于3,从而解释了股票溢价之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范晓莉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国201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研发强度、本地市场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特征仍较为明显;扩大资本投资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东部地区资本投资引致的本地市场放大效应凸显;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均较为显著,且东部地区的收入增长引起的本地市场效应最为突出;研发强度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呈现负向关系,仍存在逆周期特征,研发经费支出强度不足和区域分化特征是制约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