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8)
- 2023(11026)
- 2022(9019)
- 2021(8331)
- 2020(7100)
- 2019(15841)
- 2018(15888)
- 2017(29833)
- 2016(16294)
- 2015(18509)
- 2014(18746)
- 2013(18062)
- 2012(16528)
- 2011(14218)
- 2010(14534)
- 2009(13725)
- 2008(13873)
- 2007(12681)
- 2006(11082)
- 2005(10198)
- 学科
- 业(81731)
- 企(77314)
- 企业(77314)
- 济(68456)
- 经济(68360)
- 管理(66879)
- 方法(28994)
- 财(27955)
- 业经(27387)
- 农(23629)
- 务(22821)
- 财务(22785)
- 财务管理(22756)
- 企业财务(21634)
- 数学(20943)
- 数学方法(20621)
- 制(17354)
- 农业(17341)
- 技术(16842)
- 理论(15375)
- 体(14858)
- 中国(14595)
- 策(14044)
- 和(13856)
- 划(13783)
- 地方(12886)
- 企业经济(12406)
- 经营(12345)
- 体制(11809)
- 技术管理(10679)
- 机构
- 学院(236211)
- 大学(227535)
- 管理(94941)
- 济(90208)
- 经济(88135)
- 理学(80716)
- 理学院(79910)
- 管理学(78636)
- 管理学院(78196)
- 研究(71677)
- 中国(59039)
- 京(49310)
- 财(45591)
- 科学(44610)
- 农(41921)
- 江(38440)
- 所(36210)
- 业大(35650)
- 财经(35188)
- 中心(33910)
- 农业(33056)
- 研究所(32345)
- 经(31670)
- 北京(30604)
- 州(30428)
- 范(27827)
- 师范(27466)
- 技术(27006)
- 院(26908)
- 商学(26475)
- 基金
- 项目(151518)
- 科学(119007)
- 研究(112676)
- 基金(107196)
- 家(92466)
- 国家(91527)
- 科学基金(80332)
- 社会(69248)
- 社会科(65479)
- 社会科学(65460)
- 省(63301)
- 基金项目(57290)
- 自然(52677)
- 教育(51498)
- 自然科(51466)
- 自然科学(51444)
- 划(50604)
- 自然科学基金(50550)
- 编号(46498)
- 资助(43365)
- 成果(36788)
- 业(35602)
- 创(34380)
- 重点(33377)
- 课题(32418)
- 发(32365)
- 部(32028)
- 创新(31207)
- 项目编号(28754)
- 制(28713)
- 期刊
- 济(110071)
- 经济(110071)
- 研究(66054)
- 中国(48574)
- 财(42628)
- 管理(41180)
- 农(39178)
- 学报(33663)
- 科学(31960)
- 农业(27022)
- 大学(26054)
- 技术(25978)
- 教育(24790)
- 学学(24738)
- 业经(21342)
- 融(20638)
- 金融(20638)
- 财经(17816)
- 业(16837)
- 经济研究(15752)
- 经(15408)
- 财会(15053)
- 技术经济(13909)
- 问题(13903)
- 会计(12509)
- 现代(12386)
- 版(11529)
- 科技(11372)
- 商业(10891)
- 策(10701)
共检索到359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綦好东 王金磊
透明度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作为全民性质的国有企业更应向社会公开其财务等重要信息,确保应有的透明度,以利于社会公众监督权的行使。本文以国有企业产权属性为逻辑基点,参照上市公司透明度评价标准,构建了以"完整性、及时性、真实性"为基本构件的非上市国有企业透明度评价体系,并以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中央企业为例,进行了2012-2014年度样本企业透明度指数的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非上市国有企业透明度水平低且没有实质性改观,行业之间存有差异,企业间的个体差异巨大;近期,应将提高透明度作为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新突破口,并立法建规,落实责任主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綦好东 王瑜 王金磊
国有企业的全民性质决定了公民对国有企业拥有知情权与监督权,国有企业有义务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问题,接受公众监督。本文设计了非上市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省级及计划单列市等直管企业信息透明度的评价实践。通过对868家地方非上市国有企业2014年、2015年度透明度评价指数的分析发现,我国地方非上市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很低,地区和企业间的差异显著。从表面看,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制度缺失,但"政企不分"的制度遗产可能难辞其咎;国有企业监管机构的多重角色也是非上市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困难迟缓的体制性原因。因此,必须通过立法建章增强透明度,实现国有企业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
地方非上市国有企业 透明度 公司治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綦好东 赵瑾璇
中央企业因其特殊的产权性质和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而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随着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增强,公民对于中央企业监管机构"如何进行监管"、"监管效果如何"等问题高度关注,这就要求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监管情况做出真实、及时、完整的社会公开。这不仅可以降低由复杂的代理关系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还可以筑牢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基础。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芳 高燕
降成本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一,也是企业保持盈利能力和持续增长能力的必要之举。但很多行业与企业不仅成本居高不下,而且成本粘性问题严重。如何降成本?降低成本粘性程度是突破口。文章以我国证券市场物流行业2007—201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检验,发现物流企业存在成本粘性问题,提升企业的透明度有助于降低成本粘性。结论为物流企业提供了降低成本粘性以降成本的证据支撑和路径参考。
关键词:
企业透明度 成本控制 成本粘性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媛媛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把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纳入上市公司日常监管的范围,这意味着公司透明度的信息披露范围扩大到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我国几大通信运营商多已成为上市公司,构建IT内部控制体系是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的视角入手,借鉴我国通信运营企业的经验,谈谈如何构建支持业务战略和业务流程的IT内部控制体系。一、通信运营企业构建IT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路电信企业本身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较高,IT系统几乎覆盖了企业的所有运营行为,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经营是由IT承载的,内部控制较大程度上是嵌入到IT系统中的。因此,无论是从内部管理的需要出发,还是从满足外部监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娟
本文从我国非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着手分析现行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信息披露制度,结合我国非上市国有企业实际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完善我国非上市国有企业信息披露体系。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王雨 郑文悦 郑大庆 樊卫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化媒体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社会化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企业信息透明度,影响员工的信息交流,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问题,也为企业寻求组织变革带来契机。基于信息透明度理论,以某企业社会化媒体平台为背景,测量其社会化媒体网络中信息透明度对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探索社会化媒体对当今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采用企业实际数据,借鉴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成果,量化信息透明度概念的可见性和可用性两个子维度,选用OLS方法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信息透明度对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企业社会化媒体形成的企业社会网络中,不同的团队任务具有不同的信息透明度,即拥有不同的信息可见性值和信息可用性值,且信息可见性和信息可用性都对团队任务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OLS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信息可见性和信息可用性每提高1个单位,团队任务绩效相应变化2. 4%和74. 3%,有序Probit模型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信息可见性和信息可用性较高的团队任务有更大的概率获取更好的绩效评分。研究结果验证了企业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透明度与企业团队任务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拓展了信息透明度在IS领域的应用,丰富了企业社会化媒体、信息透明度和团队任务绩效的相关研究;识别出量化信息透明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框架;给企业管理实践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启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利用企业社会化媒体辅助团队交流,以提高团队任务的信息透明度,即信息可见性和信息可用性,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毛志宏 魏延鹏
以2013~2017年国有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样本,从“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的视角研究党组织嵌入对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党组织成员任职于上市公司董、监、高后,极大地促进了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尤其是董事长兼任党委书记更加有利于这种治理效应的提升;而董事长与党委书记两职合一的同时若再兼任总经理则起到了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内部控制水平低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公司中,党组织嵌入对信息透明度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而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经理三职合一则表现出更为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桂夏芸 傅春
文章从政府质量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入手,以2009-2017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世界银行与国家统计局2015年对我国120个城市的调研数据度量政府质量,并用股票暴跌风险度量公司信息透明度,以此探讨地方政府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政府腐败程度高和干预严重的城市,其上市公司发生股票暴跌的风险较高,这意味着减少政府干预与惩治腐败有助于增加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文章的研究结果佐证了作为制度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会对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产生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导致公司对于信息披露缺乏主动性,透明披露的好处远远低于透明度提高给企业带来的政治成本。因此,信息透明度的提升,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通过控制腐败和完善政治环境来达到提升企业透明披露的目的。
关键词:
政府质量 政府腐败 企业信息 政府干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帅
本文以我国2012-2013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媒体监督以抑制管理层权力来提高信息透明度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受到的媒体监督程度越大,信息透明度也就越高,但媒体对企业负面报道的治理作用会更强;管理层权力负向影响企业信息透明度主要是通过结构性权力和声誉权力实现的;媒体监督且仅是媒体对企业负面消息的报道能够弱化管理层权力负向影响企业信息透明度的能力。通过进一步地分析,本文发现媒体监督对管理层权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管理层权力的结构性权力和声誉权力来实现的。
关键词:
信息透明度 媒体监督 管理层权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少波 杨俊宇 张友泽
本文基于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信息透明度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分析师关注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信息透明度的下降会显著提升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程度;第二,信息透明度通过融资约束作用于企业金融化,即信息透明度降低会加剧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金融化水平;第三,分析师关注、分析师观点异质性可以调节"信息透明度—企业金融化"关系,且这种调节作用具有地域层面和所有权性质层面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二是要缓解实体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切断"信息透明度—企业金融化"的传导途径;三是要鼓励和支持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蓬勃发展,保护资本市场上卖方分析师的独立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夏同水 高佳蕊
文章以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并将媒体关注作为中介变量、将数字化转型和内部控制作为调节变量纳入整体框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信息透明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处于社会信任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明显;媒体关注在ESG表现和信息透明度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和内部控制可以显著提升ESG表现对企业信息透明度产生的作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可靠。研究对深刻认识ESG表现如何影响企业信息透明度以及更好地促进我国上市企业ESG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柏 徐小欢
通过盈余管理来衡量信息透明度,是从"隐性激励契约"视角探究其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作用及路径。研究发现:公司信息透明度正向影响研发投资,这种正向影响却受到高管权力的牵制,即当高管权力增强时,促进效用会被削弱;不同情境分析显示,仅在非做空标的组高管权力才能对透明度与研发的正向关系产生抑制作用,而在做空标的组无法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信息更透明后并没有造成机密泄露问题,反而降低了高管薪资与研发产出的敏感度,进而更大程度地激发了研发动力。本文区别于以往研究,重点关注高管内在的研发动机,验证了"短期内容忍失败即是最好的激励"的观点。文章丰富了关于信息透明度功能的文献,指出其可以作为非正式激励合同,同时对公司如何成功研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建议股东应该多关注研发过程中高管努力工作的细节,避免因只看重结果而扼杀了其研发的积极性,出现"研发产出低—降薪—降薪后产出继续低"的恶性循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燕
本文以我国2010-2014年深圳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会计信息透明度与企业避税关系。研究表明: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与企业避税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可以抑制管理层避税行为的实施;会计信息透明度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即相对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企业避税力度越小。本文研究结果以期为股东识别企业避税行为的潜在风险提供了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慧 祝树森 张贤峰
以2011-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公司透明度考察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ESG)对企业声誉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ESG表现对企业声誉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和延续效应,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3个维度在促进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2)公司透明度对ESG表现与企业声誉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且在公司透明度的作用下,ESG表现对企业声誉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产权性质和污染性质对ESG表现与企业声誉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非国有企业和污染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声誉的促进作用更大;非国有企业和非污染企业公司透明度的中介效应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