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02)
2023(7361)
2022(5887)
2021(5266)
2020(4602)
2019(10187)
2018(10023)
2017(19774)
2016(10640)
2015(11826)
2014(11506)
2013(11669)
2012(10548)
2011(8994)
2010(9400)
2009(9010)
2008(9513)
2007(8903)
2006(7958)
2005(7542)
作者
(30305)
(25461)
(25398)
(23747)
(16223)
(11930)
(11225)
(9701)
(9461)
(9325)
(8621)
(8423)
(8297)
(8078)
(7992)
(7582)
(7573)
(7442)
(7325)
(7236)
(6395)
(6198)
(6140)
(5874)
(5792)
(5765)
(5607)
(5557)
(5063)
(5012)
学科
(76053)
(73592)
企业(73592)
管理(56374)
(52032)
经济(51961)
(25475)
业经(25006)
方法(22555)
(21910)
财务(21907)
财务管理(21889)
企业财务(20899)
(19226)
数学(15142)
数学方法(15090)
技术(14968)
农业(14770)
(13244)
(13160)
(12296)
企业经济(12216)
经营(11596)
(10706)
(10600)
技术管理(10263)
理论(10182)
中国(9821)
体制(9810)
决策(9307)
机构
学院(159085)
大学(151363)
(71712)
经济(70585)
管理(70370)
理学(59855)
理学院(59445)
管理学(59002)
管理学院(58721)
研究(45843)
中国(40056)
(36512)
(31097)
财经(28101)
(27937)
(26113)
(25450)
科学(24475)
(22724)
业大(22058)
农业(21908)
商学(21574)
中心(21454)
商学院(21416)
财经大学(20450)
经济学(20313)
(19985)
研究所(19716)
经济管理(19445)
北京(19362)
基金
项目(96461)
科学(78292)
研究(72622)
基金(71908)
(61090)
国家(60453)
科学基金(54568)
社会(48191)
社会科(45835)
社会科学(45823)
(39040)
基金项目(38317)
自然(35038)
自然科(34293)
自然科学(34279)
自然科学基金(33776)
教育(31857)
(30809)
(29838)
资助(28674)
编号(28451)
(24209)
(21772)
成果(21737)
创新(21541)
重点(21059)
(20978)
(20865)
国家社会(19862)
(19501)
期刊
(86920)
经济(86920)
研究(46781)
(35719)
管理(33060)
中国(30615)
(27000)
科学(19872)
农业(18505)
学报(18155)
业经(16883)
(16856)
金融(16856)
技术(15912)
财经(15048)
大学(14745)
学学(14457)
经济研究(13076)
(13001)
(12823)
财会(12452)
技术经济(11169)
问题(10889)
会计(10567)
教育(9589)
现代(9544)
经济管理(9001)
世界(8756)
通讯(8511)
会通(8504)
共检索到246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禹  
在竞争环境动态性不断加强、人才竞争愈发加剧的背景下,为了保持组织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队伍的基本稳定和活力,长期激励成为一种广为应用的薪酬激励方式。所谓长期激励,是指奖励支付周期在12个月以上的可变薪酬,其内在含义实际上是强调支付的递延性,即通过员工与公司的某种协议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翔  
中长期激励方式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长期激励机制对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推动企业的长期稳步发展意义重大。国有企业非上市公司应当探索中长期激励的有效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为国有企业非上市公司的经济发展、持续创新和深化改革奠定基础。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非上市中公司长期激励措施,以期推动国有企业的稳步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红波  华凌昊  许基集  
员工持股计划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对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管理层激励—公司治理—激励效果"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高管在员工持股计划中参与比例的均值为22%,而该比例在民营企业中达到27%,国企显著低于民营企业。(2)与民营企业相比,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国有企业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和减少超额雇员等公司治理层面的改善效果并不显著。(3)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经营绩效弱于民营企业。市场反应方面,国有企业的短期公告效应与民营企业无差异,但长期公告效应却显著弱于民营企业。另外,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财务绩效的增长也受到阻碍,但股票来源为非公开发行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财务绩效方面差距缩小。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度设计层面,建议国有企业提高管理层的参与比例,并强化绩效考核与监督机制。同时,应当继续鼓励国有企业以增资入股的形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静  
长期激励机制由于涉及战略、财务、人力资源、投资、政策法规等诸多内容,其构建可谓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别于短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应当有不一样的侧重点,只有把握这些核心问题,才有助于企业、股东和被激励对象三方共赢。本文围绕长期激励过程中时机选择、激励范围确定、激励水平和业绩考核的设计这四个核心问题了探讨多个案例实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晶  
如何才能使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数优秀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内容中,激励问题是重要内容之一。激励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运用的好坏。很多国有企业都有人才外流现象,留不住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激励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崔颖  
有些企业对激励措施的认识存在偏差,以为激励是企业的"施舍",或者激励要跟工作成效"划等号",甚至将激励"上纲上线",纳入到目标管理的核心部分,这将有违激励的初衷。激励措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合适的激励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但有些企业对激励措施的认识存在偏差,以为激励是企业的"施舍",或者激励要跟工作成效"划等号",甚至将激励"上纲上线",纳入到目标管理的核心部分,这将有违激励的初衷。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曾红  
证监会2018年9月30日修订印发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提出,以绩效激励为基础构建高管人员与公司绩效的关联机制。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绩效激励虽然广泛运用了战略导向下的总额管理、长期激励以及个性化激励等创新模式,但依旧存在激励力度不足、激励考核制度不完善、激励风险控制不合理以及激励结构失衡等问题。为实现国有企业绩效激励改革,建议从绩效激励管理的战略理念、顶层设计、效果评价以及模式选择等几个方面确定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知  赵奇伟  严兵  
基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样本,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国有企业长期投资水平低于非国有企业,这可能是造成国有企业投资非效率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却是既有文献所忽视的。本文从委托—代理的理论视角出发,剖析国有企业董事长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期揭示国有企业长期投资偏低的深层原因。文中利用国有企业董事长总任期刻画其约束机制,利用国有企业董事长的持股数占总股本的比例来测度其激励机制。OLS回归结果显示,国有企业董事长总任期越短,长期投资越少,而持股比例对长期投资无显著影响;非国有企业董事长总任期对长期投资无显著影响,而持股比例越高,长期投资越少。为克服OLS回归中的内生性问题,论文进一步利用Ⅳ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肖婷婷  
对于国有企业负责人实行中长期激励的手段各有利弊,需要因人而异。企业是否实行股票期权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1)实行了股票期权制度,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地激励职业经理人搞出好的业绩,特别是中长期的业绩,或者生产经营情况得到明显改善;(2)在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票期权制度是否可以使企业所有者——全体人民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3)企业负责人是否可以完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负责,即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具有完全的决定权,人财物具有完全的处置和支配权,对企业运营效果、盈利或者亏损即经营业绩承担完全责任;(4)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可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防止关键岗位人员流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迎新  刘绍东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总激励成本及总激励绩效关系的探索,提出了国有企业全员系统激励机制,并说明了在国有企业占有主体性、决定性的企业系统激励资源的条件下,全员系统激励将使国有企业系统激励成本极小化及激励绩效极大化,进而给出了对国有企业总激励资源进行系统优化配置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军林  万燕鸣  张英杰  
本文从国有企业内生性制度特征出发,构建了一个双重激励下的国有企业及其经营者行为的分析理论,展示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企业组织行为特征的多样性。本文认为,这种内生性制度特征决定了企业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双重激励比较合适地描述了经营者的行为,同时为我们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很好的逻辑起点。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包关云  
非上市企业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员工行权时按照工资薪金税目适用3%~45%的税率征税,转让股权(票)时再按照财产转让所得税目适用20%的税率征税;另一种是只在转让股权(票)时按照财产转让所得税目征税。但两种方式因应纳税所得额差异与税率不同而存在一个临界值,在临界值上下两种政策的不同选择将导致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差异。本文通过政策梳理和案例分析,测算出临界值,为员工接受非上市企业股权激励缴纳个人所得税提供税收筹划方案。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丛  
通过对国内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现状和基本形式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目前的股权激励还存在很多弊端,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必须突出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责任,并对其加强监管,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