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2)
- 2023(9141)
- 2022(8267)
- 2021(7809)
- 2020(6582)
- 2019(15400)
- 2018(15484)
- 2017(29750)
- 2016(16408)
- 2015(18608)
- 2014(18562)
- 2013(18411)
- 2012(16737)
- 2011(14978)
- 2010(14705)
- 2009(13339)
- 2008(12842)
- 2007(10994)
- 2006(9370)
- 2005(7946)
- 学科
- 济(62379)
- 经济(62309)
- 管理(45894)
- 业(43224)
- 企(36773)
- 企业(36773)
- 方法(32486)
- 数学(28107)
- 数学方法(27662)
- 学(15954)
- 农(15657)
- 财(14649)
- 中国(14523)
- 业经(13594)
- 地方(12325)
- 理论(11322)
- 和(10865)
- 贸(10547)
- 贸易(10542)
- 农业(10404)
- 技术(10216)
- 易(10215)
- 环境(9944)
- 务(9865)
- 财务(9804)
- 财务管理(9786)
- 制(9504)
- 企业财务(9265)
- 教育(8937)
- 划(8884)
- 机构
- 大学(233054)
- 学院(230309)
- 管理(94518)
- 济(83956)
- 理学(82931)
- 理学院(82012)
- 经济(81927)
- 管理学(80333)
- 管理学院(79948)
- 研究(75603)
- 中国(53336)
- 科学(51366)
- 京(50360)
- 农(40400)
- 业大(39771)
- 所(38694)
- 财(36493)
- 研究所(35861)
- 中心(33691)
- 农业(32076)
- 江(31822)
- 北京(31710)
- 财经(30305)
- 范(29975)
- 师范(29703)
- 院(27880)
- 经(27546)
- 州(26469)
- 技术(25579)
- 师范大学(24080)
- 基金
- 项目(167452)
- 科学(129823)
- 基金(120430)
- 研究(118347)
- 家(106447)
- 国家(105601)
- 科学基金(89912)
- 社会(71209)
- 社会科(67394)
- 社会科学(67373)
- 省(65901)
- 基金项目(64679)
- 自然(61692)
- 自然科(60231)
- 自然科学(60217)
- 自然科学基金(59087)
- 划(55892)
- 教育(53997)
- 资助(50713)
- 编号(48284)
- 成果(38542)
- 重点(37154)
- 部(35760)
- 发(34615)
- 创(34436)
- 课题(33058)
- 科研(32639)
- 创新(32071)
- 计划(31894)
- 大学(30646)
共检索到318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红 张斌 王超楠 李梅 黄志银 刘俊峰
为辅助青麻叶大白菜的抗病育种研究,以青麻叶大白菜秋绿60种子为试验材料,比较了5种接种方法(菌土法、密封菌土法、蘸根法、注射法、浸种法)不同土壤p H值、菌液浓度、光照及根系分泌物等接种条件对人工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菌土法与其他接种方法相比效果更好、更稳定,浸种法效果最差。在土壤p H值为酸性时更易发病,且p H值达到6.5时,病情指数最高;每g土接种0.050 g病根是最适宜的接种浓度;光照对病害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番茄和抗、感根肿病的白菜根系分泌物均能促进病害的发生。因此,在青麻叶大白菜的人工接种试验中可采用以上最佳接种方法及条件提高接种效果。
关键词:
根肿病 青麻叶大白菜 接种方法 接种条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闻凤英 张斌 刘晓晖 王玉龙 宋连久 赵冰
以稳定遗传的青麻叶类型大白菜甲型两用系2个、乙型可育株系4个及可育品系26个为材料,经过杂交、自交、测交及育性鉴定等手段,对青麻叶类型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模式进行了验证,并对青麻叶类型材料的育性基因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青麻叶类型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模式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在经过多代纯化的青麻叶材料中,基因型为msms的材料所占比例最大,为65 4%,基因型为Msfms的材料所占比例最小,为7 7%,基因型为MsfMsf的材料所占比例居中,为26 9%。
关键词:
大白菜 雄性不育性 雄性不育系 遗传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冰 闻凤英 王玉龙 宋连久 刘晓晖 张斌
对影响青麻叶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体植株的基因型与小孢子胚胎发生密切相关;33℃,24h高温处理有助于小孢子转化成胚状体,每蕾成胚数比25℃恒温培养提高4 5倍;在培养基中加入外源激素和多种氨基酸可以提高胚状体的诱导效率,平均比对照增加59.64%;培养基的琼脂含量增加到12g/L能显著提高小孢子胚的成苗率,比含琼脂8g/L的高出40.5个百分点。通过对青麻叶大白菜小孢子胚的培养,获得二倍性的双单倍体植株,从中选出性状优良的纯系进行杂交组合的选配,培育出青麻叶大白菜的新品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英 张秦英 刘莉 张显 闻凤英 张斌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42份青麻叶大白菜品系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进行分析。5对引物组合在42份品系中共获得12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9条,多态性比例为71.8%。计算42份品系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469~0.977,平均0.707。聚类结果可划分为4组,第一组大部分来源天津市津南区和塘沽地区;第二组基本上都来自津南区;第三组大多来源天津西青区;第四组来源于天津各个地区及河北省。聚类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地有一定的相关性,较好地反映了42份青麻叶大白菜品系间的遗传背景及亲缘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红 张斌 闻凤英 刘晓晖 王超楠 李梅 黄志银
为探究根肿病抗病遗传规律,采用根肿病抗性差异的材料G57和G70,构建了包含50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通过对父母本、F1及F2分离群体的人工接种表型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材料中的根肿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为进一步定位试验材料中的抗病基因,利用678个分子标记对双亲、F1及F2群体进行了筛选验证,初步将抗病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KBRH129J18和TCR02-F。并基于2个连锁标记,开发设计了更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最终获得与抗病基因连锁的5对SSR分子标记,分别为Bra0345-1、Bra02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杨 白元俊 苗则彦 李颖 赵奎华
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的4个鉴别寄主(2个芜菁甘蓝品种Laurentian和Wilhelmsburger,2个结球甘蓝品种Jersey Queen和Badger Shipper),于2011—2012年连续2年对采自黑龙江、吉林、辽宁的11个大白菜根肿病主要发病区域的病原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白菜根肿病菌主要种群均为4号生理小种。
关键词:
大白菜 根肿病菌 生理小种 东北地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佩文 尚慧 董丽英 刘树芳 李家瑞
近年来,十字花科根肿病在云南蔬菜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成为限制蔬菜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大田调查、田间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品种抗性、土壤性质及施肥水平、栽培措施和气候因子等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根据大白菜根肿病发生流行特点,集成农业、生态、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及危害。
关键词:
大白菜根肿病 发病因素 防治技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琴 吴毅歆 张学传 熊菊惠 邓林富 何鹏飞
为寻找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更好方法,利用枯草芽孢杆菌XF-1和香菇菌丝体研发生物诱抗剂香菇菌丝体裂解液(EXF-1)和EXF-1丙酮抽提液,并在盆栽条件下测定其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效果及对大白菜根际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施用EXF-1和EXF-1丙酮抽提物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效分别达65.07%和42.20%。同时该生物诱抗剂增加了大白菜根际芽孢菌和根际真菌,但减少了放线菌总量,起到调控根际微生态环境、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促进大白菜根生长的作用。Biolog生态板培养表面3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征 杨晓云 张清霞 司朝光 张淑霞 王媛
利用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分子标记(SC2930和KBr H129J18R)引物组,对78份大白菜材料进行抗根肿病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在这78份材料中,有34份材料含有SC2930-T(CRa抗病标记)标记,其中杂合抗病位点材料17份,纯合抗病位点材料17份。有37份材料含有KBr H129J18R抗病标记,其中纯合抗病位点材料15份,杂合抗病位点材料22份。有20份材料不含有CRa和CRb所对应的抗病标记,23份材料含有2个抗病标记。该研究初步明确了78份参试大白菜材料所含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类型,为大白菜抗根肿病育种提供材料选择依据。
关键词:
大白菜 根肿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启涣 陆漱韵 王莉莉 武崇光
本试验对甘薯黑斑病接种方法的影响因素、发病条件、对接种用薯块的要求和抗病、感病标准品种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甘薯黑斑病采用薯块接种时,正确和规范的甘薯黑斑病鉴定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叶烁 郝玲玉 张杰 张鲁刚
【目的】探讨鉴定大白菜菌核病抗病性的简易方法,为大白菜抗菌核病育种提供借鉴。【方法】以大白菜菌核病样病原菌为接种体,选用抗病品种15S261和15S94、耐病品种14S474和14S265及感病品种14S406、15S64和17S20为试验材料,对大白菜离体叶片和活体幼苗进行抗病性鉴定,并对离体叶片的接种时期、发病温度、接种部位及活体幼苗的接种时期、接种量进行比较,最后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89份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菌核病抗病性鉴定。【结果】大白菜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的最适接种苗龄为4叶期,最适宜接种部位为叶片正面,最佳发病温度为25℃;活体幼苗抗病性鉴定的最适接种量为直径5 mm的菌丝琼脂块,最适接种苗龄为3叶期。在89份被鉴定的大白菜种质材料中,23份材料表现抗病,38份材料表现耐病,21份材料表现感病,7份材料表现高感。【结论】离体和活体菌丝琼脂块接种方法均能准确鉴定出大白菜的抗病性,其中离体菌丝琼脂块法更经济适用;大白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抗病和耐病材料,可用于抗(耐)菌核病品种的选育。
关键词:
大白菜 菌核病 抗病性鉴定 白菜抗病育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涛 王超楠 张红 温娟娟 张斌
快速高效的DNA提取是作物大规模分子育种的关键一步。旨为构建一种快速提取大白菜基因组DNA的方法,以大白菜叶片为试验材料,比较了CTAB法、二步CTAB法以及4种碱裂解法提取DNA的质量,分析了不同方法提取的DNA为模板的PCR扩增效果,还对不同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条件进行了比较,选择最优的方法在抗根肿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CTAB法和3种碱裂解法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的PCR扩增产物,都可以通过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到清晰的条带。其中碱裂解法Ⅲ,
关键词:
大白菜 基因组DNA 快速提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焕焕 靳颖玲 张明科 张鲁刚 惠麦侠
为了研究大白菜中是否存在花粉直感效应,以14S116为母本,14S443、14S375、14S120、14S502、14S393、14S536为父本,配置杂交种;以14S193为母本,14S443、14S125、14S116、14S375、14S531为父本,配置杂交种;以92S24A为母本,8407、72M、DA T511、DA164-2-1、14S126、14S375、山东4号、芥菜、DA秦3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测定杂交当代角果的果荚长、果荚宽、果喙长、种子形状、单荚种子数以及千粒质量,获得中亲优势、杂种优势和父本效应。另外,JY3与JY4、JY5与JY6、JY19与JY20、Bre与夏...
关键词:
大白菜 果实 种子 花粉直感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慧慧 张腾 梁珊 陈兵 张椿雨 朴钟云
【目的】筛选与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CRb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检测所筛选出标记的通用性。【方法】以含有抗根肿病基因CRb的大白菜‘CR Shinkii DH’系为父本,以感病大白菜自交系‘07Q69’为母本杂交构建F2代作图群体。根据CRb基因连锁标记TCR01、TCR05和TCR09序列锁定的芸薹种A3染色体的目标序列,开发与CRb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进行精细定位。以芸薹种不同亚种为材料,验证CRb基因紧密连锁标记的通用性。【结果】获得了与CRb连锁的1个显性和4个共显性标记。TCR25和TCR74位于CRb的一侧,TCR13、TCR42和TCR34位于另一侧。最近的2个侧翼标记TCR74和T...
关键词:
大白菜 根肿病 CRb基因 分子标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