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2)
- 2023(7861)
- 2022(6659)
- 2021(5911)
- 2020(4718)
- 2019(10913)
- 2018(10542)
- 2017(20087)
- 2016(11025)
- 2015(12285)
- 2014(12182)
- 2013(12486)
- 2012(12358)
- 2011(11292)
- 2010(11583)
- 2009(10576)
- 2008(10366)
- 2007(9515)
- 2006(8862)
- 2005(8436)
- 学科
- 济(54395)
- 经济(54344)
- 业(25344)
- 管理(24202)
- 地方(19833)
- 中国(18713)
- 企(16899)
- 企业(16899)
- 方法(16127)
- 农(15826)
- 数学(14032)
- 数学方法(13905)
- 学(12150)
- 业经(12122)
- 地方经济(12084)
- 农业(11406)
- 制(10432)
- 发(10230)
- 融(9918)
- 金融(9918)
- 银(9811)
- 银行(9770)
- 行(9549)
- 财(9263)
- 贸(9107)
- 贸易(9096)
- 教育(8724)
- 易(8707)
- 环境(8418)
- 发展(7737)
- 机构
- 大学(161015)
- 学院(160474)
- 研究(70313)
- 济(68161)
- 经济(66519)
- 管理(52860)
- 中国(51298)
- 科学(43658)
- 理学(43465)
- 理学院(42843)
- 管理学(41978)
- 管理学院(41705)
- 所(37968)
- 京(37271)
- 农(36132)
- 研究所(34293)
- 财(30353)
- 中心(29953)
- 农业(28427)
- 江(28008)
- 业大(26260)
- 院(26127)
- 省(24557)
- 北京(24474)
- 范(23332)
- 师范(22939)
- 财经(22563)
- 州(22129)
- 科学院(20985)
- 经济学(20963)
- 基金
- 项目(101964)
- 科学(78211)
- 研究(72683)
- 基金(70501)
- 家(64111)
- 国家(63529)
- 科学基金(51522)
- 社会(44408)
- 社会科(42042)
- 社会科学(42035)
- 省(41914)
- 基金项目(35955)
- 划(35588)
- 自然(33065)
- 教育(33058)
- 自然科(32230)
- 自然科学(32216)
- 自然科学基金(31640)
- 资助(29945)
- 发(29605)
- 编号(28505)
- 重点(24564)
- 成果(23930)
- 发展(23353)
- 展(22935)
- 课题(22733)
- 部(21615)
- 创(21123)
- 计划(20305)
- 创新(19877)
共检索到273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寅峰 张志敏 尚旭岚 杨万霞 王纪 方升佐
为建立高效的青钱柳组培快繁体系,以青钱柳茎段腋芽作为外植体,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组合对腋芽萌发和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9个处理的激素组合对青钱柳腋芽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6-BA3mg·L-1+2ip1mg·L-1+NAA0.1mg·L-1处理效果最佳,萌芽率最高(83.33%),芽生长状态最好,但各处理诱导的均以单芽为主。将单芽置于添加TDZ的培养基中则诱导的均为丛芽,最佳组合为TDZ0.1mg·L-1+NAA0.1mg·L-1,萌芽率、增殖系数均达最高,分别为100%和7.33。培养基中添加2.0mg·L-1GA3能有效地促进丛生芽的伸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地周 陆爽 巴春影 李媛媛
【目的】建立烈香杜鹃嫩茎段腋芽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为烈香杜鹃工厂化育苗奠定技术基础。【方法】以烈香杜鹃嫩茎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烈香杜鹃腋芽丛生芽诱导和生根的各主要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水平的作用进行探讨。【结果】适宜的烈香杜鹃嫩茎段腋芽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1/2DR+TDZ 2.80mg/L+IAA 0.01mg/L+GA31.85mg/L,诱导率为99.8%;生根培养基为:1/2DR+IAA 0.07mg/L+NAA 0.02mg/L,生根率达99.7%。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GA32.00mg/L,再生植株茎节在35d的培养周期内,每段增殖倍数平均达5以上,植株再生率为97.0%。...
关键词:
烈香杜鹃 腋芽丛生芽 植株再生 均匀设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桂莲 屠乃美 袁菊红 刘鹏 张顺堂
为探明再生稻的适宜播种期,选用培两优500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生育期、腋芽萌发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以3月3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好,再生季产量高,4月1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较差,但能正常成熟,4月19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差且不能在安全期内齐穗,导致部分穗子不能抽穗或能抽穗但不能正常成熟.从气候条件和高产角度出发,供试组合作再生稻栽培,在长沙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底至4月初,最佳播种期为3月底.
关键词:
播种期 再生稻 腋芽萌发 产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杨星 林冬梅 曹秀明 刘斌 林辉 罗海凌 刘凤山 林占熺
【目的】筛选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该类菌草耐盐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2个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试材,对15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后腋芽萌发期的各个指标(芽长、根长、芽鲜质量、根鲜质量、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测定。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供试品种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所有供试品种的发芽势均降低,芽长、根长、芽鲜质量和根鲜质量都减小;除LZ_NO.1、LZ_NO.3和LZ_NO.7外,其他品种的发芽率均下降;活力指数受盐胁迫的影响最大。基于各指标耐盐系数隶属函数值的临近度对12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LZ_NO.1、LZ_NO.3和LZ_NO.7为一类,属高耐盐型;LZ_NO.2、LZ_NO.4和LZ_NO.6为一类,属盐敏感型。【结论】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LZ_NO.1、LZ_NO.3和LZ_NO.7;根据活力指数可判定芦竹属菌草品种的质量优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施琼 胡峰 黄烈健 詹妮
以马大杂种相思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最佳的增殖培养基,调整增殖时间,探讨芽体长度、继代次数对增殖的影响,增殖培养对生根的影响,建立马大杂种相思腋芽高效组培增殖体系。结果表明:将健壮的初代培养无菌芽剪成含1个腋芽的茎段,接入最佳增殖培养基(改良MS+6-BA1.5 mg·L-1+NAA0.1 mg·L-1+Ac0.04g·L-1,添加蔗糖3%和琼脂7 g·L-1)中连续培养7代,7次继代的平均增殖倍数为2.52,增殖时间为35天,单株平均繁殖系数为14.99,且7次继代增殖倍数变化小、增殖芽质量好。将增殖芽的茎段(含2~3个腋芽)接入1/2MS+IBA1.0 mg·L-1+NAA0.5 mg...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舒必超 刘卫东 杨水莲 马涛 刘瑞峰 赵坤
以湖南野生假俭草为材料,采用幼嫩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继而诱导生根,建立其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用75%酒精消毒45 s,再用0.1%升汞消毒10 min,褐化率与污染率都较低,丛生芽的诱导率较高;假俭草茎段丛生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IBA 0.4 mg/L;在丛生芽的增殖培养中,添加1.0 mg/L 6-BA与0.2 mg/L IBA的MS培养基增殖效果最佳;1/2 MS+NAA 0.1 mg/L+IBA 0.5 mg/L诱导丛生芽生根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草业科学 假俭草 丛生芽 诱导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双双 陆顺教 冷青云 王存 杨光穗
【目的】建立茎段诱导丛生芽途径的树兰快速繁殖技术体系,为树兰种苗生产及工厂化育苗奠定基础。【方法】以树兰当年生分蘖苗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6-BA、NAA和IBA组合对树兰茎段丛生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不同质量浓度6-BA和NAA组合对树兰茎段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均有显著影响,树兰茎段丛生芽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MS+1.0Mg/L 6-BA+0.5Mg/L NAA,诱导率最高达到73.13%;增殖最适宜培养基为MS+3.0Mg/L 6-BA+1.0Mg/L NAA,增殖系数最高达到5.2。不同质量浓度NAA和IBA组合对树兰组培苗生根有显著影响,生根最...
关键词:
树兰 茎段 丛生芽 诱导与增殖 组织培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婷 牛慈琼 石雷 廖怀建
为建立有效的印度黄檀组培快繁技术,本研究采用优树嫁接苗的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阐明不同消毒方法、不同基础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炭浓度对诱导培养的影响,以期为获得能够保持母株优良性状的无性系苗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方法是,外植体先用75%酒精浸泡30 s,然后用0.1%升汞浸泡10 min,此时污染率最低,腋芽萌发率最高,污染率和存活率分别为(16.67±2.03)%和(70.33±2.03)%;相对于B_5和WPM基础培养基,使用MS培养基对外植体进行培养,萌芽率和苗高最高,分别为(85
关键词:
印度黄檀 消毒 腋芽 诱导培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尚瑀琪 杨模华 段润梅 徐萌 张钰 陈艺 李亚婧
【目的】针叶树器官发生组培快繁是对针叶树良种选育成果扩繁利用的有效途径,诱导出高质量的不定芽是建立针叶树高效组培体系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方法】以马尾松二代种子园优良家系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WPM为基本培养基,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6-BA(6-苄氨基嘌呤)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马尾松成熟胚不定芽诱导、茎段腋芽增殖、茎段芽伸长以及生根诱导的优化探讨。【结果】诱导培养基中的6-BA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成熟胚不定芽诱导的数量和芽长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交互效应。在特定的诱导时长(2~32 d)内,随着6-BA浓度的升高,诱导的不定芽数也随之增加(增殖系数从0增加到7.78);而在特定的6-BA浓度水平(4.4、11.1、44.4μmol·L-1)内,诱导不定芽数则随诱导时长(2~32d)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均以16 d诱导时长时其不定芽诱导数最高,且芽生长正常;而不定芽的芽长则随6-BA的浓度或诱导时长的增加而逐渐变矮;6-BA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茎段腋芽诱导与增殖也有显著性影响,单个茎段腋芽增殖数平均在10左右,最高可达36~40个;低铵硝比(0.2~0.4)的WPM培养基有助于茎段腋芽的伸长培养;1/2WPM培养基中添加9.8μmol·L-1IBA,生根率在45.83%左右,其诱导产生的不定根其根系发达,侧根数量多,生长状态良好,生根芽苗移栽可长成正常植株。【结论】不同6-BA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马尾松不定芽诱导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马尾松组培体系构建中,为诱导获得高质量的不定芽或腋芽,不仅应重点考虑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也需同时考虑该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于外植体的诱导时长这一重要影响因子。本研究构建了一套马尾松优良家系成熟胚高质量芽诱导的组培快繁植株再生体系,为扩繁利用紧缺的马尾松优良抗性育种材料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李和平 廖玉才 瞿波
为了筛选不受季节限制的小麦遗传转化受体,研究了3个小麦栽培品种在3种萌发培养基、4种诱导培养基、3种不同诱导时间和3种生根培养基下从茎尖直接诱导丛生芽的最佳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MB5基本培养基不添加任何激素最适于小麦成熟胚萌发;而在MB5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TDZ和0.5 mg/L IBA,小麦茎尖丛生芽诱导率最高;单个茎尖形成丛生芽的数目,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增加,诱导时间以不超过30 d为宜;品种间的丛生芽诱导率及丛生芽形成数目没有差异;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基本培养基添加1.0 mg/LIBA。由丛生芽诱导再生发育形成的植株开花结实正常。这些研究结果为建立基于小麦丛生芽的再...
关键词:
诱导 丛生芽 成熟胚 顶端分生组织 小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郝岗平 杜希华 尤勇 侯福林 范志强 张慧娟
The stem of Ginkgo biloba were cultured on MS,modified MS and DCR basal medium,supplemented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 of hormones—NAA,ZT (zeatin) and two types of nurture-CH (casein hydrolysate) and Ade (adenin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variou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存旭 张焕玲 贾小明 董建国
以栓皮栎实生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调查碳水化合物、渗透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体胚增殖、成熟和萌发的影响,建立体胚增殖、成熟和萌发的培养基方案。叶片外植体在附加1.0mg·L-1NAA和0.5mg·L-1BA的起始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前胚性团块。这些胚性团块在增殖培养基上培养6周,在附加1mg·L-1BA、0.25mg·L-1NAA和3%蔗糖的MS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好。将单个体胚转接到成熟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蔗糖浓度对栓皮栎体胚成熟以及后续的萌发有显著影响。成熟培养基中附加5%的蔗糖,体胚成熟率和萌发率分别达到63.5%和33.8%。虽然在成熟培养基中附加ABA有利于体胚成熟,但对体胚的进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牟海飞 刘洁云 黄永才 邓福斌 吴艳艳 黄伟华 吴代东 梁桂东 黄黎芳
【目的】探讨火龙果茎段灭菌及芽诱导增殖技术,为研发火龙果组织培养技术提供支撑。【方法】以桂红龙1号火龙果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因素对火龙果茎段灭菌及芽诱导增殖过程的影响。【结果】茎段大小是影响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灭菌时间,茎段老熟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灭菌时间对芽诱导的影响最大,6-BA浓度次之,茎段老熟程度和茎段大小对芽诱导影响较小,且差别不大。6-BA 4.0 mg/L时芽诱导效果最佳。6-BA浓度越高,芽增殖倍数越高,但当6-BA达到4.0 mg/L时,芽出现玻璃化现象。IAA的芽增殖效果优于N
关键词:
火龙果 离体培养 灭菌 继代增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思瑶 李明阳 邵占媛 尹静
以内蒙柽柳嫩枝为外植体,分别进行8种激素组合(2水平NAA和4个水平6-BA)及5种类型培养基(MS、12 MS、NT、B5和WPM)处理,研究柽柳组培苗生长和次生产物含量积累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及不同培养基类型均对柽柳组培苗生长和次生产物积累有显著影响,其中柽柳丛生芽最佳生长培养基为MS附加激素6-BA1.0 mgL+NAA 0.05 mgL。各处理下柽柳丛生苗组织中总酚含量均较高(136.84~353.58 mgg),其次为总三萜(17.65~63.13 mgg),总黄酮含量相对较低(11.10~18.92 mgg)。在附加激素为6-BA 1.0 mgL+NAA 0....
关键词:
柽柳 组织培养 丛生芽 次生代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