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5)
2023(5501)
2022(4996)
2021(4585)
2020(4355)
2019(10078)
2018(10142)
2017(19818)
2016(11482)
2015(13216)
2014(13593)
2013(13685)
2012(13125)
2011(11915)
2010(12024)
2009(11384)
2008(11724)
2007(10890)
2006(9157)
2005(8303)
作者
(36464)
(30893)
(30612)
(29291)
(19548)
(14898)
(14224)
(12179)
(11461)
(11021)
(10436)
(10288)
(10009)
(9843)
(9832)
(9813)
(9694)
(9220)
(8901)
(8865)
(7916)
(7670)
(7542)
(7028)
(6982)
(6939)
(6893)
(6852)
(6416)
(6411)
学科
(48248)
经济(48200)
(28632)
管理(27929)
方法(25309)
数学(22696)
数学方法(22494)
(21637)
企业(21637)
(13771)
(12242)
(11809)
中国(11436)
(10116)
贸易(10116)
地方(9832)
(9809)
农业(9050)
(8668)
业经(8552)
(7576)
(7449)
银行(7401)
(7281)
财务(7268)
财务管理(7245)
(7086)
金融(7084)
(7027)
企业财务(6818)
机构
大学(173478)
学院(171329)
(68812)
经济(67280)
管理(62037)
研究(61165)
理学(53274)
理学院(52587)
管理学(51528)
管理学院(51207)
中国(44855)
科学(40809)
(38002)
(37561)
(33892)
研究所(31129)
业大(30957)
(30817)
农业(30585)
中心(28488)
(26687)
财经(24821)
北京(23826)
(22834)
师范(22556)
(22353)
经济学(21554)
(21299)
(21101)
农业大学(19943)
基金
项目(113460)
科学(86141)
基金(79903)
研究(78689)
(71503)
国家(70912)
科学基金(57996)
社会(47257)
(45205)
社会科(44649)
社会科学(44630)
基金项目(42501)
自然(38734)
(38560)
自然科(37773)
自然科学(37758)
自然科学基金(37082)
教育(36835)
资助(34190)
编号(32345)
成果(26992)
重点(26227)
(25411)
(24910)
计划(22850)
(22820)
课题(22817)
科研(22712)
创新(21482)
大学(20932)
期刊
(72673)
经济(72673)
研究(46767)
学报(33939)
(33878)
中国(30835)
科学(28268)
(24230)
大学(24099)
学学(22814)
农业(22703)
管理(19229)
教育(16758)
(14422)
金融(14422)
技术(13816)
(12818)
财经(12039)
业经(11717)
经济研究(11615)
问题(10395)
(10303)
(9750)
统计(9118)
技术经济(8822)
业大(8745)
(8597)
图书(8316)
理论(8206)
商业(8027)
共检索到248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李玲  张学文  赵燕  陆明亮  刘芬  杨华  
青钱柳是中国独有的药食同源性植物,其叶片中含有具高甜度非热值的甜茶树甙A(Cyclocariosid A)、青钱柳甙 Ⅰ(Cyclocariosid Ⅰ)、紫檀苷A(Pterocaryosides A)、紫檀苷B(Pterocaryosides B)等几类三萜皂苷,有望用于天然甜味剂及功能成分的开发。青钱柳群体高三萜类群与正常类群中紫檀苷A、紫檀苷B两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积累差异,正常类群中这两类高甜度三萜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高三萜类群。本研究选取甜型青钱柳叶和非甜型青钱柳叶进行比较研究,利用转录组技术结合植物萜类代谢途径分析青钱柳发育过程中甜味性状形成的分子差异。构建了甜型与非甜型青钱柳叶片cDNA文库,通过对转录组的差异基因进行GO及KEGG分析,鉴定出13个参与三萜形成的关键酶基因,在两种类型青钱柳叶中具有显著差异性表达模式,结合萜类代谢检测结果,甜型青钱柳叶中4类甜味三萜化合物的积累量显著高于非甜型青钱柳叶,说明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造成了甜味三萜化合物在叶片中积累量的不同,是青钱柳甜味差异性状形成的关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李玲  张学文  赵燕  陆明亮  刘芬  杨华  
青钱柳是中国独有的药食同源性植物,其叶片中含有具高甜度非热值的甜茶树甙A(Cyclocariosid A)、青钱柳甙 Ⅰ(Cyclocariosid Ⅰ)、紫檀苷A(Pterocaryosides A)、紫檀苷B(Pterocaryosides B)等几类三萜皂苷,有望用于天然甜味剂及功能成分的开发。青钱柳群体高三萜类群与正常类群中紫檀苷A、紫檀苷B两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积累差异,正常类群中这两类高甜度三萜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高三萜类群。本研究选取甜型青钱柳叶和非甜型青钱柳叶进行比较研究,利用转录组技术结合植物萜类代谢途径分析青钱柳发育过程中甜味性状形成的分子差异。构建了甜型与非甜型青钱柳叶片cDNA文库,通过对转录组的差异基因进行GO及KEGG分析,鉴定出13个参与三萜形成的关键酶基因,在两种类型青钱柳叶中具有显著差异性表达模式,结合萜类代谢检测结果,甜型青钱柳叶中4类甜味三萜化合物的积累量显著高于非甜型青钱柳叶,说明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造成了甜味三萜化合物在叶片中积累量的不同,是青钱柳甜味差异性状形成的关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向辉  苑静  王翔  
青钱柳是一种民间常用中药,青钱柳叶中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如有机酸、黄酮类、皂苷类、铱类、精油、无机元素等,但对于青钱柳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仍未见有报道.使用Illumina公司Hiseq 4000平台对青钱柳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对reads进行拼接,得到50126个unigenes平均长度为1 247bp,有19 875 (39.65%)unigenes由NCBI非冗余数据库进行注释的,23 716 (47.31%)unigenes被注释到GO数据库,14 950个(29.82%)unigenes匹配到COG功能组.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6 012 (11.20%)个unigenes被富集到254个KEGG代谢通路,其中1 212个unigenes参与了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并且发现126个unigenes参与异戊二烯代谢,包括萜烯类、香茅醛、呋喃酮、苷的代谢途径.此外,总共检测到21 089个简单序列重复(SSRs).通过对老叶与嫩叶的转录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青钱柳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叶片中,基因表达上调占主异作用的过程主要涉及萜类和多肽的代谢、辅酶和维生素的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而基因表达下调占主异作用的过程主要涉及信号传输、类脂物代谢与能量代谢.该转录组数据可为青钱柳重要生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和调控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柏文恋  袁丛军  谢涛  黄安香  丁访军  吴运辉  余德会  
【目的】通过研究黔产青钱柳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状况,明确黔产青钱柳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特征,探讨不同采摘部位、不同种源及不同采样时间青钱柳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变异规律。【方法】在贵州省17个县(市、区)选择33个具有代表性的分布点采集叶片样品,对青钱柳叶片中全氮(N)、全磷(P)、全钾(K)、全铁(Fe)、全锰(Mn)、全铜(Cu)、全锌(Zn)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产地青钱柳叶片含量差异显著,叶片中N、Mn含量变幅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82.6%和73.4%;大部分地区的青钱柳叶片存在N、P、K、Fe含量不足,其中N含量缺乏最为严重,N、P、K、Fe含量不足的样本数分别占总样本数的100%、66.7%、96.3%和88.9%。青钱柳小叶中N、Fe、Mn含量显著高于叶柄,且分别比叶柄的高251.4%、23.4%、56.3%,青钱柳小叶的P、K、Mn、Fe、Cu含量分别比复叶的高30.5%、43.7%、126.8%、41.6%、153.7%,但Zn含量比复叶的低60.6%。黎平种源青钱柳叶片N、P、K、Mn含量显著高于广西种源和江西种源,广西种源青钱柳Cu、Zn含量显著高于江西种源和黎平种源,江西种源的Fe含量显著高于广西种源和江西种源。同一种源同一种植模式下,青钱柳叶片N、P、K、Fe、Mn、Cu、Zn含量随季节变化明显,4月份采集的青钱柳叶片营养元素总量相对较高。【结论】不同产地青钱柳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大部分产地存在N、P、K、Fe含量不足,生产上要特别注意补充N、P、K肥的施用;青钱柳不同部位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其叶片对营养元素的富集能力更高;不同种源及采样时间对青钱柳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影响显著;青钱柳叶片N、K、Cu含量随叶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本研究可对青钱柳人工培育过程中的施肥量及施肥方式进行优化,同时可为提高青钱柳产量及品质、培育优质青钱柳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进  姚晓云  李清  张宇  任春元  王嘉宇  徐正进  
以粳稻Sasanishiki和籼稻Habataki杂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叶片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4个QTL,包括叶长、叶宽、叶面积的QTL各3个和叶厚QTL 5个,分布在第1,2,5,6,7,11和12号染色体上,贡献率在8.65%~24.45%之间。在第6号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QTL聚集区段(R566B-R1888),该区段存在着同时控制剑叶和倒二叶叶宽及叶面积的位点,贡献率均超过16.00%。相关分析表明,叶长、叶宽与叶面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厚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叶片厚度的QTL位点与控制叶长、叶宽和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伊六喜  贾霄云  高凤云  周宇  斯钦巴特尔  
【目的】研究亚麻花和叶片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为亚麻种质创新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挖掘亚麻花和叶片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和候选基因。【结果】269份供试亚麻材料中花瓣颜色为蓝的最多(占56.50%);花冠形状为五角形最多(占42.75%);花药颜色为蓝最多(占86.61%);叶片颜色为深绿色最多(占58.73%);叶片形状为披针形最多(占56.87%)。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与亚麻花色显著关联的SNP位点3个,候选基因8个,其中Lus10033621(果胶酯酶)和Lus10007409(β-半乳糖苷酶)基因参与调控亚麻花色形成;检测到与花冠形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3个,候选基因6个,其中Lus10000554(富含亮氨酸PPR基序的蛋白)基因与花冠发育形成密切相关;检测到与亚麻花药色显著关联的SNP位点1个,候选基因5个,其中Lus10010403(花青素还原酶)基因直接参与植物花青素的代谢途径;检测到与亚麻叶色显著关联的SNP位点1个,候选基因4个,其中Lus10005600(富含亮氨酸的PPR基序蛋白)基因参与调控叶色形成;检测到与叶形显著关联SNP位点3个,候选基因5个,其中Lus10033007(凯氏带膜蛋白)基因参与调控叶片内部结构形成。【结论】亚麻花和花药主要以蓝色为主,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能检测到花和叶片关联的关键候选基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万霞  佘诚棋  方升佐  
以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11个种源1年生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青钱柳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地理变异,初步筛选出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高的优良药用种源。黄酮类化合物各成分用液相色谱测定,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叶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紧密相关,其中山奈酚质量分数高于槲皮素和异槲皮苷。研究的各种源中,安徽歙县和广西资源种源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6.770和6.494mg·g-1,安徽舒城种源的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低,仅为1.230mg·g-1;以经纬度为自变量,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因变量进行趋势面分析,青钱柳叶中山奈酚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傅芸   钟寅枭   许薇   刘玉华   张心娴   魏启轩   曹福亮   付芳芳  
【目的】探究雌、雄银杏叶片中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及其主要组分的含量差异及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方法】选取雌、雄银杏各10株,以叶片为试验材料,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分别测定萜内酯、黄酮醇苷含量,并选取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含量具有代表性的3个雌株和3个雄株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雌株中萜内酯及其主要组分含量均略高于雄株,但差异不显著;黄酮醇苷及其主要组分含量均高于雄株,但各组分中仅槲皮素含量差异显著(P=0.045)。转录组测序共得到288 023 696条Raw reads,257 059 884条Clean reads,Q30≥91.24%,GC含量≥45.95%,唯一比对率≥85.04%。共鉴定(P <0.05且|log2FC|≥1)出676个差异表达基因,与雌株相比,雄株有340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336个差异表达基因下调表达。GO富集分析显示有372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氧化还原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解毒、催化活性等163个GO条目中。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互作、其他聚糖降解、类固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有关。银杏萜内酯和黄酮醇合成通路上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在雌株中均高于雄株,与雌株中萜内酯、黄酮醇苷含量高于雄株的趋势相一致。【结论】不同性别银杏叶片中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含量及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有差异,雌株略高于雄株。研究为基于不同性别的叶用银杏优良种质的筛选和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秋平  文李  张振乾  王峰  官春云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与菌核病病原核盘菌互作的分子机制,挖掘分别与甘蓝型油菜抗、感病相关的基因,以高抗菌核病品种湘油15(Xiangyou 15)及其感病的近等基因系98C40NL为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2个品种盛花期叶片接种核盘菌前及接种后12,24 h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部分基因表达进行验证。测序得到34.16 G Clean bases,6个样本中共鉴定出78 582个基因。相对于高感品种,湘油15在3个时间点共有1 296个基因下调表达,1 495个基因上调表达; 54个基因在3个时间点都表现显著差异,其中18个基因在3个时间点都下调,27个基因在3个时间点都上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钙信号通路、苯丙烷类代谢、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等途径。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BnaA03g09060D、BnaA01g26640D、BnaA03g09090D、BnaA04g12120D、BnaA01g26920D 5个基因在高抗品种的表达显著高于高感品种,可能与寄主植物防御核盘菌的侵染有关;BnaA06g10010D、BnaA09g16180D、BnaAnng19580D、BnaC01g40400D、和BnaC06g05340D 5个基因则在高感品种中表达显著高于高抗品种,可能与核盘菌感病受体相关。研究结果为解析油菜与核盘菌互作机理及挖掘菌核病抗性和受体基因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索慧英  刘静  曲冠证  郑密  李莹  
【目的】为了研究刚毛柽柳响应盐胁迫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刚毛柽柳叶片为材料,对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探究出适用于双向电泳的刚毛柽柳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并建立NaHCO_3胁迫下刚毛柽柳叶片差异蛋白质的表达谱。【方法】本研究比较了改良Tris-三氯乙酸,改良Tris-三氯乙酸+PVP40,改良Tris-三氯乙酸+丙酮和植物蛋白提取试剂盒法4种提取植物蛋白质的方法提取刚毛柽柳叶片总蛋白质的差异,并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用技术研究NaHCO_3胁迫后刚毛柽柳叶片蛋白质表达变化,建立了盐胁迫下刚毛柽柳叶片差异蛋白表达谱。【结果】采用改良Tris-三氯乙酸法提取刚毛柽柳叶片蛋白质,利用该方法可获得高质量的蛋白质样品,所得到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中蛋白质分离效果好、图谱分辨率高,通过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7.0凝胶分析软件对NaHCO_3处理0和12 h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进行分析,获得了25个响应盐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分析了差异表达蛋白量的变化。【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改良Tris-三氯乙酸法提取刚毛柽柳叶片蛋白质适用于双向电泳体系,该方法可以用于对刚毛柽柳叶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本研究建立了NaHCO_3胁迫下刚毛柽柳叶片差异蛋白质的表达谱,为进一步分析刚毛柽柳耐盐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绍东  周宇飞  黄瑞冬  
对甜高粱品种辽饲杂3号在4个播种期条件下进行了叶片性状指标测定试验,分析了不同播种期甜高粱在拔节、孕穗、开花、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叶面积指数及成熟期绿叶数等叶部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孕穗期与开花期达最大值,早播时甜高粱前期叶绿素含量高,晚播时后期叶绿素含量较高。比叶重在灌浆期达最大值,且以晚播甜高粱的比叶重较大。叶面积指数随播种期延迟,并有下降趋势,但晚播甜高粱在成熟期时叶面积指数较高。绿叶数的变化趋势类似于叶面积指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舒扬   田力   周顺陶   储月娥   梅迪   袁佳秋   余延浩   洑香香  
【目的】比较分析青钱柳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叶形态、光合性能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差异,以期为青钱柳叶用林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鹤峰和清凉峰2个种源的成年植株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叶形态指标、解剖结构、气孔参数,比较光合生理的相关参数,监测叶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差异。【结果】1)四倍体叶长、叶宽、叶面积分别为10.94 cm、4.57 cm、118.84 cm2,比二倍体分别高出19.5%、61.4%、94.2%,而比叶质量无显著差异;四倍体叶解剖结构各部分、气孔形态均显著大于二倍体,气孔密度为158.36个·mm-2,比二倍体少43.8%。2)四倍体叶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叶绿素a、叶绿素b无显著差异;通过对光响应曲线拟合得到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分别为8.367、0.997、25.905、1 527.96μmol·m-2s-1和13.797、1.573、32.905、1 311.36μmol·m-2s-1;瞬时光合测定发现四倍体净光合速率、胞间CO2、蒸腾速率均显著大于二倍体;气孔导度、蒸气压亏缺则差异不显著。3)二种倍性植株叶内主要活性物质的积累高峰均出现在5月和9月;三萜化合物和黄酮含量在主要的收获季节(5月和9月)倍性间均无显著差异;四倍体多酚含量(13.64 mg·g-1)仅于5月显著高于二倍体(13.29 mg·g-1),但四倍体多糖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均显著高于二倍体,5月和9月的含量分别达6.80和8.58 mg·g-1。【结论】青钱柳四倍体叶形态、叶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性均显著优于二倍体,促进了四倍体叶生物量积累;四倍体在5月份的多酚含量和叶多糖含量全生长季显著高于二倍体,黄酮、三萜含量倍性间在主要的收获季节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评价认为,四倍体是低海拔地区叶用青钱柳人工林生产的主要栽培材料,可获得更高的生物活性物质产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楚秀丽  杨万霞  方升佐  尚旭岚  佘诚棋  
通过对5个种源青钱柳叶片黄酮类物质生长期动态规律的分析,寻求最适宜的利用时期,并初步筛选优良种源。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数据,对其功能叶黄酮类物质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黄酮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湖南江华和江西庐山种源的最佳采收期为7月,其他种源为10月;不同种源间黄酮类物质含量变异极显著,初步筛选出江华和庐山为优良药用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安海龙  谢乾瑾  刘超  夏新莉  尹伟伦  
【目的】比较分析水分胁迫、种源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种源黄柳叶功能性状的影响,并探讨种源地气候与种源差异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水分梯度法,选取来自6个种源地的当年生黄柳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水分(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和重度干旱(T3)4个水分胁迫梯度,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量苗木的光合指标,在Arc Gis9.2中从World CLIM全球高分辨率(1 km×1 km)气候数据库中提取出各种源地的气候数据,并以此计算年平均降水量(MAP)和年平均气温(MAT),用ANOVA分析不同种源黄柳叶功能性状对不同水分胁迫处理的响应,结合一般线性模型(G...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启云  石利娟  庄文  袁隆平  
选择具有不同株型特征的3个不育系和15个恢复系,采用NCⅡ交配设计分析水稻上3叶叶长等15个叶片形态性状的配合力。试验结果表明:倒2叶叶宽、剑叶叶宽等12个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而倒1~2叶叶枕距、剑叶披垂角和剑叶比叶重等3个性状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多数叶片形态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更大,其中以剑叶叶长、叶宽和剑叶面积以及倒2叶叶长等4个性状最为突出;倒2~3叶叶枕距则受不育系的影响更大;剑叶披垂角等性状以不育系与恢复系互作效应为主。就塑造杂交稻理想叶型而言,培矮64S为最佳不育系,热研1号为最好的恢复系,其次是密阳23、三不吃、9311等,以这些材料为亲本容易配制超级杂交稻理想株型模式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