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7)
2023(7429)
2022(6239)
2021(5629)
2020(4777)
2019(10585)
2018(10009)
2017(18570)
2016(10287)
2015(11278)
2014(10803)
2013(10589)
2012(9908)
2011(8969)
2010(8760)
2009(8138)
2008(7982)
2007(7012)
2006(6211)
2005(5622)
作者
(34223)
(28496)
(28481)
(26680)
(18128)
(13909)
(12599)
(11172)
(10926)
(9901)
(9848)
(9418)
(9417)
(9196)
(9022)
(8804)
(8774)
(8526)
(8308)
(8292)
(7434)
(7069)
(6857)
(6559)
(6551)
(6345)
(6219)
(6182)
(5905)
(5808)
学科
(38318)
经济(38228)
管理(29520)
(28005)
(22219)
企业(22219)
方法(17425)
数学(15488)
数学方法(15312)
(11411)
(11361)
(11209)
中国(10464)
(9529)
(8917)
贸易(8915)
(8707)
业经(8674)
农业(7539)
技术(6618)
(6579)
银行(6530)
(6490)
(6417)
金融(6416)
(6265)
财务(6256)
财务管理(6239)
环境(6233)
(6214)
机构
大学(152919)
学院(149143)
(59777)
经济(58694)
研究(57314)
管理(54051)
理学(47529)
理学院(46931)
管理学(45986)
管理学院(45745)
中国(41630)
科学(39263)
(38421)
(32770)
(31419)
农业(31031)
业大(30639)
研究所(29184)
(26774)
中心(24990)
(22149)
财经(21409)
(21222)
农业大学(20696)
北京(20211)
(19625)
(19210)
经济学(18705)
(17978)
(17556)
基金
项目(109166)
科学(84528)
基金(81007)
(76132)
国家(75515)
研究(69243)
科学基金(62157)
社会(45073)
自然(43773)
基金项目(43081)
自然科(42755)
自然科学(42737)
社会科(42628)
社会科学(42617)
自然科学基金(42035)
(41747)
(37006)
资助(32545)
教育(30834)
重点(25449)
编号(24366)
计划(23838)
(23761)
(22893)
(22695)
科研(22316)
创新(21523)
科技(21287)
(20676)
国家社会(19476)
期刊
(61244)
经济(61244)
研究(40500)
学报(36890)
(33713)
科学(30571)
中国(29867)
大学(26486)
学学(25592)
农业(22548)
(19875)
管理(18871)
(12509)
金融(12509)
(12083)
业大(11132)
财经(10900)
教育(10830)
经济研究(10800)
业经(9954)
农业大学(9389)
(9307)
(9283)
技术(9152)
问题(8491)
科技(8407)
林业(8233)
(6892)
商业(6544)
国际(6523)
共检索到215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周琳  于业绍  陆平  杨世俊  
本文报道了青蛤受精卵密度对孵化的影响和青蛤幼虫培养密度对生长的影响。受精卵密度在26个/ml、30个/ml、38个/ml、44个/ml、53个/ml时,孵化率在87.8~89.9%之间;受精卵密度为53个/ml时,幼虫畸形率较高。实验发现,幼虫的培养密度应控制在6~11个/ml,幼虫变态后,减少培养密度,可以提高幼虫成活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晓莉   朱永久   吴兴兵   杨德国   李学梅   朱挺兵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鳍鳠仔鱼出膜率随孵化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为22℃组(0)<30℃组(12.51%)<24℃组(17.95%)<26℃组(25.40%)<28℃组(30.51%),不同温度组差异显著,二项式拟合得到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出膜后24 h成活率表现为24℃组(54.76%)显著低于26℃组(95.45%)、28℃组(91.67%)和30℃组(92.59%),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96 h成活率分别为52.38%、90.91%、92.59%和40.74%,表明低温(24℃)和高温(30℃)都显著影响成活率。仔鱼出膜时间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缩短,范围为46~88 h。4种孵化方式的24 h好卵率结果表明挂网组(48.11%)>孵化框组(45.05%)>蛋白酶脱黏组(19.98%)>滑石粉脱黏组(15.32%),四个实验组之间差异显著。出膜率表现为挂网组(16.07%)>蛋白酶脱黏组(12.08%)>孵化框组(9.61%)>滑石粉脱黏组(9.26%)。出膜率/24 h好卵率显示脱黏组的值最大(均为60.46%),显著高于挂网组(33.40%)和孵化框组(21.32%)。在实验设置的3个蛋白酶脱黏浓度梯度下,24 h和48 h好卵率均表现为0.75 g/L组显著高于3 g/L组和1.5 g/L组,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出膜率则表现为随浓度降低而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卵膜对受精卵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对出膜过程造成困难,导致出膜率降低。可见,温度和孵化方式均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有显著影响,大鳍鳠的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孵化方式优先选择蛋白酶脱黏孵化,浓度为3 g/L。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寒野  乔振国  吴建国  陆建学  
实验室条件下,观察、比较了盐度条件对来源于三个地区的大银鱼卵孵化率及不同规格鱼苗生长成活的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秋白  金善勉  吴小波  张燕萍  杨发群  吴华东  
对采用微流水孵化器黄鳝受精卵进行不同水深和光照孵化单因子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23 cm水层中,随水深增加孵化率降低。在不大于16 cm水深时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在离水面2 cm左右孵化最佳。不同光照试验结果表明,黄鳝受精卵长期在强光2 000 lx以上或长期弱光250 lx以下环境中孵化率较低。光照度在250~1 500 lx范围随光照加强孵化率提高。光照度在1 500 lx左右获得较佳孵化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强俊  李瑞伟  王辉  
研究了温度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在盐度为5不同温度(22、24、26、28、30、32和34℃)下,比较观察奥尼罗非鱼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同时在以上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初孵的奥尼罗非鱼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urvival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4~32℃,受精卵孵化率较高(84.3%~91%),温度高于34℃和低于22℃时,孵化率较低。温度与培育周期呈负相关关系,函数关系为y=0.3607x2-26.836x+553.5,R2=0.97...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霄龙  李莉  孔令锋  李琪  
为探讨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虫养殖的最佳密度,本研究设定了5个不同的放养密度(2、5、8、14、20 ind/m L),养殖实验从d型幼虫阶段一直持续到幼虫完成附着变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水体氨氮浓度、亚硝酸盐浓度显著升高(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建盛  陈刚  张健东  王忠良  汤保贵  周晖  
为了研究盐度对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后代(简称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将杂交石斑鱼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水体中,观察盐度胁迫下卵径、油球径、孵化率及畸形率,以及孵化后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和活力状况。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受精卵卵径随盐度降低而增大,油球径不随盐度变化而变化。在盐度1836范围内均能孵化仔鱼,但因盐度不同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有显著差异(P0.0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宁军号  庞云龙  宋坚  常亚青  张伟杰  何舟  程龙  
在室内条件下,人工诱导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产卵并在显微镜下对其胚胎和浮游期幼虫的形态进行连续观察和拍照,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温度对其浮游期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偏顶蛤亲贝人工催产时,以流水刺激4 h,阴干12 h为宜。偏顶蛤卵呈圆形或卵圆形,沉性卵,卵径为(82.6±3.2)μm,精子鞭毛型,全长约50μm。在水温19~21℃下,偏顶蛤受精卵发育至D形幼虫(壳长104.0μm±4.3μm)、匍匐幼虫(壳长255.8μm±15.0μm)和早期稚贝(壳长329.1μm±5.8μm)分别历时20.5 h、20 d和36 d。水温是影响偏顶蛤幼虫生长和发育的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炜纲  周昕  陈家涤  钱继仁  杜晓燕  
近年来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nius)的增移植已在我国的一些淡水湖泊与水库中取得成功,有些水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就太湖而言,“七五”期间曾一度为国内大银鱼的最佳种质资源库。“八五”期间,太湖水域环境变化,污染日趋严重,加之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天时  赖光艳  孔杰  王清印  罗坤  黄雪芹  
以5-溴尿嘧啶(5-Bromouracil,5-BrUra)为诱变剂,分别以前期实验在半致死条件下获得的处理浓度、时间组合0.5mg/ml9h(0.5~9)、0.3mg/ml16h(0.3~16)来处理受精卵,培养获得诱变材料,对处理群体抗病力和生长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化学诱变剂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能力和生长的影响。WSSV攻毒实验结果表明,0.5~9处理组、0.3~16处理组和对照组存活时间分别为77.20±3.71h、74.57±2.88h和81.45±2.98h,三者之间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于信勇  田希文  王云山  陈海涛  苗玉琴  
史氏鲟受精卵、仔鱼和幼鱼的运输试验于信勇,田希文,王云山,陈海涛,苗玉琴(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佳木斯154002)史氏鲟(AcipenserschrenkiBrandt)是黑龙江特产鱼类之一,由于它的经济价值高和自然资源的下降,近年来就其人工繁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涵生  
在室内水池以溢水法收集真鲷 (Pagrosomusmajor)受精卵 ,并置于不同盐度海水中静水孵化 ,孵出仔鱼以流水培育。设置盐度梯度为 17.0、2 2 .0、2 7.0及自然盐度 3 3 .0 ,水温分别为 19.5~ 2 1.5℃ (孵化 )、2 0 .5~ 2 3 .5℃(培育 )。结果表明∶①真鲷受精卵在自然盐度海水中发育很好 ,孵化率较高 ( 85 .0 %~ 97.0 % ) ,畸形率较低 ( 3 .2 %~ 2 3 .7% ) ;在低盐度条件下静水孵化 ,发育不好 ,孵化率为 4 8.0 %~ 1.0 % ,且盐度越低 ,孵化率也越低。充气孵化时 ,盐度低至 17.0 ,孵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戴贤君  邵庆均  徐旭江  刘秋伟  
通过对匙吻鲟孵化率、成活率以及生长情况的统计 ,探讨水中溶氧、温度、pH值、饲养密度对匙吻鲟受精卵孵化和仔幼鱼培育的影响 ,初步得出了受精卵孵化和仔幼鱼培育的适宜条件 :温度 18~ 2 0℃、pH值为 7 0~ 8 0 ,匙吻鲟体长在 1~ 4cm时 ,适宜饲养密度为 80 0~ 10 0 0尾 /m3 ,4~ 6cm时 ,适宜密度为 4 0 0~ 5 0 0尾 /m3 。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冰峰  林世煌  苏静  薛奋勤  江天宝  
在32、33、34、35、36℃下观察,蜜蜂受精卵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68、3.40、3.00、2.81、2.74d.35、36℃下蜜蜂受精卵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温度条件下发育历期差异均极显著(P0.05)外,其余各温度下的封盖期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蜂王在37℃下发育,封盖期比35℃延长11h,差异极显著(P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秦志华  李健  刘淇  
用PHMB(聚六亚甲基双胍)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受精卵和无节幼体进行消毒处理,并与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用PHMB对中国对虾受精卵消毒,其对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