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57)
- 2023(4270)
- 2022(3806)
- 2021(3735)
- 2020(3038)
- 2019(7346)
- 2018(6801)
- 2017(11659)
- 2016(6584)
- 2015(7506)
- 2014(7343)
- 2013(7427)
- 2012(7434)
- 2011(6958)
- 2010(7299)
- 2009(6596)
- 2008(6727)
- 2007(5602)
- 2006(5092)
- 2005(4710)
- 学科
- 济(27431)
- 经济(27411)
- 管理(13123)
- 业(12589)
- 方法(10098)
- 企(9311)
- 企业(9311)
- 中国(9147)
- 学(8989)
- 数学(8467)
- 数学方法(8305)
- 农(7316)
- 地方(7050)
- 贸(5814)
- 贸易(5810)
- 易(5555)
- 业经(5256)
- 和(5093)
- 财(5041)
- 融(4905)
- 农业(4902)
- 金融(4902)
- 制(4763)
- 银(4403)
- 银行(4375)
- 行(4254)
- 理论(4135)
- 发(3838)
- 环境(3827)
- 地方经济(3671)
- 机构
- 大学(100795)
- 学院(96605)
- 研究(45140)
- 济(37984)
- 经济(37124)
- 中国(32893)
- 管理(31008)
- 科学(29762)
- 理学(26280)
- 理学院(25683)
- 所(25016)
- 管理学(24857)
- 管理学院(24658)
- 京(23724)
- 研究所(22979)
- 农(21114)
- 中心(19002)
- 范(17024)
- 师范(16871)
- 财(16784)
- 农业(16578)
- 院(16496)
- 业大(15760)
- 江(15368)
- 北京(15335)
- 科学院(14308)
- 师范大学(14270)
- 财经(12987)
- 研究院(12539)
- 省(12212)
- 基金
- 项目(65441)
- 科学(51517)
- 基金(48707)
- 家(45225)
- 国家(44918)
- 研究(43639)
- 科学基金(36605)
- 社会(27211)
- 基金项目(26049)
- 社会科(25746)
- 社会科学(25738)
- 自然(25402)
- 自然科(24820)
- 自然科学(24810)
- 自然科学基金(24384)
- 省(23632)
- 划(22154)
- 教育(19773)
- 资助(19509)
- 编号(16116)
- 重点(16037)
- 部(14612)
- 成果(14371)
- 发(14251)
- 计划(13492)
- 创(12893)
- 科研(12779)
- 创新(12302)
- 课题(12193)
- 中国(11832)
共检索到162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沈斌 刘允芬 Axel Thomas
气候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和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方面,对于控制陆地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质能交换的重要气候因子——蒸散,研究相对较少。蒸散在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多个气候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日照、温度、风速、湿度等。蒸散也是陆地和大气间能量、水汽传送和气候变化监测的敏感因子。蒸散的变化趋势更能反映气候变化的状况,并对农业生产、流域开发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论文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101个气象台站在20世纪后40年Penman-Monteith潜在蒸散(PET)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研究显示青藏高原PET在所有季节呈现减少的趋势,年平均PET倾向率为-13.1mm/10年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中艳 谢国清
基于云南省123个站点多气候要素数据,应用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云南区域多年平均年、月潜在蒸散量地理空间分布的科学表达式;结合应用GIS和空间插值方法,精细化模拟了云南潜在蒸散量气候值的地理空间分布。模拟结果与实测蒸发量气候值的时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干季月值模拟略偏小,夏季主汛期月值模拟相对偏大,年值和月值的模拟推算结果都有客观性和实用价值。研究认为,平均气温T与日照时数S的乘积ST,比T或S对潜在蒸散量大小和变化有更好的指示作用;云南区域ST、T的气候年值与基本地理参数关系密切,这是本文模拟推算潜在蒸散量气候值空间分布的重要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婉馨 张黎 任小丽 何洪林 吕妍 牛忠恩 常清青
潜在蒸散(PET)是计算实际蒸散、评价区域干湿状况和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关键因子。本文基于1998—2017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1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分别采用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两种方法计算各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蒸散(PET_PM和PET_PT),分析近20年潜在蒸散年总量的变化趋势及成因,并量化了基于邻近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计算的PET_(_CMA)偏差。两种方法均表明,近20年来7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蒸散呈下降趋势。风速是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和鹤山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潜在蒸散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净辐射主导了其他9个森林的潜在蒸散变化。PET_(_CMA)年总量较PET_PM偏高,主要是由于国家气象站下垫面的气温、风速和净辐射均高于森林定位研究站,而相对湿度偏低。北部和东部森林邻近气象站的风速和净辐射变化趋势偏高,导致PET_(_CMA)变化趋势偏高,而其他森林邻近气象站PET_(_CMA)变化趋势偏低主要源自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偏高和净辐射变化趋势偏低。研究可为认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嘉琪 任志远
本文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柴达木盆地各站点的潜在蒸散量(PE),利用Sen趋势、MannKendall检验、EOF模型分析了1977-2010年研究区内PE的时空演变趋势与地表湿润特征的异常空间分布,结合R/S分析模型对PE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各气象要素对潜在蒸散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34年来柴达木盆地潜在蒸散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并在1988年前后发生突变。由于气温呈上升趋势,该地存在"蒸发悖论"现象。从空间分布来看,PE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年际变化倾向率为-3.31mm/10a。未来变化中,大部分地区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普幸 卓玛兰草
基于甘肃省27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和相对湿度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其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49 a来,甘肃省不同气候区年均潜在蒸散量变化除河西走廊外均呈上升趋势,并以甘南高寒湿润区上升最显著,变化率为10.36 mm/10 a(α=0.001);在四季变化中,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各气候区变化趋势有别。潜在蒸散量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且甘南高原最小,河西暖温带最大。河西、陇南、陇中、甘南及祁连山区年均潜在蒸散量分别与平均风速、太阳总辐射和最高气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华维 范广洲 陈权亮 周定文
利用1961~2007年青藏高原68个气象台站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分析了近47 a来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得到以下几点初步认识: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整体上呈现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的特点,并且其空间变化趋势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东南部、西藏中部和西藏西南部以及青海北部地区年日照时数减少较为明显,高原西部、西藏中东部地区和青海南部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近47 a来青藏高原年日照时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年日照时数增加区和减少区分别存在12.1和21.1 a左右的时间尺度;增加区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年日照时数处于偏多阶段,90年代至21世纪初日照时数呈明显的减少...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年日照时数 年代际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霞 王培娟 霍治国 白月明
基于中国552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得到各站点逐日ET_0,以全国和各干湿气候区为研究单元,从年、季节和年代际尺度分析ET_0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成因。结果表明:全国各站点年平均ET_0为621~1733mm,在年、年代际尺度表现为干旱区ET_0最高、半干旱区和湿润区次之、半湿润区最低;季节尺度上,ET_0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夏季ET_0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国年平均ET_0以0.52mm/a的速率递减,该下降趋势在1972年存在突变现象;干旱区和湿润区大部分站点ET_0呈减小趋势,且干旱区减小速率较快;而在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ET_0呈增加和减小趋势的站点数大致相当。研究表明,1961-2015年中国ET_0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风速减小、日照时数降低和水汽压微弱增加共同导致的,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ET_0的增加趋势主要受水汽压、日照时数和最低气温的共同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平 张杨珠 龙怀玉 雷秋良 曹祥会
根据云南省52个气象站点1981-2011年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各年的潜在蒸散量(et0),应用m-K趋势检验法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1年来,云南省各站点潜在蒸散量年际间变化无一致规律,各站点变异系数范围在2.8%~9.0%;从全省来看,潜在蒸散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变化不显著,年际变化率为0.19 mm·a~(-1)。2 20世纪80、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全省平均潜在蒸散量呈下降—上升变化;3个年代蒸散量变化率分别为1.71、2.55、2.70 mm·a~(-1)。3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增,中部偏北地区为高值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霞 王培娟 霍治国 白月明
基于中国552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得到各站点逐日ET_0,以全国和各干湿气候区为研究单元,从年、季节和年代际尺度分析ET_0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成因。结果表明:全国各站点年平均ET_0为6211733mm,在年、年代际尺度表现为干旱区ET_0最高、半干旱区和湿润区次之、半湿润区最低;季节尺度上,ET_0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夏季ET_0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国年平均ET_0以0.52mm/a的速率递减,该下降趋势在1972年存在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雪雁 雒丽 王亚茹 张钦 刘原峰
利用1963-2012年青藏高原东缘23个站点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日平均气温资料,选取11个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曼-肯德尔(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分析法对该区域近50a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年内日最高气温、年内日最低气温、夏日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及生物生长季的变化均为上升趋势,结冰日数、霜冻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均为下降趋势;2三个区域的极端气温指数空间差异明显,且极端高低温、冷暖指数及昼夜指数的变化趋势呈现一定的不对称性;3各个极端气温指数在不同的年份发生了突变,且存在13a左右的震荡周期。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极端气温指数 突变 周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玲玲 夏军 王中根 李宗礼
论文基于北京站1951—2009年的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潜在蒸散发,并对其年际年内的变化特征进行辨析。结果表明:北京1951—2009年年均潜在蒸散发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气象要素的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太阳辐射和风速;论文提出实测变幅均值法,基于此方法考虑气象要素年内变化特征,估算温度、饱和差、风速和太阳辐射的贡献率分别为13%、58%、17%和11%;对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平均气温在0.05显著水平下增加趋势显著,太阳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在0.05显著水平下减少趋势显著,风速变化趋势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综合考虑年际变化和敏感性的去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吉小芳 马倩 杨少敏 王至美
【目的】对策勒县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近而为评价该区域气候干湿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策勒县近56年气象数据,依据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得出该区1960-2015年逐日潜在蒸散量值(ET_0),并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及小波分析法分析ET_0的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及周期性特征,最后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影响研究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①策勒县年均潜在蒸散量为784.23 mm,且以-4.83 mm/年趋势减小;②四季潜在蒸散量的变化一致,均呈减小趋势,其中春季ET_0的年际变化率为-1.60 mm/年,减少最为明显;③潜在蒸散量在1986年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减小突变,小波分析发现年ET_0存在9、21、29年的变化周期,第一主周期为29年,其次为21年;④研究区潜在蒸散量的减少主要受平均风速的影响。【结论】近56年来策勒县ET_0的变化整体为波动下降的趋势,而除风速外降水的增加也是其ET_0减小的原因之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左德鹏 徐宗学 程磊 刘星才
本文根据渭河流域21个气象站1959年-2008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选取FAOPenman-Monteith法计算各站潜在蒸散量,然后采用Spline插值法生成流域潜在蒸散量分布图,并利用Mann-Kendall法分析各站年潜在蒸散量长期变化趋势,最后采用Pettitt法对各站年潜在蒸散量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年潜在蒸散量在779.1~1017.6mm之间,空间分布总体趋势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其中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近50年来流域大部分地区潜在蒸散量呈增大趋势,西安周边小部分中下游地区出现减小趋势;流域年潜在蒸散量有两个偏大期和一个偏小期,各季值与年值变化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宗香 苏珍 姚檀栋 王文悌 邵文章
:在全部完成中国冰川编目的基础上 ,精确统计了青藏高原发育有现代冰川 3 6793条 ,冰川面积4 9873 4 4km2 ,冰川冰储量 4 561 3 857km3,分别占我国冰川总数的 79 4 %、84 0 %和 81 6% ,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 ,其数量和规模占冰川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气候和地形要素的不同组合 ,除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外 ,山脉北坡冰川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大于南坡。青藏高原冰川形态类型齐全 ,悬冰川数量最多 ,占总数的3 9 3 % ;而大型的山谷冰川仅占高原总数的 4 6% ,但其...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冰川资源 形态类型 冰川融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燊 陈少辉
蒸散发的时空格局分析对理解气候变化与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利用MODIS全球蒸散发产品(MOD16)及气象站点的蒸发皿观测数据,先对数据精度进行评价,再从空间和时间两个尺度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系统阐释了2000-2014年山东省地表蒸散(ET)及潜在蒸散(PET)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主要结论为:(1)山东省不同区域蒸散分布差异明显,地表植被对ET的月际变化趋势有重要影响;(2)山东省ET及PET年际波动不大,全省ET均值为152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