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99)
2023(2958)
2022(2422)
2021(2230)
2020(1872)
2019(4039)
2018(3786)
2017(6926)
2016(3905)
2015(4207)
2014(3975)
2013(4055)
2012(3767)
2011(3410)
2010(3267)
2009(2798)
2008(2779)
2007(2251)
2006(2014)
2005(1732)
作者
(13019)
(11214)
(11128)
(10643)
(6884)
(5606)
(4898)
(4409)
(4223)
(3994)
(3878)
(3750)
(3705)
(3671)
(3572)
(3523)
(3329)
(3290)
(3245)
(3104)
(2934)
(2849)
(2807)
(2591)
(2561)
(2456)
(2439)
(2286)
(2262)
(2245)
学科
(12989)
经济(12977)
(6539)
管理(6519)
(5818)
方法(4961)
数学(4544)
数学方法(4463)
(4126)
(3957)
企业(3957)
地方(3772)
中国(3667)
(3565)
(3326)
环境(3155)
税收(3123)
(3086)
收入(2852)
(2528)
农业(2498)
生态(2347)
业经(2340)
资源(2240)
土地(2066)
国民(1904)
(1890)
(1877)
地方经济(1867)
国民收入(1801)
机构
大学(54156)
学院(53468)
研究(25028)
科学(19701)
中国(18140)
(17794)
经济(17303)
管理(15702)
(14285)
理学(13634)
研究所(13598)
(13501)
理学院(13261)
(12882)
管理学(12749)
管理学院(12660)
中心(10852)
农业(10768)
业大(10619)
(9892)
(9338)
(9158)
师范(9042)
实验(8952)
实验室(8651)
科学院(8646)
资源(8472)
(8422)
(8349)
(8309)
基金
项目(43339)
科学(34006)
基金(32770)
(32166)
国家(31993)
科学基金(25904)
研究(25263)
自然(19652)
自然科(19179)
自然科学(19175)
自然科学基金(18792)
基金项目(18255)
(15646)
社会(15577)
(15219)
社会科(14783)
社会科学(14780)
资助(12457)
重点(11138)
计划(10547)
教育(10527)
科技(9547)
(9481)
科研(9011)
编号(8829)
(8765)
(8282)
专项(8056)
创新(7941)
中国(7358)
期刊
(18318)
经济(18318)
研究(14622)
学报(14323)
科学(12932)
(11064)
中国(9979)
大学(9521)
学学(9165)
农业(7565)
资源(6574)
(5482)
(4850)
管理(4760)
林业(3982)
业大(3857)
自然(3592)
地理(3481)
(3225)
科技(3167)
经济研究(3146)
(2873)
财经(2870)
(2826)
金融(2826)
农业大学(2823)
(2820)
图书(2809)
(2759)
中国农业(2717)
共检索到76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艳欣  桑燕芳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其水文气候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区域水资源演化。然而,目前对该区域水文气候过程的时空演变规律仍认识不足。本文以青藏高原气象站点降水观测数据为基准,结合水汽通量资料,对13种不同源降水数据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并选用质量较好的IGSNRR数据集识别了青藏高原降水季节分配特征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西南以及西北边缘地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较小,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不足50%;随着逐渐向高原腹地推进,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逐渐增大,雨季逐渐缩短且推迟,雨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逐渐增大。降水季节分配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水汽运移方向保持一致,即主要是由西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所致。基于此,识别出西风的影响区域主要位于高原35°N以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区域主要位于高原约30°N以南,而高原中部(30°N~35°N)降水受到西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青藏高原水文气候过程空间差异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一民  章新平  
利用青藏高原87个地面气象台站41年(1960~2000年)的月降水资料,并在Arcgis 9.0中通过Kriging插值方法对少数站点的缺测值进行了插补,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高原四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区域上的差异。为了保证本研究的完整性,对高原年降水也做了相应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冬春两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冬季雅鲁藏布江下游、春季高原东北部为降水减少区,高原其他区域均表现为增加;夏秋两季降水量基本保持不变,但夏季高原中部和川西降水减少,高原南部和北部降水表现为增加;秋季高原中部、南部降水增加,川西降水减少。(2)高原年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区域上高原南部大致以东经102度为界,该线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宏  刘晶淼  李世奎  
利用2001年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地基GPS观测资料、M O DIS卫星遥感资料和N 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气水汽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大气总水汽量的年变化在0.3~3.0cm之间,高原其它地区大气总水汽量的年变化在0.2~2.0cm之间;青藏高原东南部河谷的导流作用非常显著,是暖湿气流进入青藏高原内部地区的重要途径;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决定了青藏高原地区南湿北干的大气水汽分布特征,而大气环流变化则是造成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气水汽分布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芊妤  曾奕丰  李文洁  申洁  王硕华  王树林  阿的鲁骥  李岚  侯扶江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草地类型之一,对维持国家生态屏障和当地人民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玛曲高寒草甸4个季节性牦牛牧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季节性放牧对牧草生物量空间分布的作用。结果表明,不放牧样地和全年连续放牧样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异系数高于其他季节牧场,分别为29.06%和29.02%。不放牧样地的根冠比和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34.46%和35.73%,春季牧场最低为9.16%和13.12%。夏季牧场和全年连续放牧样地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牧场,分别为194.52和167.94 g·m-2,根冠比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放牧具有降低夏季牧场、冬季牧场及全年连续放牧区的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的趋势,但影响不显著。豆科地上生物量对群落地下生物量的贡献最小,其他科、莎草科和菊科可分别解释群落地下生物量40%、31%和30%的变化;毛茛科和禾本科地上生物量可分别解释根冠比42%和41%的变化。因此,菊科和其他科地上生物量能较好地预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禾本科和毛茛科地上生物量可预测该地区植物群落根冠比。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高寒草甸利用及放牧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厚博  游庆龙  焦洋  闵锦忠  
基于青藏高原地区1961—2010年高分辨率的逐日降水格点资料,按多雨区、相对少雨区、相对多雨区、少雨区和干旱少雨区选取青藏高原8个研究区域。对近50 a青藏高原年和季节降水量的分布形式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平均年降水分布不均匀,存在区域差异,呈现出由其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分布形式。且同时存在季节差异,夏季降水最多,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降水最少。其中夏季降水分布形式与年降水分布形式对应较好;其他季节降水普遍集中在高原南部、东南部以及西南部。年降水变化以102°E为界,以东降水逐年减少,以西增加。季节降水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和时域差异,在降水量较大的季节和区域,其降水增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涛  陶辉  杨强  
以南通地区7个观测站点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1960年-2007年南通地区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和突变、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年-2007年,年际变化以最低气温的较大增幅和较早突变为特征。季节变化以秋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增温明显,且冬季降水量增加,以及秋冬季增暖突变较早为主要特征。周期变化上,气温和降水参数多存在较大时间尺度上较为稳定的变化特征,如年平均气温21~30a和春季降水量14~25a时间尺度的变化。小尺度上(10a以下)的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侯光良  鄂崇毅  肖景义  
青藏高原全新世降水变化对于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在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大尺度区域降水序列重建缺乏可行、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青藏高原作为研究区,构建了分区古降水空间模拟-多区面积加权的集成方法,重建全新世青藏高原降水序列。本研究以孢粉为环境证据,选取有空间代表性的10条由孢粉重建的高原样点降水序列,获得716条具有年代的定量降水记录,建立全新世古降水记录数据集。借助GIS分析,基于现代高原降水空间分布的地理因子模拟,并与古降水记录相集成,定量重建了高原全新世200年分辨率的降水序列。结果显示:早全新世高原降水迅速增多,并在9.0 kaBP达到极大值500 mm,较现代高170 mm;9.0~5.6 kaBP是旺盛的湿润期,降水总体比现代高出80 mm,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5.6 kaBP以来降水减少,降水与现代相当,但波动幅度较小;集成序列与其他高低分辨率环境记录有很好的可比性,说明集成序列有很好的代表性和一定的准确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明军  张镱锂  刘林山  王兆锋  杨续超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卫星的NDVI数据(时间分辨率旬,空间分辨率8 km×8 km),结合同时期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基于时滞互相关方法和GIS工具,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时滞响应及其空间特征。结果如下:①除高寒荒漠、森林外,青藏高原植被NDVI与同期旬均温和旬降水相关性均呈高度正相关。其中,中等覆盖度的植被受水、热影响表现更为强烈。②青藏高原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有滞后效应,且滞后水平存在空间差异,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北冀)和高原南部植被对降水、和温度的响应比较迟缓,而高原中、东部地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比较敏感。③不同植被类型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程度也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是草甸、草原、灌丛、高寒垫状植被、荒漠,最后是森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解承莹  李敏姣  张雪芹  
综合考虑高原大地形以及南亚季风、中纬西风带的影响,利用1979—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高原整体空中水资源分布以及区域可降水量与水汽收支变化等方面剖析了青藏高原夏季(6—8月)空中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机制。分析表明:除高原西北部外,其它4个分区多年平均水汽净收支为汇。1979—2010年,高原中南、东南与西北部可降水量与水汽净收支均呈递减趋势,东北部相反,中北部水汽净输入减弱但可降水量增加。高原空中水资源变化与中纬西风带和南亚季风水汽输送关联密切,区域西风、南亚季风活动减弱分别反映了高原中东部纬向水汽、30°N以南经向水汽输送的减少;而高原特有的地形分布加剧了各分区水汽净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明  石玉立  王彬  
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降水数据对水文、气象和生态等领域的研究也至关重要,且随着研究内容和尺度的变化,对高时空分辨率的历史降水数据的需求越发迫切。本文基于TRMM 3B43降水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引入归一化植被指数(AVHRR NDVI)、高程(SRTM DEM)、坡度、坡向、经度、纬度6个地理因子,建立历史降水重建模型,获得1982-1997年分辨率为0.0833°的青藏高原年降水数据,然后根据比例系数法计算出月降水数据。为提高精度,利用站点数据对月降水数据进行校正。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简单有效地获得高时空分辨率的历史降水数据,决定系数R2大部分在0.4~0.9之间,平均值为0.6767,其中夏季效果最好,冬季效果最差;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均在50 mm以下,RMSE均值为22.66 mm,MAE均值为15.97 mm;偏差Bias较小,基本在0.0~0.1之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丽华  范广洲  周定文  
利用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及中国596个测站日降水资料,采用带通滤波、小波功率谱、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夏季西风异常年500hPa纬向风季节内振荡特征及其与我国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夏季500hPa纬向风季节内振荡以40~60d周期为主;该季节内振荡在高原西风异常年份表现出异常的传播特征;且高原西风增强年份,我国30°N~40°N范围内的低频降水与高原低频纬向风几乎为同位相,30°N以南地区的低频降水与高原低频纬向风几乎为反位相,东北地区的低频降水落后于高原低频纬向风约1/4位相;高原西风减弱年份,江淮以北的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低频降水与高原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彬宇  范广洲  周定文  
利用NCEP/NCAR逐日及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高斯滤波、EOF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50年来青藏高原夏季水汽输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夏季各层的水汽输送具有其独特性。高原中东部是华北及我国中东部地区高空水汽的重要来源,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高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地区。高原的平均流输送与总水汽输送具有基本相同的分布特征,瞬变波输送的经向性非常强,平均流输送比瞬变波输送大一个量级。平均流输送对我国西南和中东部地区高空的水汽含量起重要作用,瞬变波输送主要影响高原北部及我国华北地区高空的水汽含量。EOF分析反映了高原水汽输送的不同方式,EOF1反映了夏季高原地区的西北风水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启玉  巩远发  杨蓉  连帆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启玉  巩远发  杨蓉  连帆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黄文洁  曾桐瑶  黄晓东  
植被物候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反馈的重要感应器,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变化对揭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选取2001–2015年MODIS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16 d最大值合成产品MOD13A1,以TIMESAT 3.2平台为基础,采用阈值法提取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期,包括返青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 SOG)、枯黄期(end of growth season, EOG)和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th season,LOG),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2001–2015年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随着水热条件的差异,青藏高原由东南向西北,返青期逐渐推迟,从儒略日第110天推迟到第170天;枯黄期逐渐提前,从儒略日第300天提前到第260天;生长季长度逐渐缩短,由170 d逐渐缩短为100 d。不同草地类型的物候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2)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年际变化中返青期呈提前趋势,枯黄期也呈提前趋势,整体上,生长季长度呈增长趋势。3)海拔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类型物候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因素。在3 500 m以下,植被物候随海拔变化的波动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在3 500–5 000 m,物候与海拔的关系密切,随着海拔升高,不同草地类型的返青期逐渐推迟,枯黄期逐渐提前,生长期长度也逐渐缩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