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7)
2023(10677)
2022(9372)
2021(8918)
2020(7426)
2019(17316)
2018(17481)
2017(33439)
2016(18139)
2015(20590)
2014(20629)
2013(20351)
2012(18593)
2011(16645)
2010(16420)
2009(14866)
2008(14513)
2007(12708)
2006(11230)
2005(9381)
作者
(52273)
(43120)
(42957)
(40710)
(27323)
(20663)
(19538)
(16988)
(16510)
(15455)
(14938)
(14314)
(13569)
(13506)
(13248)
(12963)
(12953)
(12753)
(12384)
(12084)
(10767)
(10498)
(10339)
(9763)
(9763)
(9602)
(9578)
(9548)
(8622)
(8489)
学科
(69066)
经济(68996)
管理(56544)
(49206)
(42133)
企业(42133)
方法(32775)
数学(27687)
数学方法(27362)
(18483)
中国(18016)
(18016)
(16925)
业经(16666)
环境(15796)
地方(15761)
(13383)
理论(13268)
农业(12289)
(12279)
财务(12208)
财务管理(12190)
(12065)
技术(11636)
企业财务(11608)
(11219)
贸易(11213)
(10909)
(10862)
教育(10564)
机构
大学(254761)
学院(252347)
管理(105001)
(92574)
理学(91001)
经济(90326)
理学院(90020)
管理学(88499)
管理学院(88048)
研究(80669)
中国(58797)
(55058)
科学(52291)
(42255)
(39613)
业大(38328)
(38311)
中心(37479)
研究所(36307)
(36056)
北京(34810)
(34455)
财经(34245)
师范(34162)
(31062)
(30327)
(29799)
农业(29739)
师范大学(27588)
技术(27520)
基金
项目(178548)
科学(139518)
研究(132313)
基金(127899)
(110917)
国家(109965)
科学基金(94822)
社会(80664)
社会科(76216)
社会科学(76194)
(70024)
基金项目(69138)
自然(62625)
自然科(61082)
自然科学(61069)
教育(60327)
自然科学基金(59949)
(58838)
编号(55822)
资助(52117)
成果(45340)
重点(39359)
(38616)
课题(37414)
(37274)
(36761)
项目编号(34993)
科研(34198)
创新(34171)
大学(33430)
期刊
(99701)
经济(99701)
研究(70972)
中国(47457)
学报(40689)
管理(36905)
科学(36350)
(34120)
(31628)
教育(31599)
大学(30091)
学学(27528)
农业(24385)
技术(22638)
图书(21905)
(17382)
金融(17382)
业经(16954)
财经(15623)
书馆(14910)
图书馆(14910)
经济研究(14853)
情报(14394)
理论(14030)
实践(13299)
(13299)
(13087)
科技(13060)
问题(12782)
(12304)
共检索到361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沈斌  丁晓强  
青藏高原研究涉及许多地球科学的前沿问题 ,目前开展的“青藏高原资源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具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特点。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化浪潮 ,研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建立适应信息化要求的、可持续的信息环境 ,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和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政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成升魁  沈镭  赵建安  章铭陶  何希吾  
青藏高原地势高亢、河谷深切、自然环境恶劣 ,交通“瓶颈”已严重制约高原的全国性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 ,也难以满足高原内部人们交往、物资交流和信息流通的巨大需求。西藏是我国目前惟一未通铁路的省区 ,交通基础十分薄弱和落后 ,及早修建进藏铁路的战略意义重大。建议国家尽早安排、组织力量 ,尽快进行进藏铁路特别是青藏铁路续建工程 ,促进高原现代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完善 ;同时 ,建议国家设立青藏铁路专项建设基金 ,并实行特殊线路专项补贴经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莫申国,张百平,程维明,谭娅,肖飞,武红智  
作为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就青藏高原的环境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促成了独特的高原季风系统,造就了中国现代季风格局,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亚洲植被格局的分布,导致了亚洲干旱地带的北移和植被地带的不对称分布,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带性植被格局。对中国东部、西北干旱区、亚洲的气候和植被格局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明森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 ,地势高亢 ,生态环境独特而又脆弱。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其人口稀少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弱 ,故高原原始自然面貌基本完好。但是最近数十年间 ,局部地区的水、土、生物与矿产等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 ,不仅使部分资源质量下降 ,也导致局部地区环境趋于恶化 ,诸如草场退化、森林减少、荒漠化土地增大以及一些主要城乡的三废污染日益严重等。所以 ,适当控制人口、适度开发与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整治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乃是协调人地关系 ,保护高原资源与环境 ,促使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顺宝  孙九林  
本文利用GIS工具定量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土地利用、道路网、河流水系等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人口密度与居民点密度之间的关系 ,这些客观存在的关系是进行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青藏高原人口分布与其它地区人口分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亚菲  
论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和面临的严重问题,从人口、资源和环境角度阐述造成高原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和社会根源。分析解决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所面临的巨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障碍,给出重新认识和评价高原资源优势的新视点,并提出适合于高原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先产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君波,朱立平  
从空间尺度、不同时间尺度、重大气候环境变化事件、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以及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研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十余年来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主要成果。目前在高原上开展的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主要分布在三个较为集中的地区:高原东北边缘区、高原西部西昆仑山湖泊群和高原中南部湖泊群。已有的湖泊沉积记录主要是以中长时间尺度的研究为主.而短时间尺度高分辨率的研究稍显不足。与其他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结果的对比表明.湖泊沉积所反映的高原气候环境变化既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区域性的特征。湖泊沉积重建的环境序列的定量化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湖泊沉积的环境代用指标存在着相对多解性.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多学科交叉、多指标分析的方法是必需的。当前和今后需要深入开展环境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沉积物定年的精确性,发现新的更为敏感的环境代用指标.不断完善多学科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并注重填补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的研究空白.加强高原上下同区域之间的对比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云超  王三反  
 为给青藏高原生态大棚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青藏高原生态大棚内的空间温度场进行数值仿真,并研究了棚内影响污水处理和蔬菜生长的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冬季有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条件下,由于高原的强辐射和大棚特殊的保温效果,晴天该区域内的温度仍能维持在13~22℃,阴天温度可维持在10~18℃,生态大棚内的温度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污水处理和蔬菜种植的基本需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白军红,欧阳华,徐惠风,周才平,高俊琴  
青藏高原具有全球重要性,是地球表面上很少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之一,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被作为先兆区或预警区。青藏高原湿地多为高寒沼泽、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湖泊,具有生态蓄水、水源补给、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止全球水危机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青藏高原湿地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湿地的类型和分布、湿地土壤、湿地植被、泥炭的形成与演化、湿地动物、古植被古气候、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湿地退化几个方面对青藏高原湿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志龙  张镱锂  刘林山  刘峰贵  张海峰  
全球湿地资源约有80%正在退化或丧失,湿地生态系统已成为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青藏高原作为全球变化敏感区和亚洲生态安全屏障,其湿地面积约为13.19×104km2,是中国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本文基于1992-2013年间青藏高原湿地遥感研究文献,分析了青藏高原湿地遥感研究的监测方法、研究主题及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30年来,青藏高原湿地基于遥感技术开展全高原湿地面积、景观格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监测,并注重以生态系统视角构建模型分析高原湿地三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2高原湿地遥感研究的主要进展为:1990-2006年间,青藏高原湿地面积总体上以-0.13%/a的速率减少,景观多样性以-0.17%/a的速率下降;但湖泊湿地变化趋势则相反,湖泊深度在2003-2009年间以0.20 m/a的速率加深,水量在1970-2011年间以2.2 km3/a的速率增加,内流区域湖泊面积在1976-2009年间以0.83%/a的速率扩张。1965-2002年间,高原湿地变化态势总体上受气候变化控制,人类活动区域周边湿地退化及近期变化是人类活动强度增大所致;3高原湿地遥感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计算机解译精度和去云处理技术精度有待提高,缺乏综合视角研究青藏高原湿地系统等;4高原湿地遥感研究近期重点应围绕青藏高原湿地综合研究、资料匮乏区湿地遥感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等方面展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雪华  
997年~1998年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院特别支持项目和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研究工作计划实施顺利,“青藏高原深部状态与隆升的动力学机制”课题组、“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重大事件研究”课题组、“高原近代气候变化及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新磊  宜树华  秦彧  陈建军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之一,其栖息地环境特征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一直是重要的研究内容。由于传统地面观测方法耗时耗力,而卫星遥感分辨率低没法识别,因而对高原鼠兔栖息地的研究多为定性且缺少大范围量化研究。无人机航拍为研究高原鼠兔栖息地提供了新的可能,本研究于2015年6月-8月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定点定高航拍,共布设了约300个工作地点,获取了约1 800张航拍照片;每张照片覆盖地面26 m×35 m,每个像元覆盖地面约为1 cm2;通过自主开发的照片处理软件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沈斌  廖顺宝  林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的手段不断更新 ,研究周期逐渐缩短 ,相对来说支持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 ,特别是科学数据库的建设。结合青藏高原信息方面的工作 ,文中阐述了基础性工作的内涵、意义和发展趋势 ,分析了青藏高原基础性工作的现状 ,近两年来科学数据库建设的情况 ,指出国家和目前在研的青藏项目要重视基础性工作。对在研项目 ,应从当前研究任务出发 ,强化数据的收集、整理、数字化和汇集方面的工作 ,为争取新的项目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师燕  周华坤  
本文简述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面临的一些问题与保护治理现状,从青藏高原地区藏族群众朴素的自然生态观与现代自然生态观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出发,提出应运用生态哲学观,发展生态经济,有效促进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孙梅  侯光良  许长军  文德卓玛  高靖易  
青藏高原极端的自然环境对生命体构成严峻威胁,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对于综合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选用海拔、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温湿指数、风寒指数、人体舒适度及绝对含氧量自然因子指标,采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两种模型,构建以1 km×1 km栅格为研究单元的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指数分区,并判断极端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协调性关系。结果表明:(1)自然因子指标中地被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海拔、绝对含氧量对乡村居民点分布贡献率较大,且高原全年体感最佳期出现在8月,1月的寒冷条件极大限制着人类活动。(2)两种模型构建的高原极端环境指数(EEI)均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根据EEI数值高低将高原环境划分为低极端区、较低极端区、中极端区、较高极端区和高极端区。低极端区仅局限于藏南谷地,较低极端区以高原边缘河谷和横断山区为主体,中极端区包括柴达木盆地、川西高原、青海南部及藏东南谷地等地区,较高极端区面积占比最大且广布高山,高极端区分布在羌塘高原和西部少量高大山脉。(3)低-较低极端区环境与人类活动协调性高,中-高极端区突显出的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矛盾则与放牧活动、开展基建工程和城镇化建设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