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59)
2023(2658)
2022(2245)
2021(2185)
2020(1750)
2019(3777)
2018(3716)
2017(6652)
2016(3695)
2015(3865)
2014(3754)
2013(3663)
2012(3427)
2011(3289)
2010(3446)
2009(3342)
2008(3144)
2007(2729)
2006(2594)
2005(2409)
作者
(11589)
(9717)
(9613)
(9254)
(6030)
(4762)
(4264)
(3764)
(3740)
(3413)
(3298)
(3262)
(3147)
(3072)
(3031)
(2991)
(2793)
(2789)
(2783)
(2772)
(2546)
(2532)
(2236)
(2221)
(2175)
(2143)
(2131)
(2100)
(1954)
(1953)
学科
管理(13928)
(13519)
经济(13513)
环境(13032)
(10244)
(7033)
(6459)
生态(6286)
(5886)
企业(5886)
规划(5524)
资源(5503)
环境规划(5427)
(4691)
方法(4012)
经济学(3896)
(3838)
(3478)
(3423)
区域(3415)
地方(3376)
区域环境(3221)
理论(3061)
数学(2832)
数学方法(2788)
业经(2754)
中国(2713)
农业(2572)
(2571)
技术(2291)
机构
大学(55893)
学院(55164)
研究(20668)
(19634)
经济(19195)
管理(19079)
理学(16113)
理学院(15884)
管理学(15574)
管理学院(15493)
科学(15309)
中国(14556)
(12275)
(10973)
(10543)
研究所(10274)
业大(9322)
中心(9149)
(8898)
师范(8812)
(8437)
(8074)
农业(8005)
北京(7831)
(7640)
师范大学(7174)
科学院(6866)
(6805)
财经(6733)
经济学(6368)
基金
项目(39162)
科学(30030)
基金(27895)
研究(27291)
(25391)
国家(25211)
科学基金(20784)
社会(17516)
社会科(16489)
社会科学(16482)
(15474)
基金项目(15020)
自然(13603)
(13082)
自然科(13018)
自然科学(13010)
自然科学基金(12738)
教育(11170)
资助(10674)
编号(10414)
重点(9306)
(8873)
成果(8420)
(7902)
(7681)
计划(7622)
国家社会(7603)
科研(7541)
创新(7232)
科技(7087)
期刊
(23797)
经济(23797)
研究(12952)
学报(11974)
中国(10172)
科学(9844)
(8766)
大学(8042)
学学(7395)
农业(6240)
(6170)
图书(5908)
资源(5821)
管理(5271)
教育(4941)
生态(4532)
书馆(4484)
图书馆(4484)
业经(3820)
(3680)
林业(3644)
(3332)
财经(3289)
科技(3219)
问题(2990)
经济研究(2888)
(2845)
技术(2816)
环境(2800)
业大(2719)
共检索到79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师燕  周华坤  
本文简述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面临的一些问题与保护治理现状,从青藏高原地区藏族群众朴素的自然生态观与现代自然生态观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出发,提出应运用生态哲学观,发展生态经济,有效促进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明森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 ,地势高亢 ,生态环境独特而又脆弱。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其人口稀少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弱 ,故高原原始自然面貌基本完好。但是最近数十年间 ,局部地区的水、土、生物与矿产等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 ,不仅使部分资源质量下降 ,也导致局部地区环境趋于恶化 ,诸如草场退化、森林减少、荒漠化土地增大以及一些主要城乡的三废污染日益严重等。所以 ,适当控制人口、适度开发与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整治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乃是协调人地关系 ,保护高原资源与环境 ,促使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潘金志  黄旺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在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因此,思考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深入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丰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亚菲  
论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和面临的严重问题,从人口、资源和环境角度阐述造成高原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和社会根源。分析解决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所面临的巨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障碍,给出重新认识和评价高原资源优势的新视点,并提出适合于高原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先产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喻朝庆  周允华  林忠辉  刘允芬  
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的传统解释认为: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温差大、光温配合好,小麦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消耗小,有利于更多地积累同化产物。而研究表明:在高产条件下,高原小麦日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略低于平原地区。传统观点不能对此作出很好解释。事实上,青藏高原CO2密度低会严重制约小麦的光合作用;但高原太阳辐射强、群体结构有利,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CO2的不足,使得其日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仅略低于平原地区。高原年均温低导致小麦的生育期远长于平原地区,因此,单季小麦能够更长时间地利用各种生态条件。略低的干物质累积速率和长得多的生长期决定了青藏高原的干物质单产高于平原地区;收获指数高的小麦在高原获得了创记录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云超  王三反  
 为给青藏高原生态大棚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青藏高原生态大棚内的空间温度场进行数值仿真,并研究了棚内影响污水处理和蔬菜生长的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冬季有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条件下,由于高原的强辐射和大棚特殊的保温效果,晴天该区域内的温度仍能维持在13~22℃,阴天温度可维持在10~18℃,生态大棚内的温度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污水处理和蔬菜种植的基本需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清源  
生态系统是人类经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准确定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明确其价值取向,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介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特征及服务价值入手,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弱化深层原因及影响,并就应对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汪素芹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生态环保问题已日益突出。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值,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的1/4,人均水资源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鲁春霞  谢高地  成升魁  张镱锂  
生态空间占用是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一种方法。它根据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和同化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空间进行估算。并与给定区域实际生物承载力进行比较 ,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的第三极 ,有其独特的生物资源和和自然景观。本文以青海省为例 ,评估了青海省自然资产利用的生态空间占用状况。计算结果表明 ,青海省的人均占用世界平均产量的生态空间为 1 8hm2 ,青海省的实际人均生物承载力相当于世界平均生产空间 4 5hm2 ,即有 2 7hm2 的生态盈余。说明在现有消费水平下 ,青海省的自然资产利用程度尚在其实际生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赵俊权  杜国祯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生态环境是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导致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生态补偿是使退化的草原恢复到自然平衡状态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位一体"结合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想,是一种将政府补偿、市场补偿与社区补偿有机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飞  刘峰贵  周强  陈琼  汪生珍  郭蓉  马伟东  
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受到自然、人为双重影响和威胁,生态风险日益加剧。针对生态风险源、脆弱性以及风险管理能力选取30个评估指标,利用生态风险评估优化模型,综合评估了青藏高原的生态风险,并得出如下结论:青藏高原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以低和极低生态风险为主,共占研究区面积的55.84%;极高风险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山和极高山地区,中等风险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以及高原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中、高生态风险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一个"C"字形结构;青藏高原生态风险整体受自然主导因子控制,人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协调和降低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区域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今后规避生态风险的重要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允芬  欧阳华  曹广民  罗辑  张宪洲  赵新全  杨清伟  
在青藏高原探讨不同生态系统碳平衡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并揭示其对全球含碳温室气体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分别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站、贡嘎山森林生态站和拉萨农业生态站用静态箱法进行了土壤CO2 排放的试验研究。土壤CO2 排放速率日平均值为草甸215.87~329.68mgCO2m -2h -1 ,森林713.72~2102.56mgCO2m -2h -1 ,农田913.05~1135.83mgCO2m -2h-1。土壤碳排放速率日变化 ,在农田和高寒草甸区表现为单峰型 ,均以地方时8∶00~16∶00最高 ,0∶00~8∶00最低。草甸、农田土壤碳排放随着牧草、作物生长发育的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高地  鲁春霞  冷允法  郑度  李双成  
论文根据一系列1∶1000000自然资源专题图,把青藏高原生态资产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面、荒漠6个一级类型,应用GIS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编制了青藏高原1∶4000000自然资产图。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Costanza等人(1997)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部分成果为参考,同时综合了对我国专业人士进行的生态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以此表为基础,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校正,对青藏高原不同生态资产的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363.9×108元/年,占全国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的17.68%,全球的0.61...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宏燕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并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新的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创新理念,并且强调了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青藏高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体现了可持续的发展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刚  泽柏  张孝德  
青藏高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牧区民生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本文阐述了现阶段青藏高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指出青藏高原传统与现代的生产方式并非是落后和先进的关系,而是要看其是否与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不能因为转变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就简单套用外来的技术和发展模式,而是需要与当地农牧民一起合作,发现适合当地的发展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