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73)
- 2023(2562)
- 2022(2130)
- 2021(1919)
- 2020(1587)
- 2019(3500)
- 2018(3566)
- 2017(6633)
- 2016(3545)
- 2015(3807)
- 2014(3611)
- 2013(3649)
- 2012(3099)
- 2011(2852)
- 2010(2992)
- 2009(2798)
- 2008(3004)
- 2007(2617)
- 2006(2274)
- 2005(2104)
- 学科
- 管理(13549)
- 济(12827)
- 经济(12822)
- 业(9795)
- 企(8874)
- 企业(8874)
- 环境(7415)
- 方法(5785)
- 生态(5346)
- 数学(4783)
- 数学方法(4721)
- 学(4637)
- 财(4469)
- 和(3843)
- 务(3808)
- 财务(3804)
- 财务管理(3798)
- 企业财务(3656)
- 划(3651)
- 资源(3634)
- 农(3310)
- 业经(3173)
- 规划(2717)
- 环境规划(2679)
- 地方(2614)
- 中国(2598)
- 理论(2530)
- 发(2417)
- 农业(2331)
- 银(2304)
- 机构
- 学院(50235)
- 大学(49495)
- 管理(18779)
- 济(18217)
- 经济(17830)
- 研究(17318)
- 理学(16056)
- 理学院(15844)
- 管理学(15405)
- 管理学院(15323)
- 中国(13478)
- 科学(12117)
- 京(10848)
- 财(9294)
- 所(9062)
- 研究所(8336)
- 农(8261)
- 中心(7771)
- 业大(7577)
- 财经(7462)
- 江(7459)
- 范(7250)
- 师范(7188)
- 北京(7134)
- 院(6782)
- 经(6638)
- 州(6185)
- 农业(6058)
- 师范大学(5777)
- 科学院(5653)
- 基金
- 项目(35784)
- 科学(28128)
- 基金(26016)
- 研究(25649)
- 家(23426)
- 国家(23240)
- 科学基金(19641)
- 社会(16161)
- 社会科(15254)
- 社会科学(15250)
- 省(13744)
- 基金项目(13659)
- 自然(13146)
- 自然科(12629)
- 自然科学(12626)
- 自然科学基金(12373)
- 划(12129)
- 教育(10808)
- 资助(10341)
- 编号(9674)
- 重点(8692)
- 发(7870)
- 成果(7561)
- 部(7403)
- 创(7285)
- 国家社会(6980)
- 科研(6871)
- 计划(6861)
- 课题(6818)
- 创新(6768)
共检索到72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高地 鲁春霞 冷允法 郑度 李双成
论文根据一系列1∶1000000自然资源专题图,把青藏高原生态资产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面、荒漠6个一级类型,应用GIS技术进行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编制了青藏高原1∶4000000自然资产图。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Costanza等人(1997)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部分成果为参考,同时综合了对我国专业人士进行的生态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以此表为基础,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校正,对青藏高原不同生态资产的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为9363.9×108元/年,占全国生态系统每年服务价值的17.68%,全球的0.6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双成 郑度 张镱锂
针对目前地域划分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尝试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作为区划工作的理论支撑,构建了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网络,以青藏高原环境与生态系统资产作为待分客体,探索了新技术和方法在生态资产地域划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对于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非线性问题,SOFM网络具有比聚类分析等线性分类器更强的适应性。应用SOFM网络在对待分客体生态资产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使用策略性循环尺度转换(SCS)范式对其进行了区域转换,最终完成了青藏高原范围内生态资产的地域划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亚菲
论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和面临的严重问题,从人口、资源和环境角度阐述造成高原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和社会根源。分析解决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所面临的巨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障碍,给出重新认识和评价高原资源优势的新视点,并提出适合于高原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先产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优势产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飞 刘峰贵 周强 陈琼 汪生珍 郭蓉 马伟东
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受到自然、人为双重影响和威胁,生态风险日益加剧。针对生态风险源、脆弱性以及风险管理能力选取30个评估指标,利用生态风险评估优化模型,综合评估了青藏高原的生态风险,并得出如下结论:青藏高原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以低和极低生态风险为主,共占研究区面积的55.84%;极高风险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山和极高山地区,中等风险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以及高原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中、高生态风险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一个"C"字形结构;青藏高原生态风险整体受自然主导因子控制,人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协调和降低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区域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今后规避生态风险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风险 区域分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刚 泽柏 张孝德
青藏高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牧区民生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本文阐述了现阶段青藏高原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指出青藏高原传统与现代的生产方式并非是落后和先进的关系,而是要看其是否与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不能因为转变生产方式、发展方式就简单套用外来的技术和发展模式,而是需要与当地农牧民一起合作,发现适合当地的发展方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云超 王三反
为给青藏高原生态大棚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青藏高原生态大棚内的空间温度场进行数值仿真,并研究了棚内影响污水处理和蔬菜生长的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冬季有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条件下,由于高原的强辐射和大棚特殊的保温效果,晴天该区域内的温度仍能维持在13~22℃,阴天温度可维持在10~18℃,生态大棚内的温度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污水处理和蔬菜种植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大棚 空间温度场 数值仿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飞 刘峰贵 周强 陈琼 汪生珍 郭蓉 马伟东
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受到自然、人为双重影响和威胁,生态风险日益加剧。针对生态风险源、脆弱性以及风险管理能力选取30个评估指标,利用生态风险评估优化模型,综合评估了青藏高原的生态风险,并得出如下结论:青藏高原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以低和极低生态风险为主,共占研究区面积的55.84%;极高风险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山和极高山地区,中等风险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以及高原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中、高生态风险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一个"C"字形结构;青藏高原生态风险整体受自然主导因子控制,人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协调和降低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区域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今后规避生态风险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风险 区域分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锐 刘焱序 赵嵩 傅伯杰
青藏高原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地理单元,其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向周边各个区域供给,这种区域差异有可能引起青藏周边地域居民对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感知不同,进一步影响生态管理对策的制定。选取27个城市,基于13254份网络问卷,通过支付意愿法探究城市居民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感知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支付金额存在显著差异,WTP从高到底为东北—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年平均支付金额分别为1185.7元、1021.1元、1012.3元、957.1元和894.7元。(2)总金额中六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配比例依次为水源涵养>碳固定>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育>污染物净化>美学景观,其中水源涵养和美学景观的比例区域差异小;土壤保持的比例西南和西北地区较大,距平值为1.68%和1.87%;污染物净化沿海地区、西南和中部地区金额分配比例较大,距平值分别为2.04%、2.20%、2.20%;碳固定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不具备显著的区域差异性。(3)在支付金额的影响程度上,管理意愿>主观认知>客观情况;其中对国家政策响应的积极性与支付金额关联性最大。(4)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和城市发展水平对支付金额区域差异起主导因素,水源涵养和美学景观各个区域的影响因素相似,一线城市受个人客观情况影响较小;空间距离仅能影响生物基因保育服务与人均月收入的相互关联。研究结果可以为基于利益相关者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青藏高原生态资产价值化与管理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尧 罗雅雪 陈睿山
<正>核心提示草原生态修复是草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引导和加速草原生态自然恢复过程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草原生态修复概念及其发展,以青藏高原草原为例,总结了其退化的原因与相应的修复措施,并基于草原退化修复现状与问题,构建了综合生态修复体系,以期为全国草原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清源
生态系统是人类经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准确定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明确其价值取向,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介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特征及服务价值入手,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弱化深层原因及影响,并就应对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 保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文泉 高清竹 段敏捷 郭亚齐 李玉娥 万运帆 边多 韦兰亭
论文基于遥感估算的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率,测算了1992、1995、2000和2006年4期藏西北高寒草原的生态资产价值,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藏西北地区生态资产在空间格局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从生态资产构成来看,藏西北地区的生态资产主要体现在大气调节(45%)和涵养水源(40%)两方面,其次为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11%),水土保持和营养物质循环所占比例较小。从生态资产变化趋势来看,藏西北地区生态资产总值由1992年的616.1×108元增长到2006年的1 637.2×108元,单位面积生态资产均值平均每年增加1.06×104元/km2。考虑到多源遥感数据之...
关键词:
遥感监测 生态服务价值 藏西北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龙娟 陈伟忠 康永兴 栾义君
结合青藏高原独特的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采用资源环境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条件、社会人文环境四方面指标构建青藏地区农村发展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对青藏地区的县市农村综合发展能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将青藏地区117个县市分成农村综合发展能力较强区、农村综合发展能力较弱区和农村发展优势居中区三大类。在农村综合发展能力评价结果基础上,明确了青藏地区广大农村发展建设的特殊性和重点方向,认为应着重在资源利用、区域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方式等方面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以缩小不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云鹤 吴绍洪 李华友 赵东升 杨小明 周景博
预估分析未来水源涵养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策略和措施具有科学指导意义。本文以青藏高原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涵养功能为研究对象,利用SRES A2和B2情景下区域气候模式的气候情景数据,通过改进的LPJ动态植被模型,模拟了1981-2100年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涵养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通过分析未来近期、中期和远期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相对基准时段(1981-2010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未来SRES情景下,研究区总体上水源涵养功能在近期以增强为主,主要受降水量增加的影响;而未来中期和远期水源涵养功能受水分实际蒸散增加的影响而减弱的可能性则更大,并随着增温幅度增加而减弱程度加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兰英
4·14地震以后,将玉树建设成为全新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具备一定的内部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力,自身特殊丰富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国家对地区发展的大力支持等有利条件都利于玉树向一座全新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转变。但是玉树区位条件差、气候恶劣、城市核心竞争力差、旅游产业整体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也制约着玉树快速成为一个成功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步伐。所以,在玉树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先行的原则,协调城市发展与地区生态保护;挖掘生态文化内涵,树立鲜明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新形象;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旅游综合服务水平;重视对外宣传,加强生态旅游城市区域合作。
关键词:
高原生态旅游城市 玉树 青藏高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飞达 朱灿 陈文业 刘琳 陈晓霞 高娟婷
[目的]草原旅游属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植物生产层,是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绿色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青藏高原草原面积巨大,具有地域特色鲜明、动植物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等特点,为了满足草原旅游活动和草原生态保护的双重目的,促进高寒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以川西北若尔盖草原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为例,对其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进行分析。[结果]若尔盖草原旅游产业具有品牌、资源、区位和知名度四大优势,并存季节性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和体验性较差三大劣势,具有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划、公众追求自然回归原始需求的两大机遇,同时面临草地资源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