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66)
2023(13548)
2022(11803)
2021(10932)
2020(9050)
2019(20797)
2018(20750)
2017(39247)
2016(21611)
2015(24223)
2014(24309)
2013(24246)
2012(22597)
2011(20494)
2010(20678)
2009(18528)
2008(17932)
2007(15656)
2006(13886)
2005(12421)
作者
(65458)
(54328)
(54027)
(51048)
(34547)
(26242)
(24369)
(21596)
(20739)
(19377)
(18631)
(18483)
(17417)
(17358)
(16822)
(16679)
(16318)
(16048)
(15473)
(15456)
(13795)
(13603)
(13227)
(12354)
(12275)
(12242)
(12107)
(11985)
(11070)
(10825)
学科
(87767)
经济(87680)
管理(56736)
(55363)
(44245)
企业(44245)
方法(35114)
数学(29905)
数学方法(29567)
中国(26211)
(24560)
地方(24121)
(21482)
业经(20448)
(18728)
农业(16782)
(15878)
(15149)
贸易(15135)
(14862)
(14577)
环境(14551)
技术(14178)
理论(14088)
(13996)
银行(13935)
(13650)
金融(13648)
(13421)
(13180)
机构
大学(305303)
学院(304420)
管理(117523)
(115557)
经济(112686)
研究(110326)
理学(100917)
理学院(99679)
管理学(97857)
管理学院(97326)
中国(80389)
科学(71968)
(67427)
(57499)
(55623)
研究所(52650)
(51949)
中心(49051)
业大(48706)
(46054)
农业(43413)
北京(43340)
(43132)
师范(42656)
财经(41096)
(40448)
(37840)
(37306)
(35099)
师范大学(34542)
基金
项目(210649)
科学(163633)
研究(151962)
基金(149447)
(132410)
国家(131257)
科学基金(110637)
社会(92131)
社会科(87090)
社会科学(87068)
(83886)
基金项目(80232)
自然(73569)
自然科(71787)
自然科学(71766)
(71358)
自然科学基金(70445)
教育(69063)
编号(62568)
资助(61242)
成果(50983)
(49189)
重点(48094)
(45039)
课题(44213)
(43569)
创新(40599)
科研(40474)
计划(39632)
发展(38249)
期刊
(133956)
经济(133956)
研究(91627)
中国(64164)
学报(53156)
(50893)
科学(48504)
管理(43233)
大学(38776)
教育(38422)
(36477)
学学(36296)
农业(35644)
(26174)
金融(26174)
技术(26074)
业经(22973)
经济研究(20360)
财经(18864)
(18807)
图书(18489)
问题(16924)
科技(16315)
(15950)
资源(14939)
理论(14836)
技术经济(14082)
(14047)
现代(13784)
实践(13740)
共检索到457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玲  叶彦辉  罗建  陈帅  王军辉  
对采自6个种源地砂生槐的种子进行了萌发研究,分析了种子大小、萌发特性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每荚种子数变幅为2.96 4.50粒;种子千粒质量变幅为30.639 47.415 g;种子纵径变幅为4.3144.962 mm;种子横径变幅为3.244 3.693 mm;种子纵横径比变幅为1.306 1.383,差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间每荚种子数(F=8.52**)、千粒质量(F=19.73**)、种子纵径(F=6.17**)和种子横径(F=5.79**)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种子纵径与横径的比值差异不显著(F=1.47)。2)6个种源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变幅为43.16%90.0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勇辉  刘玉萍  李兆孟  苏旭  吕婷  胥芮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部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山野豌豆(V.amoena Fisch.)和三齿萼野豌豆(V.bungei ohwi)种子萌发对不同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3种野生豌豆种子的萌发率较低(0~4%);经恒温、变温、机械破皮、Kno3和浓硫酸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显著提高,尤以机械破皮和浓硫酸处理30 min种子的萌发率最高;在20、25、30℃恒温和15/30℃变温条件下,3种野豌豆种子在25℃下萌发率达到最高,温度超过25℃时种子萌发率则逐渐下降,且15/30℃变温处理种子的萌发率介于20、30℃之间,表明25℃恒温处理是最3种野豌豆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安雅静   王佳   杨筱倩   冀盼盼   赵雯萱   王向涛   张志新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研究这一区域温度和水分条件对野生牧草草种萌发活动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筛选适宜作为生态恢复的草种是稳定和恢复生态屏障功能的基础条件。通过PEG-6000调节渗透势模拟土壤干旱情况同时用10和20℃分别模拟青藏高原春季和夏季温度,研究14种青藏高原乡土草本植物在不同温度和水势下的萌发行为。结果表明:供试植物萌发策略具有多样化,大部分植物在不同温度和水势下萌发策略表现在发芽率增减的同时伴随萌发时间和萌发速率指数的变化且变化程度不一。有50%的植物(7种)在萌发时间上变化显著(P<0.05),在发芽率和萌发速率指数上呈弱响应,28.6%的植物(4种)三者的变幅都较大。个别植物表现不同,木根香青(Anaphalis xylorhiza)显著表现在发芽率和萌发时间上,劲直黄耆(Astragalus strictus)三者都呈弱响应,藏西蝇子草(Silene moorcroftiana)表现为发芽率和萌发时间较敏感。整体上植物种子在20℃时发芽率和萌发速率明显升高,随水势的增高而有所提高,较水势而言温度对萌发率的作用更显著,12种植物种子20℃萌发时间显著缩短8~10 d。不同科植物对水热变化响应不同,供试植物中菊科、石竹科植物萌发表现较好。多数植物可在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水分条件较好时作为建植草种进行生态恢复工作,藏沙嵩(Artemisia wellbyi)也可在夏季建植,藏西蝇子草、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木根香青可在春季作为建植草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静  李历琪  徐永福  李家湘  吴磊  喻勋林  
【目的】为了探究湖南省特有种子植物分布特征,为湖南特有种子植物的保护工作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考证,并结合近二十年的野外考察,整理了湖南特有种子植物名录及其地理分布情况,并将湖南特有种子植物县域尺度分布图与省内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叠加,分析了科属特征、区系成分、分布特点及保护状况。【结果】湖南共有特有种子植物115种,隶属于36科64属,其中草本植物占多数(58.26%);含有5种及其以上的科有苦苣苔科、杜鹃花科、菊科、禾本科、毛茛科、荨麻科共6个科,属有报春苣苔属、杜鹃属、楼梯草属共3个属;属的区系成分表现为温带成分(48.44%)略多于热带成分(35.94%),亚热带地区过渡性质明显;省内特有种子植物主要集中分布于南部和西部地区,且保护区的分布范围和密度与特有种子植物的分布状况基本符合,多数特有种子植物可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结论】湖南特有种子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亚热带地区的过渡性质,与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环境相符合;特有种子植物集中分布于南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北部及东部地区未出现分布中心;多数特有种子植物因分布于保护区内可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对其生存及保护状况做出评价,确定濒危等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艳福  姚卫杰  郭其强  边巴多吉  李慧娥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砂生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最耐旱的砂生槐种源。【方法】2013-10,以采自西藏不同地区的13个种源砂生槐为研究对象,用质量浓度为0,50,100,150,200,250和300g/L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干旱胁迫对13份不同种源砂生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选用200g/L PEG6000胁迫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上胚轴长、下胚轴长、胚根长等6个指标对不同种源砂生槐进行耐旱性评价。【结果】13个种源砂生槐种子纵径、横径、硬实率和千粒质量4个基本特征间存在一定差异:种子纵径为4.60~5.19mm,种子横径为3.70~3.98 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邹天才  
贵州植物区系起源古老 ,特有和孑遗种类较多。贵州特有种子植物约有 2 80余种 ,分属 6 6科、144属 ,占全省种子植物科属种的比例分别为 33.8%、10 .3%和 5 .3% ,而且分布 31个中国特有单型属和黔苣苔属(Tengia)、辐花苣苔属 (Thamnocharis)、假胡麻属 (Centrantheropsis)和歧柱蟹甲草属 (Dicercodados) 4个贵州特有属。这些贵州特有植物是贵州森林资源组成的不可替代成分 ,并都具有多种生物学和重大经济价值。本文从重要用材林和园林观赏树种中遴选出如梵净山冷杉 (Abiesfanjingshanensis)等 6 0余种 ,对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文吉  贾囯夫  陈太星  何刚  高其  李兴  何正军  
【目的】掌握驯化栽培条件下青藏高原特有药用植物山莨菪的生长特性及规律,为人工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不同生长年限及育苗环境的山莨菪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研究年限内山莨菪幼苗的生物量积累随着生长年限增加呈显著性线性增长,但并未达到生长的最高峰。生物量与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P <0.001),与根直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幂函数增长关系(P叶>茎,地下根生物量为植株主要生物量分配部位,温室育苗有利于提高种苗成苗率及生物量,应进一步开展种苗移栽等相关研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坤  任康  郑景明  柯裕州  
为促进西藏地区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研究了不同沙埋深度(0、1、2、3、4和6 cm)对中华羊茅、短芒披碱草、巴青垂穗披碱草、青海冷地早熟禾4种青藏高原草种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对4种草种幼苗出苗率、根长、株高、根冠比以及生物量的分配都有显著影响(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平芳  普甜  余潇  代嫚婷  杜春  王娟  栗宏林  
【目的】探索沙藏层积对滇牡丹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滇牡丹种苗繁殖和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人工栽培的滇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采取室温沙藏层积至上胚轴露出时,每隔15 d取60粒,对滇牡丹种子在沙藏层积过程中的萌发指标进行测定,根据层积过程中种子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将种子划分为6个不同萌发阶段(S1~S6),并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沙藏层积前(S0)和不同萌发阶段种子结构及种胚的变化特征,分析胚乳中贮藏物质(蛋白质、淀粉、油脂)的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同时测定各萌发阶段胚乳和种胚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室温沙藏层积过程中,滇牡丹种子的瞬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呈现增大趋势,瞬时发芽率在沙藏90 d时增加到85.00%,活力指数增加到20.82。在S0阶段,种胚较小;S1阶段(层积30 d),种子吸水膨胀;S2阶段,胚根突破种皮,少量种子开始萌发;S3阶段,下胚轴明显伸长和增粗;S4阶段,子叶进一步增大,胚根明显伸长和增粗;S5阶段,随着胚根的不断伸长,子叶继续变大;S6阶段,能够观察到少许种子的上胚轴明显伸长。从S2到S6阶段,滇牡丹种子的横纵径、厚度、质量、去皮质量均未显著增加,但种子纵径、胚乳长、胚乳宽、胚长、胚宽分别从S1阶段的(12.19±1.71),(10.75±1.83),(9.22±1.59),(3.20±0.69),(1.56±0.43) mm到S6阶段显著增加至(14.07±0.42),(13.46±0.28),(11.14±1.57),(70.53±14.43),(8.85±0.31) mm,胚率从S1阶段的(30.21±4.31)%显著增大到(525.02±116.10)%。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和种胚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胚乳中贮藏物质含量最多的是油体和蛋白质,淀粉含量较少。胚乳和种胚中POD活性总体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S3和S1阶段达到最高值23.20和58.07 U/g,胚乳和种胚中SOD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均在S5阶段达到最高值320.42和2 604.39 U/g。【结论】沙藏层积50~70 d的滇牡丹种子发芽率较高,酶活性较强,有助于种子的进一步萌发,取此时段的种子播种,辅以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出苗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世俊  何平  王瑞波  方兴  
选取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卫矛7个相互间有不同程度空间隔离的种群,对其种子萌发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个种群的种子在实验室条件下萌发率差异极显著,种子萌发率与所处种群的大小呈极相关,大种群与小种群的种子萌发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各种群的种子萌发率与其所处生境的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各种群的平均种子质量与种群大小及土壤条件均无关,说明种群平均种子质量是一个较为稳定的不易受影响的参数。小种群低萌发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近交衰退带来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引起的,而不是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要长期保护这些小种群,应将种群统计因素与种群遗传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增加种群中个体数目,扩大种群,提高种子萌发率,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焦亮  赵成章  董小刚  
玛曲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省西南部,多种植物区系在此汇集,区系成分复杂、联系广泛。通过对该区种子植物进行调查、分类与统计,分析该区种、属、科的现代地理分布特征、区系属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玛曲与相邻的12个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得出玛曲共有种子植物83科353属936种,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该区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十分复杂,温带成分占较大比重,温带属有272属,占总属数的89.18%,温带种428种,占总种数的46.37%,为典型的北温带性质。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该区较多,木本植物较少,同时原始、古老植物种类和中国特有科、属植物种类缺乏,都能反映出该区地质年代新、物种形成和分化时间短,也能说明...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欣茹   崔光帅   左振君   王忠   杨柳   张林  
理解植物各器官化学计量特征的分布格局对于揭示其养分分配策略及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固沙和防止流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其化学计量特征研究仍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其生态适应性以及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理解。基于此,本文以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段最具代表性的灌丛—砂生槐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设置了18个灌丛样地,分别采集叶、枝、根等植物器官,并分析不同器官样品C、N、P含量及其计量比。结果表明:1)不同器官的C、N、P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C和N含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分别为枝>根>叶和叶>根>枝;P含量在叶中最高,在枝和根中无显著差异。2)叶与枝中的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N、P,而根中元素与叶、枝的相关性均不强。3)枝中N-P计量幂指数为0.67,叶中为0.65,而在根中N-P关系不显著。砂生槐不同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叶片养分含量稳定假说和生长速率假说,叶片中的元素含量相对稳定且N、P含量较高。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砂生槐的养分分配策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并可为高原灌丛恢复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保海  翟卿  张亚玲  潘朝晖  梁妍  范瑞英  扎罗  曹龙  
[目的]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林木害虫调查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方法]依据不同的昆虫种类和生态要素,首次将青藏高原林木害虫划分为人工林和原始林两个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害虫绿色防控分析。[结果]综述了9种害虫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结论]人工林以入侵害虫危害为主;原始林以土著害虫危害为主。青藏高原林木害虫防治可采用"三改三用"绿色防控,分区管理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启玉  巩远发  杨蓉  连帆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启玉  巩远发  杨蓉  连帆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