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
2023(1460)
2022(1183)
2021(1148)
2020(932)
2019(2135)
2018(2065)
2017(3795)
2016(2182)
2015(2442)
2014(2453)
2013(2649)
2012(2580)
2011(2553)
2010(2660)
2009(2531)
2008(2469)
2007(2151)
2006(2065)
2005(1862)
作者
(8343)
(7073)
(6974)
(6484)
(4394)
(3463)
(3177)
(2867)
(2697)
(2559)
(2539)
(2514)
(2373)
(2288)
(2252)
(2208)
(2132)
(2041)
(2008)
(2005)
(1758)
(1742)
(1723)
(1601)
(1555)
(1554)
(1494)
(1487)
(1465)
(1464)
学科
管理(8475)
(7945)
经济(7938)
资源(5453)
(4449)
(3631)
(3459)
环境(3422)
(3317)
企业(3317)
土地(2830)
方法(2526)
(2485)
(2420)
人事(2269)
人事管理(2269)
生态(2161)
地方(2141)
中国(2058)
数学(2041)
数学方法(2014)
农业(1839)
(1831)
经济学(1827)
开发(1817)
建设(1741)
利用(1717)
组织(1644)
业经(1544)
技术(1476)
机构
大学(36214)
学院(35686)
研究(14365)
管理(12763)
科学(11419)
中国(11160)
(10988)
经济(10603)
理学(10564)
理学院(10394)
管理学(10144)
管理学院(10091)
(9182)
(9009)
(8609)
研究所(8026)
农业(7128)
业大(7008)
资源(6417)
中心(6412)
北京(5942)
科学院(5817)
(5752)
(5574)
师范(5520)
(5420)
(5174)
(4892)
(4714)
农业大学(4636)
基金
项目(25739)
科学(19172)
基金(18031)
(17194)
国家(17080)
研究(16467)
科学基金(13568)
自然(9953)
基金项目(9674)
(9572)
社会(9460)
自然科(9450)
自然科学(9442)
自然科学基金(9263)
社会科(8940)
社会科学(8933)
(8640)
资助(7291)
编号(7181)
教育(6602)
重点(5964)
(5744)
成果(5666)
计划(5534)
科技(5515)
(5443)
资源(5014)
科研(4833)
(4583)
创新(4377)
期刊
(13341)
经济(13341)
中国(9893)
学报(8994)
科学(7933)
(7374)
研究(7040)
资源(6825)
图书(6283)
农业(5296)
大学(5126)
书馆(4894)
图书馆(4894)
学学(4484)
管理(3973)
(3514)
(3001)
自然(2371)
情报(2356)
业经(2224)
(2223)
教育(2090)
国土(2085)
问题(2024)
林业(2012)
业大(1998)
科技(1994)
中国人(1953)
国人(1953)
技术(1898)
共检索到55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洛桑·灵智多杰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河流、湖泊、冰川和湿地的水资源含量、分布,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青藏高原水资源丰富,但同时存在时空分布过于集中、开发条件差、利用难度大等开发劣势,且面临着河湖干涸和水污染等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为实现青藏高原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提出开发利用高原水资源必须注重保护原生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开发水资源的有用性,提高用水效率;并针对高原核心区、高原周边地区和高原延伸区各自不同的特点施以不同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大军  陈传友  
在分析计算青藏高原水资源量的基础上,评价了青藏高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水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开发利用效益,并分别对不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区提出了见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秀红  郑度  
在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探讨了高寒草甸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问题———草畜矛盾和草地退化;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天然草场的合理利用、人工和半人工草场的建立、草场的用养结合、合理处理畜牧业与其它各业的关系,和加强人才建设等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明森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 ,地势高亢 ,生态环境独特而又脆弱。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其人口稀少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弱 ,故高原原始自然面貌基本完好。但是最近数十年间 ,局部地区的水、土、生物与矿产等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 ,不仅使部分资源质量下降 ,也导致局部地区环境趋于恶化 ,诸如草场退化、森林减少、荒漠化土地增大以及一些主要城乡的三废污染日益严重等。所以 ,适当控制人口、适度开发与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整治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乃是协调人地关系 ,保护高原资源与环境 ,促使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解承莹  李敏姣  张雪芹  
综合考虑高原大地形以及南亚季风、中纬西风带的影响,利用1979—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高原整体空中水资源分布以及区域可降水量与水汽收支变化等方面剖析了青藏高原夏季(6—8月)空中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机制。分析表明:除高原西北部外,其它4个分区多年平均水汽净收支为汇。1979—2010年,高原中南、东南与西北部可降水量与水汽净收支均呈递减趋势,东北部相反,中北部水汽净输入减弱但可降水量增加。高原空中水资源变化与中纬西风带和南亚季风水汽输送关联密切,区域西风、南亚季风活动减弱分别反映了高原中东部纬向水汽、30°N以南经向水汽输送的减少;而高原特有的地形分布加剧了各分区水汽净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师燕  周华坤  
本文简述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面临的一些问题与保护治理现状,从青藏高原地区藏族群众朴素的自然生态观与现代自然生态观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出发,提出应运用生态哲学观,发展生态经济,有效促进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鲁春霞  谢高地  成升魁  张镱锂  
生态空间占用是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一种方法。它根据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和同化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空间进行估算。并与给定区域实际生物承载力进行比较 ,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的第三极 ,有其独特的生物资源和和自然景观。本文以青海省为例 ,评估了青海省自然资产利用的生态空间占用状况。计算结果表明 ,青海省的人均占用世界平均产量的生态空间为 1 8hm2 ,青海省的实际人均生物承载力相当于世界平均生产空间 4 5hm2 ,即有 2 7hm2 的生态盈余。说明在现有消费水平下 ,青海省的自然资产利用程度尚在其实际生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笑雨   白金珂  
为明确青藏高原南部土壤质量的基本特征,本研究采集了该地区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草地、耕地、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相关基本理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小数据集指标,并应用土壤质量指数法(SQI)定量评价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影响,饱和导水率属于极敏感指标,电导率、全氮、有机质、砂粒属于高度敏感指标,pH、容重、粉粒、黏粒属于中度敏感指标。青藏高原南部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全氮、粉粒、黏粒、电导率构成,最小数据集能够较为准确地体现青藏高原南部土壤质量信息(P<0.01)。根据最小数据集计算的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乔木林地(0.675)>草地(0.523)>耕地(0.508)>灌木林地(0.494),且乔木林地土壤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P<0.05)。评价结果能够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宪洲  刘允芬  张谊光  周允华  
在大量的实测资料基础上,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水肥适宜的青藏高原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动态曲线。模拟计算表明:青藏高原夏季气候温凉,小麦生育期延长,因而干物质累积时间长,高原小麦高产主要以干物质累积时间长取胜,有利的夏季温度条件是高原小麦高产的最主要原因;青藏高原冬小麦干物质潜在产量可达32t/hm2·a,籽粒潜在产量可达144t/hm2·a,为平原的145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谋  李勇  白宪洲  黄润秋  
全球变化导致青藏高原腹地气候的暖干化趋势,也引起该区高寒草甸植被向高寒草原植被的退化。研究区内为高寒草甸一高寒草原过渡区,高寒草甸植被的退化速率为14.2km/10a,而相应地在退化区内生物总量亦呈下降趋势。气候暖干化是引起高原腹地植被退化的原因。而植被退化与区域生物总量的下降将成为影响该区环境自调能力和牧业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坤枚  
对青藏高原林业资源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表明 ,本区具有林业资源丰富 ,可利用价值高 ,但资源分布和质量比较差的特点。要促进该区林业资源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走以保护为主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综合开发和管理之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宗香  苏珍  姚檀栋  王文悌  邵文章  
:在全部完成中国冰川编目的基础上 ,精确统计了青藏高原发育有现代冰川 3 6793条 ,冰川面积4 9873 4 4km2 ,冰川冰储量 4 561 3 857km3,分别占我国冰川总数的 79 4 %、84 0 %和 81 6% ,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 ,其数量和规模占冰川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气候和地形要素的不同组合 ,除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外 ,山脉北坡冰川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大于南坡。青藏高原冰川形态类型齐全 ,悬冰川数量最多 ,占总数的3 9 3 % ;而大型的山谷冰川仅占高原总数的 4 6% ,但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镱锂  吴雪  祁威  李士成  摆万奇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物种资源的基本途径。具有敏感生态系统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青藏高原,其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其成效一直以来是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最新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和已发表NPP与保护成效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保护区的组成、分布格局与保护成效。结果表明:11963年至今,青藏高原地区建成了各类保护区155个,面积达82.24万km2,占全高原面积的32.35%;2保护区类型主要以野生动物与荒漠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3个类型为主,各占高原内保护区总面积的36.84%、33.35%和6.80%;3形成了以超大型保护区为主、中部和东南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白军红,欧阳华,徐惠风,周才平,高俊琴  
青藏高原具有全球重要性,是地球表面上很少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之一,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被作为先兆区或预警区。青藏高原湿地多为高寒沼泽、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湖泊,具有生态蓄水、水源补给、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止全球水危机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青藏高原湿地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湿地的类型和分布、湿地土壤、湿地植被、泥炭的形成与演化、湿地动物、古植被古气候、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湿地退化几个方面对青藏高原湿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莫申国,张百平,程维明,谭娅,肖飞,武红智  
作为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就青藏高原的环境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促成了独特的高原季风系统,造就了中国现代季风格局,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亚洲植被格局的分布,导致了亚洲干旱地带的北移和植被地带的不对称分布,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带性植被格局。对中国东部、西北干旱区、亚洲的气候和植被格局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