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4)
2023(11741)
2022(9547)
2021(8545)
2020(7398)
2019(16974)
2018(17043)
2017(32896)
2016(18502)
2015(21145)
2014(21633)
2013(21310)
2012(19859)
2011(17947)
2010(18286)
2009(17305)
2008(17646)
2007(16193)
2006(14381)
2005(13344)
作者
(55919)
(47174)
(47112)
(45054)
(29908)
(22440)
(21450)
(18251)
(17841)
(16866)
(16278)
(15844)
(15262)
(15096)
(14920)
(14704)
(14436)
(13910)
(13818)
(13599)
(11957)
(11749)
(11546)
(10779)
(10711)
(10667)
(10651)
(10585)
(9568)
(9526)
学科
(77468)
经济(77356)
管理(55502)
(53476)
(42527)
企业(42527)
方法(33005)
数学(28588)
数学方法(28290)
(24440)
(22538)
中国(22533)
(19793)
业经(18260)
(17003)
农业(16185)
地方(15301)
(13677)
(13598)
贸易(13594)
(13370)
(13361)
银行(13325)
财务(13323)
财务管理(13284)
(13174)
(12654)
(12623)
金融(12618)
企业财务(12583)
机构
大学(279020)
学院(276285)
(113445)
经济(110981)
管理(101211)
研究(96593)
理学(86436)
理学院(85408)
管理学(83806)
管理学院(83288)
中国(72476)
科学(59656)
(59492)
(55625)
(51165)
(50661)
研究所(45818)
(44358)
中心(43791)
财经(43333)
业大(42036)
农业(40068)
(39082)
北京(37241)
(37098)
师范(36702)
经济学(35963)
(34319)
(34140)
经济学院(32515)
基金
项目(179111)
科学(140106)
研究(130052)
基金(129587)
(113572)
国家(112641)
科学基金(94982)
社会(82679)
社会科(78153)
社会科学(78129)
(69734)
基金项目(68567)
自然(60516)
教育(60186)
(59297)
自然科(59063)
自然科学(59038)
自然科学基金(58004)
编号(53044)
资助(52582)
成果(45046)
重点(41137)
(40325)
(38733)
课题(37256)
(36583)
(36104)
创新(34446)
科研(34434)
国家社会(34421)
期刊
(129877)
经济(129877)
研究(82370)
中国(56608)
(48041)
学报(46511)
(45075)
科学(42160)
管理(36677)
大学(34921)
学学(32795)
农业(31486)
教育(29081)
(26296)
金融(26296)
技术(23125)
财经(22238)
业经(20752)
经济研究(20066)
(19069)
问题(18052)
(16588)
(14960)
(13628)
技术经济(13591)
图书(13280)
理论(13084)
现代(12365)
世界(12324)
科技(12094)
共检索到417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傅小锋  
青藏高原由于地处高寒偏远 ,社会经济长期处于落后封闭状态 ,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城镇发展缓慢 ,至1952年青藏高原全境解放时其城镇发展水平很低。其后四十多年来 ,青藏高原城镇得到了很大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由于自然与人文环境具独特性 ,青藏高原城镇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独具特色。高原城镇发展表现为总体落后 ,局部发展加速。城镇化现状特征表现为城镇数量少 ,规模小 ,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发展地域差异明显 ,空间上集中在河谷地区 ,呈沿交通线分布格局 ;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设施落后 ,职能单一 ,缺乏吸引与辐射能力 ,城镇间经济联系弱 ,未能形成高原城镇体系。高原城镇化主要动力是自上而下型的政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丁生喜  王晓鹏  
通过调查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揭示西部大开发以来该区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的多元性、独特性:特色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农牧民改善生活方式、改变就业现状、提高受教育水平的意愿是该区域城镇化的新动因;政府的相关政策对城镇化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生态环境对该地区城镇化发展也有特殊要求。结合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开发的环境分析,阐明该区域城镇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威胁。针对特有的城镇化动力机制,提出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玲  
青藏高原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城市人口容量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显著。文章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利用2012年数据测算青藏高原门户城市西宁市的适度人口容量,结果表明,西宁市现居人口超过适度人口容量。分析影响西宁市适度人口容量的因素,发现西宁的区位要素、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三个因素对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郝文渊  关鸿  马正南  李文博  徐瑾  
借鉴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四维视角分析方法,构建城镇化动力因子指标体系,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西藏2000—2015年城镇指标体系的数据,对西藏城镇化动力机制进行研究。面板分析表明:行政动力是西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内源动力和市场动力次之,外部动力的作用较弱,西藏城镇化发展更多地依靠中央和各省援藏资金、项目来推动。时序分析表明:1)近年来,西藏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行政动力的贡献度在逐步降低,内源动力和市场动力的贡献度处于稳步上升状态,外部动力有明显的上升。2)城镇化发展的各个动力,有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褚素萍  
目前"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城镇化等等,这些命题的提出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年了,但为什么一直没能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呢?这是因为它们都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三农"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经济问题,一个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各种不协调因素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集中体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特别关注于经济结构的研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是有益的。而农村城镇化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林  龚新蜀  
城镇化的动力结构是由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促成的。文章按照三次产业推动城镇化的逻辑顺序,构建了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指标体系:第一产业发展形成的推动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推进形成的二级动力或者叫做根本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形成的后续动力。通过对各动力因素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各动力因素对新疆城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滨  
文章基于时空视角,采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各省份及三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趋势,并对这种空间差异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2000—2018年各省份新型城镇化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三大区域差异明显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各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存在差异是区域非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动力、市场动力和外向动力均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政府动力的影响程度最高;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来自政府动力和外向动力的作用;中部地区仅有政府动力对本地新型城镇化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各动力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统计上均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蜜  肖磊  
本文基于城镇化动力机制的二元论,剖析了四川省欠发达人口大县的经济发展动力、政策体制动力与劳动力转移动力对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作用,以揭示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动力的实质。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脱节,工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带动较小;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城镇服务设施建设与转移劳动力对当地的经济带动作用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较大。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发展由于内生性动力不足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娜  王平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人口、经济、生活、景观和旅游五个方面对海南省2005—2014年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海南省综合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特别是2010年建设国际旅游岛之后,综合城镇化水平提升较为明显。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海南省城镇化动力因子呈现多元化特征,内源力和市场力是海南省城镇化最主要的推动力,行政力对海南省城镇化影响也较为明显,外向力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影响力较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信东  赵安顺  
本文针对农村城镇化问题,分析了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以及制约农村城镇化的因素,指出农村城镇化的根本在于吸纳资金,吸纳资金的关键在于适宜的社区经济发展政策和乡镇企业的充分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华林  李爱国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建立"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与动力机制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证实个体在安居和乐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交往,产生"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进而在心理层面实现"城市化"。"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是"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和精神驱动力;良好的"社会交往"是"人的城市化"的社会基础和社会驱动力;安居和乐业是"人的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物质驱动力。循此机理,"人的城市化"应该以农村转移人口的安居和乐业为根本,以促进社会交往为核心手段,以提高"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为突破口和着力点。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龚新蜀  
城镇化是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于东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也低于东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从城镇化动力机制层面,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分析西北五省区城镇化动力机制,探寻制约西北五省区城镇化发展的深层原因,以期对稳妥推进西北五省区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增洋  李刚  
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以更好推动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研究发现,产业非农化通过提高第二产业就业、第三产业就业以及收入水平驱动城镇化发展;工业化对县域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要大于经济服务化,工业化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带动服务业就业以提升城镇化水平,增加工业就业对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作用较小,而提高工业生产率是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城市群中的县域城镇和大城市附近的县域城镇人口吸纳能力较强,是实现人口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承载空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增洋  李刚  
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以更好推动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研究发现,产业非农化通过提高第二产业就业、第三产业就业以及收入水平驱动城镇化发展;工业化对县域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要大于经济服务化,工业化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带动服务业就业以提升城镇化水平,增加工业就业对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作用较小,而提高工业生产率是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城市群中的县域城镇和大城市附近的县域城镇人口吸纳能力较强,是实现人口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承载空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向南  金喜在  
在我国进入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关键阶段,粮食主产区面临农业生产空间被挤压的风险。在保持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同时加快城镇发展,应选择体现其特点的特色城镇化之路,以县域拉动模式为主要实现路径,构建县域投资拉动、产业拉动、内需拉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提升县域在粮食主产区特色城镇化加速进程中的支撑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需重点把握特色城镇化路径的战略支点及动力机制,走产城融合、夯实产业根基、整合县域城镇群、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